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美國大學生社會責任培養(yǎng)的制度保障研究

      2018-04-03 06:13:36馬立武鄭建林
      關鍵詞:美國大學社區(qū)服務責任

      馬立武,鄭建林

      (1.沈陽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2.沈陽師范大學 教師教育處,遼寧 沈陽 110034)

      一、美國大學的社會服務職能與大學生社會責任

      自從大學在歐洲中世紀時代產生以來,大學從來就不是與世隔絕的機構,它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社會所需要的各類人才。從其產生開始,大學就被作為滿足社會對職業(yè)、牧師和政府管理等方面的需要的機構。大學對國家和社會的發(fā)展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大學不僅是職業(yè)培訓學校,在課程設置上與社會緊密聯(lián)系,大學還積極參與社會活動。

      早在殖民地時期,美國的教育就注重直面社會的現(xiàn)實需要,形成了注重實用的教育傳統(tǒng)。殖民地時期的高等教育機構直接移植于英國和歐洲大陸,當時的大學與歐洲的高等教育機構一樣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但也兼顧高等學校的世俗服務功能。特別是18世紀后期,殖民地學院的課程表現(xiàn)出日益注重社會服務的特征。美國的學院應當成為服務于社會種種目標的機構,而不應當像牛津和劍橋大學那樣成為民間的工聯(lián)主義學者所獨占的領地。大學為社會,即為政府、工業(yè)、農業(yè)和包括工會、公眾利益組織及其他組織在內的各種特定利益團體提供直接服務,是美國高等教育精神的一個重要部分。普林斯頓大學一個重要的辦學宗旨是“服務于美國和其他所有國家”。美國大學的這一傳統(tǒng)形成于1862年國會通過的《莫雷爾土地贈與法》,莫雷爾法等一系列立法的通過和實施、贈地學院的建立,以及20世紀初期威斯康星大學所形成的“威斯康星思想”,打破了美國高等教育的封閉體制,使大學和社會之間建立了有機的聯(lián)系,也使得為社會服務和國家經濟發(fā)展服務成為高等學校的主要職能之一[1]。此后,美國高校把為經濟發(fā)展服務看作自己的天職,為社會服務成為大學的一個辦學導向和宗旨。正如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克爾(Clark Kerr)指出的,現(xiàn)代大學已經從原來的社會邊緣進入社會的中心地域,在社會發(fā)展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大學已經幫助社會解決了無數(shù)的繁難問題而贏得了民眾的信任,而大學在未來社會中的責任更重大、更艱巨[2]。

      近年來,美國大學普遍重視大學生社會責任培養(yǎng)的一個原因是為了提高和改進本科教育質量,把大學生社會責任培養(yǎng)作為學生能力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方面,使學生能適應當今社會對合格人才的要求[3]。很多大學和學者認識到通過給學生提供為社區(qū)服務的機會,有助于彌補現(xiàn)有課程存在的不足,可以發(fā)展學生適應社會能力、獨立自主性、自我意識以及對人類多樣性的理解[4]。M·莫法特(MMoffatt)的研究表明,對于40%的學生來說,自己親身參與的課余活動成為最寶貴的教育經驗。課外實踐中學到的知識比學術活動更為生動有趣并貼近個人生活,由此能夠對學生成長發(fā)揮更為長久和深刻的作用。學生要對貧困有深刻理解并形成扶貧信念,最好是參與幫助無家可歸者的活動而不是僅僅在課堂上學習有關貧困的課程。更為重要的是,課堂所學一般會影響到學生的課余活動,課余活動又能夠促進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參與扶貧志愿活動的學生,如果之前選修過有關貧困的課程,將可以使自己的行動更具有方向性和指導性;若是學生先參加了扶貧服務,再學習有關科目則會對所學內容產生更為深入的體會[4]310。

      大學承擔的這些社會責任,在傳統(tǒng)上是以大學教授為主體的大學教學與科研人員來完成的。但隨著高等教育和社會關系的密切以及學生地位的變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日益受到社會和高等教育機構的重視。學生社會責任培養(yǎng)則成為高等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和內容。學生社會責任培養(yǎng)的加強,無疑為大學職能的實現(xiàn)提供了新的動力,不僅是實現(xiàn)大學職能的重要手段,也為學生個人的發(fā)展和事業(yè)的成功提供了條件。美國大學生社會責任主要表現(xiàn)在:1.直接參與社區(qū)的公益活動;2.為社會和學校捐助;3.其他社會公益活動。大學生通過社會服務,可以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增強自身的責任心,從而提高公民意識和道德修養(yǎng)。

