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清代西昌地方長官詩文創(chuàng)作探析

      2018-04-09 11:47花志紅
      文教資料 2018年1期
      關鍵詞:藝文志

      花志紅

      摘 要: 《藝文志》作為一種承載地方學術和文化的載體,具有較高的文學文化價值。本文通過探究《西昌縣志·藝文志》所收錄的清代幾位寧遠知府與西昌知縣的詩文創(chuàng)作,從一個側面考見西昌地方文化風貌。

      關鍵詞: 西昌縣志 藝文志 寧遠知府 西昌知縣 詩文創(chuàng)作

      民國《西昌縣志》是西昌市舊志中體例較完備、內(nèi)容較豐富、保存較完整的一部志書,是前人留下的一份寶貴文化遺產(chǎn),有資政、教育、存史之用,傳承了西昌的歷史文脈。其中《藝文志》收錄60余位作家詩文近300篇,集聚了各個時代關于西昌的著述篇目和詩文辭賦,或繪景記勝、抒情言志、描述風俗,或書目序文記載學術,或碑志墓表悼懷人物,或地方官員策論時事,記敘和反映了西昌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學術源流、文學創(chuàng)作成就和文化發(fā)展脈絡,從不同方面、多種角度提供了關于西昌這一地域的信息。

      《西昌縣志·藝文志》按創(chuàng)作主體分可以分為本土詩文和仕宦詩文;按內(nèi)容分可分為風物景觀類、抒情言志類、紀實類;詩歌按體裁分為五言古體、七言古體、蜀中新樂府、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古文分為書牘類、碑志類、記敘類、辯論類、箴銘類、墓表類、辭賦類。這些詩文創(chuàng)作多層面多角度反映社會萬象和文化發(fā)展,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濃郁的文化內(nèi)涵,為地方文化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提供寶貴的基礎?!段鞑h志·藝文志》的作家中有幾位是任職于西昌的知府、知縣,他們的詩文表現(xiàn)出獨特的地方特征和人文氣息。

      一、《西昌縣志·藝文志》清代西昌地方長官詩文收錄概況

      西昌在春秋戰(zhàn)國時為“邛都國”,漢為越巂郡,隋為巂州,唐時為南詔政權所統(tǒng)治,改巂州為建昌府,之后為大理地方政權所轄,至元時,大理為蒙古所滅,改建昌府為建昌路,以羅羅斯宣慰司總之,明改建昌路為建昌府,又置建昌衛(wèi)屬四川行都指揮司,順治初,因明制,西昌為建昌衛(wèi)。雍正六年(1728)改為寧遠府,以會理州隸屬,并置西昌、冕寧、鹽源三縣,越巂一廳隸之,西昌為寧遠首縣,與府署同城。

      《西昌縣志》記錄在冊的清代寧遠府知府共45位,詩文收錄于《藝文志》當中的有查禮、德福、牛樹梅、崔志道、雷鐘德。《西昌縣志》記錄在冊的清代西昌縣知縣有32位,詩文收錄于《藝文志》當中的有書綸、許震祥、胡薇元、李淇章。

      查禮(1716—1783),字恂叔,一字儉堂,順天宛平人。乾隆元年,應博學鴻詞科,入貲授戶部主事,揀發(fā)廣西,補慶遠同知。乾隆三十二年(1767)任寧遠知府,后任四川布政使、湖南巡撫。精書畫善詩文,著有《銅鼓書堂遺稿》?!段鞑h志·藝文志》收七言律詩《暮春東郊勸農(nóng)》。

      德福,滿洲正白旗監(jiān)生,嘉慶六年(1801)任寧遠府知府?!段鞑h志·藝文志》收七言律詩《嘉慶七年冬十月游瀘山》。

      牛樹梅,字雪樵,號省齋,通渭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8)進士及第,授四川彰明知縣,民稱“牛青天”。道光三十年(1850)任寧遠府知府,同年西昌大地震,死傷甚眾,牛樹梅強忍失子之痛和肉體之傷,扶杖視事賑災,捐資處理災后事宜,民皆稱其德?!段鞑h志·藝文志》收詩《西昌地震紀變》《八月十二新晴紀異》。

      崔志道,字邵方,鄠縣人。光緒九年(1883)任寧遠知府,“所至整頓書院,訓勉生童,士習以正”[1]227,又捐廉創(chuàng)建育嬰局、牛痘局、別立孤老院,頗有政聲。《西昌縣志·藝文志》收錄碑志《寧遠府重修瀘峰書院》。

