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娣,顧琴,魏來,徐歡嵐,張愛霞
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康復中心,江蘇蘇州市215003
2014年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報道,美國每68名兒童中就有1名被診斷為孤獨癥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1]。我國目前尚沒有關(guān)于ASD發(fā)生率的全國性流行病學數(shù)據(jù),據(jù)估計,我國ASD的兒童發(fā)生率約為1%[2]。ASD是廣泛性發(fā)育障礙的一個亞型,以社會技能損傷以及重復性刻板行為、興趣和活動減少為主要特征的癥候群[3]。其中社會技能損傷是所有ASD患兒共有的癥狀,甚至有學者認為它是ASD患兒最為核心的癥狀[4]。社會技能損傷給ASD患兒帶來一系列不良影響,如較差的學業(yè)成就、同伴拒絕、焦慮、與家人或老師互動不良等,嚴重阻礙發(fā)育期兒童綜合能力的發(fā)展。有學者認為,ASD患兒社會技能損傷是一種質(zhì)的缺陷,這種缺陷使他們在社交情境中缺乏合適的社會技能[5]。
ASD患兒在認知、社會性等方面的發(fā)展存在特殊性,其康復手段越來越受到學者關(guān)注。社會技能的缺乏不僅對社會適應(yīng)行為有很大影響,也會導致個體無法很好融入學校、家庭、社區(qū),進而影響個體生活質(zhì)量。ASD研究者更注重從ASD患兒特定的社會交往障礙出發(fā)(如游戲技能不佳、社會互動困難、情緒識別和自我控制難等),對社會技能進行界定,目的是鑒別出ASD患兒特別的社會技能缺陷[6]。
目前針對ASD患兒主要采用一對一訓練模式。一對一語言療法雖然能改善患兒的語言功能,卻無法最大限度激發(fā)患兒積極主動意識及競爭意識[7];一對一訓練模式強調(diào)特殊兒童與普通兒童存在差異,主張用特殊的環(huán)境和方法將ASD患兒隔離,導致ASD患兒更加孤立,抑制了言語和社會交往的進一步改善[8]。大部分ASD患兒不能很好地參加團體活動,缺乏社會交往及探索環(huán)境的主動意識和實踐機會,造成兒童探索欲望低,沒有分享、競爭等積極心理,活動和參與嚴重受限[9]。
團體語言訓練可以提供一個接近自然的社會交往環(huán)境,有利于患兒調(diào)整社會適應(yīng)能力,為其社會交往做準備[10]。研究表明[11],在ASD患兒周圍自然環(huán)境中進行教學與干預,是提高其社會技能訓練有效性的策略之一。共同參加團體語言訓練的正常認知兒童可以為ASD患兒提供示范或提示,形成以同伴為中介的干預手段。以同伴為中介的干預能夠有效提升ASD患兒,尤其是學齡前ASD患兒的社交能力[12]。研究表明[13],ASD患兒參與游戲的最好形式是與正常兒童一起活動,這樣可以通過歡樂、輕松的氛圍激起他們主動參與的欲望。
本研究在常規(guī)康復訓練中,引入團體語言訓練模式,觀察其對ASD患兒功能的影響。
選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康復中心就診的60例年齡4~6歲的ASD患兒,均符合美國精神病學會《精神障礙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第5版有關(guān)ASD的診斷標準。診斷由精神科??漆t(yī)師做出,經(jīng)頭顱CT排除腦發(fā)育障礙,聽力檢查排除聽力異常,純音聽閾測定均正常,并排除測驗不配合者。
入選患兒在尊重家長選擇治療方案的基礎(chǔ)上,通過Excel軟件Rand函數(shù)隨機分為對照組(n=30)和實驗組(n=30)。兩組性別構(gòu)成、月齡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一對一康復訓練,實驗組在此基礎(chǔ)上每天與3~5名認知和社交行為正常的兒童一起進行團體語言訓練。
1.2.1 常規(guī)康復訓練
采用以語言治療為主的綜合性康復訓練,包括小肌肉學習、言語治療、結(jié)構(gòu)化教育等。
小肌肉學習著重訓練運用手的能力。使兒童通過雙手,接觸、探索、了解并控制環(huán)境和事物。小肌肉學習主要分為基礎(chǔ)技巧及精細操作技巧[14]。每次30 min,每天1次。
言語治療每次20 min,每天1次。
結(jié)構(gòu)化教育進行程序化訓練。確定ASD患兒訓練程序表與時間表,按照程序表規(guī)劃,合理進行訓練。利用文字或圖片記錄訓練步驟,讓患兒看懂每個步驟的要求,并起視覺提示作用;根據(jù)時間表確定完成任務(wù)的時間[15]。
所有訓練項目均由專業(yè)治療師訓練。每周5 d,共6個月。
1.2.2 團體語言訓練
團體語言訓練采取主題式授課形式。教室要求外周環(huán)境安靜無干擾。每次團體課由2名治療師主持,每周5次課,每兩周一個小主題,圍繞同一個主題進行訓練,分別為常識課、律動課、游戲課、手工課和綜合課。每次30 min。
每節(jié)課前,治療師按順序向兒童打招呼、點名、握手或擁抱。治療師引導患兒主動與治療師及其他兒童交流。訓練以引導為主,引導出患兒交流欲望。
