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靜
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下,雖然老師在教學方法上進行了一定調整,但是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老師在教學中沒有尊重學生們的主體地位,所以課上基本上是以老師講課為主,學生們主要負責聽和記,學生們缺少表達的機會,所以學生們的疑問會越來越多,久而久之影響學生們的生物學習。下面我簡單談談高中生物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高中生物有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1.教學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 在高中的生物教學中,雖然老師有意識去進行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有意識的添加一些新的教學元素,但是并沒有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主要原因在于老師教學思想上仍然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束縛,在教學中,仍然習慣性的采取灌輸式或者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在生物的課堂上,學生們極少有時間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疑問。學生們只是機械的跟著老師記筆記,然后課下將筆記背誦下來,這樣的教學方式,非常不利于學生們的發(fā)展,也不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2.教學方式單一枯燥 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很多老師教學的主要當時就是進行考試類型題目以及知識點的講解,為了節(jié)省時間,老師講學生記,雖然學生們將知識點記下來了,但是仍然不能理解,導致學生們的學習效率低。很多老師在教學中仍然采取單一枯燥的教學方式,在這樣的課堂學習中,學生們沒有得到學習的樂趣,因此不喜歡生物的學習。很多老師缺乏利用有效資源的意識,很多老師認為多媒體等教學方式會影響到教學的進度,因此排斥多媒體教學。單一的教學方式難以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直接影響著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1.幫助學生明白每個知識點之間的關系 生物的學習不同于物理和化學的學習,生物可以說是理科中的文科,所以生物的學習需要大量的記憶。如果想學好生物,必須要清楚生物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清楚每一章節(jié)之間的關系。所以老師要能夠幫助學生去理清每個知識點之間的關系,能夠熟練有效的進行運用。例如,在學習DNA方面知識的時候,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們繼續(xù)討論“生物體組成的化合物是什么?”以及“生物體之間存在的遺傳和變異”的內容,通過DNA的學習聯(lián)系到其他章節(jié)學習的內容,讓學生們有效的將學習過得東西串聯(lián)在一起,達到了知識的有效運用。只有這樣瞻前顧后的進行生物的學習,才能夠讓學生們清楚的知道薄弱點所在,才能夠更好的進行生物的學習。
2.幫助學生尋找更好的記憶方法 生物是一門文科性質的理科,所以在生物的學習中難免會有知識點需要記憶。生物學科中有很多知識點需要記憶,并且都有一定的難度。生物屬于一門稍微抽象的學科,死記硬背的方法不利于生物成績的提高。為了更好的進行生物知識的記憶,我們必須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加準確、更加長久的將生物知識記在腦子里。我更加擅長理解性記憶,也就是說,在背誦生物知識之前,學生們要把知識點弄懂,清楚的理解每一個知識點以及公式的意思,清楚的知道公式定理的推理過程,在理解之后進行知識的背誦。這樣的背誦過后,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忘記。每個人的記憶時間都是有規(guī)矩的,時間長了難免會有所忘記,那么在日后的學習中,老師要鼓勵學生們進行知識的回顧,定期進行知識點的記憶和溫習,只有這樣,才能夠長久的將知識點記在心里,才能夠有效的提高生物的成績。例如,在學習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方面知識的時候,需要進行公式的記憶,也需要進行條件以及現(xiàn)象和應用的記憶,因為知識點瑣碎,需要注意的東西太多,所以在記憶中可能會出現(xiàn)經(jīng)常性忘記的現(xiàn)象,為了更好的進行知識點的記憶,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們觀察生活中的光合現(xiàn)象以及呼吸現(xiàn)象,然后對比書本上的知識進行記憶并且三四天還會進行知識的回顧。
3.聯(lián)系實際進行教學 很多人可能認為生物是一門特別抽象的學科,認為生物的知識特別抽象難以理解,所以在生物的學習上缺乏興趣,也不愿意花費精力和耐心進行探索和研究,這種學習的狀態(tài)直接影響著學習的效率的提高。其實生物的學習來源于生活,與生活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所以老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們的實際情況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教學。老師要能夠將課堂教學的內容與生活中的事情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選取學生們感興趣的事情作為切入點進行教學。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也能夠讓學生們主動的參與到生物課堂的學習中來,從而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學習“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方面內容的時候,老師可以從多方面進行教學,從學習、人口增長等方面進行分析教學,通過大量的信息搜集促進知識的掌握。在教學中老師不僅僅要傳授課本的內容,同時也要多講一些課本以外的內容,擴充知識面,促進學生們對生物的學習。
4.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生物科學的發(fā)展史中,實驗活動一直是探究問題、獲得新知的重要手段,生物新課標提倡學生自主的學習,具有探究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教師轉變觀念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前提。填鴨式的教學必將限制了學生自身的思考,使學生過分依賴教師。其次創(chuàng)設情境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條件。生物課堂上從生活經(jīng)驗或生活現(xiàn)象出發(fā)總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在情境中形成問題,學生愿意學,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就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會隨之提高。
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下,老師要能夠擺脫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束縛,積極進行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并且能夠根據(jù)學生們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方法的調整,從而培養(yǎng)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周紅.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有效教學的設計策略[J].中學生物學,2006,22(6).
[2]董暉.淺談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質量[J].學周刊,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