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 佩
坦白來說,剛開始時,我對“家委會”這個詞并不是很理解,也不懂“家委會”究竟需要身為家長的我們做些什么?但隨著孩子入園,經(jīng)常參加幼兒園、班級組織的各類活動,我似乎明白了“家委會”的含義,并抱著試一試的態(tài)度參與了劉老師精心設計的“怎么做一個好家長”的主題沙龍活動。
劉老師設計的這個主題沙龍形式新穎,是我第一次接觸的新型討論活動。在“怎么做一個好家長”的活動中,她從“一個好家長應該怎樣做”“家委會,期待你的加入”等幾個方面分享、討論如何做一名好家長。鼓勵并引導全班家長通過自薦的方式利用自身的才藝、職業(yè)的優(yōu)勢走進班級,主動參與家委會的競選活動。
通過這次自主性的競選活動,我和許多家長在自薦、討論、探索中漸漸明白了做一名好家長,必須協(xié)助班級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并根據(jù)自身理解提供能促進幼兒園及孩子成長和發(fā)展的建議。其次,利用家長這個身份協(xié)助教師開展一對一家長教育指導,解決并處理好家園之間存在的問題。
幸運的是,我與昊昊媽媽、希希媽媽以自身交警、教師、醫(yī)生的職業(yè)優(yōu)勢贏得了班級家長的支持與信任,順利地在這次競選活動中脫穎而出。隨后,懷揣著為班級服務、給孩子適宜的愛的理念與追求,我們帶領全班家長積極配合班級教師開展、組織好各項活動。以參會的感悟、創(chuàng)新的家庭教育理念等向幼兒園管理、教學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并將反饋的建議告知家長,讓未參與的家長通過我們的傳達懂得他們該如何參與及配合工作。
如在幼兒園每年組織的半日開放日、親子運動會等活動中,我與其他兩位家委會成員向幼兒園、教師提出要設計、組織新穎有趣、家長能參與的有熱點、能釋放工作壓力、回歸童年的活動。
慶幸的是我們每次提出來的建議,家委會都非常贊同與認可,許多家長在各個活動中都提供了自己的寶貴建議。比如,在開放日的活動中可以玩挑戰(zhàn)性強、難度高的親子活動,達到既提高孩子的膽量又培養(yǎng)孩子實踐能力的目的。要是孩子喜歡看書、吃美食,可以開展做蛋糕、閱讀漂流分享等活動,讓家長、孩子在這些新穎有趣的開放日、親子活動中提升其學習性、積極性、主動性,讓家長愿意主動放下家長的姿態(tài),化作和孩子同等的身份,在童趣盎然、自然神奇的探索游戲、勇闖冒險的活動里增進親子感情,使親子關系得到質的轉變。
同時,通過參與、組織的經(jīng)驗分享活動,家委會成員將家委會的工作職責、因素全方位地展現(xiàn)給家長,并借助家長與家長的平等關系,鼓勵、引導有想法、有行動力的家長加入家委會的工作中,參加幼兒園組織的各項活動。
如,在幼兒園組織的春季戶外踏青、參觀綠色農業(yè)園的活動中,我們向幼兒園建議開放活動指標,引進有想法的家長加入我們,讓我們家委會的隊伍壯大起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春季戶外踏青、參觀綠色農業(yè)園的活動中,很多第一次參與幼兒園組織活動的家長紛紛根據(jù)自己的想法,設計了許多內容豐富有趣的小環(huán)節(jié)。如,娜娜媽媽運用自己的職業(yè)優(yōu)勢將家長帶來的大大小小的洗衣瓶、塑料罐精心改造成精致美觀、造型多變的花籃,其手藝高超令我們驚嘆,植物被放置在精美的花籃里,開放得更加多姿多彩。
在銀行做會計的豆豆、樂樂媽媽,利用閑暇時間購買了幾株生命力旺盛的樹苗,還建議班級家長帶上自己的植物,和孩子、教師相約在幼兒園空曠的植物角種下綠色的“愿望”,并在活動完成后引導孩子一起畫下一起種植植物的場景,讓有趣的童畫、綠苗的色彩為孩子的童年增添生機盎然的美好回憶。