      二、美國大學生社會責任培養(yǎng)的制度保障手段

      (一)美國大學生社會責任的外部制度保障

      1.大學認證制度保障

      美國的大學必須經過政府部門嚴格審查和批準,大學可向各類認證機構申請評估。認證機構是民間組織,它獨立于政府之外,由教育界人士自發(fā)建立起來,且有相對成熟完備的運行機制。全美共有六個區(qū)域性的認證機構,對各大學的教學、科研等綜合實力做出認證,確定學校是否具備發(fā)放高等學位證書的資格,以及是否需要政府的財政援助,同時認證機構還對高校進行分類定位和排名。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美國聯(lián)邦政府和州政府除了運用全國專業(yè)認證委員會和地區(qū)認證機構等權利外,還通過立法、撥款和獎學金等手段,影響高等院校質量保證活動的方針、重點以及實施過程等。

      美國自從近代以來便形成和確立了大學社會服務的職能,但傳統(tǒng)上,由于學生在大學中的地位等原因的影響,促進大學社會服務職能的發(fā)揮更多地體現(xiàn)在大學教師和科研人員參與國家、政府和社會等研究項目及其他社會服務工作。近年來,美國等發(fā)達國家對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方面開始注重學生學習成果評估。美國目前院校認證的一個重要趨勢是:認證標準與院校學生學習成果評估并行接軌。高等院校問責制的實施使得越來越多的州政府要求院校向州政府和社會公眾提交學生學習成果的數(shù)據(jù)。原先不從事學生學習成果評估的院校研究辦公室也開始把學生學習成果評估作為院校研究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院校研究要求直接參與各種學生學習成果的自我評估或為自我評估提供各種數(shù)據(jù)。1988年,在當時的教育部長威廉·伯奈特的敦促下,各地區(qū)性認證協(xié)會開始正式把學生學習成果評估歸入認證準則中去。如中北部州大學中學協(xié)會的“改進學術質量項目”旨在幫助院校系統(tǒng)地、持續(xù)地改進教學質量。新英格蘭中學大學協(xié)會為把協(xié)會的標準與院校的標準接軌,對他們的會員院校就認證標準是否有效地測量院校的教學效果及會員院校如何自我評估教學質量進行問卷調查。西部大學中學協(xié)會加強了與會員院校的對話。通過對話,西部協(xié)會在三方面對認證標準進行了改進:減少認證標準條目;加強認證機構與院校合作;突出教育效果評估[5]。1998年,聯(lián)邦政府提出應該重視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接著,又提出《保證美國高等教育未來:考驗領導力》(2005)報告以及《高等教育機會法》(2008),再次強調測定學生學習成果的必要性。在美國,學生的學習成果從廣義上來看,包括獲得良好的職業(yè)、高額收入、對社會貢獻、良好的生活方式、終身學習能力等。當代美國社會對大學的評價除了關注學校的科研水平、學術水平外,也把大學的社區(qū)服務作為一個重要方面。美國的大學排名制度,如《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也把大學的社會服務作為評價大學排名的一個重要指標,促進了高等院校對大學生社會責任的培養(yǎng)。

