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秀麗
(山東省圖書館,山東濟南 250002)
繪本,就是圖畫書,英文稱Picture Book。繪本是用圖畫與文字共同敘述故事的一種圖書形式。在歐美等發(fā)達國家,學齡前兒童的讀物中,繪本占了百分之七十的比例,被公認為是兒童早期教育的最佳讀物[1]。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繁榮、發(fā)展,繪本呈現出多元、多樣的變化,逐漸成為培養(yǎng)孩子心智發(fā)展的有力工具。
山東省少年兒童圖書館是專門面向0-16歲少年兒童及家長提供服務的省級公共文化服務單位。成立之初,就把為特殊兒童提供優(yōu)質服務作為光榮職責和神圣使命。2015年1月20日國務院發(fā)布《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的意見》,要求扎實做好殘疾人基本民生保障、著力提升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充分發(fā)揮社會力量和市場機制作用。中國殘聯、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國務院扶貧辦為此共同制定了《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行動實施方案》。2017年6月為響應殘疾人精準康復的倡議,落實均等化服務,山東省少年兒童圖書館在繪本推廣的實踐中,積極探索發(fā)展思路,不斷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在濟南安安特殊兒童康復中心創(chuàng)辦“會說話的繪本”幫扶自閉癥兒童康復項目。該項目以繪本為載體,通過講故事這種極受孩子喜愛的形式,將繪本與康復課程相對接,輔助自閉癥兒童進行康復訓練,提升自閉癥兒童在社交、溝通、自理和認知等方面的能力,為自閉癥兒童提供融合增值服務。
自閉癥又稱孤獨癥,指以溝通障礙、社會交往障礙、興趣范圍狹窄及行為重復刻板為核心癥狀的一類神經發(fā)育障礙性疾病,起病于嬰幼兒期,男性居多[2]。最早由美國精神病醫(yī)生里奧·坎納于1943年發(fā)表的《情感交流的自閉性障礙》中提出了這一概念。2013年,美國精神病協會制定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中(DSM-V),重新修訂了“自閉癥”的診斷標準:統稱為“自閉癥譜系障礙”,不再使用“廣泛性發(fā)育障礙”。其核心障礙有:持續(xù)性相互的社會溝通及社會交往障礙、限制性重復的行為模式[3]。
自閉癥主要特征表現為漠視情感、拒絕交流、語言發(fā)育遲滯、行為重復刻板以及活動興趣范圍的顯著局限性。近10年來,全球自閉癥的發(fā)病率逐年增加,已成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問題。美國的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兒童自閉癥的患病率從2007年的約1.16%上升至2012年的約2.00%,5年增加了72.4%[4]。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估計,在中國約有100~300萬自閉癥患兒。2006年中國殘疾人抽樣調查報告顯示為千分之一,自閉癥兒童約150萬左右,并以每年1.5萬的數量激增。自閉癥已經成為我國兒童精神殘疾致殘的首要原因[5]。
濟南安安特殊兒童康復中心是香港安安基金會于2006年在大陸設立的第一家自閉癥康復機構,是針對自閉癥兒童進行康復培訓的民辦教育機構,主要服務于精神殘疾類的孩子。截止2017年底,中心為來自全國各地的自閉癥和智力殘疾患兒六千余人提供了康復教育服務。早在2007年,山東省少年兒童圖書館就與中心建立聯系,十幾年間,我館在中心圖書室的建立、圖書的配備、愛心幫扶等方面給予了很多幫助。2017年,為了更加精準地幫助自閉癥兒童,山東省少年兒童圖書館在濟南安安特殊兒童康復中心創(chuàng)立“會說話的繪本”幫扶自閉癥兒童康復項目。該項目是山東省少年兒童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之一,主要服務于自閉癥群體,通過形式多樣的繪本講讀,提升自閉癥兒童學習生活知識、建立同伴友誼、提高認知能力。因自閉癥兒童的特殊性,在項目啟動前我們做了細致、周密的調研和準備工作。
