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元旦期間,所有人的朋友圈幾乎都被18歲照片刷屏了,一張張青澀的舊照片將“回憶殺”詮釋得淋漓盡致?!澳悄晡覀?8歲,坐在教室里,聽老師講課。”“18歲是什么,我明明只有16。”“這就要19了,驚恐!”……18歲時的照片配上“扮嫩”的文字,引發(fā)了無數(shù)人對自己青春的集體回憶。
據(jù)了解,跟風曬18歲照片的活動,源自一個“年齡?!?。一張廣為流傳的截圖解釋了這個行為的緣起:“2017年12月31日,最后一批‘90后(生于1999年12月31日)度過了他們18歲的生日。這意味著,從法律上講,‘90后一代已全部成年,集體告別了少年時代?!?0后終于粉墨登場了?!庇纱耍l(fā)了網(wǎng)友的集體懷舊:“當年,我也18……”
“曬18歲照片”來得正是時候
處于任何年齡段的人,回憶起自己的18歲,都會覺得幸福。那時候差不多算是每個人一生中顏值最高的時期,小伙子沒有大肚腩、沒有脫發(fā),手拿籃球而不是保溫杯;姑娘們皮膚吹彈可破,每個人笑起來都像一朵花。18歲是一個多么美妙的年齡,很多人在這一年開始讀大學,或者到遠方尋找夢想,人生充滿了無限可能。
這種以“最小的‘90后都18歲了”為借口的大型集體“行為藝術(shù)”,表達的正是一種夢想開始時的激動情緒。從舊相冊、硬盤或者智能手機中尋找自己18歲照片的過程,就是一次個人的尋根之旅。看一下自己出發(fā)時的模樣,問一下自己,當初為什么而出發(fā),再想一下“油膩”的當下,每個人似乎都從庸常的現(xiàn)實生活中短暫地脫離開來,回到了“清新”的18歲。
何為美好生活?本質(zhì)上來說18歲的時候就是??烧l都明白,沒有誰能“永遠18歲,永遠熱淚盈眶”,人們必須尋求一種像18歲一樣的精神產(chǎn)品?;瘖y品和整容術(shù)可以讓人看起來年輕,但是科技手段無法完全撫平人們心頭的皺紋?!皶?8歲照片”,可能讓很多人想起了自己當初的夢想,當初是如何要堅定地做自己。而浸淫成人生活久矣,則逐漸變得“跟大家一樣”,比房子、比存款、比工作,所謂出發(fā)太久,竟然忘了為什么上路。人們焦慮的一個根源,就在于這種趨同帶來的壓力。就這個意義上說,“曬18歲照片”也許是一劑藥方,吃了這劑藥,讓自己清醒一點,反思一下怎么“做自己”,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做自己”。
誰還沒個18歲
在古代,女子15歲行笄禮,男子20歲行冠禮;現(xiàn)在,部分中學也為學生舉行18歲成人禮。對大多數(shù)曬舊照的人來說,18歲承載著青春,記錄著校園時光,意味著既有了探索世界的體力和心力,又有無需操心個人經(jīng)濟、家庭瑣事的單純。說其美好,實不為過。
在“曬18歲照片”刷屏之前,“佛系青年”火了一把,說的是看淡一切,活得不太走心、怎么都行的年輕人;這之前,是“中年少女”和“中年少男”,說的是生于20世紀90年代前后,卻因失眠、脫發(fā)、開始養(yǎng)生而有“初老”感的群體;再往前,則是“油膩中年男”……年齡和時代,總是可以拿來說事兒,也總被當作一種標簽。
有一種說法認為,年輕崇拜是全世界的通病。不過仿佛就在昨天,“80后”還被當作洪水猛獸——在蜜糖中泡大、自私且缺乏責任心、沒大沒小挑戰(zhàn)權(quán)威,可才過了多久,最早的“80后”竟已經(jīng)被公司、單位新進的“95后”同事驚得目瞪口呆,也開始對他們評頭論足。而如果年齡再稍長一些,就確實要小心“廣場舞大媽”和“中年大叔”的頭銜已在拐角處招手了。但實際上,年長的無須看不慣年輕的。初入職場和社會所缺乏的經(jīng)驗和素質(zhì)可以逐漸累積,從小浸潤的環(huán)境和接受的教育會讓他們很快實現(xiàn)超越。而大部分“佛系”“中年初老”青年在自嘲之后,照樣會為工作和生活中的“小確幸”暗自握拳叫好。當然,年輕的也無須擠兌年長的。上有老下有小,油鹽醬醋車子房子,整體壓力山大的階段,大部分人都逃不了。時間對所有人都公平,或許正因此,無論“60后”還是“90后”,想起18歲都能浮現(xiàn)出彼時青澀的表情。
課堂內(nèi)外·創(chuàng)新作文高中版2018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