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玲
“讓學引思”課堂教學改革過程中,不僅課堂教學改革是重中之重,觀、評課技能也是作為一名教師必不可缺、不可忽視的技能,但是觀、評課卻是我們絕大多數(shù)老師的一個弱項。下面就結合牛津英語教研網上錢晶晶老師執(zhí)教的五年級下冊Unit7
一、觀課前作何準備?
要想將他人的一節(jié)課評得到位,觀得有價值,我們必須在觀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1)分析學情,了解學生,了解師生關系;(2)充分研讀教材,分析教材,做到心中有教材,并在觀課前形成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想法。有人要說,我們是觀課,為什么要了解學生,了解師生關系呢?其實,學生課堂表現(xiàn),師生課堂互動關系是我們觀課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其次,在觀課前分析教材,形成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可以讓我們在觀課時讓自己的思路與執(zhí)教者的思路、教學活動形成對比,從而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達到觀課的最終目的。
在觀錢晶晶老師執(zhí)教的五年級下冊Unit7
重中之重,是觀課者應對教材進行充分的研讀與分析,不但要橫向分析Unit7
觀課者只有自己在觀課前去分析了解學生的學情,分析了解錢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師生關系,分析了解教材,才能在觀、觀、評課的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去觀看錢老師如何處理這種借班上課的師生關系的,從而把錢老師的課堂教學與我們自己的設想形成對比,做出最中肯的評價,汲取最好的營養(yǎng)。
二、觀課過程中重在觀什么?
觀課重在觀,那么觀什么是我們必須心中有數(shù)的。在此以前,我們往往重點關注的是教學流程、活動設計、教師的素養(yǎng)等等,但我們卻常常忽視了課堂上學生的表現(xiàn)、師生之間的關系。其實我覺得一節(jié)課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師生之間的互動合作的關系是否默契,師生之間的互動合作是否得心應手、水到渠成。因此,觀課時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觀教師課堂基本素養(yǎng)
教師課堂基本素養(yǎng)包括教態(tài)、課堂用語、處理意外生成的能力等等。教師課堂基本素養(yǎng)的好壞對于整節(jié)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決定著教師能否輕松駕馭課堂,引導學生輕松徜徉于課堂;它決定著教師能否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觀能動性。
(2)觀教學流程設計是否合理
一份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在于目標定位是否準確,教學流程是否清晰自然,教學方法手段、活動設計是否有效合理。
(3)觀師生關系是否融洽
我們都知道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而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我們在觀課時,要重點觀察師生在本節(jié)課的地位關系是否恰當,教師是否能正確引導學生學習,是否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是否樂意接受教師“安排”的這種師生關系。
(4)觀教與學的效果是否高效
一節(jié)課無論熱鬧程度多么高,活動形式多么多樣化,但沒有效果,不出效率,都算不上一節(jié)好課,所以,觀課時對教師的教學效果與學生的學習效果的觀察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教學效果的衡量,我們著重看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教學效果的滿意度、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隨堂測驗的合格度等。
三、觀后整理與思考——評課
觀課后要及時整理與思考,對觀課時所獲取的感性材料進行細致的分析,綜合自己的思想,使之上升為理性的東西,在以后的教學中借鑒利用,才是觀、評課最終的歸宿。
觀后整理與思考,我們要從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1)及時性原則
切記教師觀完課后不能不了了之,要抓緊時間及時整理反思觀課過程中所獲得的信息,只有越快越早對這節(jié)課進行整理,才能更多地汲取他人長處,探討課堂上存在的問題,迸發(fā)出思維的火花。
(2)獨特性原則
評課時要有自己獨特的思維與見解,應摒棄“公式化”“人與亦云式”的沒有什么價值的評價。要想評價獨特,有自己的思維與見解,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學生,心中有課堂,心中有自己的執(zhí)教思路,這樣你的心中最終才會有自己獨特的想法。
(3)實事求是與激勵性原則
評課時要注意公正、實事求是,以幫助和激勵執(zhí)教老師為原則,在一些細節(jié)問題上不能吹毛求疵,要讓執(zhí)教者在春風化雨的評價中得到信心,學會反思,讓執(zhí)教老師與觀課老師得以共同成長。
(4)探討性原則
正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所以方法的選擇貴在適合,適合執(zhí)教者,適合學生的才是最好的。因此,我們對一節(jié)課的評價重在探討,以求得到最適合自己及自己班級學生的方法途徑。
我們在觀了錢老師Unit7
蘇軾說: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廣見博識,才能擇其精要者而取之;只有積累豐厚,才能得心應手而為我用。觀課是評課的前提,評課是觀課的目的。觀課與評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多觀、多評,細致觀察、判斷教學各方面的狀況,提出對課堂的最中肯的綜合性評價,才能促進他人反思與自我反思。
【作者單位:建湖縣沿河鎮(zhèn)中心小學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