自與濟南安安特殊兒童康復中心達成項目合作意向后,我們開始著手撰寫項目計劃書。計劃書包括山東省少年兒童圖書館“會說話的繪本”兒童繪本閱讀推廣品牌的詳細介紹、故事會的具體實施細則、繪本在兒童早期教育中的作用以及繪本故事會引入自閉癥兒童康復教育的意義等四個方面的內容。中心收到計劃書后,分別在濟南安安特殊兒童康復中心和新聞大廈“樂他樂康”分校區(qū)面向全體家長召開了活動推介會。推介會上中心老師向家長詳細介紹了繪本課程的具體設計,家長對于自己關心的問題也提出了不同建議,中心匯集家長和特教老師的多方建議,從自閉癥兒童的特性出發(fā),根據特殊教育的專業(yè)性對計劃書提出了調整建議,經過兩次修改,最終確定方案。
2016年6月20日起,每周四上午十點,在濟南安安特殊兒童康復中心開設繪本輔助康復課程,課程時長一個小時。項目由少兒館館長負責;三位館員負責課程的設計、繪本的選擇及繪本講讀;少兒部十余位工作人員負責每期課程的課件制作。一百多位在濟南安安特殊兒童康復中心進行康復訓練的自閉癥兒童由學校組織、安排、調配,一周一期開展課程。中心按照孩子能力高低,每期安排5-10人參加課程。10-12期為一輪次,一輪次后重新更換繪本內容,講讀人員根據課程中孩子的實際接收能力和遇到的問題及時總結、調整繪本講讀方式和繪本內容。
我館選派三位館員,試聽康復中心的語言認知、家長培訓、機器人輔助康復等綜合課程。與特教老師就如何與自閉癥兒童建立良好溝通、如何選擇適合自閉癥兒童認知的繪本,在自閉癥兒童出現情緒問題時如何緩解和解決進行了深度交流。通過老師的實踐經驗了解自閉癥兒童的行為、心理、情緒的特殊性,學習康復培訓的專業(yè)知識。最終,根據老師提供的建議,結合自閉癥兒童的特性制定了課程實施步驟?;顒右杂螒蚍绞綆?;繪本主題多以認知為主,故事為輔;繪本內容從兒童喜歡的過生日、游樂園等主題入手。
自閉癥兒童在語言、認知、行為、習慣等方面與普通孩子存在很大差異,繪本故事會的原有講讀形式不適宜自閉癥兒童的理解。為此,我們邀請濟南安安特殊兒童康復中心由仲理事長、特教鄭元璞老師和山東樹輝心理健康咨詢中心首席專家高樹輝老師到我館參加繪本故事會,了解繪本故事會基本內容和流程,請專家從自閉癥專業(yè)角度和心理學角度分析繪本在自閉癥康復訓練中的融合方式。由仲理事長提出,在繪本選擇上多選取事物認知的繪本,在講授過程中對自閉癥兒童的語言指引要簡短、明確、有一說一,便于自閉癥兒童的理解。鄭元璞老師提出把繪本故事與生活情境有機結合,玩中學,學中用,加深孩子對故事的理解。樹輝老師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了面對自閉癥兒童突發(fā)情緒要順應自閉癥兒童,允許其情緒的釋放,之后再針對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例如與自閉癥兒童溝通時先以玩具,陪伴、游戲的方式與之建立聯系,取得了孩子信任的基礎上再進行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專業(yè)的指導和建議為繪本與康復課程順利對接提供了有效的幫助。
自2017年6月開始,每周四我館選派經過專業(yè)培訓,具有專業(yè)講讀水平的3位館員在濟南安安特殊兒童中心啟動繪本故事課程。課程由教唱兒歌、繪本講讀、實物認知等三個環(huán)節(jié)組成。通過繪本故事會和相關延伸活動為自閉癥兒童進行輔助康復服務。課程時長1個小時,每次有6-10位自閉癥兒童參加。課程中繪本的選擇、活動的設計和實物認知課件的制作,我們都根據自閉癥兒童的差異性做了針對性的設計。
