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食品研究所有限公司,天津301609)
γ-氨基丁酸(Gamma aminobutyric acid,GABA)又名4-氨基丁酸和γ-氨酪酸,是由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經(jīng)過谷氨酸脫羧酶(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GAD)催化而來[1-2],是一種天然活性成分,廣泛分布于動植物體內。GABA是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很重要的抑制性神經(jīng)遞質,是一種天然存在的非蛋白組成氨基酸,生理活性有促進腦部血流、增加生長激素分泌、調節(jié)血壓、抑制脂肪肝及肥胖癥、改善更年期綜合癥、活化肝功能、促進睡眠、促進乙醇代謝、美容潤膚等多種功效[3-5],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GABA在食品中的研究和應用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GABA的應用前景和生理功能受到世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并被應用于食品、醫(yī)藥和化妝品中。歐美和日本等少數(shù)發(fā)達國家在其生理功效方面的研究處于領先水平。日本厚生省、歐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gency,EFSA)和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xiàn)DA)承認乳酸菌發(fā)酵生產(chǎn)的GABA為天然食品添加劑[6],在歐美及日本等發(fā)達國家,天然GABA已被應用多個食品領域,如食品調味品、烘焙食品和飲料中,其應用產(chǎn)品以日本茶飲料Gabaron為代表。利用乳酸菌等制作的富含GABA的飲料以及食品配料,都可以用于鎮(zhèn)靜、催眠、降血壓、延緩腦衰老等的功能食品[7]。
而與國外相比,在我國有關GABA食品的研究開發(fā)及報道較少。2009年,中國衛(wèi)生部批準此類GABA為新資源食品。作為新資源食品,GABA越來越引起國內和國外人群的關注,對GABA的活性成分的進一步深入探討,具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蛻脙r值。
GABA具有抑制脂肪肝及肥胖癥、促進酒精代謝、鎮(zhèn)靜神經(jīng)和抗焦慮、提高記憶力、改善更年期綜合癥、活化肝功能、改善睡眠、腎機能和肝機能改善等活性[8]。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發(fā)育過程中,GABA也具有重要的營養(yǎng)作用,GABA還可以有效地抑制谷氨酸脫羧,促使氨和谷氨酸結合生成尿素,更多的排出體外,降低血氨的濃度。
高血壓是18種最常見慢性病之一,我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已達30%以上,但高血壓人群的知曉率、控制率卻很低,分別只有36%和28%。在我國北方地區(qū),18歲以上的成人每5個人中至少有1人患高血壓,超過半數(shù)的心血管病發(fā)病與高血壓相關?,F(xiàn)代醫(yī)學已經(jīng)證明GABA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很重要的抑制性神經(jīng)遞質,可以防止神經(jīng)細胞過熱,相應地降低神經(jīng)元活性等;對動物(尤其是哺乳動物)的心血管活動有著及其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原理是通過控制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達到降血壓的效果。GABA是許多降血壓藥物(如黃芪、紅曲霉等)和食品的主要成分之一[9]。在哺乳動物體內,GABA與對交感神經(jīng)末梢起抑制作用的受體相結合,促進血管擴張,從而降低血壓,通過多項人群試驗證明,補充GABA可以降低高血壓患者血壓。
睡眠質量不佳不僅會妨礙人們正常生活、工作、學習和健康,而且還會加重或誘發(fā)心悸、胸痹、眩暈、頭痛、中風病等病癥。頑固性的失眠,給病人帶來長期的痛苦,甚至形成對安眠藥物的依賴,而長期服用安眠藥物又可引起醫(yī)源性疾病[10-11]。GABA中的營養(yǎng)因子,可以調節(jié)神經(jīng)中一些酶、蛋白的表達,通過抑制GABA的分解,以此提高其在腦內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慢波睡眠時間,對自主神經(jīng)高級中樞和植物神經(jīng)系統(tǒng)進行有效的調節(jié),提高患者大腦神經(jīng)細胞自我修復能力和自身免疫力,從而有效的改善睡眠。