      2.學生資助政策和法律保障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聯(lián)邦政府頒布了多個法案來改進社區(qū)服務狀況。1990年,喬治·布什總統(tǒng)簽署了《國家和社區(qū)服務法案》,啟動了服務美國計劃。該法案規(guī)定:學生通過積極參與有意識地組織的服務來獲得學習與發(fā)展;該活動要在社區(qū)進行并能夠滿足當?shù)氐男枨?,要在社區(qū)與中小學、大學或社區(qū)服務計劃之間達成協(xié)調,同時激發(fā)出公民責任感;該活動要整合到學生的學術性課程或社區(qū)服務計劃的教育要素之中,并能夠對其發(fā)揮促進作用。該法案通過向中小學校、高等院校以及非營利組織的服務計劃撥款來改進公眾對社區(qū)的服務制度化。1993年,克林頓總統(tǒng)簽署了《國家和社區(qū)服務信托法案》,進一步重申了1990年法案的重要性,強調通過資助學生法案的學生貸款和延期償還政策來保障大學生社會責任的培養(yǎng)。克林頓政府建立起一套學生通過服務國家或社區(qū)的方式支付他們教育費用的制度。1993年法案通過的同時成立了全國和社區(qū)服務協(xié)會,專門負責基金管理并設立了美國志愿服務團項目,致力于向各級學生提供更多的服務機會,使個人可以通過在公共需要領域服務兩年來掙得接受中學后教育或培訓的費用。這些費用可以用于支付服務后的教育費用,也可以用于償還教育貸款。美國很早就存在一些民間性質的志愿者組織,如20世紀30年代的平民保護團(the Civilian Conservation Corps)、和平團(the Peace Corps)、VISTA、國家健康服務團(the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Corps)等。另外,1993年立法修改了聯(lián)邦工讀計劃,要求高等院校把它們工讀計劃撥款的5%用于社區(qū)服務。到1998年,立法又要求支持識字項目,這一部分增加到7%[6]。2002年頒布的《公民服務法》也把學生社會責任的培養(yǎng)作為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內容,提出了把社會服務作為學生公民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要手段,提出了以學校為基地、以高等教育為主體和以社區(qū)為平臺的三類計劃。

      (二)美國大學生社會責任的內部制度保障

      1.課程制度保障

      完善相應的課程是美國大學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和保障。很多大學開設了與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有密切關系的應用倫理等課程,這類課程已經出現(xiàn)在課程目錄中,并形成了“服務學習”性質的課程計劃,即把學習因素有機地融入社會服務活動中,強調社會服務和課程學習的密切聯(lián)系。一些大學設立了專門性的服務學習課程,設置以社會服務、志愿者工作和公民參與為內容的科目,同時為學生提供與課程相關的實踐機會。如弗吉尼亞理工學院為學生開設了婦女研究導論課程,要求修讀該課程的學生必須為某一婦女組織提供服務并將個人志愿者的經歷描繪出來,學生才能獲得規(guī)定學分。

      不少大學通過各種課程制度使本科生參與社區(qū)服務活動,將課堂教學與社區(qū)實踐結合在一起。學校通過組織學生參與社區(qū)服務工作,使學生加深對課程的理解,使他們能夠了解弱勢群體的生活狀況,并切身體會如何關心照顧他人。與中國通識教育強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各領域知識的融會貫通不同,美國大學的通識教育還比較注重“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7]。

      2.大學招生政策保障

      美國大學招生政策中不僅重視申請人的學術潛力,也注重申請人參加課外活動的情況。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情況可以反映出作為大學生所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如參加體育活動、社會義務勞動,以及其他展現(xiàn)公民意識的活動,不僅能體現(xiàn)該學生的上進心和事業(yè)心,也成為培養(yǎng)學生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一個導向。如康奈爾大學在招生時就明確指出會對那些形成良好性格和有益人格的無形但重要的因素予以全面考慮。因此,美國高中生為了升入更好的大學,不僅在學業(yè)成績上激烈競爭,而且在課外活動方面激烈競爭,其中一個項目內容就是充當社區(qū)志愿者,或擔當援助第三世界的慈善志愿者。

      哈佛大學的錄取標準除了標準化考試成績、高中學習成績外,哈佛大學非常重視課外活動、體育表現(xiàn)、為社會做出的服務與貢獻(即社區(qū)服務)等“軟性指標”。一般這種社區(qū)服務要求時間較長(1年以上),哈佛大學要求的社區(qū)服務類似于中國學校要求學生在假期參加的社會實踐活動,但哈佛所看重的是申請者通過這一活動體現(xiàn)出來的對于社會無私奉獻的精神和行為。這些要求并非像考試那樣可以在短時間內突擊完成,而是要求申請者具有很好的綜合素質。

      普林斯頓大學錄取本科新生并不僅僅靠成績,而更加重視學生的能力。學校評價優(yōu)秀學生的指標可以歸納為四個方面:(1)智力水平、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2)社會責任感、價值觀和判斷力;(3)為學校做出貢獻的能力;(4)未來在本專業(yè)領域和社會發(fā)揮領導作用的潛力。

