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艷
(天津體育學院運動與文化藝術學院 天津 301901)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開展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在新時期下,對于加強和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召開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2018年版教材使用培訓班開班式強調,要做好“三進”工作,切實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是當前抓好教育的一件頭等大事,用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成果武裝大學生頭腦,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高校肩負著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從性質上來看,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決定了在我國高校要普遍開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也是在高等學校傳播和貫徹執(zhí)政黨的指導思想和執(zhí)政理念,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武裝大學生頭腦、堅定理想信念,體現(xiàn)著黨的領導、社會主義國家性質,是黨領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的本質特征,是黨和國家事業(yè)長遠發(fā)展的根本保證。從作用上看,是是國家對大學生群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是培養(yǎng)高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對于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理論意義。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工作,一貫堅持“立德樹人”,是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政治優(yōu)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yǎng)什么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要克服思想政治教育中重智育輕德育、重專業(yè)課輕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現(xiàn)象,特別是要堅決抵制和批判關于在高校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無足輕重的傾向。新時期新形式下,每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深刻領會這歷史使命,在教育教學中堅持學科自信和課程自信,做到守望“主渠道”、筑牢“主陣地”,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路徑,提高課堂教學親和力和針對性,講清楚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當代大學生把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同中國實際相結合,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信念。
2005年黨中央批準并領導實施的我國高校實施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方案即“05”方案,十多年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和教學取得長足發(fā)展,但是也必須深刻地意識到,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還存在諸多的許多困難和挑戰(zhàn)。
1、社會視角——社會環(huán)境弱化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化,世界利益格局多級化的發(fā)展,多元價值觀念的形成,一些功利性思想、個人主義等價值理念直接沖擊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加上自媒體的信息的碎片化和便捷性,使得大學生受眾能在最快的時間獲取社會的負面新聞、垃圾信息,有些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不高,很難辨別真假、美丑、善惡,從而嚴重影響大學生群體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直接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
2、主體視角——師生均存在重專業(yè)輕思想政治教育的誤區(qū),存在親和力觀念淡薄、針對性弱的問題。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一直存在重視學生的智力教育輕視德育工作、關注自身學術研究看輕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積極參加會堂忽視課堂等等現(xiàn)象,表現(xiàn)在課堂組織上缺少人格親和力和情感互動,責任心不強,授課過程不嚴謹,對學生也缺乏關心、愛心和耐心,不能與學生換位思考,主動交流溝通不夠;大學生群體中也存在“專業(yè)課認真聽,選修課隨便聽,思政課無心聽”的現(xiàn)象,部分大學生思想觀念淡薄,理想信念缺乏,不關心社會熱點敏感問題,媒介素養(yǎng)不高,不積極參與教學。
3、內(nèi)容視角——教學內(nèi)容針對性不強,缺乏吸引力。思想政治理論課內(nèi)容相對剛性要求的前提下,一方面理論化較強,聯(lián)系實際不夠等問題,重方向性和政治性而缺生活性,多科學、嚴謹?shù)匚淖秩狈ξ透腥玖ΑA硪环矫媸怯械膶W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存在集中排課、學生連續(xù)聽課,易疲勞等現(xiàn)象,部分思想政治理論教師教學,教法教具的應用比較單一,教師照本宣科,教材內(nèi)容不能很好的轉化為教學話語,不關注社會熱點,教學內(nèi)容不接地氣,教學的吸引力、針對性不強。
4、載體視角——教學手段陳舊,教學新載體利用不充分。有些思想政治理論老師教學方式手段陳舊單一,在教學中不能夠有效的運用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新媒體教學以及社會實踐調查、課堂互動討論、熱點案例教學等教學載體,每學年的實踐活動方案反復使用、校外實踐基地也長久不變,不能真正做到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缺乏親和力和感染力,使學生缺乏的獲得感,從而導致學生上課內(nèi)驅力不足,參與感不強。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
1、不斷融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nèi)容剛性要求和政治教育親和力。思政課的“因勢而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遵循思想政治理論課自身教學規(guī)律,大學生群體內(nèi)在成長成才規(guī)律,把握當下社會發(fā)展的新形勢,不斷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nèi)容剛性要求和政治教育親和力滲透融合起來,從而進一步增強教學針對性,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2018年版教材使用培訓班開班式強調,要做好“三進”工作,切實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是當前教育系統(tǒng)的一件頭等大事,提出“三進”任務,即實現(xiàn)理論體系向教材體系的轉化、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知識體系向價值體系的轉化。在課堂教學中要具體做到思政課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從而體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術深度與理論高度,形成專題,做到思想政治理論課入腦、入心、指引當代大學生群體不斷學生增強三個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同時要做到在教學過程中貼近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實際情況,根據(jù)大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形成核心教學內(nèi)容,加強對大學生的引領和幫助,既做知識的傳播者,又要做思想的引路人。
2、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結合,增強教學針對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因事而化”,就是要將思想政治課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貼近學生的生活與實際, 實事求是的剖析當代大學生群體所面對的新問題,有效的指導大學生學會自己去思索,做好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工作;另一方面大學生既要飽讀書卷,深刻學習領會理論知識,又在社會實踐中去鍛煉,把理論知識與實際聯(lián)系起來,要積極組織高校學生參加各種有益身心健康發(fā)展的社團活動,鼓勵學生在第二課堂和校內(nèi)外實踐中運用所學的知識理論,不斷的探索還未知的領域,同時把在實踐中所收獲的知識與不能解答的的疑惑問題再回到課堂中進行學習討論探索,在空間上確保占領、用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增強教學針對性。
3、利用網(wǎng)絡教學新媒體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講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需要創(chuàng)新話語體系和教學體系,讓教材真正活起來,做到作用和效果相統(tǒng)一,載體上要借助網(wǎng)絡新媒體的勢,充分發(fā)揮互聯(lián)網(wǎng)、移動客戶端、微平臺等新媒體、新技術,利用網(wǎng)絡媒體具有豐富性、直觀性、形象性、新穎性、多樣性、趣味性等特色,打造一些政治主題鮮明、思想內(nèi)容向上、學生喜愛的新媒體平臺,充分占領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如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手機直播、微信微博微平臺等新思維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論題,利用 MOOC、微課、翻轉課堂等網(wǎng)絡教學形,搭建課堂師生互動交流的新橋梁,了解大學生所思所想,及時互動溝通,進一步拉近大學生和思想政治課教師的距離,還要拉近大學生與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距離,不斷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時代感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