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超予
南京財經(jīng)大學應用數(shù)學學院,南京,210046
若a,b,c是互素的正整數(shù)使得a2+b2=c2且2|b, 并對于任給的正整數(shù)n, 可以清晰地得到不定方程
(an)x+(bn)y=(cn)z
(1)
只有解(x,y,z)=(2,2,2)。1956年,Sierpinski[1]證得(1)沒有別的解,當n=1且(a,b,c)=(3,4,5)時。同一年,Jesmanowicz[2]得出相同的結(jié)論: 當n=1且(a,b,c)=(5,12,13),(7,24,25),(9,40,41),(11,60,61)。進一步地,他猜測對于(1)除了解(x,y,z)=(2,2,2)沒有其他的解。在文獻[3]中,鄧謀杰與Cohen得到(a,b,c)=(3,4,5)時Jesmanowicz猜想是正確的。在文獻[4]中,湯敏證得(a,b,c)=(8,15,17)時Jesmanowicz猜想是正確的。
在本文中,對于(1)且(a,b,c)=(47,1104,1105)可以得到相同的結(jié)果。
定理對于任給的正整數(shù)n,不定方程:
(47n)x+(1104n)y=(1105n)z
(2)
只有唯一解(x,y,z)=(2,2,2)。
引理1[5]假設(shè)a=2k+1,b=2k(k+1),c=zk(k+1)+1,其中k為正整數(shù),則不定方程ax+by=cz僅有正整數(shù)解x=y=z=2。
引理2[6]若(a,b,c)是任何正的商高數(shù)使得不定方程ax+by=cz只有唯一解(x,y,z)=(2,2,2),那么(1)不存在其余的正整數(shù)解滿足x>y>z或者y>z>x。
由引理1可得, 當n=1時方程(1)沒有其他的非平凡的解, 因而可以假設(shè)n>1。若(x,y,z)是方程(1)的一個解,假設(shè)(x,y,z)≠(2,2,2),則得到一個矛盾的結(jié)果。由引理2可得,有其中之一的不等式成立:
x>y>z或y>z>x
以下分開討論這兩種情況。
由方程(1)化簡得:
47x=nz-x(1105z-1104yny-z)
不妨令(n,c)=d,則有dz|ax。而a是一個素數(shù),且z>x,顯然可有d=1,所以(n,c)=1,那么(nz-x,1105z-1104yny-z),則有:
則有n=47β,其中x=β(z-x)。對于1105z-1104yny-z=1模47可得1105z≡24z≡1(mod47),由Fermat小定理可知46|z,從而z是一個偶數(shù),不妨令z=2z1,則由1105z-1104yny-z可得:
1104yny-z=(1105z1-1)(1105z1+1)
(3)
由于(1105z1-1,1105z1+1)=2,由(3)可得:
1104y|1105z1-1或1104y|1105z1+1
又由于b=1104=24×3×23,顯然有69y|1105z1-1或69y|1105z1+1,然而
69y>69z=(692)z1>(1105+1)z1>(1105-1)z1
矛盾,所以當y>z>x情形不存在(x,y,z)≠(2,2,2)的解。
由方程(1)可以化簡得:
1104y=nz-y(1105z-nx-z47x)
(4)
若(n,1104)>1,則可令n=2r3q23tn1,此處(1104,n1)且r+q+t≥1,由(4)可得:
(5)
因此有q(z-y)=t(z-y)=y,r(z-y)=3y。由(5)式可得:
因此n1=1且1105z-47x1104q(x-z)=1
(6)
對于(6)式模47可得1105z≡1(mod47),可知z是偶數(shù)。不妨令z=2z1,即有:
47x1104q(x-z)=(1105z1+1)(1105z1-1)
由于(1105z1+1,1105z1-1)=2,從而
47x|1105z1+1或47x|1105z1-1
然而47x>47z=(472)z1=2209z1>(1105+1)z1>1105z1+1>1105z1-1
矛盾,所以當x>y>z情形不存在(x,y,z)≠(2,2,2)的解。
綜上可知定理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