      3.設立社會服務管理機構

      各個大學普遍設立了社會服務機構,提供了多樣的教育計劃,積極引導學生為中小學、當?shù)厣鐓^(qū)、政府機構以及各類社會組織的發(fā)展做出貢獻。如芝加哥大學1992年就成立了作為學生自治的大學社會服務中心,有專業(yè)人員負責并增加了資助項目。2001—2006年,該中心新增了領導力發(fā)展計劃、參與社會公平實踐以及服務本地青年人等項目,日益發(fā)揮起信息平臺的作用,為學生的社會服務提供了積極的支持。

      4.成立學生組織為社區(qū)服務

      美國大學內存在各種學生社團和組織。由于高等教育對社會的重要性和影響力,學生的作用開始受到重視,大學學生和大學學生組織的地位和重要性逐漸發(fā)生了變化,大學學生組織教育功能也發(fā)生了顯著變化。20世紀中后期,高等教育進入民主化和大眾化發(fā)展時期,學生個體和群體利益受到學校當局和社會的高度重視,大學學生組織在大學管理、改革和發(fā)展中重新獲得了新的發(fā)展空間。

      與其他西方國家大學一樣,美國大學學生和組織積極參與社會政治活動?,F(xiàn)代大學凸顯了為社會政治目的服務的特征,為大學學生組織及其教育功能帶來了新的特點。大學學生組織成為一支重要的社會政治力量。20世紀60年代后,高等教育民主化的管理改革,由于大學的擴張,學生數(shù)量劇增,學生身份和來源也多元化,代表學生利益的學生組織成為大學內外不可忽視的力量。學生組織教育功能的發(fā)生范圍突破了近代時期的局限,不僅關注其自身的權利,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參與社會的重大事件,大學學生組織成為推動大學改革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力量。學生組織從單純的校內組織走向社區(qū)和社會,開始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F(xiàn)代大學學生組織雖然有一些激進的行為和活動,但更多的學生組織成為溝通學校與社會的重要橋梁。學生組織的教育功能也超越了傳統(tǒng)的校內娛樂、交際的局限,出現(xiàn)了許多推動社會公正、民主的學生組織。20世紀60年代民權運動后,美國大學的學生組織就積極參與到美國女權運動和種族平等運動中。但由于經費、學生的主體身份和大學的自主權等因素的影響,學生組織的活動及教育功能的發(fā)揮還是存在于一定的權限之內。

      由于西方傳統(tǒng)的影響,很多大學學生個人和學生組織都有自發(fā)性為慈善機構募捐的活動。如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每年四月份,該大學學生會為慈善機構募集捐款,它是全美歷史最悠久、規(guī)模最大的募捐活動,每年有數(shù)千圣路易斯人參加獻愛心活動。該大學每年有四百多學生志愿參加社區(qū)公益活動,協(xié)助有關組織機構幫助解決艾滋病、饑餓、孤兒和環(huán)境保護等問題。

      三、美國大學生社會責任培養(yǎng)制度保障的主要特點及思考

      (一)發(fā)揮制度建設的導向作用,促使學生接觸社會實際,培養(yǎng)為社會服務的意識

      為了進一步確立和完善大學的社會服務工作,提高教育質量,聯(lián)邦政府通過多項法案來保障大學生社會責任的培養(yǎng)。高等院校的課程計劃、學生評價和招生政策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把學生為社區(qū)服務工作作為一個重要事項納入其中,主動引導學生和家長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和服務意識。

      (二)注重從法律和制度層面保障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有機結合

      通過對美國高等院校學生責任培養(yǎng)工作的制度建設,可以看到美國大學不僅注重學校自身的科研和教學工作,也高度重視學校與社會的配合和銜接,彌補了學校已有課堂教學工作的缺陷和不足,有利于學生社會道德的培養(yǎng)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美國大學通過注重對大學生社會責任的培養(yǎng)來實現(xiàn)其社會服務職能

