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希臘特約記者 梁曼瑜 本報特約記者 劉皓然
“只要2500英鎊就能體驗難民生活、感受國家破產的滋味?!苯眨缎l(wèi)報》推出的希臘政治主題旅游項目遭到各界批評。該項目旨在讓游客近距離“圍觀”深受經濟危機和難民危機困擾的希臘民眾的生活,其“賣慘”的營銷思路被痛斥為“麻木不仁”。迫于壓力,《衛(wèi)報》已經下架這個項目。
希臘《每日報》3月30日報道稱,該七日游項目名為“希臘與歐元”?!缎l(wèi)報》表示,這是為其讀者專門打造的旅游產品,旅行團由該報駐希臘記者親自帶隊。其行程始于希臘薩摩斯島,一直行至首都雅典。其間,游客將在薩摩斯島參觀當地的難民營,同負責難民事務的非營利機構、救援組織和政客互動。他們還可與希臘民眾進行接觸,了解普通家庭在經濟危機之下的窘困狀況。
在《衛(wèi)報》看來,該項目“極富教育意義”,因為該旅行能“讓歐洲其他地區(qū)從中吸取教訓”。不過,對于希臘民眾來說,這是一場“破產觀光游”,《衛(wèi)報》把希臘的陰暗面作為賣點是往他們的傷口上撒鹽。不少希臘網民在網上留言,稱該項目是“缺德旅游”,指責《衛(wèi)報》不尊重希臘。有網民直呼:“《衛(wèi)報》瘋了!”
美國《華爾街日報》一名駐非洲記者也發(fā)推文諷刺:“《衛(wèi)報》邀請讀者花錢去‘圍觀希臘的危機……這種高高在上的、虛偽的‘感性,正是該報和其讀者群所不齒的事物?!币晃挥浾弑硎荆骸跋ED已然遭受了太多困難,《衛(wèi)報》還要帶著人來雪上加霜。你們就不能以普通游客的身份來游玩,把那2500英鎊用于振興地方經濟嗎?”
目前《衛(wèi)報》方面已經取消了這一旅游項目,并發(fā)表聲明進行道歉。聲明還表示,該報駐希臘記者并未牽涉進這一旅游項目的營銷環(huán)節(jié)。據了解,該項目是由一個名為“政治之旅”的旅行社策劃,其創(chuàng)辦人是《紐約時報》前駐外記者尼古拉斯·伍德。目前,《衛(wèi)報》已經與這家旅行社中止了合作。有知情者透露,其實諸如此類的“深度游”自希臘經濟危機伊始就已經存在,只不過相對低調、隱秘,而像《衛(wèi)報》這樣大張旗鼓地“消費凄慘”的案例實屬罕見。有分析稱,這件事會把輿論焦點轉向“政治之旅”這類推出爭議性業(yè)務的旅行社,說不定會徹底斷了這類公司的生意。
近年來,國際旅游市場開始興起各類“深度游”,而不少擁有駐外記者的新聞媒體則利用業(yè)務之便,開始“跨界”經營以政治為主題的旅游項目。比如,“政治之旅”旅行社的業(yè)務范圍就包括朝鮮、伊朗和土耳其等地區(qū)。但是,花樣頻出的旅游項目存在諸多風險和副作用。比如,美國媒體早在多年以前就批判過“貧民窟之旅”一類的旅游項目,認為該類項目本質上無異于“窺淫癖”——“你會樂意別人站在你家門口拍來拍去嗎?”深入各類戰(zhàn)區(qū)的“戰(zhàn)地游”更是飽受詬病,比如烏克蘭內戰(zhàn)期間,就有俄羅斯旅行社推出“戰(zhàn)地游”,但這種項目不僅被批為“病態(tài)”,而且非常不安全,就連旅行社方面都表示“風險自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