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巖
雞新城疫病,俗稱雞瘟,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性、急性、烈性傳染病,常呈現敗血癥經過。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高熱、呼吸困難、下痢、神經癥狀以及產蛋率下降,病理變化主要表現為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和漿膜出血。新城疫可導致雞群很高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科研人員對新城疫病毒的研究更加深入,新城疫的流行特點已較20世紀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本人立足本職工作,結合新城疫流行特點,對基層防控雞新城疫提出具體建議。
1 新城疫病毒特點和當前流行特點
新城疫病毒屬I型副黏病毒,只有一個血清型,但不同地區(qū)分離到的毒株的致病力有很大差異。新城疫病毒可分為ClassI和ClassⅡ兩大譜系,從1926年全球首次報道到目前,新城疫在全球范圍內發(fā)生了4次大流行,流行的基因型均屬于ClassⅡ譜系,一般認為ClassⅡ譜系中的新城疫病毒包括11個基因型(I-Ⅺ),有研究表明,Ⅶ型已經成為當前新城疫流行的主要優(yōu)勢基因型。當前國內使用最廣泛的疫苗株為lasota株,屬于ClassⅡ基因Ⅱ型病毒。新城疫病毒感染宿主范圍在不斷擴大,有報道稱,迄今為止能自然或人工感染的禽類已經超過250多種。丁壯等研究發(fā)現,我國目前水禽中主要以鵝對新城疫最為易感。楊濤等通過檢索維普數據庫,從2012年發(fā)表的新城疫相關論文中統(tǒng)計出,雞、鴨、鵝、鴿子、鵪鶉、火雞、天鵝、孔雀、鴕鳥、山雞、白鷺等禽類均有感染新城疫的病例。實際生產中,非典型新城疫的病例不斷增多,邱楊等總結非典型新城疫的成因主要是由于抗體壓力所致。只有當雞只免疫抗體水平陰性或極低時,才可發(fā)生典型新城疫癥狀,當抗體水平參差不齊時,抗體水平低的雞只會發(fā)生非典型新城疫的癥狀,抗體水平高的雞只不發(fā)病。
2 新城疫防控政策
我國農業(yè)部將新城疫列為一類動物疫病,世界動物衛(wèi)生組織(OIE)將其列為法定報告的動物疫病?!秶抑虚L期動物疫病防治規(guī)劃(2012-2020)》中,將新城疫列為優(yōu)先防治的一類動物疫病。在年度國家動物疫病監(jiān)測與流行病學調查計劃中,制定新城疫監(jiān)測計劃,省、市、縣疫控中心將新城疫監(jiān)測工作作為常規(guī)工作來開展和落實。按照《新城疫防治技術規(guī)范》,一旦確診發(fā)生新城疫,將采取隔離、封鎖、撲殺、消毒等防控措施。目前,我國對新城疫的防控政策主要是以預防為主,而且養(yǎng)殖戶對新城疫的免疫工作比較認可,從我市雞只新城疫免疫數據來看,免疫率常年保持100%,監(jiān)測數據顯示,免疫抗體合格率均在90%以上。
3 基層防控新城疫的建議
3.1 建立合理的新城疫免疫程序
本人對我市市面上新城疫疫苗種類進行了了解,雞的新城疫疫苗毒株主要為Lasota株和Clone -30株,Clone-30株是由Lasota株優(yōu)化制成。楚電峰等有攻毒實驗數據表明,使用基因Ⅶ型A-Ⅶ株滅活苗和基因Ⅱ型的Lasota株滅活苗免疫雞,均能得到100%的臨床保護,只是A-Ⅶ株滅活苗能夠更好地抑制兩種攻毒毒株病毒在體內的復制和排毒。實踐經驗表明,采用Lasota株或Clone-30株滅活苗和弱毒苗聯合免疫的方式進行預防接種,誘導機體體液免疫、粘膜免疫和細胞免疫,可產生較高的持續(xù)時間較長的免疫抗體水平。
3.2 嚴格禁止混養(yǎng)
由于新城疫感染宿主的不斷擴大,鴨、鵝等水禽以及鴿子等飛禽都對新城疫易感,由于當前人們對雞以外禽類新城疫免疫的認識不到位和重視不夠,造成免疫不到位,引起野毒的散播,同時禽類的混合飼養(yǎng)會造成不同種群間新城疫病毒的交叉感染,加快新城疫病毒進化速度,造成嚴重的后果。
3.3 定期開展新城疫免疫抗體水平跟蹤監(jiān)測工作
不同種雞免疫抗體水平不同,導致雛雞的母源抗體水平不一致,建議開展母源抗體監(jiān)測工作,當母源抗體HI效價小于或等于3Log2,可進行首免;每次免疫后定期進行免疫抗體檢測,評估免疫抗體水平,確定加強補免時機。參照國家年度動物疫病監(jiān)測與流行病學調查計劃中的《新城疫監(jiān)測計劃》,免疫21天后,抗體效價≥25判定為合格。然而有數據顯示,NDV的抗體水平在27及以上具有良好的免疫保護力,29-211為最好。另外也要用抗體滴度整齊度和離散度來評價保護水平??贵w水平集中在均值前后一個滴度,則表明抗體滴度整齊,離散度小;抗體滴度如果分布在多個滴度,則表明抗體滴度整齊度不好,離散度大。若抗體離散度大,表明免疫效果差,需要及時加強免疫。
3.4 加強生物安全管理
生物安全就是指切斷傳染病的傳播途徑所采取的一切措施。規(guī)模化養(yǎng)殖場、養(yǎng)殖大戶、散養(yǎng)戶都要有生物安全意識,采取包括飼養(yǎng)場與外界的隔離,衛(wèi)生與消毒,人員和物品的出入控制等生物安全措施,有效的切斷病毒的傳播途徑,達到控制的目的。
4 展望
4.1 有資料顯示,新城疫基因Ⅱ型毒株與基因Ⅶ毒株基因組的同源性僅有82%左右,希望能夠盡快研制出與當前流行的新城疫基因Ⅶ型相匹配的疫苗,并在全國廣泛推廣應用。
4.2 疫病凈化是動物疫病防控的最終選擇和養(yǎng)殖業(yè)發(fā)展的最終出路,散養(yǎng)戶的發(fā)展模式最終要走向規(guī)模化養(yǎng)殖。希望盡快轉變養(yǎng)禽業(yè)的養(yǎng)殖模式,散養(yǎng)戶向合作社或規(guī)?;D型,逐漸達到凈化的目的。
新城疫的防控工作是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的重要任務之一,從目前以免疫為主的防控政策的落實到有效控制,再到消滅凈化,這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任務,它需要科研人員的深入研究和開發(fā)、需要政府部門的宏觀部署,需要各級疫控部門的有效落實,更需要養(yǎng)殖場(戶)的認識和配合,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采取有力措施,新城疫防控工作必將取得新的突破、取得扎實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