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建民
從去年春天起,我開始學太極拳。太極拳動作柔和、速度緩慢,架式的高或低、運動量的大與小,都可以根據(jù)個人的體質(zhì)而有所不同,能適應(yīng)不同年齡、體質(zhì)的需要,并非年老弱者之專利。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親手實踐,無論是提高技藝功夫還是益壽養(yǎng)生,無論是個人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參與太極拳,練習太極拳,學會太極拳,并從中獲取各自需要。
開始學打拳時,我只會跟在別人后面整套模仿,純屬瞎比劃。后來,我改變了方法,“各個擊破”。比如打24式太極拳,一共有24個分解動作,我先從第一個分解動作——起勢學起,等把第一個分解動作徹底學會了,再學第二個分解動作——野馬分鬃,其余類推。最后,再將這24個分解動作連貫起來。
學太極拳,需要盡可能掌握很多要領(lǐng),做到“心靜、身靈、氣斂、勁整、神聚”;能體會“動靜、陰陽、虛實、開合之理”;全身各部都要力求有陰陽變化,要節(jié)節(jié)貫穿;動則全身上下內(nèi)外無有不動。在修煉拳架熟練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驗證自己對太極拳要領(lǐng)、拳理的掌握程度。
其次,“推手”功夫的高低,綜合了擒法、拿法、跌法、擲法。主張以柔克剛、以靜待動、以小勝大、以退為進,引進落空,是文明的對抗性技擊術(shù)訓練手段。練起來令人興趣盎然,欲罷不能。
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個月后,對太極拳一竅不通的我不僅練熟了24式,連48式、72式,也能口中念念有詞地打下來了。有了這份基本功,我打拳的積極性足了,每天清晨都會按時出現(xiàn)在廣場上,沒有特殊情況決不會缺席。
后來我又學了太極劍,它其實以太極拳為基礎(chǔ),不過劍法更側(cè)重在腰與腿,一般人拳法熟悉后,再學劍就不是難事。舞劍的動作較敏捷,在招式之間,也要掌握運氣,讓精氣神與劍法合而為一,進而達到運動、塑身的最佳境界。
舞太極劍,心身并用,既能收到肌肉、骨關(guān)節(jié)和內(nèi)臟同時運動的好處,又收到調(diào)息養(yǎng)神的作用。有關(guān)節(jié)炎的人,疼痛和僵硬的癥狀明顯有所減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人,嚴重呼吸困難的癥狀也有所緩解。
通過堅持不懈地鍛煉,我的冠心病和支氣管炎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內(nèi)外兼顧,心身同步,從而達到全面鍛煉的效果,內(nèi)心甚是歡喜。
我通過打太極拳、舞太極劍,精神變得比以前要好,感冒生病的次數(shù)也變少。更明顯的是,我的精神面貌一天比一天好,精氣神十足。不僅讓令人煩惱的肩周炎遠離了我,還使我的晚年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以上就是筆者練習太極拳和太極劍的親身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