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照斌 婁底市廣播電視臺
從國際新聞發(fā)展趨向來看,“娛樂化”模糊了新聞與娛樂之間的界限。雖然對“娛樂化”趨向眾說紛紜,但作為新聞,更應該以事實為依據(jù),傳達新聞的價值。電視新聞主播之所以走向“娛樂化”,與新聞媒介、社會背景、技術支持、輿論需求等都存在一定聯(lián)系。為此,反思電視新聞主播“娛樂化”傾向,重塑電視新聞的職責與價值。
電視技術的發(fā)展,電視新聞業(yè)在繼承廣播、報紙的新聞傳播使命之后成為新聞界的主導媒介。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特別是受國際新聞“娛樂化”的影響,國內(nèi)電視新聞主播“娛樂化”傾向更趨突出,模糊了新聞與娛樂的界限。從最早“東方時空”電視新聞主播從“嚴肅”走向平民百姓,對地方電視臺也帶來的深刻影響,紛紛從受眾日常生活中選取新聞素材,在新聞情節(jié)敘述上講究跌宕起伏,在主持人語言點評上更加出彩,節(jié)目主持風格也走向輕松。但作為電視新聞主播“娛樂化”的主體,卻是因娛樂新聞的加入,讓新聞的“娛樂化”功能得到了極致發(fā)揮。如一些明星的隱私、緋聞,娛樂記者奔走中獲得的充滿期待的爆料等等,都成為新聞主播“娛樂化”的焦點。
電視新聞“娛樂化”趨向的形成,并非偶然,與媒介市場的競爭,以及受眾需求的轉(zhuǎn)向有直接關系。一方面,隨著新聞媒體市場化格局的不斷完善,電視新聞媒體不再接受國家補貼,走向獨立的經(jīng)濟實體?!坝背蔀殡娨暶襟w競爭生存的必然選擇,而減少開支,增加收入無疑是最有效的生存之道。以“新聞聯(lián)播”央視的新聞節(jié)目為例,作為政壇輿論的風向標,自開播以來,一直是我國最嚴肅的新聞節(jié)目。但除了播報政壇事件,也融入了百姓生活中的綜合新聞,走出了“高大上”,更貼近民生實際。另一方面,從受眾對大眾化新聞的需求來看,社會、生活壓力的增大,對刻板的、生硬的新聞,受眾不再歡迎,而是對貼近現(xiàn)實生活、放松身心的趣味軼事則更加熱衷。新鮮事、世界各地的現(xiàn)象都可以是新聞素材,本身就具有滿足受眾獵奇、娛樂的新聞訴求。所以,電視新聞媒體在滿足受眾需求的同時,也逐漸走向更為輕松的“娛樂化”手段,來順應電視受眾需求。
事實上,從新聞播報方式來看,傳統(tǒng)的嚴肅朗誦方式,似乎更貼近新聞的嚴謹與客觀性,但對于新聞播報,教化般的模式反而給受眾帶來了抵觸。“娛樂化”新聞播報方式,以“說”代“報”的轉(zhuǎn)變,更能彰顯新聞的親和性,特別是主持人在播報新聞過程中,以輕松、幽默,甚至融入自我的肢體語言,來傳達新聞觀點,來博取受眾認同。這種走下“高高在上”的親民姿態(tài),以一種與受眾平等聊天的方式,更具有進步意義。同時,關注新聞的本質(zhì),讓我們重新來審視新聞。對于正統(tǒng)新聞,如新聞聯(lián)播,其重點在于宣傳黨的思想,在新聞播報方式上僅限于單向傳播。但對于新聞主播“娛樂化”增加,與受眾對新聞的獲取途徑有較大關系,特別是網(wǎng)絡媒介平臺的發(fā)展,新聞傳播渠道更加多元,對受眾而言,其選擇新聞的自主權更多。新聞的傳統(tǒng)“單向”傳播,必然不能滿足受眾對新聞的多元化需求,才使得新聞播報走向“娛樂化”。另外,對新聞主播“娛樂化”傳播,從新聞內(nèi)容上走向“軟性”新聞,這種“軟性”新聞易獲得受眾的認同,提高了電視新聞收視率。
從“娛樂化”趨向來分析電視新聞媒體的發(fā)展走向了迎合受眾需求之路,但這種迎合勢必將違背電視新聞媒體的“公信力”,特別是一些電視新聞過度“娛樂化”,有失新聞自身的客觀、嚴謹。事物的發(fā)展總是有兩面性的,電視媒體在新聞播報“娛樂化”趨向中,傾向于“功利性”,而追求“娛樂效應”,反而讓新聞本身失去了應有本質(zhì)要素。同時,電視新聞主播“娛樂化”如果把握不當,會加劇新聞傳播業(yè)的混亂,模糊新聞與娛樂的本身界限,更是違背了新聞自身屬性。再者,新聞媒體從新聞傳播領域,應該肩負并堅定其社會職責,不能刻意迎合受眾需求,這種以提高新聞收視率為代價的、淡化新聞嚴謹性職責的行為,反而有違新聞報道的客觀、公正,更難以發(fā)揮媒介的社會督促作用。
面對電視新聞主播“娛樂化”傾向,對于電視媒介而言,更應該重新審視自身職責和定位,立足行為行業(yè)發(fā)展實際,以規(guī)范和制度來避免電視新聞異化趨向。一方面,政府要從政策導向上,對電視新聞機構進行規(guī)范,明確職責與社會責任,促進電視新聞秩序的回歸。另一方面,電視新聞媒介自身要積極反思,認清形勢,把控好新聞傳播關,擔負起對社會、對受眾的新聞職責,提高電視新聞的播報質(zhì)量。另外,對于廣大受眾,要從宣傳、教育上,提高新聞素養(yǎng),杜絕低俗新聞、“娛樂化”新聞,促進電視新聞媒體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