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筑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有限公司, 福建 350007)
隨著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在建設施工中越來越重視結構的加固技術。目前建筑物的加固改造技術種類繁多,因此我們需要根據(jù)建筑的功能及特點有針對的選擇技術,只有這樣才能夠才能不斷的提高建筑的耐久性及穩(wěn)定性。
(1)需要對現(xiàn)有建筑進行結構可靠性鑒定或抗震能力鑒定時;(2)對現(xiàn)有建筑物需進行大修時;(3)對現(xiàn)有建筑改變使用功能、加層或擴建時;(4)對現(xiàn)有建筑已達到或超過設計使用年限仍要繼續(xù)使用時;(5)災后建筑;(6)對現(xiàn)有建筑的工程質量有懷疑或爭議時。
(1)搜集現(xiàn)有建筑的巖土勘探報告、施工圖紙(竣工圖紙)等工程相關原始資料。(2)現(xiàn)場實地踏勘建筑物現(xiàn)狀,復核其與施工圖等原始資料吻合情況、施工質量和平時使用狀況。(3)對現(xiàn)有建筑地基基礎、主體、主要結構構件等進行實測或取樣化驗。(4)依據(jù)《工業(y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GB50144和《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GB50292先進行可靠性鑒定并形成鑒定報告。(5)經(jīng)可靠性鑒定確認需要加固時再按照《建筑抗震鑒定標準》GB50023的有關規(guī)定進行抗震能力鑒定并形成鑒定報告。
依據(jù)《建筑抗震鑒定標準》GB50023的規(guī)定:抗震能力鑒定采用篩選法分兩級鑒定。第一級鑒定是依據(jù)《建筑抗震鑒定標準》GB50023第3.0.4條要求為宏觀控制對象和以建筑的構造鑒定為主兩者進行綜合評判;第二級鑒定應以現(xiàn)行規(guī)范為依據(jù)進行結構抗震驗算為主并結合構造影響進行綜合評判。A類(后續(xù)的合理使用年限30年)抗震鑒定方法:首先按照第一級鑒定的各項內(nèi)容及要求進行評定,如果符合可不再進行第二級鑒定。否則,要進行第二級鑒定。B類(后續(xù)的合理使用年限40年)抗震鑒定方法:應以現(xiàn)行“規(guī)范”為依據(jù)檢查原結構抗震措施,再利用結構軟件復核其整體抗震能力,然后做出判斷。當抗震措施不滿足現(xiàn)行規(guī)范要求,而整體結構的抗震承載力又相對較高時可通過抗震影響系數(shù)進行綜合抗震能力的評定;當抗震措施滿足現(xiàn)行規(guī)范要求時,結構的主要抗側力構件的抗震承載力大于或等于計算值的 95%、次要抗側力構件的抗震承載力大于或等于計算值的90%時可不進行加固處理。
現(xiàn)階段,根據(jù)我國地震發(fā)生的情況,我國建筑加固設計使用年限和設計目標主要包括三種形式,分別是以下三種形式:(1)從加固設計的起始時間開始計算,使用年限為50年,嚴格按照最新規(guī)范的標準,明確建筑結構的設防目標,保證建筑結構在情況較輕的地震中不會出現(xiàn)損壞的情況,在震級屬于中級的地震中,建筑結構可以進行修復,在情況特別嚴重的地震中,建筑結構不會發(fā)生倒塌的情況,結合上述目標,開始對建筑結構實施加固措施,進而提高建筑結構的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但是此時加固工程的強度比較大,加固工程的成本費用也比較高;(2)從建筑結構施工結束后的時間開始計算,使用年限為50年,嚴格的按照建筑結構完工當前規(guī)范的各種標準,制定建筑結構設防目標,同時根據(jù)完工當前規(guī)范的各種標準對建筑結構進行審查,必要時要加固和調整建筑結構的相關部位,結合“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為設防目標,做好設防工作;(3)以較為關鍵的縱向構件構件設計年限為開始計算的時間,往后推算50年,次要部位根據(jù)舊設計的標準,往后推算50年,同時次要部位的設防目標不需要參考“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目標。
