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徑探析

      2018-03-28 23:39:59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018年5期
      關鍵詞:命運共同體意識

      徐 婷

      (長春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 長春 130032)

      高校思政工作是培養(yǎng)人才、穩(wěn)固意識形態(tài)的前沿陣地。如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滲透和培育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新時期高校面臨的新的任務和挑戰(zhàn)。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1]。本文從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出發(fā),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具體路徑。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中國的外交和國際戰(zhàn)略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戰(zhàn)略,其中的核心觀念就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笆澜绺窬终幵谝粋€加快演變的歷史性進程之中,和平、發(fā)展、進步的陽光足以穿透戰(zhàn)爭、貧窮、落后的陰霾,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及大地機房和發(fā)展了生產力,創(chuàng)造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同時,恐怖主義、金融動蕩、環(huán)境危機等問題愈加突出,給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盵2]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國家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在中國與世界的多元化接觸中,中國的青年人特別是高校學生看到了更為廣闊、龐雜的世界。如何引導學生在正確地把握世界與中國發(fā)展潮流的基礎上,增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歷史使命感和時代責任感,使高校培養(yǎng)的人才適應時代和社會的需求,是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機遇和新挑戰(zhàn)。

      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一大批具有國際視野的、能夠適應全球化的競爭、掌握國際活動規(guī)則的國際化人才。這些人才應該具有寬廣的知識結構和創(chuàng)新能力,具有較強的跨國經濟文化交流能力。與此同時,我們的國家利益要求這些人才必須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懷和甄別不同國家文化的能力。目前,我們所處的國際環(huán)境對高校來說是前所未有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任務也是前人從沒經歷過的。人才培養(yǎng),德育先行。能否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切實貫穿和滲透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關系到思想政治工作能否深入做好、做實,特別是關系到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成敗。因此,高校應當利用自身教育平臺優(yōu)勢,抓住時代契機,迎接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挑戰(zhàn)。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具體目標

      將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融入高校思政工作中,必須從樹立觀念、牢固意識入手。在人才培養(yǎng)中培育學生的開放意識,愛國意識、自主意識、公平意識和合作意識,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具體目標。

      第一,培養(yǎng)大學生的開放意識。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我國面對世界政治動蕩、經濟發(fā)展乏力、文化多元碰撞的形勢下提出的中國方案,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新年賀詞中所說:世界那么大,問題那么多,國際社會期待聽到中國聲音、看到中國方案,中國不能缺席。這個方案涵蓋了全世界渴望和平和發(fā)展的各個國家。因此,我國與世界各國的合作將是全方位的。無論政治、經濟方面的合作,還是文化、教育方面的合作,都將在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思想的引領之下更為深入、寬廣。因此,在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引領下,必然要求高校把大學生培養(yǎng)成為適應全球發(fā)展趨勢的具有開放意識的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學生的開放意識,要求學生具有寬廣的國際視野和胸懷,能夠立足中國、放眼全球,增強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掌握與國際溝通的基本技能,包括了解不同國家的語言和文化,了解國際交流的方式和技能,統(tǒng)籌國內外兩個大局,利用好國際和國內兩種資源,在立足本國文化的基礎上,包容和借鑒不同國家和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成果,深度融入世界。只有這樣,才能形成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的發(fā)展理念,為學生走入社會、走向國際交流舞臺打好基礎,從而助力中國,唱好中國“好聲音”。

      第二,培養(yǎng)大學生的愛國意識。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上多次談到國與國之間的聯系和發(fā)展以及國家之間的利益調控,實際上指的是在世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民族、國家的生存與發(fā)展利益,“這種利益,沒有超出國家的核心利益,不是指普遍的、超國家的、超階級的利益”[3]因此,我們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既要講世界的共同利益,更要講國家的核心利益。從這個意義上說,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意識。愛國主義是中國社會前進的動力,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脫離了愛國主義,一切的發(fā)展和奮斗都是空談。在當今的網絡環(huán)境下,特別是在自媒體發(fā)展迅速的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應當主動承擔大學生愛國主義培養(yǎng)的大旗,利用不同的網絡平臺和途徑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信念。

      第三,培養(yǎng)大學生的自主意識。大學生價值取向具有主體性、兼容性、不穩(wěn)定性和矛盾性等特點,可以說大學階段是人的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當下,大學生受到網絡世界里良莠不齊的文化和價值觀念的影響,如果不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在好奇心的引領下可能形成不利于自身發(fā)展、不符合我國國情的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念。要使學生在多元文化、多元價值觀的面前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增強“四個自信”,特別是文化自信。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拔幕孕?,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盵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根基和源泉,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提供智力支持、價值支撐和精神動力。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須牢固意識形態(tài)陣地,用學生喜聞樂見的話語體系,通過課堂教學以及良好的校園文化培養(yǎng)和熏陶學生,堅定文化自信,形成自主的、正確的判斷力,養(yǎng)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自己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健康細胞。

      第四,培養(yǎng)學生的公平意識。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飽受屈辱和不公平待遇,中國深知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對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傷害。建國以來,中國一直秉承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堅持和平發(fā)展的時代主題,秉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傳統(tǒng)文化準則,尊重各國人民根據自己的國情選擇自己社會制度和發(fā)展道路,從不主張將本國的社會制度強加于其它國家。國家不論大小,只要堅持平等互利、和平共處,我們都愿意與其合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培養(yǎng)學生的公平意識,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深刻領會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所涵蓋的平等互利精神,理解在多極化世界里各國都不應當通過不平等的貿易規(guī)則巧取豪奪,也不應當將自己的價值觀和社會制度強加于人。

