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蓉 李紫瀅 王麗君 陳璐
【摘 要】影視已經(jīng)成為幼兒的一種常規(guī)生活方式,幼兒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潛移默化地受到影視媒體有意無意的引導。本文通過研究市場影視,針對3~6歲的兒童,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保證其身心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幼兒;影視;教育
一、不良影視對幼兒的負面影響
眾所周知,不宜影視內(nèi)容容易導致未成年人做出越軌行為。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現(xiàn)代社會學習理論是能夠妥當闡釋不宜影視內(nèi)容對未成年人越軌行為影響機理的心理學理論之一。該理論主張人類大多數(shù)行為是通過觀察榜樣或者示范行為而習得的,觀察學習是一套包含主題認知的信息加工過程。
幼兒時期的人類是模仿性最強的。而隨著近年來媒體的普及和大量充斥著色情、暴力等諸多可能對幼兒形成不良影響的影視作品不加修飾的出現(xiàn)在兒童的眼前時,幼兒那種與生俱來的模仿特性就造成了一種可怕的后果。影視和文藝作品中的許多人物形象, 往往會成為幼兒模仿的對象。尤其他們在看了武打作品后, 會馬上效仿其中榜樣人物的攻擊行為。正如之前的社會案例:幼兒學紅太狼用平底鍋砸人、男童模仿烤全羊燒傷兩幼童等,均是受到不良影視的影響。幼兒時期是一種模仿學習階段,在此階段,人類對于世界的概念是一種模糊的、不明確的概念。在這一時期,人類的世界觀尚未形成,故人類會在這一時期不斷模仿他所能見到的同類抑或非同類的一切行為。所以,隨著當今社會媒體的普及,幼兒絕大多數(shù)的時間都受到了媒體的影響。又加上現(xiàn)在媒體對于暴力事件熱情的不斷升溫。幼兒所接觸到的暴力元素也逐漸增多。天生的模范能力使得幼兒在其與他人的接觸中不受控制的做出侵犯行為(主要是攻擊性行為)。隨著行為次數(shù)的增加,幼兒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來自同齡人的排擠而變得孤僻。長時間這樣的生活會使得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心理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雖然現(xiàn)在社會上大多數(shù)成年人心理或多或少有著一些疾病,但是一個從小心理不健全的人,在長大后有很大程度的可能成為社會不安定因素,這也間接的導致了犯罪率的增長,故不良影片對幼兒的負面影響是很大的。
二、科學影視對兒童的作用
1、運用兒童影視片提高幼兒早期閱讀水平。兒童影視片將復雜的事物簡單化,深刻的內(nèi)容直觀化,使之更符合幼兒的認知規(guī)律和年齡特點,利用兒童影視片的教學過程寓教于樂,融認知與交往為一體,教育與自我教育為一體,教學和個性發(fā)展為一體,將有效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提高。
2、將影視作品中的良好形象突出化,可以促進幼兒的道德發(fā)展。首先,幼兒對于影視作品興趣濃厚,其次,一部好的影視作品不僅具有良好的可看性,同時蘊含了深刻的教育意義,可以激發(fā)幼兒學習影視作品中正面的人物形象,判斷作品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對與錯,好與壞,讓幼兒有自己的想法,從而從自身出發(fā),知道應該如何去做才是正確的,也通過這些讓幼兒與影視作品的教育價值產(chǎn)生共鳴。
3、以影視作品為載體,能夠發(fā)展幼兒的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影視作品中鮮艷的色彩,生動的形象都能刺激幼兒的視覺感受,讓幼兒去欣賞、感受其中的美,激發(fā)幼兒發(fā)現(xiàn)美的欲望。
綜上所述,影視作品能給教育帶來不少優(yōu)勢,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也有很多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為幼兒選擇合適的影片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三、家長引導幼兒觀看影視的策略
合適的影片對幼兒是有益的,家長在指導幼兒觀看時,也需要注意一些問題,講究科學的方法。
1、家長要重視影片的選擇??筛鶕?jù)以下兩個重要指標:一是選擇合家歡的影片,適合全家人一起觀看,在觀看時能找到更多共同話題,更好地引導幼兒去學習一些新知識;二是選擇貼近生活而不乏想象的影片,熟悉的形象能讓幼兒更快地融入故事當中,達到更好的觀影效果。
2、家長要注意引導的技巧。這需要家長跟孩子一起,全情投入到影視作品中。當孩子對電影情節(jié)產(chǎn)生疑問時,家長答案的正確與否不重要,關鍵是與孩子形成互動,調動孩子觀影的興趣,鼓勵孩子積極地想象。家長在看到有趣的電影情節(jié)時,也可以主動與孩子分享,引導孩子一起尋找電影中隱藏的一面,讓孩子多一個視角享受電影的快樂。
3、家長要會講故事。家長在看完電影之后,可以在不同場合中講述電影中的精彩情節(jié),幫助孩子一起回顧這些美好的瞬間。家長可以在講故事的時候,或多或少添加自己的想象或認識,讓孩子在電影中獲得附加收獲,激發(fā)孩子對電影的全新想象。
四、避免不良影視的對策思考
本文闡述了影視對于幼兒的雙面影響。針對影視傳播對幼兒不良影響的問題,可以從健全體制機制、電影內(nèi)容分級、對家長開展媒介教育等多方面入手,為保證相應措施的可行性,針對3-6歲幼兒,我提出了相應的具體的對策。
1、家庭。父母應明確家庭教育對于幼兒的意義,不在幼兒面前觀看含有大量暴力、污穢用詞等內(nèi)容的影片,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觀影環(huán)境。在幼兒觀影時,給予積極的指導。
2、學校。幼兒園可與家長積極建立聯(lián)系,定期開展講座,給家長普及影視對幼兒的影響,強調觀影不當?shù)奈:Γ尲议L有相應的意識,平時在日常生活中,給幼兒普及正確的價值觀,有條件便陪同幼兒觀影,用科學的策略指導幼兒觀影,并加強監(jiān)督。
3、社會。為使幼兒觀看合適的影片,需要社會各個組織的行動。如制定影視分級標準,應由立法機關組織從業(yè)者、法律專家、經(jīng)濟學家、文化學家共同制定,并以法律條文的形式加以固定。影院在上映面向幼兒觀眾的影視時,應在可能引起觀眾不適的影視情節(jié),給予幼兒監(jiān)護人應有的提示或行動。同時,輔導級別的電影需要家長識別,其次家長需要起到監(jiān)管作用,協(xié)助社會管控自己的子女,最后家長還需要作為分級標準的實踐者,參加審理有關電影分級異議的行政案件,從而提高自身對于電影的理解力,更好地指導子女的觀影需求。所以,這需要國家法律來明確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和強制性,從制度上更好地指導父母教育子女,同時也給予家長一定的法律責任,防止家長作用缺失。
【參考文獻】
[1]甘甜.影視傳播對幼兒成長的影響[D].華中師范大學,2008.
[2]馬雙雙.淺析當代中美兒童電影的文化差異——以霍夫斯德五種文化緯度理論為工具[J].電影評論,2010(16).
[3]焦眉.我國影視分級管理制度探究[J].合作經(jīng)濟與科技,2016,(16):128-129.
[4]張柯生.運用兒童影視片提高幼兒早期閱讀水平[J].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學報,2006(08):75-76.
[5]吳夢昕.影視教學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