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宇軒
遙望洛陽,近思“姑蘇”,當(dāng)我漸漸發(fā)覺我的言談舉止、衣食習(xí)慣和審美意識里那生養(yǎng)我的黃河流域、中原文化的影響漸漸消退,甚至連呼吸都不再如兒時般隨性粗重時,我不得不承認,“姑蘇味道”這柔美溫和的江南文化正日漸在我的身上烙下印痕。歲月是多么執(zhí)著的造型師?。∷稽c不急躁,就在這日復(fù)一日的流逝里,慢慢地融合了新的文化元素。
我的童年是在地處中原的古都洛陽度過的,我看到過狂風(fēng)過野、黃沙四起的雄勁蒼茫,也見識過迎神社火鑼鼓喧天的嘈雜吵嚷。后來,由于父親工作變動的原因,我來到蘇州,邂逅了這柔櫓搖曳的江南,受到了這呢喃柔美的吳文化的洗禮打磨。
記得初來蘇州時,我把QQ簽名改成了“蘇州評彈”。因為這是我對江南最初的印象。拐過錯綜的巷子,在青石板延伸的弄堂深處,便是評彈書院了,頗有些大隱隱于世的感覺。不溫不火,在這里,靜逸是最好的姿態(tài)。一杯茶,溫?zé)幔灰粡埱鷨?,安靜。坐罷,琵琶聲起,聽那“吚吚呀呀”的曲兒,迤逶委婉的聲音似一陣花間悠然的清風(fēng),似秦淮河畔暈染開來的煙火,世俗又迷離……
除了吳音評彈,蘇州的院落也是別有風(fēng)格的。黑白的底色綿延在一個個深巷中,舒緩起伏的城墻,落下幾個花格子的窗欞,線條舒展,似從遠古走來。這深深淺淺的巷口,耐住了漫湮千載的寂寞,淡了脂粉,濃了風(fēng)霜。
走進巷子,巷子中彌漫著精致的味兒。小小的店家不露聲色地隱匿在巷陌之間,店主或自顧自地沏著茶,或坐在墻角的藤椅上神游。這樣的生活真的是精致而隨意。
走在青石鋪就的小道上,聽吳儂軟語在耳邊飄過……這就是人們說的“姑蘇”味道,這就是磨洗了我身上厚重中原文化的“姑蘇”力道。
不知不覺間,我已在這如夢似幻的江南生活了多年,已被這底蘊深厚的吳地文化浸染了多年。從中原到江南,我感覺自己是如此幸運,文化本應(yīng)是多元的,人生也該是豐富的,若是幾十年都待在一個地方,都感受同一種文化,那該是多么的乏味!我感謝中原文化賦予我豪爽、粗獷的性格,又慶幸在與江南文化融合的過程中,于性格深處增添了一份沉靜、溫婉、細致。
站在江南的石橋上看落日歸去,耳畔似有吳儂軟語伴著琴聲傳來:“不是鄉(xiāng)愁,卻是遠眺;不是鄉(xiāng)思,卻總顧盼。花自飄零水自流,一處鄉(xiāng)思,兩處閑悠……”在不同文化的不斷融合之中,我已被打上了江南的烙??!
課堂內(nèi)外·創(chuàng)新作文高中版2018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