      雷鐘德,字禹門,號仲宣,陜西新安人。治事有常程,秉公執(zhí)法?!段鞑h志·藝文志》收七言律體《甲辰四月以寧遠獠夷之亂被檄往會討之即行作二首》。

      書綸,字碩農(nóng),漢軍籍,道光二年(1822)進士,三任西昌,升越巂廳,以廉能著稱?!段鞑h志·政制志》稱:“所至以肅紀綱正風俗為本……嘗修《西昌縣志》,有抄本二卷,迄未完成,有《西昌雜詠》十余首?!盵1]225《西昌縣志·藝文志》收錄五言律體《西昌雜詠十四首》。

      許震祥,字啟山,江西人。光緒間任西昌縣令,在任七年?!段鞑h志·藝文志》收錄七言律體《西昌留別六首》。

      胡薇元,字孝博,又字詩林,浙江人。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任西昌知縣,以儒術治民,以文學教士,創(chuàng)設研經(jīng)書院,自兼山長。著有《玉津閣文略》二卷、《天云樓詩》二卷,又曾修《西昌縣志》未竟(成書二卷)?!段鞑h志·藝文志》收錄五言律體《和書碩農(nóng)丈西昌雜詠十四首》、碑志《研經(jīng)書院記》、記敘文《重修西昌縣南壇記》。

      李淇章,光緒二十六年(1900)任西昌知縣?!段鞑h志·藝文志》收錄碑志《創(chuàng)建節(jié)孝總坊記》。

      二、清代西昌地方長官筆下的西昌

      地域是一個空間的、文化的概念,每一位文人從事的文學活動都離不開特定的時間和空間,清代官員任職西昌,在這塊土地上的詩文創(chuàng)作也離不開西昌地這個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西昌自然資源豐厚,氣候宜人,民俗風情古樸而豐富多彩,具有濃郁的民族特點和地區(qū)特點,這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宜居之地。任職西昌的官員們很容易對這一地域產(chǎn)生歸屬感,詩文主動呈現(xiàn)當?shù)厣剿菽咀匀伙L光和風土民情文物勝跡,反映居民的生活、活動、飲食、風俗等各種狀況。

      (一)對西昌風光的贊賞

      書綸《西昌雜詠十四首》“情韻溫雅,官師多和之”[1]225,這十四首詩分別從西昌的瀘山、邛海、仙洞玉泉、火把節(jié)、郊外村落與集鎮(zhèn)、彝族習俗、人文與物產(chǎn)、文士教育、天然氣候等方面表達了詩人對西昌的熱愛。其一寫道:“數(shù)載官邊邑,重來意邈綿。山川同莞爾,鬢發(fā)已蒼然。政拙慚經(jīng)術,才疏愧俸錢。昔時游覽地,新景幾流連?!盵1]887書綸再任西昌知縣,看見熟悉的山光水色又添新景,流連忘返。他筆下的瀘山蒼翠古樸、如同仙境:“瀘山高不極,潑眼翠重重。壁面藏飛閣,泉流咽古松。杖藜曾望海,欹枕即聞鐘。絕頂多云氣,真仙或可逢。”[1]887他筆下的邛海澄澈虛凈:“邛池非海水,絕底暗通潮。天影落虛凈,山光隨動搖?!盵1]887他筆下的四季皆春,冬天寒梅自香,春天紅杏爭先,秋天黃花耐霜,此處“南天風倍異,滿目得春光”[1]889。在這組詩歌最后詩人由衷感慨:“寒葉落未盡,庭除青草生。春風度邛海,深感宦游情。對酒看花色,迎年聽雨聲。西昌煙景好,不用憶蒪羹。”[1]889面對如此好煙景,就連宦游客居的外地人極易產(chǎn)生的思鄉(xiāng)之情竟也蕩然無存。