      第五,培養(yǎng)大學生的合作意識。舊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是在西方國家的引導下建立的,英美等西方發(fā)達國家掌握和制定世界政治經濟規(guī)則的權利,以自身的發(fā)展排斥其它國家的發(fā)展,以冷戰(zhàn)思維處理不同國家之間的經濟政治關系。在全球范圍內,北非、中東、遠東等地區(qū)沖突、動蕩,不得安寧,其根源正在于舊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由此可見,資源分配不合理、合作缺失的舊的世界治理模式不符合當前多極化世界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在地區(qū)沖突、恐怖主義、金融動蕩威脅全球安全的環(huán)境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甚至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面對上述情況,在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中培養(yǎng)合作意識顯得尤為必要。堅持合作共贏機制,堅持遵守國家社會公認的準則,盡早融入到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合作中,才能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精神在現實世界中得以實現。

      三、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途徑

      思想的傳播和價值觀的塑造是一個長期和艱巨的工程。黨的十九大以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責任、有義務切實、深入地把新時期形成的新理論、新思想解釋、傳播給學生。要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是高校傳播思想文化的主要載體,優(yōu)化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是培育學生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主要途徑。

      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改變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模式,啟發(fā)學生自主思考問題。大學生在接受了較為初步的素質教育后,普遍具有一定的自主思考能力,使得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課堂中簡單的說教不容易深入人心。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增加理論探討課程,設置論題,鼓勵學生圍繞論題自主思考、交流觀點。例如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的教學中,應該通過情境設置給學生創(chuàng)造充滿問題的現實世界,引導學生理解歷史上特別是近代歷史上的國際關系概況,讓學生從歷史出發(fā),理解民族國家的概念,理解共同與差異的概念,從內心深處認同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對中國和世界和平發(fā)展的深遠意義,也能自主地對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念作出正確的選擇。

      實踐教學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通過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可以加深大學生對開放、愛國、自主、公平、合作等意識的理解,將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理解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梢詭ьI學生與不同國家的學生以及不同國家的院校進行國際交流,了解國外的思想動態(tài)和價值觀念,培養(yǎng)學生以更為開放的姿態(tài)了解各國國情,尊重各國文明的多樣性,從而加深對人類命運共同體內涵的理解。也可以通過多種網絡媒體平臺,隨時進行實踐教學指導。如通過組織學生觀看時事短片,讓學生了解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偉大成就,借以增強愛國意識;讓學生結合時事,通過自制短片、口述故事、編演話劇、演講比賽等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培育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公平意識??偠灾诟鞣N形式的實踐教學中以學生自主參與、自主學習為主,通過實踐教學,將紙上的知識轉變?yōu)閷W生頭腦中的思想意識。

      其次,注重利用傳統(tǒng)文化,講中國故事,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語言。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傳承了傳統(tǒng)文化中的“和合共生”“天人合一”“海納百川”“天下為公”以及“崇尚自然”等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有極大的包容性,強調國家之間的平等性,倡導和平相處,包含了辯證統(tǒng)一的“義利觀”“天人協(xié)調”的生態(tài)觀等觀念。傳播這些傳統(tǒng)文化觀念對學生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含義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培育大學生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過程中,要運用中國的語言,借助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資源,結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學的話語體系,大力宣傳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接受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并將其內化為自己的思想認識,最終運用到自己的學習和實踐中去。

      最后,將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融入高校思政工作中,需要培養(yǎng)一支政治覺悟高、思想與時俱進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高校思政工作者面對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處于形成時期的青年大學生。高校思政工作者能否在工作中自覺地滲透和培育共同體思想,能否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開放意識、愛國意識、公平意識以及共享意識,對大學生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培育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者應該堅持終身學習、與時俱進,深入學習治國理政的新理論,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學習,積極參加理論研討和交流,時刻保持自身思想的先進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5]青年是中國的未來,是世界的未來。作為青年主體的大學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主要力量,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中國人的世界夢。中國夢與世界夢密不可

      分,跨入新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應該緊扣時代脈搏,堅持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和高校立德樹人的目標相結合,積極引導學生牢記使命,立足中國夢,胸懷世界,發(fā)揮大國作為,唱好中國聲音,為世界的和平和發(fā)展貢獻中國力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2]錢中兵:習近平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的講話[EB/OL].(2015-09-29)[2017-11-21].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09/29/c_1116703645.htm.

      [3]韓慶祥.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共同價值[J].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2017(4):5-14.

      [4]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2016-05-18)[2017-11-2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htm.

      [5]習近平十九大報告[EB/OL].(2017-10-18)[2017-11-21].http://www.china.com.cn/cppcc/2017-10/18/content_41752399.htm.

      猜你喜歡
      命運共同體意識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愛的共同體
      命運的更迭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10
      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甘肅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1:36
      共同體的戰(zhàn)斗
      命運秀
      海峽姐妹(2018年12期)2018-12-23 02:38:48
      增強“四個意識”發(fā)揮“四大作用”
      人大建設(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意識不會死
      奧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強化五個意識 堅持五個履職
      人大建設(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
      内黄县| 牡丹江市| 张家川| 湘潭市| 清水县| 灌阳县| 浦江县| 延庆县| 文水县| 裕民县| 西平县| 新河县| 思茅市| 兴安盟| 合作市| 石狮市| 西吉县| 闽清县| 晋城| 梁山县| 武陟县| 桃园县| 阜宁县| 吕梁市| 虞城县| 中宁县| 乌什县| 台南市| 都匀市| 泰兴市| 秭归县| 元阳县| 苍山县| 兴山县| 兴安盟| 宿迁市| 嘉善县| 绥芬河市| 蓬溪县| 望奎县| 凤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