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 海南師范大學教育與心理學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法制化進程不斷加速,已經初步形成了獨立的一整套相對完善教育法律體系,在這可喜的成績面前,我們的教育法律制度卻仍存在突出的漏洞,這一問題值得我們去關注。隨著信息化的高速發(fā)展,師生、校生之間的法律糾紛總能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這種社會熱度的持續(xù)升高不僅帶給我們教育者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如何在中國法制不斷強化的背景下從事教育事業(yè),同時也督促我們教育者要關注學生權利,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下面,筆者主要從大學生權利的法律保護來探析如何實現教育法治。
在法律面前,區(qū)別于其他年齡段學生的大學生,他們不僅僅是“學生”,他們還是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社會公民,他們應該并且必須要享有法律規(guī)定的各項權利。這些權利主要可以歸納為兩個主要方面:第一,作為公民應當享有法規(guī)規(guī)定的的權利,具體包括:受教育權、人格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財產權等等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公民應當享有的權利。其次,作為受教育者,主要可以享受我國《教育法》第四十二條所規(guī)定的權利:“(一)參加教育教學計劃安排的各種活動,使用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圖書資料;(二)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獲得獎學金、貸學金、助學金;(三)在學業(yè)成績和品行上獲得公正評價,完成規(guī)定的學業(yè)后獲得相應的學業(yè)證書、學位證書;(四)對學校給予的處分不服向有關部分提出申訴,對學校、教師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提出申訴或者依法提起訴訟;(五)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權利?!鄙鲜黾磁c大學生密切相關的法律權利,也是高校切實保護大學生權利的基本依據。
雖然我們現行的法律法規(guī)對大學生的權利已經進行了相應的規(guī)定,但是,卻仍存在很多侵害大學生權利的事件。這些侵權事件的發(fā)生,一方面給整個社會造成很惡劣的影響,容易引起整個社會的不穩(wěn)定因素;另一方面,對大學生群體是一種群體性傷害。大學生作為學校的弱勢群體,一旦受到侵害,很難有效及時的幫助自己走出泥沼。而且,這些傷害很有可能讓大學生對于社會產生不信任感,對未來社會的發(fā)展是無法控制的。調研顯示,大學生權利受到侵害的情況主要有以下一些情況。
其一,財產權的侵犯。大學生財產權受到侵犯一般分為三種情況:一是學校不合理的收費名目?!督逃ā返?8條明確規(guī)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違反國家有關規(guī)定向受教育者收取費用的,由教育行政部門責令退還所收費用,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薄督逃ā冯m然明文禁止,但仍有部分學校出于這樣那樣的目的和理由,巧立名目,對國家禁令和學生權益熟視無睹,公然的違規(guī)國家的相關規(guī)定。二是濫發(fā)“教材”。部分高校的少數教師盲目追求經濟利益,將自己的著作、教材通過相關管理部門違規(guī)強制學生購買,這種行為不僅有違師德,更干擾了正常的學校管理秩序,較易引發(fā)師生矛盾。三是學生的個人財產安全得不到保障。大學生的行動范圍相對局限在宿舍、教室兩點一線,但由于部分學校的疏于管理或監(jiān)管不嚴,導致學生財物在宿舍或者在教室內丟失的現象頻頻出現。作為高校,有義務確保學生在校的財產安全,給學生一個安穩(wěn)的學生環(huán)境。
其二,人格權的侵犯。人格權作為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大學生群體尤其不能忽視。校園欺凌作為近幾年的社會熱點問題受到廣泛關注,社會、公眾的著眼點主要聚焦在中小學,而忽視了大學校園中的欺凌現象。一般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大學生的人格尊嚴受到教師侮辱。教書育人是老師的天職,學生犯錯,我們教育者應該給予相應的批評甚至是處罰,但不能隨心所欲更不能區(qū)別對待。這種情況經常發(fā)生在學生與教師、輔導員、高校行政人員之間。在日常對于學生的管理中,少數學生會反復就同一個問題向學校教師或管理者提問,容易引發(fā)相關人員的反感,但是,這些原因都不能作為教師對學生人格權進行侮辱與侵害的理由。二是學生之間發(fā)生的欺凌現象。社會輿論更加關注中小學校園欺凌的事件,但是,這一情形在高校中也長期存在,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對此,不論是哪一種情況出現,我們都應依法、依規(guī)處理,站在學生的角度,切實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