      在春日農(nóng)忙季節(jié),作為地方長官的查禮來到寧遠府治之東郊川心堡視察農(nóng)事,履行“勸農(nóng)”職責,寫下《暮春東郊勸農(nóng)》一詩:“東郊霽色映青旗,雨后鄉(xiāng)村處處宜。十里秧田平似掌,三眠柳線軟于絲。弦歌不輟川心堡,俎豆常新宋氏祠。正是農(nóng)人無暇日,且同耆老話豳詩。”[1]901映入詩人眼簾的是雨后宜人的景色:十里秧田平整如掌,水邊柳絲嫩綠柔軟,青旗在和風下輕拂,更讓詩人欣喜的是這里可聞弦歌之聲,可見祠祀常新,禮樂教化深入人心,農(nóng)人在田間各自忙碌,詩人快樂地同老年人聊著農(nóng)事。詩歌呈現(xiàn)的是一派風調雨順、盛世和樂的鄉(xiāng)村圖景。

      德福在嘉慶七年(1802)冬游瀘山后寫下《嘉慶七年冬十月游瀘山》一詩:“歲稔時和四境平,瀘峰高處望邊城。海明若鏡瀠洄出,山翠如屏蘊藉生。古剎魚音偕鳥唱,溪林樵斧伴溪聲。良游到此塵根凈,但覺靈臺澈底清?!盵1]901在這樣一個四境平安的豐收之年,詩人登上瀘山極目遠眺,將西昌城景盡收眼底。俯視明鏡般的邛海,置身蒼翠如屏的瀘山,耳聽古剎魚音與悠悠鳥鳴相伴,潺潺的溪水與樵斧之聲相和,不由得讓人忘卻世俗,塵根清凈。

      (二)對西昌民俗的描述

      西昌是彝族聚居區(qū),這里有絢麗多彩的民風民俗,古樸、獨特的文化傳統(tǒng),清代官員任職西昌,自然而然融入這民族風情之中。

      書綸《西昌雜詠十四首》其六:“控險資雄鎮(zhèn),連環(huán)十二營。麾旗夷瘴散,試馬野花明。春暖烏蒙國,霜來孟獲城。邊民傳火節(jié),猶為武侯迎?!盵1]888胡薇元《和書碩農(nóng)丈西昌雜詠十四首》其八:“火節(jié)炎方重,宵闌星斗低。椎牛同徼外,祿馬界河西。隔岸魚燈小,遠山樹蟲齊。板橋支磴窄,野老慣扶藜?!盵1]890這兩首詩都提到的“火節(jié)”指的是農(nóng)歷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jié)”。

      據(jù)《西昌縣志·禮俗志》“歲時記”記載:“二十四日,過街梁迎川主神像巡街,觀會者多自遠而至。同日向晚,全縣市村,燃火炬無數(shù),大者高及丈,小者五六尺。相傳楊升庵詩云:老夫今夜宿瀘山,驚破天門夜未關,誰把太空敲粉碎,滿天星斗落人間??上胍娖鋭俑???紳h元封間,楪榆酋長曼阿娜為漢將郭世忠所殺,其妻阿南有婆色。忠欲妻之,南曰,能從我三事乎,一作松幕祭故夫,一焚故夫衣,一令國人遍知禮嫁。忠如其言,明日,聚國人張松幕。置火其下。阿南抽刀出,俟火熾,焚故衣,引刀自刎,撲火中。時為六月二十四日。國人哀之,故每歲是日燃炬聚會,曰星回節(jié)。面持炬游田間者,焚除害蟲,有益農(nóng)事不小也。”[1]288這則記載記敘了“星回節(jié)”的由來,其來源跟漢時烈婦阿南傳說有關?!靶腔毓?jié)”又稱火把節(jié)。民間有關火把節(jié)的由來,說法頗多,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有:迎土神之說,迎送武侯之說,紀念漢時的阿南和唐時的慈善兩位貞烈婦女之說。西昌本土作家何成瑜為此寫成《火把記》一文,敘火把節(jié)的由來:“寧俗每年六月二十四日傍晚,城市鄉(xiāng)村各戶外,悉樹火炬,明耀如白日。世俗訛傳,以為土主為神,鄉(xiāng)人迎之,遂成風俗。其說不經(jīng)。聞之故老,又謂武侯平蠻回轍過此,土人喜之,日夕昏暗,以火把迎送。皆無根據(jù)……火把節(jié)亦名星回節(jié)……每歲于是日燃火炬,謂之‘吊阿南。其后唐開元間,有鄧睒詔者,六詔一也。南詔欲并五詔。建松明樓,因星回節(jié),召五詔會飲,鄧睒妻慈善,止夫勿行,不聽。乃以鐵釧約夫臂而別……二事尚有書傳可稽,皆吊貞婦。”[1]820

