2018年6月29日下午,新知大講堂第15期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218學術報告廳舉行。本期主講人為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委員、中央新疆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魯昕副主任。劉尚希院長主持本次活動,程北平副院長、研究生院楊遠根院長出席。
在本期新知大講堂中,魯昕副主任用從《政治經濟學批判》《共產黨宣言》《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資本論》中凝煉的八條理論,回顧和分析了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踐、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關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理論,魯昕副主任指出,中國共產黨依靠生產力同生產關系的原理,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對生產關系和生產力原理的堅持,也使我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在已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礎上,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以來,根據生產力發(fā)展狀況新的特點,可以簡單歸納為四個特點:一是GDP的總量位居世界第二位,二是產業(yè)水平整體不斷提高,三是制造業(yè)水平仍處于中低端,四是產品質量滿足不了當前社會需求。據此,按照生產關系必須適合生產力狀況這一原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繼續(xù)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繼續(xù)全面深化改革,解決生產關系中不適應新階段生產力發(fā)展的問題,提出了加快創(chuàng)新型國家建設,加快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格局等進一步激發(fā)社會創(chuàng)造力和發(fā)展活力的一系列部署。
魯昕副主任強調,從改革開放之初的計劃經濟,到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再到市場經濟,這是中國共產黨在不同階段,對生產力狀況的深刻認識,并通過不斷深化認識來完善生產關系的表現。
關于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以此全面進一步釋放生產力活力,魯昕副主任認為必須抓好六個體系、一個體制的建設:一是建設創(chuàng)新引領、協同發(fā)展的產業(yè)體系,二是建設一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三是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四是建設彰顯優(yōu)勢、協調聯動的區(qū)域發(fā)展體系,五是建設資源節(jié)約、環(huán)境友好的綠色發(fā)展體系,六是建設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以及建設充分發(fā)揮市場作用,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
關于社會產品分配理論,魯昕副主任指出,馬克思《資本論》三卷中談到生產關系決定分配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性質決定了社會主義分配的性質,這個原理在改革開放之初就已經提出。發(fā)展生產力,解決好收入分配差距的問題一直是歷史的主題。我國也在不斷完善國家與企業(yè)的分配關系,不斷調動企業(yè)積極性和減輕企業(yè)負擔,不斷優(yōu)化國家和地方之間的分配關系,力求財力在地區(qū)間的平衡,并始終堅持在努力提高收入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縮小城鄉(xiāng)之間、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只有堅定不移地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堅持以國家為主體的分配制度,堅定貫徹習總書記講的不忘初心,繼續(xù)前行精神,才能讓改革成果惠及老百姓,讓社會財富被大家更好地共享。
最后,魯昕副主任強調,歷史實踐表明,馬克思主義為中國改革、中國革命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創(chuàng)造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fā)展奇跡,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寫在旗幟上是完全正確的,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完全正確的。
劉尚希院長總結指出,魯老師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站在理論的高度、歷史的厚度、全球的廣度,全面深入地把握中國改革開放發(fā)展的實踐,充分闡述了多個方面的研究成果。每一個方面都能寫一大本書,這些理論是值得我們仔細去琢磨的,深刻去領會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有很強的現實解釋力,在過去,進步的標志是研讀《共產黨宣言》,現在在美國進步的標志是研讀《21世紀資本論》,同時,歐洲也再度掀起了馬克思熱,這些現象都在說明馬克思主義理論有很強大的生命力。作為新時代的財政科研人員,我們迫切需要進一步提升站位,擴大視野,尤其是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來分析改革發(fā)展中的問題,魯老師的講座不僅帶給我們知識的收獲,更帶給我們許多研究分析思路的靈感與啟發(fā),值得我們認真研究與學習。
魯昕副主任歷任遼寧省副省長、教育部副部長,同時也是知名財政學家和教育學家,是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和清華大學等多所國內知名高校的博士生導師和博士后導師,創(chuàng)造性地將教育學和財政學相結合進行深入的跨學科研究,研究成果在社會上有著深刻影響,對黨和國家的決策產生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