常識課通過視覺、觸覺、聽覺認識主題物品內(nèi)容,包括物品的顏色、形狀、特性等。通過感知覺刺激增加患兒對周圍環(huán)境的認識。對ASD患兒實施感覺統(tǒng)合訓練,對患兒的社交困難有較好效果[16-17]。
律動課使用各種兒童用打擊樂器,治療師彈奏電子琴、播放視頻音樂等,指導兒童做韻律操,促進ASD患兒發(fā)現(xiàn)與他人交流的樂趣,并積極參與到律動中??裳垉和吓_表演。律動課結(jié)合音樂療法和韻律操對ASD患兒進行治療。音樂療法可改善ASD患兒的興趣和行為,韻律操練習對ASD患兒的姿勢控制有良好作用[18-19]。
游戲課主要通過有趣的活動,讓患兒對外界有更深認識,協(xié)助患兒社會化。如通過扮演不同的職業(yè)角色(醫(yī)生、老師),或參與各種假想游戲,如坐公交車、購物等。游戲課是幼兒主動參加的活動,不僅能讓幼兒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現(xiàn)實生活,還可以讓他們感受到快樂和自由,對ASD患兒的社會能力發(fā)展具有促進作用[20-21]。
手工課主要進行小肌肉訓練,指導患兒學習穿珠子、搭積木、捏橡皮泥等各種手工制作,學習涂色、繪畫、折紙等技能,以及一些日常生活活動(使用筷子、倒水等)[22]。
綜合課結(jié)合常識、律動、游戲、手工四種課程,讓患兒復習學習內(nèi)容。綜合課有助于彌補患兒社會認知缺陷,提高交往能力,使他們更好地與他人交往,融入主流社會[23]。
團體語言訓練要求每個患兒必須有一位家長陪同參加,根據(jù)患兒功能水平進行設(shè)計;在上課過程中,一旦患兒完成行為項目,馬上鼓勵和表揚。治療師在每節(jié)課后對患兒課堂表現(xiàn)進行點評。
目前主要在模仿、共同注意、輪流、情緒識別和表達、主動交往等方面評價ASD患兒的社交相關(guān)能力[24]。本研究采用孤獨癥行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和孤獨癥治療評估量表(Autism Treatment Evaluation Checklist,ATEC)進行評定。
ABC適用于3歲以上兒童及成人,共58個項目,分為5個因子:社會退縮/呆滯、不恰當?shù)难哉Z、情緒不穩(wěn)/自傷攻擊、刻板行為、多動。國內(nèi)研究表明[25],其信效度較好,是ASD療效評估的重要工具。
ATEC共77個項目,4個分量表:言語/語言/交流、社交、感覺/認知/意識、健康/軀體/行為。該量表可根據(jù)分量表分和量表總分通過查表得到癥狀嚴重程度的百分位區(qū)間。
兩組患兒在訓練前和訓練6個月后進行評估,由同一專業(yè)人員一對一測試完成。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量表評分以(xˉ±s)表示,組內(nèi)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顯著性水平α=0.05。
訓練前,兩組ABC評分無顯著性差異(P>0.05)。訓練后,兩組ABC評分均明顯降低(p<0.01),實驗組訓練前后差值明顯大于對照組(p<0.01)。見表2。
訓練前,兩組ATEC各分量表分及總分無顯著性差異(P>0.05)。訓練后,實驗組兩組ATEC各分量表分及總分均降低,對照組僅健康/軀體/行為分及總分降低(p<0.05)。實驗組各分量表分及總分訓練前后差值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3~表7。
表2 訓練前后兩組ABC評分比較
表3 訓練前后兩組ATEC言語/語言/交流評分比較
表4 訓練前后兩組ATEC社交評分比較
表5 訓練前后兩組ATEC感覺/認知/意識評分比較
表6 訓練前后兩組ATEC健康/軀體/行為評分比較
表7 訓練前后兩組ATEC總分比較
ASD起病早、預后差,早期干預對改善其預后非常重要[26]。團體語言訓練提倡一種“全人”康復,強調(diào)利用環(huán)境、采取教育的手段,提高兒童的社會適應(yīng)能力[27]。在訓練中,應(yīng)不斷提供患兒不同的交流方式,使患兒學會新的技能。團體語言訓練為患兒提供相互了解、學習、合作的機會,能夠使患兒相互模仿,修正與強化自己的行為,逐漸增強交往能力[28]。
本研究顯示,團體語言訓練與常規(guī)康復訓練相結(jié)合,對ASD患兒社會交往和健康行為更加有效。團體語言訓練不僅可以節(jié)約治療資源,還能取得更好效果,可作為ASD患兒長期治療的一種有效形式。
本研究為小樣本臨床研究,仍然存在不足,如對患兒的功能水平和年齡有一定要求,在重度ASD康復中的應(yīng)用仍需進一步研究,還需要進一步擴大樣本量進行觀察。
[1]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Prevalence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mong children aged 8 years: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monitoring network,11 Sites,United States,2010[EB/OL].[2015-01-11].https://www.cdc.gov/mmwr/preview/mmwrhtml/ss6302a1.htm.