自閉癥兒童最突出的臨床表現是語言發(fā)育明顯落后于同年齡兒童的發(fā)展水平,不能像正常兒童一樣表達和理解語言[6]。因此他們需要閱讀比實際年齡偏低的特定讀物,例如適合嬰幼兒年齡段的繪本。少年兒童圖書館在閱讀資源配備上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們在兩萬余冊館藏繪本中選取簡單、直觀、文字較少,內容多涉及認知類、社會交往類的繪本和有聲讀物30余冊。如:《可愛的鼠小弟——打招呼》《彩虹翻翻書》等系列叢書。這類繪本文字較少,內容包含禮貌用語和良好生活習慣案例,對提高自閉癥兒童的生活認知、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非常好的引領作用。
對于自閉癥兒童干預的研究實踐表明,游戲是讓自閉癥兒童適應環(huán)境,與他人達成良好互動的首要方式[7]。因此,我們遵循趣味性、引導性、啟發(fā)性原則在項目實施中設計教唱兒歌童謠環(huán)節(jié),選取節(jié)奏歡快、語言簡練、內容以認知為主線的兒歌童謠作為開場互動。如:童謠《小手拍拍》《洗手歌》《拍拍手》等,把個人認知和良好行為習慣用歌謠的方式輕松引導孩子們學習,為自閉癥兒童創(chuàng)造安全、自由、寬松的環(huán)境,使其更易接受外界信息,提高自閉癥兒童眼、腦、手的協調、配合,實現干預訓練的目標。
為便于自閉癥兒童理解繪本內容,強化實物認知,在故事會前我們用黏土、彩紙等手工材料,制作繪本內容中的生活物件、食品、動物等造型玩具。通過玩具讓孩子們熟悉日常生活、社會交往、禮節(jié)學習等知識。這些手工制品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實物認知體驗環(huán)節(jié)使孩子們沉浸其中,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在潛移默化中實現了強化訓練目的。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讀書可以陶冶個性,每一種心理缺陷,都可以通過聰明的閱讀來彌補。”對于自閉癥兒童而言,繪本閱讀為自閉癥兒童積累語言創(chuàng)造了條件。巧妙運用繪本生動、有趣、有吸引力的語言,能夠培養(yǎng)自閉癥兒童對語言的感覺,促進他們的語言仿說和認知??梢哉f,繪本對兒童的語言、想象、思維、情感、社會化及審美能力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價值。故事課程第二期,我們收到了康復中心李莉老師的反饋信息:子駿小朋友在以往日??祻陀柧氝^程中基本沒有語言,繪本故事課程中,講讀老師對子駿發(fā)出“是”或“不是”的指令時,子駿可以很小聲的說“是”。老師對繪本故事帶給孩子們的語言提升感到驚喜。
行為的正?;亲蚤]癥兒童康復訓練的目的之一,幫助自閉癥兒童建立規(guī)范行為習慣是自閉癥兒童學習日常生活常識,融入正常生活的關鍵一步。我們看到有的自閉癥兒童小便不去衛(wèi)生間;對于自己喜歡的物品不能表達需求而采取搶的方式;有的孩子吃飯不懂得使用筷子、勺子等餐具,用手抓著吃。繪本中的人物、動物的語言和行為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和幫助自閉癥兒童建立正確行為規(guī)范,準確表達自我需求。
繪本故事課程講《可愛的鼠小弟——打招呼》這本繪本時,我們提前制作了禮物盒,生日蛋糕等道具。故事會過程中配合繪本教給孩子們用“你好”“生日快樂”“謝謝”“再見”等禮貌用語。課程結束后收到陽陽媽媽發(fā)來的反饋,從小不吃蛋糕的陽陽,在繪本故事課程結束后要求媽媽去買蛋糕,并且邊吃蛋糕,嘴里邊重復繪本故事里鼠小弟與鼠小妹之間的語言互動:“你好”“謝謝”“生日快樂”。對普通人來說,這只是小小的一點改變,但對于自閉癥孩子卻是巨大的轉變,對于家長來說更是驚喜。故事情節(jié)觸動了陽陽內心的渴求,原本不吃的食物也因為理解了故事而敢于嘗試,孩子有了主動表達個人需求的意愿。
