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英
摘要:《英語課程標準》提倡學生在課堂中參與體驗、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強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為它是教學的生命,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yǎng),同時可以擺脫無效與低效的課堂教學“教師教得無味,學生學得無趣,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的窘境。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
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優(yōu)化課堂教學,讓有限課堂煥發(fā)出無限的生命活力,是每一位小學英語教師不懈追求的目標。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談幾點體會。
一、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對學習英語有積極的態(tài)度,才能保持英語學習持續(xù)不斷的動力,才能在學業(yè)上有收獲、有進步、有提高。因此在教學中要不斷創(chuàng)設情境,努力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活躍課堂氣氛。
常言道:親其師而信其道。作為教師,我認為最高境界無非就是讓學生喜歡你,喜歡上你的課,喜歡你所教的這門學科。但是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多與學生溝通,多了解學生學習、生活,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公平、公正,要讓學生信服,認為老師是公正無私的,不會偏袒某個學生。特別是對差生,教師的態(tài)度尤其要慎重。教師要努力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加以鼓勵,幫助他們樹立學習信心;還要經(jīng)常讓他們有表現(xiàn)的機會,哪怕是點滴的進步都要加以表揚,他們會把老師的表揚看成是對自己的關注和重視,從而激發(fā)他們積極向上的學習熱情。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感覺到課堂氣氛輕松,表現(xiàn)出愿意配合老師的教學,使教與學的活動得到良好開展,從而活躍課堂氛圍。
(二)應用情境教學,激發(fā)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英語是入門教學,應該把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放在首位。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處在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中,好學、樂學、善學。當然也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一些引人入勝的教學情景,使他們真正體驗學習英語的樂趣。例如,水果詞匯教學中,我把事先裝有多種水果的袋子帶到課堂上,讓學生猜袋子里會是什么東西,進而創(chuàng)設懸念,這樣馬上就引起學生的注意,然后我一樣一樣的拿出水果,并問學生,“what is this in English?” 讓會回答的學生來回答,并適時給學生鼓勵表揚。這樣呈現(xiàn)詞匯直觀形象,并且通過回答之后,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學習了詞匯也鞏固了學過的句型。
二、注重語言環(huán)境化教學,拓寬用英語的渠道
創(chuàng)造課外英語環(huán)境,對于學生來說是十分必要的。在我們學校,由校長帶頭說英語。無論是早晨師生見面,還是在走廊里見到教師或客人,師生間都會用英語進行問候和打招呼。久而久之,養(yǎng)成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習慣,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能力。興趣、知識和能力是現(xiàn)代小學生最需要的,也是我們英語教師所追求的。教學方式的轉變,活躍了課堂與生活的距離,學生在類似生活的情景中學習英語,輕松愉快,學生聽說英語的整體素質得到了較快的提高。我們只有不斷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多參與一些積極有效的、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才能最大限度地使他們快快樂樂地獲取知識,輕輕松松提高他們的英語素質。
三、課后有效拓展閱讀
在所有的語言技能中,閱讀能力是最容易保持的。一旦掌握了閱讀的方法,他們就能進行自主學習,在閱讀中進步。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雖然主要依靠課內閱讀,但不能僅僅滿足于此。課內閱讀是基礎,課外延伸是補充。實踐經(jīng)驗證明,課外閱讀不但能促進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還能有效促進學生英語綜合技能的發(fā)展。教師可根據(jù)情況,布置相應的拓展任務。如收集相關的生活化的拓展性語篇,有選擇地讓學生進行閱讀,或可幫助學生和家長自主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語篇材料進行閱讀,還可通過介紹相關的英語故事網(wǎng)站讓學生網(wǎng)上閱讀英語小故事,定期開展閱讀交流展示。需要指出的是,拓展性語篇中的句型內容應與課堂上所教授的句型內容相近或相似,這樣才能達到鞏固舊知,提高閱讀效果的目的,使學生獲得一定的學習成就感。
《英語課程標準》二級目標對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要求作了如下描述: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短文,并養(yǎng)成意群閱讀的習慣。小學英語閱讀目標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讀懂簡單的故事和文章,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和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交際閱讀能力以及有效地獲取書面信息并對信息進行簡單分析、推理、歸納、判斷和評價的能力。
設計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不僅要充分體現(xiàn)新理念中“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樂于學英語,善于學英語,真正成為學習英語的小主人;而且還要使教學活動的設計要符合新課標理念下新的教學目標與要求,要能真正代表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在多元化評價中形成持久的學習動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驗學習成功的愉悅,以完善和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能力。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以人為本”的理念要求教師的教學設計與教學活動都要符合學生的本能與天性。生動有趣、重在實踐的教學方法有助于營造出一個人性化的教學環(huán)境,不僅有利于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還有利于孩子身心、情感的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