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云
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時不時能聽到一聲清脆的京腔“早啊,您去哪兒?”“我啊,西便門兒!”??赡苌儆腥俗⒁獾剑此破匠5膶υ捴幸膊刂鴮W(xué)問。比如,“兒化音”什么時候該加,就很有門道。
京味語言的特點之一,就是詞尾的“兒化”發(fā)音。不過,又不是每個詞、每句話都帶上兒化音,而是有時要加,有時不加。如果不知內(nèi)情的人無意改了讀法,在老北京人聽來,就會覺得“別扭”,或者失去“京味兒”。
像地名里的“樓”字,一般老北京人在說到“某某角樓”、“故宮角樓”、“正陽門城樓”等時,就會加上兒化音,聽著隨意又親切;但說到“鐘樓”、“鼓樓”的時候,又是妥妥的正音,一絲“兒化”的意思都沒有。
在老北京一些地名的讀法中,這個現(xiàn)象表現(xiàn)的尤其明顯。當(dāng)說到琉璃廠、臺基廠的時候,地名后面都不加兒化音,但說到“廠甸”、“東打磨廠”、“西打磨廠”的時候,就變成了“廠甸兒”、“東西打磨廠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