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琴,陳松
啦啦操是近幾年在國內興起的一項新興體育項目,啦啦操運動最早出現(xiàn)在19世紀80年代的美國,原名cheerleading,最初是為橄欖球隊加油的活動。啦啦操在2000年傳入我國。為了促進啦啦操運動的發(fā)展,國家體育總局分別在2011年、2014年和2016年發(fā)行了三套全國啦啦操規(guī)定套路[1]。筆者通過對2017年(ICU)啦啦操世錦賽集體花球啦啦操決賽前6名運動員自選套路、2016版全國啦啦操操規(guī)定動作花球舞蹈啦啦操推廣套路中基本手位的運用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和比較,旨在為我國花球舞蹈啦啦操的創(chuàng)編水平提供參考。
根據(jù)研究目的與需要,通過登錄中國知網(wǎng),查閱相關文獻,為本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以2017年(ICU)啦啦操世錦賽集體花球啦啦操決賽前六名隊伍的成套動作和2016版全國啦啦操操規(guī)定動作花球舞蹈啦啦操推廣套路中基本手位的運用情況進行統(tǒng)計,比較二者基本手位的異同。
運用Excel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
3.1.1 基本手位是花球舞蹈啦啦操成套動作的核心動作花球舞蹈啦啦操的32個基本手位動作是其所特有的技術特征,是組成一套動作的核心內容,是構成成套動作節(jié)奏變化的主要元素。通過32個基本手位的變化,可以創(chuàng)編出豐富、多樣的花球舞蹈啦啦操成套動作。因此,基本手位是花球舞蹈啦啦操成套動作的核心動作[2]。
3.1.2 基本手位的合理運用可以凸顯成套動作的多樣性基本手位根據(jù)動作完成的方向可以分為向上、向下、向前、向側和向斜的動作;根據(jù)動作完成的形式又可以分為靜力性動作和動力性動作、舉臂動作和沖拳動作;根據(jù)動作結構可以分為屈臂動作和直臂動作[3]。因此,在成套中可以根據(jù)動作完成的方向、形式和結構合理運用基本手位,凸顯成套動作的多樣性。
3.1.3 基本手位的合理運用可以增加成套動作的美感與觀賞性基本手位是花球舞蹈啦啦操特有的規(guī)定和要求。在花球舞蹈啦啦操成套動作完成過程中合理地運用好基本手位會帶給觀眾一定的視覺沖擊力?;ㄇ蛭璧咐怖膊?2個手位動作變化在成套動作中的合理運用可以增加隊形變化的多樣性,比如層次感、空間感等,從而增加整套動作的美感和整體效果,增加其觀賞性,提升成套動作的編排價值。
花球舞蹈啦啦操32個基本手位,按照動作結構、方向和形式不同可以分為上舉、下舉、平舉、斜舉、屈臂、沖拳六大類(見表1)[4]。而根據(jù)動作的形狀特征,用字母或是具有代表性物體的形狀表現(xiàn)出來,又可分為 M、W、V、T、X、A、H、L、K、R、弓箭、沖拳 12 大類(見表 2)[5]。
表1 32個基本手位動作分類(一)
表2 32個基本手位動作分類(二)
3.3.1 在2017年(ICU)啦啦操世錦賽集體花球啦啦操決賽前六名隊伍成套動作中的運用表3-表5可知,在2017年(ICU)啦啦操世錦賽集體花球啦啦操決賽前六名隊伍成套動作中,32個基本手位運用的排列順序分別為屈臂類、上舉類、下舉類、平舉類、沖拳類和斜舉類。由啦啦操分類可知屈臂類手位比較多,通過錄像可以看出:屈臂類中加油動作和短T動作比較多,上舉類中高V(上V)、上A的動作比較多,下舉類中是倒V和下H比較多;平舉類中是T的動作比較多,沖拳類中是側上沖拳和高沖拳的運用比較多。而根據(jù)英文字母的分類統(tǒng)計,基本手位運用的排列順序分別為T類、A類、V類、H類、L類、沖拳類、X類、弓箭類、K類、M類、W類和R類。通過錄像觀察可知:T類中主要是在完成阿拉C杠中出現(xiàn)的T和短T動作比較多;A類中主要是加油和上A動作比較多;V類中主要是上V動作比較多;H類主要是上H和下H動作偏多;沖拳類主要是側上沖拳和高沖拳比較多。另外,所有運用的手位中排在前五位的分別是T,加油、上V、下V和上A。根據(jù)排名可以看出基本手位運用越多的隊伍成績排名相對靠前。這說明基本手位的運用在成套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表3 32個基本手位在2017年啦啦操世錦賽花球決賽前六名成套動作中運用情況統(tǒng)計(一)