自閉癥兒童情緒波動大,對行為的控制能力較弱,常常喊叫、哭鬧、發(fā)脾氣,不能穩(wěn)定自我的情緒[8]。但情緒的穩(wěn)定是自閉癥兒童進行教學和訓練的重要基礎,也是他們參與到集體和社會活動中的一個必備因素。朋宇小朋友有嚴重的情緒問題,日??祻驼n程會大吵大叫,不能有效控制情緒。但是在故事課程實物認知環(huán)節(jié),面前生活物品道具的逼真外形、艷麗的色彩搭配引起了他的注意,適時緩解了他的緊張情緒,他能靜下來,主動去學習衣服、鞋子、照片、玩具的收納。一遍遍地嘗試著把物品收納整理,準確地把它們歸類放入指定存放地點。
以上幾位小朋友的案例雖只是個案,但是通過項目的有序推進,每一期我們都能看到孩子不同的進步,也看到了繪本閱讀對于自閉癥兒童語言交流障礙、社會交往障礙的輔助效果。該項目通過故事與養(yǎng)成良好習慣相結合,培養(yǎng)自閉癥兒童基本認知常識、有效鍛煉語言能力,教授基本生活禮儀的新穎形式受到了家長、老師的高度贊譽和認可。
繪本幫扶自閉癥兒童康復活動在輔助自閉癥兒童康復過程中不僅應該有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形式,還要有明確的目標和有效的反饋機制。即要保持繪本的趣味性,又要貼近自閉癥兒童的真實需求,達到輔助康復的目的。
繪本的選擇要貼近自閉癥兒童的康復訓練和生活,自閉癥兒童有的語言溝通存在問題、有的情緒問題嚴重、有的社會互動存在障礙。不同的自閉癥兒童在語言學習、認知水平、精細動作等方面存在著很大差異。這就要求自閉癥兒童的繪本閱讀應具有針對性,根據自閉癥兒童能力高低確定繪本主題,考慮自閉癥兒童學習和生活基本技能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在語言、社交溝通及認知等方面給予自閉癥兒童切實有效的幫助。
對于自閉癥兒童的繪本活動設計應具有多樣化。聲音、圖畫、實物的認知相互結合,充分調動自閉癥兒童的視覺、聽覺和觸覺。注重提高其動手能力、手眼協調能力、語言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達到良好的輔助康復效果。
自閉癥兒童專注力大都有一定的不足,因此繪本活動時間以30分鐘為宜,時間過長,自閉癥兒童接收故事信息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參加繪本活動的人數最好控制在6人以下,減少有情緒問題的自閉癥兒童對其他孩子造成影響,有效保障每位小朋友都能參與互動。
繪本活動吸引人之處在于它的有效互動。在繪本講讀過程中,講讀人員依據自閉癥兒童對任務的完成情況給予孩子食物獎勵或語言鼓勵。這樣可以充分調動自閉癥兒童的積極性,引導自閉癥兒童按照正確的指令去做,幫助自閉癥兒童塑造正確的情緒行為,建立基本規(guī)則意識。
健立、健全項目意見反饋機制是項目獲取目標人群滿意度、衡量服務效能和工作質量的重要標準,也是調整活動計劃和改進活動內容使之更加貼近自閉癥兒童康復需求的依據。項目由于目標人群多,活動周期長,因此在項目進行要定期進行總結,適時向家長和老師發(fā)放活動反饋表,根據反饋表及時發(fā)現問題,進行討論,對接下來的故事會做出相應調整和改進。
山東省少年兒童圖書館是自閉癥兒童融合教育的先行與實踐者。2018年3月22日,項目進駐濟南星神特殊兒童關愛中心,開始為該中心的自閉癥兒童進行輔助性服務。目前,“會說話的繪本”幫扶自閉癥兒童康復項目共在兩個自閉癥康復中心舉辦繪本活動67場次,參與活動人次近600人。2018年1月,“會說話的繪本”幫扶自閉癥兒童康復項目在中國圖書館學會舉辦的“童心喜悅”——殘健共讀案例評選中獲一等獎。2018年4月《中國文化報》和《圖書館報》分別以《山東保障特殊人群的文化權益》和《山東少兒館探索特教兒童閱讀推廣模式》對“會說話的繪本”幫扶自閉癥兒童康復項目作了詳細報道,濟南電視臺、“大眾網”等媒體也相繼進行了報道。
時至今日,對于自閉癥產生的確切病因尚無最終定論[9]。自閉癥兒童康復道路還需醫(yī)學、科研、特殊教育學科的相互融合、相互輔助,未來自閉癥兒童康復之路任重道遠。實踐證明,“會說話的繪本”幫扶自閉癥兒童康復項目,在保障自閉癥兒童的平等權利的同時兼顧了弱勢群體的特殊性,為自閉癥兒童提供了融入社會的平臺和契機,為改善自閉癥兒童的社交溝通障礙、刻板行為及狹隘興趣兩大核心障礙做出了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