脂肪肝正嚴重威脅國人的健康,成為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發(fā)病率在不斷升高,且發(fā)病年齡日趨年輕化。脂肪肝同時會引發(fā)如胰腺炎、肝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癥、高血壓、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等諸多疾病。很多降脂藥物和食品中都含有GABA成分。
GABA主要分布在哺乳動物的神經(jīng)組織中。由于GABA天然含量低,從天然動植物組織中大量分離提取非常困難。目前,分離提取GABA的方法主要有3種,分別為:微生物發(fā)酵法、植物富集法和化學合成法[12-13]。
微生物發(fā)酵法可以通過許多微生物生成GABA,如酵母、霉菌和細菌等。但微生物發(fā)酵法由于其產(chǎn)品安全性高、含量高、原料來源廣泛、工業(yè)化生產(chǎn)技術成熟的特點,仍是目前制備GABA的理想方法,具有廣闊的工業(yè)化應用前景。
通過植物富集法得到的GABA屬于天然產(chǎn)物,安全性高,但由于GABA在動植物體內存在量較少,故通過此方法得到的GABA產(chǎn)量較低。
化學合成法分離提取得到的純品不屬于天然產(chǎn)物,成本高,操作時條件劇烈,殘留的化學物質量多。通過此法得到的GABA不適合在食品配料、飲料及保健品中應用,而是更多的應用于化工和醫(yī)藥領域。
米糠中保留了稻米中大部分的營養(yǎng)物質,其蛋白質的含量較高,且氨基酸組成豐富,營養(yǎng)全面,尤其是Glu的含量很高。本課題應用混合乳酸菌對米糠進行液體發(fā)酵,將米糠中的Glu進行生物轉化為高質量濃度的GABA,采用閃蒸濃縮技術、微膠囊化技術對發(fā)酵液中的關鍵成分GABA進行富集,制成GABA富集粉,濾渣通過采用超微粉碎技術制成米糠纖維粉,并分別利用GABA富集粉和米糠纖維粉加工成米糠棗汁功能飲料和米糠(纖維)微粉,從而使米糠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集成生物發(fā)酵技術、閃蒸濃縮技術、微膠囊化技術和超微粉碎技術對米糠進行綜合利用,對其關鍵功效成分GABA進行分離及富集,確定生物發(fā)酵技術、閃蒸濃縮技術、微膠囊化技術和超微粉碎技術應用過程中的工藝參數(shù),并開發(fā)出精深加工產(chǎn)品。采用生物發(fā)酵技術對米糠中的Glu進行生物轉化,并采用閃蒸濃縮技術及微膠囊化技術對目標產(chǎn)物GABA進行富集。采用超微粉碎技術對生物發(fā)酵后的濾渣進行粉碎處理。確定米糠(纖維)微粉生產(chǎn)過程中的工藝參數(shù)。
日本關于GABA的生理機能、保健功能、來源與提取等方面的研究比較深入。如日本Oryza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米胚芽GABA生產(chǎn)商,其產(chǎn)品包括5%、50%、90%這3種純度。20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日本ORYZA油化學公司開發(fā)出一種名為GABA RICE GERM的保健食品添加劑,日本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報道了該產(chǎn)品在改善失眠、抑郁和更年期綜合癥等方面的顯著效果[14-15]。
在我國,目前米糠的開發(fā)利用還不充分,稻谷加工的副產(chǎn)品米胚芽營養(yǎng)全面,但其分離難度較高,所以許多米廠未作分離而留在米糠中作飼料用。黃美娥等從蕨菜葉、莖中分離提取GABA,測得其中分別含0.319%和0.141%的GABA。陳穎[16]等則開發(fā)出GABA產(chǎn)量達到9.22 g/kg的米糠。GABA的技術研究、保健功能研究及應用研究在我國已引起重視。
GABA作為活性因子,具有降低血壓、抗除抑郁、增強腦功能和長期記憶、利尿、強肝、健腎等生理活性,將其應用于功能性食品中將大有可為。已有報道指出,茶和大米胚芽通過自然的發(fā)酵過程可以富集GABA。除此之外,豆制品、西紅柿、小球藻等天然食品素材通過加工可以富集GABA。雖然GABA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廣泛,但將其開發(fā)作為保健食品功能因子無疑還需大量的工作。作為食品的開發(fā),既要有藥食同源的思想,又要區(qū)分開藥與食的概念。在食品中應用GABA,絕不是對藥用GABA的簡單添加,而是要從制備這個源頭開始,利用天然物質及采用生物技術方法,生產(chǎn)出可安全用于食品并可被視為天然添加劑的食用GABA??傊?,以米糠為原料,采用生物發(fā)酵技術、閃蒸濃縮技術、微膠囊化技術和超微粉碎技術等現(xiàn)代多種高新技術對米糠進行深加工,制成多種GABA富集化食品,對增加GABA富集化食品種類及擴大GABA在食品中的應用范圍,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通過對米糠進行精深加工,實現(xiàn)了米糠資源的綜合利用,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還可獲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