3.3.2 基本手位在2016年版全國啦啦操規(guī)定動作花球舞蹈啦啦操成套中的運用由表6-表8可知:四套花球舞蹈啦啦操推廣套路中32個基本手位運用的排序分別是屈臂類、下舉類、上舉類、平舉類、沖拳類和斜舉類。而根據(jù)錄像分析可知:屈臂類中加油動作和短T動作比較多;下舉類中下V動作比較多;上舉類中高V動作比較多;平舉類中T動作比較多;沖拳類中側上沖拳比較多。而根據(jù)英文字母的分類統(tǒng)計可知:排序分別是V類、A類、T類、H類、沖拳類、L類、X類、弓箭類、M 類、W類、K類和R類。由表8可知:V類中上V和下V動作都比較多;A類中上A動作比較多;T類中T和短T動作比較多;H類中上H和下H動作比較多;沖拳類中側上沖拳和高沖拳比較多;X類中X手位比較多;弓箭類中弓箭手位比較多;M類中下M手位比較多;K類中K手位比較多。另外,所有運用的手位中排在前五位的分別是加油、下V、上V、T和短T。
表4 32個基本手位在2017年啦啦操世錦賽花球決賽前六名成套動作中運用情況統(tǒng)計(二)
表5 32個基本手位在2017年啦啦操世錦賽花球決賽前六名成套動作中運用情況統(tǒng)計(三)
表6 32個基本手位在2016版全國啦啦操操規(guī)定動作花球套路中運用情況統(tǒng)計(一)
表7 32個基本手位在2016版全國啦啦操操規(guī)定動作花球套路中運用情況統(tǒng)計(二)
由表9與表10可知:我國2016版全國啦啦操規(guī)定動作花球舞蹈啦啦操推廣套路(兒童組除外)與2017年世界啦啦操錦標賽花球舞蹈啦啦操決賽前六名隊伍成套動作中基本手位的運用排序基本接近。據(jù)我國有關專家介紹,2016版全國啦啦操規(guī)定動作花球舞蹈啦啦操套路是全國啦啦操比賽中獲得優(yōu)秀名次的套路動作。說明我國花球舞蹈啦啦操優(yōu)秀隊伍創(chuàng)編的成套動作水平相對較高。
表8 32個基本手位在2016版全國啦啦操操規(guī)定動作花球套路中運用情況統(tǒng)計(三)
表9 中外花球舞蹈啦啦操套路中32個基本手位運用比較(一)
表10 中外花球舞蹈啦啦操套路中32個基本手位運用的比較(二)
2017年世界啦啦操錦標賽花球決賽前六名隊伍成套動作中運用基本手位根據(jù)兩種分類排在前三位的分別為屈臂類、上舉類、下舉類和T類、V類和、A類,而2016版全國啦啦操規(guī)定動作花球推廣套路(除兒童組外)的4套動作中運用的基本手位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屈臂類、下舉類和上舉類和V類、A類、T類。我國2016版花球舞蹈啦啦操推廣套路中基本手位的創(chuàng)編基本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1)啦啦操協(xié)會應增加手位名稱,豐富基本手位數(shù)量。(2)應加強花球舞蹈啦啦操高水平、系統(tǒng)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術的培訓。
參考文獻:
[1]2010—2013年全國啦啦操競賽規(guī)則[S]].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管理中心,2010.
[2]易艷文.競賽規(guī)則視角下花球舞蹈啦啦操制勝因素分析[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6.
[3]楊文婷.啦啦操基本手位動作技術特征研究[D].成都:成都體育學院,2014.
[4]鄭婷.福建省高?;ㄇ蛭璧咐怖膊俑傎惓商讋幼魍瓿汕闆r分析與對策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3.
[5]賀超.花球舞蹈啦啦操隊形變化設計的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