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瑾琳
摘 要:2017年河北省高中語文優(yōu)質課評選活動的目的是淡化比賽,通過活動平臺教學研討,引領教師站在課程的高度審視當前的課堂教學,進一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這次活動的參賽教師都展現(xiàn)了普遍較高的整體素質,但是,對于文言文本的核心價值與教學價值的有效契合、教學案例的設計與教學實際的達成、文本特點的把握與閱讀層次的遞進、文本細讀的深度與拓展延伸的廣度、教學預設的高超與教學生成的智慧、問題設計的科學與課堂提問的駕馭等六方面的問題還值得大家思考。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課程;潛心研究;駕馭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8)02-0038-03
經(jīng)過兩天緊張激烈的課堂展示,2017年河北省高中語文優(yōu)質課網(wǎng)絡評選活動圓滿結束。
全省高中語文的教學研究活動在各地語文教研員的帶領下十分活躍,語文教學的研討氛圍始終很好。這次課堂展示,首次全部采用文言課文,既有必修內容也有選修內容。我們暫不說獲得的獎次如何,就僅僅憑借一個月的時間,八篇文言文的研備,筆者相信,所有參賽教師都應該會有一個跨越式的成長。
這次活動的參賽教師整體素質較高。他們都能夠尊重文本、突出教材主體地位;能較為準確把握教材內容,科學合理運用教材資源,對內容進行再認識和再創(chuàng)造;知識點的梳理、能力點的確定、思考點的設置、興趣點的引發(fā)、訓練點的側重,都著眼于學生學有所得;教學設計能體現(xiàn)理念生成,有個性、有亮點、規(guī)范化;板書設計美觀、簡潔、重點突出;教學語言簡練、干凈、不啰嗦。河北省教科所舉辦這一活動的目的是淡化比賽,通過活動平臺進行教學研討,引領廣大高中語文教師站在課程的高度審視當前的課堂教學,進一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通過這次活動,引發(fā)了筆者的一些思考,在這里和語文界同仁進行交流。
一、文言文本的核心價值與教學價值的有效契合
無論是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還是從文字本身的學習研究,文言文教學都應該與現(xiàn)代文教學一樣,包括文字、文學和文化等層面的學習。教師應該通過文言文教學,提高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教學生學習遣詞造句、謀篇布局、賞析審美,培養(yǎng)思辨和表達能力、內化語文素養(yǎng)。文言文教學與現(xiàn)代文教學的最大區(qū)別在于教師和學生需要突破文字障礙,但這絕不意味著文言文教學就止步于此。日常教學重“言”輕“文”,公開課時重“文”輕“言”很常見,這次活動中就有這樣的現(xiàn)象。《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學生精讀一定數(shù)量的優(yōu)秀古代散文和詩詞曲作品”,寫明了文言文的教學價值,并建議在教學中“文”“言”兼顧。例如,《蘭亭集序》《赤壁賦》是高一必修二第三單元的山水游記散文,是在學完第一單元的《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現(xiàn)代散文之后學習的,作為教師要從高中語文課程的角度思考編者將該單元放在此處的用意何在?要思考學情和知識的銜接與整合。該單元提示“閱讀這類文章,不但要欣賞其中描繪的自然風光,還要聯(lián)系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時代背景,品味作者抒發(fā)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反復閱讀這些優(yōu)美的篇章,體會其中的節(jié)奏、語氣和韻味,有助于養(yǎng)成良好的文言語感……”,教師在處理這樣的文章時應該在文言積累的基礎上,考慮到文本特點是散文,那要按照“散文”的教學方式去研學文本。再比如,教師講授《庖丁解牛》一課,設計了“解牛之技”(動作、聲音、節(jié)奏)、“技高之因”(始解牛、三年后、至今時)、“解牛之道”(依理-謹行)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就比較巧妙,“文”“言”兼顧。
二、教學案例的設計與教學實際的達成
這次參賽教師普遍重視教學案例的設計,有“設計”的意識,力圖體現(xiàn)個性化、突出亮點,這是好現(xiàn)象。語文教師在教學時應該考慮什么呢?主要包括三個層面: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
數(shù)理化等學科的教材編排,幾乎每章節(jié)都有具體的內容、明確的知識定位,如“三角函數(shù)”“光的反射”“元素周期律”等。教師備課時基本上不用考慮“教什么”,只需考慮怎么教就行了。而語文教材從古至今一直是以“選文”或“文選”的形式呈現(xiàn),是語文學習的原始材料,或者就是一個“例子”,語文教師需要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例子”,隱性的知識傳授,螺旋式上升,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閱讀興趣,逐步提高其語文素養(yǎng)。所以說,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
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之前先要靜心讀文,讀懂文章是語文教師的基本功。從教學設計的角度來看,只有自己真正讀懂文章、潛心研究,對課文進行二次加工,以確定在這篇課文中,什么是真正有學習價值的內容?通過教學設計和課堂展示,應該達成什么教學目的?這就是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比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不僅要讓學生知道儒家思想核心“仁”和“禮”,還要通過文本學習了解孔子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圣人“圣”在何處?在一堂40分鐘的課中,教師不可能涉及課文中所有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甚至對許多重要的價值,也只能有所選擇和舍棄。不同的文體,其教學的價值點也是有所側重的。有的教師將教學目標的設計多達八個甚至更多,能否完成?完成的效果如何?不得而知。