      美國大學從南北戰(zhàn)爭時期《莫雷爾法案》頒布以來一直重視大學的社會服務職能,對美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美國大學教授和研究人員成為美國大學為社會服務工作的主體。但近年來,美國社會和高等院校關注到學生群體在大學社會服務中的作用,而不僅僅是被動的受教育和管理對象,使大學全員參與到社會服務工作中。美國大學生社會責任培養(yǎng)受到高度重視,成為學校教學管理的常態(tài)。這種轉變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由于二戰(zhàn)后美國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的轉變,以及20世紀60年代學生運動的蓬勃發(fā)展,使學生在大學中的法律地位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美國大學沿襲自英國傳統(tǒng)的“替代父母”(loco-parenties)觀念①英國早期大學新生一般只有14歲左右,學生在道德、學業(yè)和個人生活上不具備自我負責的能力,因而英國大學的傳統(tǒng)認為從保護學生的利益出發(fā),學校應當代表父母負擔起相應的責任,大學有權以家長替代者的身份監(jiān)督學生的行為,學生與大學的關系就好像兒童與父母或受監(jiān)督者與受托人的關系。及其相應的管理方式被逐步廢除,使學生成為大學服務社會的又一個主要依靠力量。

      大學作為社會發(fā)展中的一個重要機構有責任參與社會問題的解決,大學在關注其自身教學、科研、學科建設的同時,必須承擔起大學生社會責任的培養(yǎng)工作,而這一使命的達成也并不僅僅局限于通過學校正式課程的實施。然而,大學作為一種致力于知識探索與傳播的特殊社會機構,其對自身社會責任的界定以及發(fā)揮社會責任的方式與途徑必須充分考慮到自身的特殊性。在發(fā)揮社會責任手段與途徑的選擇上,大學也要遵守其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2]532。

      通過美國大學生社會責任培養(yǎng)的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在一些大學中,社會責任培養(yǎng)成為教學和課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要素,因此在課程計劃中社會責任的培養(yǎng)處于重要的地位。我國大學雖然也逐步重視大學生社會責任的培養(yǎng)問題,但在教學評價中社會責任培養(yǎng)問題還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在對學生和教師的教學評價中沒有獲得應該具有的地位,缺乏相應的制度去保障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養(yǎng)成。因此,我國大學在課程、教師與學生評價體系等方面還有巨大的改進空間來提高學生社會責任培養(yǎng)的質量和水平。

      [1]王英杰.美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與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3.

      [2]賀國慶,王保星,朱文富,等.外國高等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32.

      [3]高飛.美國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發(fā)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6.

      [4]德里克·博克.回歸大學之道:對美國大學本科教育的反思與展望[M]//侯定凱,梁爽,陳瓊瓊,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53-54.

      [5]程星.細讀美國大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231.

      [6]菲利普·G·阿特巴赫,羅伯特·O·波達爾,帕崔凱·J·甘波特.21世紀的美國高等教育[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7:140.

      [7]施曉光,嚴軍.全球知識經濟中的高等教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186.

      猜你喜歡
      美國大學社區(qū)服務責任
      建設“家門口”服務體系 “繡”出高品質社區(qū)服務
      中國民政(2022年3期)2022-08-31 09:31:02
      “十四五”城鄉(xiāng)社區(qū)服務,有哪些看點?
      中國民政(2022年3期)2022-08-31 09:30:50
      “十四五”城鄉(xiāng)社區(qū)服務體系建設規(guī)劃
      中國民政(2022年3期)2022-08-31 09:30:48
      躬身踐行修己身:從留美文科博士到美國大學系主任
      華人時刊(2021年13期)2021-11-27 09:19:14
      使命在心 責任在肩
      人大建設(2020年4期)2020-09-21 03:39:24
      打通社區(qū)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每個人都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新民周刊(2020年5期)2020-02-20 14:29:44
      美國大學招生行賄丑聞凸顯其階層割裂
      英語文摘(2019年7期)2019-09-23 02:23:24
      美國大學課堂教學觀察及啟示
      期望囑托責任
      中國火炬(2014年12期)2014-07-25 10:38:05
      阜新| 永春县| 资溪县| 平罗县| 大庆市| 米易县| 大埔县| 东宁县| 宁都县| 合山市| 靖西县| 梅州市| 澜沧| 临湘市| 赣州市| 景德镇市| 陆丰市| 灵山县| 西乌珠穆沁旗| 胶州市| 修武县| 温宿县| 巴林右旗| 东宁县| 临桂县| 卢氏县| 建德市| 德钦县| 德保县| 台安县| 庆城县| 房产| 始兴县| 鄢陵县| 涿州市| 陆良县| 南通市| 阳信县| 建平县| 汉阴县| 龙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