隨著建筑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目前很多建筑企業(yè)在進行建筑施工的過程中使用了先進的技術,結構加固技術作為一種重要的技術受到了廣泛的歡迎,其使用范圍比較廣,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建筑施工,需要使用多種不同的技術,使用增加支點技術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的穩(wěn)定性。增加建筑的支點,可以降低建筑構件的載荷以及承重跨度。采用這種技術主要是可以優(yōu)化建筑物力的分布,同時也可以起到提升建筑整體結構承載能力的作用。建筑支點的設置,主要是選擇在梁以及板的中間,在這個位置可以有效的保證承重梁的受力均勻,避免房屋出現(xiàn)變形等問題。這種加固的方法是最普遍的房屋加固方法,整體的施工過程比較簡單,因此比較容易操作,但是存在施工空間范圍的限制等問題,尤其是要使用增加支點的方式進行房屋加固,必須對建筑的功能以及建筑的整體結構有充分的了解,要考慮到使用支點技術是否有效,避免出現(xiàn)使用這一技術后導致建筑空間減少的問題。
加大截面積方法的使用,可以提升建筑組件的抗彎能力。建筑施工過程中,使用加大截面積的方法與置換混凝土加固方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其主要的原理是利用鋼筋混凝土受壓位置上的彎變組件處理,保證了組件的正截面增加,因此可以起到加固的作用。在正常的施工情況下,變彎組件的正截面如果越大,也表示其承載力越大、強度越高。在房屋組件中,加入正截面配筋率過低,就可以利用增加主筋面積的方式來提高正截面的面積,這種技術比較成熟,因此用在建筑施工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預應力加固法比較簡單,而且其優(yōu)勢在于成本低且效果明顯。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使用預應力加固法需要保證其技術水平。預應力加固法的原理是,利用對水平拉桿的作用來不斷提升受彎組件的承載力。當預應力和外部荷載共同起作用時,產(chǎn)生的拉力會從桿端的錨固偏心作用傳到受彎組件之上,因此會形成偏心受壓效應,可以有效地解決彎矩問題,可以有效地提高受彎組件的抗彎能力。
在建筑施工的過程中,可以使用外包鋼加固法,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型鋼對房屋組件進行加固,可以在原本的組件外部包裹型鋼,然后可以有效地加固建筑結構。采用這種加固方法需要結合建筑的情況進行具體地分析,可以選擇干式和濕式兩種加固方式對建筑結構進行加固。在選擇加固方式的過程中,要注意不能加大構件的截面積。使用外包鋼加固法,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操作簡單等優(yōu)勢,使用這種加固方法可以不斷提高建筑施工的穩(wěn)固性,而且其應用的范圍也比較廣。目前使用的外包鋼加固法成本有些高,因此建筑企業(yè)需要結合自身的情況選擇合適的加固法。隨著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還需要研究一些新型的加固方法,不斷降低外包鋼加固方法的成本,可以使這種加固法有更好的發(fā)展前景。
建筑物不同的受力構件需要采取不同的加固技術,在具體的加固過程中,我們必須注重抗震鑒定與加固手段的科學結合,只要這樣才能尋找出更加合適的加固方法,更好的提高現(xiàn)有建筑物結構的抗震性能,才能更好的造福社會。
[1]劉立培.建筑結構抗震鑒定及加固的若干問題解析[J].門窗,2017(3):67.
[2]劉小川.建筑結構抗震鑒定及加固的若干問題闡述[J].城市建筑,2016(5):87.
[3]蘇小溢.現(xiàn)有建筑結構抗震鑒定及加固的若干問題[J].福建建材,2015(8):31~32.
[4]姚遠.我國建筑結構抗震鑒定與加固方法的若干問題[J].山西建筑,2012,38(18):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