據(jù)統(tǒng)計,目前全球各類GABA產(chǎn)品總產(chǎn)能約6萬噸,其中約10%屬于微生物法或植物富集法生產(chǎn)的可以添加至食品中的天然GABA。我國天然GABA純品的產(chǎn)能已超過1 000 t。
日本厚生省允許含GABA食品具降血壓和健腦等健康宣稱。EFSA雖然允許食物中添加GABA,規(guī)定GABA的膳食攝入量上限為550 mg/d,但是其主要功能特性尚需嚴格的人群試驗結果加以佐證。FDA根據(jù)毒理學實驗結果指出食品中添加GABA是安全的,使用范圍包含飲料、咖啡、茶和口香糖等。我國衛(wèi)生部規(guī)定GABA攝入量不得超過500 mg/d,使用范圍為飲料、可可制品、巧克力及其飲料、糖果、焙烤食品和膨化食品。這些規(guī)定的出臺,為GABA相關應用產(chǎn)品的研發(fā)提供了政策引導[16-18]。
我國添加GABA相關產(chǎn)品總市值約25億元~30億元,市場仍處于緩慢增長期,消費者對此類產(chǎn)品還處于認知階段。目前GABA在國內市場售價仍然較高,但GABA原料市場在國內外已呈現(xiàn)了產(chǎn)能過剩的態(tài)勢,必須積極開發(fā)下游相關產(chǎn)品,開拓市場。我國關于GABA相關產(chǎn)品的開發(fā)研究及加工利用還處于起步階段,根據(jù)GABA的生理功能特點,可開發(fā)多種形式功能保健食品,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也是非常有意義的[19]。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稻谷生產(chǎn)和消費國,年產(chǎn)稻谷約2億噸。糙米中約64%的營養(yǎng)物質都積聚于占糙米重量10%的糠層和胚芽中。通常,糠層和胚芽在糙米加工成精米的過程中被丟棄,相當于每年丟棄了960萬噸的高營養(yǎng)物質,其價值超過1 000億元,造成寶貴資源的極大浪費[20]。
GABA的多種保健和醫(yī)療功效,成為人類健康保證的重要生物源,不論是解決人類日益擴大的亞健康人群健康問題,還是滿足人類食物保證、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健康需求,GABA研究與產(chǎn)品開發(fā)都是極具較好發(fā)展前景的。
因此,在傳統(tǒng)的稻谷加工基礎上,結合現(xiàn)代生物技術對米糠進行深加工,富集關鍵功效成分GABA,利用其營養(yǎng)豐富、保健作用強的特點將其開發(fā)成多種功能性食品,對稻谷加工后的副產(chǎn)物米糠進行綜合利用,將提高產(chǎn)品的附加值,延長稻谷加工的產(chǎn)業(yè)鏈,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1]陳恒文,林碧敏,鐘楊生,等.γ-氨基丁酸活性功能研究綜述[J].廣東蠶業(yè),2011(4):27-32
[2]Grazyna Rajkowska,José J Miguel-Hidalgo,Jinrong Wei,et al.Morphometric evidence for neuronal and glial prefrontal cell pathology in major depression[J].Biological Psychiatry,1999,45(9):1085-1098
[3]管娜娜,張暉,王立郭,等.米糠中γ-氨基丁酸的富集及純化工藝研究[J].食品工業(yè)科技,2011(6):292-295
[4]Joy Shilpa,MaryAbraham Pretty,MalatAnitha,etal.Gamma aminobutyric acid B and 5-hydroxy tryptamine 2A receptors func-tional regulation during enhanced liver cell proliferation by GABA and 5-HT chitosan nanoparticles treatment[J].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2013,28(5):154-163
[5]林親錄,李麗輝,王婧,等.從米糠發(fā)酵液中篩選產(chǎn)γ-氨基丁酸的菌株[J].食品與機械,2008(3):6-9
[6]Yukio Oomori,Hiroshi Murabayashi,Hirofumi Kuramoto,et al.Gamma-aminobutyric acid B Receptor Immunoreactivity in the Mouse Adrenal Medulla[J].The Anatomical Record,2013(12):971-978