[2]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data&statistics[EB/OL].[2015-01-11].https://www.cdc.gov/ncbddd/autism/data.html.
[3]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M].Washington,DC:American PsychiatricAssociation,2013.
[4]Laushey KM,Heflin J.Enhancing social skills of kindergarten children with autism through the training of multiple peers as tutors[J].JAutism Dev Disord,2000,30(3):183-193.
[5]魏壽洪,王雁.自閉癥兒童社會技能評估的研究進展[J].中國特殊教育,2010(10):51-56,68.
[6]Brian R,Volkmar FR.Social skills interventions for individuals with autism:evaluation for evidence-based practices within a best evidence synthes is framework[J].J Autism Dev Disord,2010,40(2):149-166.
[7]Karst JS,van Hecke AV,Carson AM,et al.Parent and family outcomes of peers:a social skills intervention for adolescen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J Autism Dev Disord,2015,45(3):752-765.
[8]孫曉勉,王懿,李萍.孤獨癥和社交障礙兒童的行為訓練—結(jié)構(gòu)化教育(TEACCH)[J].國外醫(yī)學:婦幼保健分冊,2001,12(3):141-143.
[9]莊妍,龐偉,孫穎,等.小組式作業(yè)治療對腦性癱瘓患兒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6,22(4):455-458.
[10]楊春華.論瑞吉歐“集體學習”及其教育價值[J].重慶大學學報,2004,10(1):137-139.
[11]Bellini S,Peters JK,Benner L,et al.A meta-analysis of school-based social skills interventions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J].Remedial Spec Educ,2007,28(3):153-162.
[12]潘前前,楊福義.學前自閉癥兒童以同伴為中介的社交技能干預研究綜述[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14(7/8):69-75.
[13]李曉捷,姜志梅.特殊兒童作業(yè)治療[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278.
[14]香港協(xié)康會.學前兒童訓練指南-小肌肉[M].香港:香港協(xié)康會,2013:4-5.
[15]葉蓓,朱曉華,方拴鋒,等.結(jié)構(gòu)化教育結(jié)合地板時光在孤獨癥患兒中的治療效果分析[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6,43(1):77-79.
[16]淑琴,方俊明.自閉癥譜系兒童語言干預中的“視覺支持”策略[J].中國特殊教育,2008(5):26-32.
[17]陳治國.兒童自閉癥與感覺統(tǒng)合訓練[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5,19(23):3302-3303.
[18]陳蕾,陶洪梅,李紅,等.音樂治療干預自閉癥兒童臨床效果的實證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0,3(18):2482.
[19]裴晶晶,蔣宇樂.韻律操練習干預對自閉癥兒童姿勢控制能力的影響[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4,33(4):86-88.
[20]趙靜.團體游戲輔導對4-6歲被拒絕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影響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4.
[21]孫美麗,張文京.整合性團體游戲?qū)μ岣咦蚤]癥兒童社會互動能力的個案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學院,2011.
[22]李明娣,魏來,顧琴.小肌肉學習對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的康復效果[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6,22(11):1314-1317.
[23]徐力.孤獨癥兒童假想游戲能力訓練的個案研究[J].南京特教學院學報,2010,9(3):56.
[24]Cabibihan J Jr.,Javed H,Ang M,et al.Why robots?A survey on the roles and benefits of social robots in the therapy of children with autism[J].Int J Social Robotics,2013,5(4):593-618.
[25]趙瑋.孤獨癥行為量表的改良與信度、效度分析及應(yīng)用[D].衡陽:南華大學,2013.
[26]Fein D,Barton M,Eigsti IM,et al.Optimal outcome in individuals with a history of autism[J].Child Psychol Psychiatry,2013,54(2):195-205.
[27]Schenker R,Sutton A.Researching conductive education[J].Dev Med Child Neurol,2014,56(4):402-403.
[28]劉焱.幼兒游戲教育論[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0:223-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