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小平
PPP改革涉及到行政改革、財政改革、投融資改革。要把PPP改革帶入新階段,就要貫徹最新財政改革精神。聽完前面四位教授的發(fā)言很受啟發(fā),在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中,如何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中央與地方三個關系,我談兩點認識。
第一,要先外后內。我國財政理論與實踐經歷了國家財政、公共財政和現代財政三個階段。現代財政理論是真正找到了現代財政的本位,財政是國家現代治理的基礎和支柱。財政是以政為核心,財是執(zhí)政的手段。目前,對財政職能作用的理解有四種境界:第一種,只會分錢,當好出納;第二種,只盯收支,當好會計;第三種,有財務的概念,能想到錢是辦事的,事辦好了是可以生財的;第四種,收支都是政治。錢袋子、槍桿子、筆桿子都是執(zhí)政手段,在和平時期,財政的作用更為突出。
處理好三大關系,首先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接下來處理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就會簡單輕松很多,即先外后內?,F在中央與地方的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難,主要是因為政府與市場的邊界沒劃清,政府與社會管理邊界沒分清。政府管的事太多,部門職能交叉重疊太多,計劃經濟管理方式依然存在。我們要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決定和十九大新時代新思想的要求,加快推進放管服改革,轉方式、放活力、換動力,減少政府事務、轉變管理方式,改革創(chuàng)新到位了,中央與地方事權劃分的內容自然會簡單很多,“千條線一根針”問題根治的關鍵在于減“線”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第二,在合理“統”的大前提下談“分”。在現代財政治理中,處理中央與地方的關系首先要對標我國的發(fā)展階段和政治制度。按照十九大的部署,在2050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之前,我個人認為,應該繼續(xù)堅持在保證中央統籌能力的前提下充分發(fā)揮地方活力的基調,這樣才能更好解決在國家整體發(fā)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其二,這是由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決定的。要加強黨的統一領導和黨中央的權威,就必須在中央與地方的財權和財力的體制機制設計中有相對應的保障。另外,統一頂層設計,創(chuàng)新財政管理方式,加強績效管理,努力做到少花錢多辦事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