三、文本特點的把握與閱讀層次的遞進
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普遍重視“讀”,反復閱讀才能有“悟得”之妙,才能體現(xiàn)語言文字的魅力。但是,讀是為了什么?達成什么目標?是層進式閱讀還是簡單重復?采用什么方式讀?效果如何?……語文教材所選文章都是古今中外名家名篇,文本閱讀的目的是讓學生理解課文、體悟入情、強化記憶、喜歡讀書。因此,語文教師要針對學情、文本特點等有意識地訓練學生基本的閱讀技巧,要考慮到不同文體的特征、知人論世,要喚醒學生自身的經(jīng)驗感覺。比如,教師講授《蘭亭集序》時,將悲、痛之別通過字形入手,推究字的本意,結合作者背景,通過誦讀體驗,把握作者情感變化,這樣的“讀”就比較到位。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有瑯瑯的讀書聲,但要時刻想到其目的和定位,通過幾個環(huán)節(jié)清晰有效地分層推進,使教學重點解決到位,又激發(fā)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閱讀興趣,發(fā)揮了其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四、文本細讀的深度與拓展延伸的廣度
文本細讀某種程度上決定教學內容,形成教學重點,產(chǎn)生教學亮點。但文本細讀“細”到什么程度?哪些內容需要“精讀”?哪些可以“泛讀”?這些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去粗取精、慎重選取。現(xiàn)在看來,文本細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濫用之嫌。比如,針對某一段落、一句話、一個詞反復“細讀”;沒有通篇考慮,斷章取義的“細讀”;對作品人物的理解并非來自文本,而是把課外了解的一些信息貼標簽,知人論世的信息選取雜糅、片面,等等。這些都嚴重干擾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不利于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更不利于學生形成獨立的思考和理性的判斷。語文教材選取的文本材料就是個“例子”,因此,離不開拓展延伸,但拓展哪些內容?哪個環(huán)節(jié)需要拓展?拓展的目的是什么?這些都是語文教師思考的問題。拓展的原則是源于文本,為了文本,而不能脫離文本,不能游離在外,更不能像斷線的風箏似的,飄到哪兒算哪兒。比如,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師通過“點滴助讀”環(huán)節(jié),打通課內外,為孔子“與點”找到依據(jù),緊扣文本。
五、教學預設的高超與教學生成的智慧
預設能力體現(xiàn)著一位教師教學的思想高度,生成能力則更多地反映出教師教學的智慧火花。
“以學定教”這一教學理念如何在教學中體現(xiàn)?“學”是指學情,包括學生的知識能力、認知水平、預習程度、學習狀態(tài)等;而“定教”,就是針對學情來確定教學的起點,在內容選擇上既要考慮文本因素,又要考慮學情因素。作為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回應質量是教師素養(yǎng)的主要標志。有的教師過分關注預設環(huán)節(jié),忽視學情,未能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仍然按照既定的方案教學,導致教學效果差。比如,教師常過度關注學生回答的內容,而忽視其語言表述本身,這就失去了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最佳機會;還有的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缺少交流,沉浸在自我的知人論世、解析文本中,預設成分突出,生成能力相對較弱,等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每位學生、傾聽學生的發(fā)言,抓住學生語言表述不夠完美地方,隨時點撥生成。做到有針對性、切中要害、不溢美不隱瞞、態(tài)度不急不躁,這才是教學自信的最高體現(xiàn)。
六、問題設計的科學與課堂提問的駕馭
這點與教學預設和生成具有相關性。語文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尤其是主干性問題都需要設計,備課時,教師要結合教學重點、難點研究問題設計。一般來說,一個主干性問題就是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需要有一定的綜合難度,這也是教師備課的主要工作。一些輔助性問題則是主干問題的細化和補充,更多的應該是教師的課堂提問,在教學現(xiàn)場生成的。課堂提問的精彩與適度,是主干問題和輔助性問題相得益彰的體現(xiàn)。這次活動有這樣的教學現(xiàn)象,主干性問題沒有起到立骨的作用,而輔助性問題淪為連環(huán)問;有的教師提問既不給學生時間思考,也不組織討論;有的教師是自問自答,自說自話?!坝眉毸榈奶釂柾苿咏虒W,不用扎實的活動推動教學?!?/p>
錢夢龍先生說過:語文教學少一點花里胡哨,讓學生實實在在地接觸文本,實實在在地觸摸文本,實實在在地學會讀書和作文,語文是完全可以教好的,決不會“越教越不會教”。對于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來說,無論教授什么內容,都要學會駕馭,通過精心備課、潛心研究、課堂展示,來開闊語文教學視野、展示語文教學成果、推廣先進經(jīng)驗、促進專業(yè)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