[7]耿程欣.富含γ-氨基丁酸的可碾白活性化糙米及米糠咀嚼片生產(chǎn)工藝研究[D].南京: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5
[8]Juliana C Perry,Cássia T Bergamaschi,Ruy R Campos,et al.Interconnectivity of sympathetic and sleep networks is mediated through reduction of gamma aminobutyric acidergic inhibition in the paraventricular nucleus[J].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2014,12:168-175
[9]管娜娜.利用米糠內源酶生物轉化生產(chǎn)γ-氨基丁酸及純化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10
[10]鄭曉晨,陳野,宋佳,等.米糠發(fā)酵生產(chǎn)富集γ-氨基丁酸的研究[J].中國食品添加劑,2013(s1):50-56
[11]Yasuo Watanabe,Kohki Kawata,Seiya Watanabe,et al.Monitoring Technology for Gamma-Aminobutyric acid Production in Polished Mochi Barley Grains using a Carbon Dioxide Sensor[J].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15(10):1418-1424
[12]徐浩.米糠資源研究與應用[D].合肥: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2015
[13]楊葉,陳野,張寧,等.米糠發(fā)酵生產(chǎn)γ-氨基丁酸的研究[C].廣州:中國農(nóng)業(yè)工程學會議論文集,2012
[14]Vanaja Paul,E Harihara Subramanian.Evidence for an involvement of nitric oxide and gamma aminobutyric acid in the anticonvulsant action of l-arginine on picrotoxin-induced convulsions in rats[J].Pharmacology,Biochemistry and Behavior,2002(2):515-519
[15]李桐徽.米糠中γ-氨基丁酸的提取與應用 [J].食品安全導刊,2017(24):87-88
[16]陳穎,沈艷,姚惠源.利用米糠內源性蛋白酶和谷氨酸脫羧酶制備γ-氨基丁酸[J].糧食與飼料工業(yè),2006(2):23-24
[17]Jie Jia,Yong-Shan Hu,Yi Wu,et al.Pre-ischemic treadmill training affects glutamate and gamma aminobutyric acid levels in the striatal dialysate of a rat model of cerebral ischemia[J].Life Sciences,2009,15(1):505-511
[18]Po W Wang,Napapon Sailasuta,Rebecca A Chandler,et al.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ic measurement of cerebral gamma-aminobutyric acid concent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s[J].Acta Neuropsychiatrica,2006,32(1):120-126
[19]王姣斐.壓差式膨化前處理米糠及其發(fā)酵生產(chǎn)γ-氨基丁酸的研究[M].天津:天津科技大學,2014
[20]Teggi R,Piccioni L O,Martino G,et al.Stiff-person syndrome with acute recurrent peripheral vertigo:possible evidence of gamma aminobutyric acid as a neurotransmitter in the vestibular periphery[J].Journal of Laryngology and Otology,2007,22:636-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