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一號北京時間4月2日上午開始再入大氣層,未燃盡的部分墜落在南太平洋。盡管去年3月份天宮一號就停止了數(shù)據(jù)服務(wù),地面無法再對它進行調(diào)控,它何時再入大氣層墜落以及墜落在什么地方成為全球航天界的關(guān)注點,但科學家們對它安全墜落的估算得到最終驗證。
中國公眾對天宮一號懷有相當深的感情,一些人將它的墜落喻稱為“回家”,是無可厚非的。天宮一號是中國人建造的第一個試驗性空間站,它與3艘神舟飛船進行過對接,接納過兩批中國航天人,為未來中國建造更大、更先進的天宮二號空間站積累了寶貴的經(jīng)驗,可謂功不可沒。
一些外媒對天宮一號非受控再入大氣層產(chǎn)生一些安全上的擔心,可以理解。但其中一些西方媒體的相關(guān)分析完全失去了專業(yè)性,成了充滿情緒化的炒作。在它們的描述中,即將墜落的天宮一號簡直就是地面上人類的重大威脅,如果每個人都關(guān)心墜落的中國航天器不要砸到自己,那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而科學家們都知道,人造航天器的墜落過程會因為與大氣層摩擦而被燃燒掉相當大一部分,未燃燒盡的剩余部分落到人口稠密區(qū)的概率極低極低。他們打比喻說,一個人被人造航天器殘骸砸中的概率大約相當于他遭雷劈概率的千萬分之一,或者相當于他中大樂透概率的百萬分之一。
當然了,只要概率不是零,就有的說。但一個很明顯的傾向是,有能力影響世界的西方主流媒體對中國天宮一號墜落傷人那點極低概率的興趣似乎尤其高,它們用“失控”“有毒物質(zhì)”“風險”等關(guān)鍵詞勾勒天宮一號的墜落,帶來觸目驚心的效果。
那些媒體并沒有“造謠”,但它們調(diào)動、誤導了人們與事件本身遠遠不相稱的注意力和情緒。這就是那些“客觀 的”西方媒體的本事。全世界經(jīng)常有人造航天器墜落,包括曾失控墜落、質(zhì)量近80噸的美國“天空實驗室”,但最危險的當然是中國制造的了。
這么多年從西方媒體看中國,很有意思。比如中國經(jīng)濟差不多是一路“崩潰”著崛起為世界第二大規(guī)模的,中國是伴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一代擔負著“扳倒中國”使命而成為網(wǎng)絡(luò)強國的。另外,中國高鐵“很危險”地成為了中國的鐵路交通主力軍。
西方媒體是中國的一面鏡子,不過它越來越像是哈哈鏡,它們呈現(xiàn)給我們以及世界公眾一個變形的中國。
但是話說回來,只要中國自己做得好,西方媒體有一些不懷好意的報道就沒什么可怕的。因為中國經(jīng)濟光靠它們說是說不崩潰的。另外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愛國主義越來越多了,而不是越來越少了,這也不是外人能左右的。
這一次天宮一號的墜落也一樣,它遵循的是宇宙中的自然規(guī)律,而不受控于西方媒體怎么說。
西方媒體的影響力依然很大,不斷塑造世人看一件事情的視角。但是一些西方媒體人在中國問題上形成了明顯畸形的心態(tài),這嚴重影響了他們講述中國故事的質(zhì)量。其實“西方媒體”這個概念也像一個航天器一樣,在逐漸消耗掉自己的能量,并在朝著即將墜落的軌道不斷下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