      星回節(jié)在西昌地區(qū)是重大的節(jié)日,這一文化現(xiàn)象是清代西昌本土文人吟詠的題材之一,《西昌縣志·藝文志》就記有如下相關詩歌:

      顏汝玉《建城竹枝詞》之十二“當年一死勝奇男,此日松明播美談。引爾蠻中雙烈婦,唐時慈善與阿南”[1]911。又有五言古體《星回節(jié)瀘山觀火炬吊古四十八韻》:“且月三八日,其節(jié)為觀連。星回昉何代,名從南詔傳……借吊阿南烈,借招慈善魂。烈性恥二夫,殉節(jié)身自燔……或云武鄉(xiāng)侯,南征師夜還,秉烆敬迎照,軼事今相沿。臣忠與女烈,憑吊何后先?;鸸?jié)歲一舉,炎方多歷年?!盵1]861倪星朗《星回節(jié)》三首,題下有小序云:“吊貞婦也?!比自娝踔憢D,乃鄧睒妻慈善,贊其貞烈和智慧:“赴宴先知去不回,柴樓煙冷尚余哀。而今火樹沿成俗,忍使冰心化作灰。”“一片柔腸百結回,陽為色笑暗含哀。松筠亮節(jié)明千古,莫怪當年志不灰?!薄盎坌脑绮啡ルy回,贈到金環(huán)隱自哀。千古人猶照亮節(jié),吞來六詔已成灰?!盵1]909

      書綸《西昌雜詠十四首》其十描繪了彝族的生活習俗,以及純樸天然的性格?!白调倥麣蛛ィ婚蛔栽谟?。鍋椿連袂舞,酒債計田酬?;煦琮R無鑿,遐荒安有憂。忘機對鷗鳥,親近可同舟”[1]888。

      (三)對西昌歷史的詠嘆

      西昌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史記·西南夷列傳》記載:“自滇以北君長以什數(shù),邛都最大,此皆有椎結,耕田,有邑聚,”[2]2991是關于西昌居民生活最早的記述。西漢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司馬相如“通零關道,橋孫水以通邛都”[2]3047首開西南邊疆。由此可見,西昌歷史悠久,遠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中央王朝就在這里設置郡縣,委派官吏進行管理。

      《西昌縣志·地理志》在“沿革”中記載了西昌秦漢時期的歷史:“在《史記·西南夷》與《司馬相如列傳》有諸此國頗置吏,又秦時嘗通為縣之文,是郡縣始于秦,而寧遠即于是時設郡縣,惟十余歲秦滅漢興,旋皆廢棄。至漢武帝因司馬相如言邛筰可置郡,遂使相如往諭……元鼎六年,南粵既破,西夷震恐,請臣置吏,乃以邛都為越巂郡,縣十五,邛都稱首焉……蜀漢丞相亮南征,先由越巂,恣雎旋定,迄于典午,分州劃縣,越巂仍屬益州?!盵1]4

      書綸《西昌雜詠十四首》其七:“漢代征西僰,窮荒鳥開道。至今諸父老,猶自待招徠。”[1]888書寫了漢時開發(fā)西南邊地,打開通道的艱辛。胡薇元《和書碩農(nóng)丈西昌雜詠十四首》其五借邛海地陷為淤澤的傳說,指出邛都歷史的久遠:“汙澤何時陷,相傳元鼎年?!盵1]890

      三、從詩文記述看清代西昌地方長官的政績

      《西昌縣志·政制志》在“政績”中稱贊胡薇元“以儒術治民,文學教士,所至建設學校,循循善誘”[1]229。從《藝文志》所錄的《研經(jīng)書院記》、《重修西昌縣南壇記》也可看出其在西昌教育方面的貢獻。研經(jīng)書院乃胡薇元創(chuàng)立,《西昌縣志·教育志》“書院制”云:“光緒甲午年,大興胡薇元來令于茲。時學師相繼去。胡兼攝學篆,以經(jīng)學訓詁為教,因鑒于縣中瀘峰書院狹隘,不足容多士。且他州縣來學者,不得入止息。乃為添設府書院之請……刊定規(guī)例,日夕與諸生研習其中。經(jīng)義治事,兩有所教。一洗從來書生空疏之陋習,遠近負笈從學者,絡繹不絕……一時人才輩出。每試高捷者甚眾?!盵1]350胡薇元在《研經(jīng)書院記》一文中記敘了研經(jīng)書院的創(chuàng)建乃是西昌所處地理位置和當前國家振興邊地的必要,研經(jīng)書院順時應世,在兩任太守鼎力扶持,地方人士大力支持下順利而迅捷地建成,并對書院和學子提出殷殷希望。“夫通天下之至理者莫如經(jīng),非獨貴漢尊宋,足以侈其垣也。材足以成物,略足以應變,志職足以化民成俗,而非經(jīng)則不足以達之。深沉之思,蕃變之文,上溯古昔之至道,顯顯翼翼之微言大義,非研經(jīng)不為功”[1]802。今西昌市第二中學即研經(jīng)書院之后繼。