對于節(jié)慶活動我們也不愿意與孩子錯過最值得回憶的時刻,因此,我們幾個家委會成員總是一有空就聚在一起,商量著怎么利用三八節(jié)、端午節(jié)配合教師完成一些有意義的活動。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大家齊心協(xié)力的配合下,利用網(wǎng)絡、書籍等信息技術手段,我們每次活動都能提供創(chuàng)新熱點,點燃一場場新穎的節(jié)慶活動。如在三八節(jié)、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六一兒童節(jié)、端午節(jié)等節(jié)日時,在教師引導孩子們開展自制手捧花、做賀卡、畫粽子、做龍舟等活動后,我們幾個家長鼓勵孩子們在園內、社區(qū)開展送鮮花、愛心義賣、商海試航等活動,促使孩子們在走出去、喊出聲的實際行動中學習社交技巧,使孩子們在行走社區(qū)、園所的過程中懂得運用安全知識、社交技能去協(xié)商解決問題,為今后的生活奠定基礎。
在不斷的學習中,我與多數(shù)家長達成共識,在幼教三年階段堅決杜絕“小學化”傾向,運用自身的經(jīng)驗與其他家長的力量疏通部分家長陳舊落后的思維觀念。我們還積極和班級教師商量利用“老鷹捉小雞”“123,木頭人”“野戰(zhàn)小英雄”“水上樂園”等活動喚醒家長沉睡的童年體驗,讓家長在體驗式、愉悅的游戲活動中體驗到幼兒教育不是寫字、認讀這些枷鎖式的學習,而是釋放孩子的童真,讓孩子擁有一個快樂童年,鼓勵孩子創(chuàng)新、發(fā)現(xiàn)、探尋到一條可以接近未來及夢想的快樂路線,乘著想象的翅膀在幻想無限的世界中暢游翱翔,點亮最真的夢想之光。
因此,我懷揣著內心的期盼,積極響應幼兒園組織的一系列親子互動、家長進課堂等活動,讓更多的家長通過園所舉辦的“請進來、走出去”的特殊家長助教活動,找到和孩子交流、提高孩子自信心的有效途徑。
我利用體育專業(yè)的特長知識,與昊昊媽媽、希希媽媽和爸爸等幾位家委會成員精心設計了一堂精彩有趣的趣味體育課程,請劉老師把關后,我們最終確定開展“春播秋收”活動。
活動中,我們準備了毛絨球、塑料筐、鉆爬網(wǎng)、套圈、平衡木等輔助類的運動器械,為孩子創(chuàng)設了一片廣闊綠色的“田野”。然后,讓孩子化身為堅強刻苦的“小小農場員”,手拿毛絨球扮演的“種子”,闖過由運動器械模擬的“小溪”“山路”“泥洼”等場景,讓孩子在奔跑、跨越等過程中努力將種子種在“田野”里,期待種子茂盛生長。
在滿懷的期待后,開始下一輪的秋收活動,讓孩子們在體驗闖關游戲的過程中體驗農民伯伯秋收割麥的艱辛,潛移默化地在孩子的心中播撒珍惜節(jié)儉的“種子”,為孩子日后養(yǎng)成良好習慣奠定基礎。
通過“春播秋收”的體驗活動,參與、組織活動的家長都能察覺到孩子們的活動并不需要多么的色彩繽紛、環(huán)節(jié)眾多,而是要家長和教師參與配合,設計出適應孩子身心發(fā)展的活動,讓孩子在有趣的活動中發(fā)展各種能力,變得自信、主動起來。
我根據(jù)自身參與幾次活動的深刻體驗,鼓勵其他家長能夠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參與家委會活動。
首先,只要時間允許,家長就要積極、按時參加幼兒園組織的節(jié)日聯(lián)歡、運動會、家長會、開放日活動、親子活動等。通過積極、主動的親身參與,了解幼兒園的性質、課程設置、學校動態(tài)、教學目標等,從而了解孩子在園的情況。
其次,家長要積極主動地配合幼兒園安排的各項工作。比如,配合幼兒園收集廢舊品,與孩子一起觀察、記錄、查找資料等等,同時在家長配合的過程中能夠吸引有思想、有特長的家長主動加入家委會隊伍,并有效地進行幫教活動,擴大幼兒園的教育資源,豐富幼兒園的教育活動。
最后,家長要主動與教師溝通孩子的在園情況,不定時地通過口頭交流、電話、微信等方式與教師取得聯(lián)系。向教師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xiàn),并主動向教師介紹孩子的優(yōu)缺點,個性特征以及在家的表現(xiàn),與教師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通過以上實踐,我慢慢體會到了作為家委會成員對幼兒園、孩子的重要性,只要在孩子的教育上與教師達成共識,不斷學習育兒方法、積極參加幼兒園的活動、主動了解孩子在園情況,就會解決家庭教育常見的一些困惑和誤區(qū)。與教師攜手,一定會使孩子能更加健康、快樂、全面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