其三,公正評價權和學業(yè)、學位證書權被侵犯。高校輔導員或者班主任,往往在學生畢業(yè)前會對學生的在校表現做一個整體的詳細的評價。如果老師因為一些個人原因沒有客觀公正的對學生作出評價,甚至故意歪曲抹黑學生評價,這就嚴重的侵犯了學生的公正評價權,學生可以采取法律手段來抗爭老師的不實評價。同時,學生還享有學業(yè)、學位證書權不被侵犯的權利。然而現在的很多高校,為了提升學校的綜合軟實力,不顧《學位條例》的規(guī)定(高等學校本科畢業(yè)生,成績優(yōu)良,達到:(一)較好地掌握本門學科的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基本技能;(二)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初步能力,就能授予學士學位),強制要求學生達到某些條件才能獲得學士學位,比如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和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等。這種規(guī)定直接導致一小部分學生拿不到本應該屬于自己的學位證書,這是嚴重的侵權行為。
其四,受教育權的侵犯。高校侵犯學生的受教育權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擅自加重對學生的處分等級。二是侵犯學生受教育的選擇權,擅自更改考生志愿。在不同的高校,對于學生的一些違規(guī)違紀行為的處罰也是不一樣的,尺度并不平衡,以考試作弊為例,部分高校對于學生的作弊行為給予非常嚴厲的處罰,更有甚者,直接取消學生的學位資格等。而國家教委頒發(fā)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中只規(guī)定,“凡擅自缺考或考試作弊者,該課程以零分計,不準正常補考,如確有悔改表現的,經教務部門批準,在畢業(yè)前可給一次補考機會??荚囎鞅椎?,應予以紀律處分。”在這里,并沒有對作弊行為作出明確的處罰規(guī)定,導致很多高校在處理這類問題時難免會侵犯到學生的受教育權。對此,還應該對標國家的相關規(guī)定,合理改進學校的相關管理制度。
上面列舉的幾種侵權行為時有發(fā)生,作為當代大學生怎么樣能保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是應該予以解決的重要問題。
第一,要樹立尊重大學生權利的意識。自古以來,我們就要求學生做到“尊師重教”,要求學生認真學習等等,我們更多的是把大學生放在一個相對不對等的角度來對待,我們對于學生往往是以提要求居多,很少會思考重視學生的需要。少數高校或忽視了大學生也是獨立個體和法律關系主體,高校不能僅向社會輸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而忽視了作為教育者的本然使命——應更多的著眼于學生的整體綜合發(fā)展,身體與心靈的完美發(fā)展。現如今,不少高校總是一味去要求學生被動的接受,將學生視為管理的對象,而不是將學生視為能動的主體。因此,高校應與時俱進,轉變理念,尤其是改變傳統(tǒng)的權力觀念與行為方式,樹立充分尊重學生權利的意識。
第二,加強大學生的法治教育。當前,大學生法治教育的氛圍仍較淡薄,法治教育的效果仍比較局限。應大力推進大學生法治教育。通過法治教育,讓學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讓學生明確掌握自身的權利與義務。構建學生的法律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意識與法律邏輯。形成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法律視角。促進學生從法律的角度看問題、想問題、解決問題。當前,大學生法治教育存在最突出的問題是,形式單一,對于大學生沒有吸引力,因此,法治教育重在創(chuàng)新形式、多措并舉,提高教育、教學的內涵。通過實踐學習、“互聯網+”等模式營造法治教育的良好氛圍,切實增強法治教育的效果。
第三,就是建立完備的保護大學生權利的程序制度。如何才能真正實現大學生的受教育權,看受教育權主體是否實際享受了這種權利是一個很重要的衡量標準。我們知道,大學生受教育權有兩種存在形式的:法定的權利和實在的權利。我國目前的高校還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對于一些學生被侵權的事件沒有相應的很好的解決處理辦法。當大學生的合法權利被侵害的時候,高校沒有一套完備的程序制度能夠幫助大學生保護自己。比如,在高校的整個運行體制中,忽略了應該加強對于學生的權利和義務的相應的規(guī)范程序。這直接導致了學生的所謂的權利并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護,也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程序來幫助相應法規(guī)的實施。缺少了完備的程序制度,所謂的公開和公平就只能停留在字面,無法切實的做好學生工作。舉個例子,學生工作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對于學生獎懲的認定,學生需要有一套能使人信服的制度來約束自己或者說激勵自己,獎懲的結果很可能伴隨學生一生,因此它是學生非常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如果作為高校沒有對于學生獎懲的實體性的操作,就很難讓學生真正信服,但不得不注意的是,高校現行的獎懲制度很多仍是依照慣例進行,也有小部分不夠公開透明的操作。
第四,完善救治機制。當學生的受教育權受到侵害時,學生雖然可以通過司法訴訟得到救濟,但是,客觀存在的情形是,事后救濟對學生受教育權利的保護仍極其有限的。大學生代表著國家的未來,因此,高校應該完善自身的管理體系,盡量不要因為制度性的程序和規(guī)定侵害學生的受教育權。同時,當學生需要尋求幫助的時候,高校所能提供的不應該局限于事后的救濟,還應當包括事前和事中的救濟。所謂事前和事中的救濟,其實就是高校這一主體能夠依照合法的程序來約束校方和教師的教育管理行為,從而避免教育和管理的隨意性和無序狀態(tài),學生權利可能受到的侵害行為能夠較早的發(fā)現并及時解決,而不是等到真正出現侵權行為之后再通過司法訴訟程序去進行對于學生的救濟。如此,相信學生的權利也會得到更好的維護,也更有利于推進整個學校教育法治化的進程。
大學生的權益保護刻不容緩,高校應在加強法治建設的進程中不斷更新觀念,打破固有模式,為學生提供切實有效的司法保護,行之有效的進行我國教育法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