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筱月
移動閱讀是伴隨著近年來互聯網蓬勃發(fā)展而形成的一種新型閱讀模式,它借助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以及閱讀器等電子設備,幫助用戶獲取相關的圖書資料或閱讀信息。作為一種新生事物,移動閱讀雖然切實為讀者提供了便利,但是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還不夠細化和完善,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版權保護問題。文章首先對現階段移動閱讀的發(fā)展情況進行了概述,隨后以高校圖書館為例,指出了移動閱讀服務中存在的侵權行為,并就如何加強版權保護提出了幾點建議。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fā)布的最新統(tǒng)計數據,截至2017年我國網絡用戶數量達到7.5億人,其中手機網絡用戶高達7.2億。在智能手機普及的同時,也直接推動了移動閱讀、移動支付等產業(yè)的發(fā)展。同時,Wi-Fi和4G信號全覆蓋,也為網絡用戶隨時隨地地進行移動閱讀營造了良好的上網環(huán)境,這些客觀因素都為推動移動閱讀發(fā)展奠定了基礎。根據當當網發(fā)布的《2018中國圖書閱讀市場專題分析報告》中的相關內容,截至2017年,中國網絡圖書出版物的交易規(guī)模超過三百億,其中移動閱讀市場規(guī)模達到153億。同時,在互聯網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兒童和青少年群體,更傾向于使用電子設備進行移動閱讀,這也決定了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移動閱讀的市場發(fā)展前景將會更加廣闊,移動閱讀市場的交易規(guī)模也會高速增長。
移動閱讀的開展和配套服務的提供,離不開電子設備的支持。對于高校學生來說,除了利用個人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進行電子資料的閱讀外,部分特定的數字化圖書資源只能借助于圖書館的一些專業(yè)設備進行閱讀。這些設備往往具有體積大、價格高的特點,需要由學校圖書館統(tǒng)一購買,學生在進行移動閱讀時,可以通過租借的方式進行有償使用。
該種移動閱讀服務對于硬件設備的要求相對較低,學生在進行移動閱讀時,只需要利用終端設備訪問學校圖書館的官方網站即可。從圖書館角度來說,為了優(yōu)化學生的移動閱讀體驗,可以在官方網站上提供必要的檢索、瀏覽、下載等功能,這樣對于幫助學生盡快找到目標圖書資料,進行在線瀏覽或緩存下載都起到了必要的支持。此外,圖書館網站還可以采用圖書分區(qū)、分類的形式,例如根據專業(yè)不同,分為醫(yī)學類、土木類、會計類等,這樣也可以為學生根據自身的專業(yè)或閱讀興趣挑選合適的圖書資料。
高校推出自己的手機客戶端,為本校學生提供針對性的移動閱讀服務。鑒于手機圖書館客戶端的研發(fā)成本較高,可以以校園客戶端為載體,在校園客戶端內單獨設立圖書館分區(qū),這樣也可以通過超鏈接的形式,讓學生能夠快速跳轉到圖書館頁面。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校突出了自己的手機客戶端,例如天津大學的“微北洋”,就是一款只針對本校在校生的一款手機APP,在校學生憑借唯一的學號作為登錄賬號,自己設置登錄密碼,在完成移動閱讀的同時,還支持電子文檔的緩存、下載等功能,為學生移動閱讀提供了完善的服務。
根據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館藏資源數字化是屬于著作權法中的復制行為。而一旦作品的數字化行為被定義為復制行為,數字圖書館在將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進行數字化時,就必須經過相關權利人的許可或保證該復制行為屬于合理使用范圍,否則將被視為侵權。也就是說,圖書館為了更好地提供移動閱讀服務,應該豐富本館的數字資源;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將已有館藏資源數字化是一個有效的手段。但是根據相關法律規(guī)定,這一行為屬于著作權法中的復制行為,存在侵權的可能,因此,圖書館需要把握好尺度,避免在對館藏進行數字化時發(fā)生侵權。
為了豐富移動閱讀的內容,高校圖書館除了自主進行圖書館數字化轉換外,還需要與其他機構進行合作,以獲得更多數字圖書資源。通常情況下,圖書館與其他機構的合作模式主要是采取有償購買的方式來獲得數據庫的使用權。賣方會設置一些約束性條款,內容主要包括一些對禁止行為的說明和注意事項,如僅限校內網使用或限制某一時間段登陸、不支持異地登錄等。高校學生數量眾多,大都希望不受時空限制而通過微媒體實現對圖書館數據資源的利用。由此,高校圖書館往往陷入矛盾之中,即遵守約定協議將影響移動閱讀服務更好地開展,而違反約定協議又會構成侵權行為。如何對該矛盾進行有效化解,成為擺在高校圖書館面前的重要問題。