      胡薇元另有《重修西昌縣南壇記》一文,通過記敘重修南壇的過程,展現(xiàn)了作為地方長官的他對國家禮制的重視:“國家制禮,直省府州縣,皆得簡爽壇之地,建立社稷壇。壇北向,歲春秋,月上戊日,為民祈報。”

      瀘峰書院,始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是西昌最早的書院,光緒三十一年(1905)停閉。寧遠知府崔志道在光緒十一年曾重新修繕,留下碑志《寧遠府重修瀘峰書院》:“寧郡瀘峰書院,傾圮不任棲止,今為輸資新之。經(jīng)始乙酉春初,三閱月落成。凡增屋十八間,補葺二十二間。既定學規(guī),因綜為學大旨文而勒諸石。”[1]805文中分析時弊,提出辦學的正面主張,要求文人士子立德、修行并加強基礎學習。并題瀘峰書院聯(lián):“深造有資,須借鑒源頭活水;景行不遠,要無愧對面高山?!贝寺?lián)化用宋代朱熹《觀書有感》與《詩經(jīng)》“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意,對書院士子提出殷切希望?!段鞑h志·教育志》“書院制”也肯定了崔志道在地方教育上的貢獻:“乾隆十八年,署知府安洪德,與士紳倡捐建修……歷嘉道咸同以迄光緒,院中房屋頹廢,居者廖廖。雖亦延聘山長,按月課文。但每多奉行故事。有書院之名,無儲才之實。自知府牛樹梅及崔志道先后蒞任,蒿目疚心。乃擇要補葺。光緒十一年,崔公獨立捐廉,發(fā)商生息,派員監(jiān)修,重定規(guī)章。”[1]349

      宦于西昌的地方長官對西昌政治、文化及文學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西昌獨有的人文環(huán)境與自然資源對其審美心態(tài)、詩文內(nèi)容形式及風格特征同樣產(chǎn)生了影響,二者形成了雙向互動。通過詩文的解讀,我們能多層面多角度了解西昌這一地域的文化風貌,為西昌文化史研究中利用方志資料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西昌縣志[M].民國《西昌縣志》重印本,2012.

      [2][漢]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2.

      猜你喜歡
      藝文志
      早期中國知識轉型期的《呂氏春秋》學——《漢書·藝文志》、高誘《呂氏春秋注》研究
      《明史·藝文志》史部地理類訂誤十一則
      湘鄉(xiāng)文化發(fā)展的歷史與概況——《湘鄉(xiāng)縣志·藝文志》與《湖南省志·藝文志》之比較分析
      《漢志·諸子略》“九流十家”次序考議
      《南明史·藝文志》經(jīng)部著錄標準商榷
      論“師曠小說”與漢小說家之《師曠》
      《漢書·藝文志》“輯而論篹”句釋說——“論語”二字話
      《南明史·藝文志》經(jīng)部標點錯誤六則
      北辰区| 蕲春县| 兰西县| 和平区| 道孚县| 泰安市| 洪洞县| 理塘县| 米林县| 尤溪县| 敦煌市| 南宫市| 衡山县| 金塔县| 通海县| 晋中市| 东安县| 班戈县| 仲巴县| 闸北区| 大悟县| 达尔| 陵水| 大连市| 嘉定区| 东乌珠穆沁旗| 娄底市| 五指山市| 神木县| 泾阳县| 仁布县| 余江县| 浦江县| 黄浦区| 平湖市| 武夷山市| 额尔古纳市| 三亚市| 三门县| 张掖市| 三门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