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文萍
隨著諸多項目在相關國家的開展并不斷收獲早期成果,“一帶一路”倡議正以其開放性、包容性和共贏性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和融入。截至2017年底,中國已累計與8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100份“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然而,在參與熱潮的涌動之下也存在著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誤解。姑且不論迄今尚未參加亞投行的美日發(fā)達經(jīng)濟體對“一帶一路”對其全球及地區(qū)經(jīng)濟霸權(quán)“杯弓蛇影”式的擔憂,即便是亞非等一些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發(fā)展中國家,從民間到官方對“一帶一路”倡議也存在一些不同程度的誤判和非理性預期。
誤判一就是把“一帶一路”倡議視作“撒錢機”。似乎中國雄踞世界第一并一度沖頂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成了“一帶一路”建設的“提款機”。不管什么項目,只要是能夠往“一帶一路”上靠的,就趕快拿到中方的桌面上,而且似乎項目越大越好,資金需求越多越好?!耙粠б宦贰背h就像是一塊誘人的大蛋糕,誰都想來切上一塊。誤判二是把“一帶一路”倡議視作中方不計成本單方面推進的一項政治或外交戰(zhàn)略。似乎與中國合作只要承認一個中國,尊重中國核心利益,則“不差錢”的中方立刻就會打開錢袋子,為謀求政治共識而忽略經(jīng)濟利益的考量。
上述誤判不僅緣于合作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自我解讀與想象,實際上也與我們自身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國際宣介不夠到位,以及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項目上有時存在盲目冒進傾向有一定關系。因此,要糾偏和避免上述誤判,在做“一帶一路”倡議的國際宣介以及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時必須講清楚兩個要點:
首先,“一帶一路”并不是發(fā)展援助計劃。相關“一帶一路”建設項目一定是在充分的可行性調(diào)研之后才能開工,并不是盲目地給各種方案大筆一揮開具巨額“支票單”,中國也并不是“人傻錢多”的“提款機”。
其次,“一帶一路”倡議雖誕生于中國,源自“中國智慧”,但經(jīng)過5年的成長已經(jīng)被聯(lián)合國等接納為國際公共產(chǎn)品,并不是中方要不計成本單方面推進的所謂政治或外交戰(zhàn)略。用習主席的話來說,“一帶一路”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只有參與國家本著“共商、共建、共享、共贏”的思路把“一帶一路”建設項目當成自己的事、大家共同的事,而不僅僅是中國的事,才能一起把蛋糕做大并共享蛋糕的甜美滋味。
“一帶一路”倡議不是“撒錢機”,但卻可以做成“播種機”。隨著“一帶一路”建設項目的推進,人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條條嶄新的鐵路和一座座規(guī)模龐大的工業(yè)園區(qū),而且還包括由這些鐵路和工業(yè)園區(qū)撒播下的種子及其開出的經(jīng)濟增長之花,還有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之果。如2017年5月底開通的蒙內(nèi)鐵路就為肯尼亞當?shù)貏?chuàng)造了4.6萬個工作崗位,推動肯尼亞經(jīng)濟增長1.5個百分點。正如習主席所說:“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遠”,“一帶一路”倡議要做成播種增長和就業(yè)的“播種機”,才能贏得民心并成其久遠?!?/p>
(作者是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