在傳統(tǒng)閱讀及技術環(huán)境下,復制是利用作品的前提和主要方式,復制權是著作權體系中的核心。但是在移動閱讀的過程中,復制不再是利用作品的主要方式,移動閱讀更多的是一種即時獲取信息的行為,實現了作品利用方式從傳統(tǒng)的直接占有載體向直接體驗內容的重大轉變;就技術角度而言,以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建立起來的信息傳輸系統(tǒng)從根本上改變了作品的復制和傳播方式,讀者在瀏覽過程中可能自然就會產生復制行為,這時對復制進行控制就會影響公眾對信息的自由獲取。
強烈的版權保護意識,是杜絕圖書館移動閱讀服務中出現侵權行為的關鍵。在移動閱讀的興起階段,許多高校圖書館的工作人員由于缺乏電子圖書版權保護經驗,因此在提供服務的同時,出現了一些侵權行為。這就要求高校圖書館必須重視內部管理,切實提高圖書管理人員的版權保護意識,嚴格遵循行業(yè)內的相關制度,對于工作中可能存在的侵權行為要及時制止。同時,也要重點做好外部管理工作,主要是通過建立規(guī)范制度的形式,為移動閱讀服務版權保護工作的開展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持。
現階段,無論是公共圖書館還是高校圖書館,在數字圖書移動閱讀服務的版權保護方面還沒有明確的管理制度,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為侵權行為提供了可乘之機?;谶@一現狀,高校圖書館應結合自身工作實際,遵循為學生閱讀提供便利的原則,依照當前國家相關部門針對移動閱讀出臺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盡快制定符合高校圖書館實際情況的版權保護制度。一來可以有效減少侵權行為,二來也能夠對侵權行為進行明確的定性,并做出相應的處罰。通過雙管齊下,為降低移動閱讀服務侵權行為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高校圖書館移動閱讀服務質量的提升和版權保護工作的開展,都離不開一支高素質的圖書管理隊伍。現階段高校圖書館在開展工作人員培訓時,還是側重于對基礎業(yè)務技能的培訓,例如信息化管理系統(tǒng)的操作培訓、數字圖書資源的安全保護培訓等,但是并沒有針對版權保護相關的內容。在這種情況下,就容易導致圖書館的工作人員的版權保護意識不強,并且不能在日常工作或服務中,遏制侵權行為。因此,在今后的在職培訓中,要有意識地增強版權保護培訓的比例,循序漸進地提高版權保護能力,對相關法律法規(guī)進行熟悉和了解,指導移動閱讀服務中版權保護工作的開展。
對于移動閱讀服務中出現的侵權問題,圖書館也絕對不能聽之任之,而是要依照相關法律規(guī)定,或是本圖書館的一些制度,對侵權主體做出相應的處罰。同時,以此作為反面教材,以警醒其他圖書管理人員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嚴格依照法律法規(guī)辦事,實現提供服務和版權保護的統(tǒng)籌兼顧。圖書館也可以充分依托移動閱讀的技術優(yōu)勢,例如建立網絡監(jiān)控系統(tǒng),對圖書館網站或數據庫中電子圖書資源的下載頻率進行監(jiān)管,對于那些高頻率下載的行為進行重點分析,杜絕侵權行為。
高校圖書館應以為全校師生提供借閱服務為主要工作目的,同時也要考慮網絡時代對圖書館日常工作帶來的深刻影響,在此基礎上實現服務模式的創(chuàng)新。具體的創(chuàng)新路徑包括:首先,高校圖書館應積極加強與著作權人的聯系,尤其是對于紙質圖書的著作權人,在征得同意后方可將紙質圖書轉換為數字圖書,并同時獲得數字圖書的復制、傳播權利,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侵權行為;其次,還要合理界定數字圖書的使用和傳播范圍,高校圖書館可以充分利用手機短信推送、微信公眾號等形式,將特定數字圖書的適用范圍向學生進行明確說明;最后,還可以創(chuàng)新數字圖書館的平臺登錄模式,例如僅允許校內IP進行登錄訪問,且核對學生的學號信息,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數字圖書資源的非法獲取。
高校圖書館提供移動閱讀服務,是互聯網發(fā)展背景下的必然要求。針對當前移動閱讀服務中存在的侵權行為,圖書館方面既要加強重視,切實提高版權保護意識,又要采取必要的行動措施,通過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建立版權保護規(guī)章制度等形式,在向高校學生提供良好的移動閱讀服務的基礎上,也能夠提高版權保護力度,維護著作權人的合法利益。
[1]李苗.從歐美商用數據庫的特殊權利保護看移動閱讀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4(7):14-17.
[2]郭建.從“特殊權利”到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數據庫法律保護模式的理性回歸[J].浙江檔案,2016(4):10-13.
[3]喬剛.網上作品傳播,法定許可?授權許可?——由一起著作權糾紛引起的思考[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7(1):60-63.
[4]孫金娟.打造高校圖書館移動特色服務——開展圖書館移動游戲服務的思考[C]//教育部高校圖工委信息技術應用年會,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