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仁
(山東省煙臺市棲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煙臺 265300)
預防接種即利用某種途徑,于健康人體內(nèi)接種特定抗原或抗體,使機體生成被動或自動免疫,進而最大化避免傳染病發(fā)生[1]。預是我國公共衛(wèi)生事業(yè)中的重要部分,可顯著降低兒童傳染病的發(fā)生率。但預防接種中會不可避免的產(chǎn)生某些不良反應,對疫苗的使用質量造成影響,且會傷害兒童身心。本文旨在分析兒童預防接種不良反應原因及對策,結果如下。
選擇本市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進行預防接種發(fā)生不良反應的60例兒童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齡0~6歲,平均年齡(1.51±0.14)歲;接種疫苗類型為:卡介苗5例,脊髓灰質炎疫苗4例,百白破疫苗7例,乙肝疫苗18例,乙腦疫苗8例,甲型肝炎疫苗11例,麻風疫苗7例。
回顧性分析患兒接種疫苗后的不良反應情況,并統(tǒng)計不良反應類型與發(fā)生原因,再給予針對性解決對策。
觀察患兒的不良反應類型,包括一般反應,異常反應,耦合反應。發(fā)生原因主要為接種時間、操作因素、疫苗質量、患兒體質和接種后作息與接種環(huán)境等。
數(shù)據(jù)通過SPSS16.0軟件加以處理,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發(fā)生原因概率用(%)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不良反應類型中,一般反應43例(71.67%),異常反應14例(23.33%),耦合反應3例(5.00%),一般反應發(fā)生率與其他反應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發(fā)生原因為與接種時間相關13例(21.67%)、操作因素 10例(16.67%)、疫苗質量9例(15.00%)、患兒體質 19例(31.67%)和接種后作息與接種環(huán)境9例(15.00%),其中,患兒體質與接種時間占比較高,與其他原因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兒童接種是預防傳染病的常見手段,不同疫苗的接種時間、接種注意事項等內(nèi)容有明確規(guī)定,但不良反應依舊較為常見。結果中,不良反應類型中,一般反應43例(71.67%),其由疫苗因素引發(fā),癥狀為頭痛、高熱、腹瀉、肌注部位紅腫和嘔吐等。異常反應14例(23.33%),其由過敏反應、非特異性反應和免疫反應引發(fā),癥狀為肌注部位紅腫、頭暈和感染等。耦合反應3例(5.00%),其與疫苗因素的相關性較小,癥狀為肺炎或感冒等?;純航臃N前多數(shù)有發(fā)病跡象,接種后可能加重病情。一般反應發(fā)生率最高,與其他反應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發(fā)生原因為與接種時間相關13例(21.67%),包括不同種類或是同一種類疫苗的接種間隔時間短,首次接種時,患兒的起始月齡過小等。操作因素相關10例(16.67%),包括消毒方法不當、劑量不精準、途徑錯誤等。疫苗質量9例(15.00%),包括疫苗使用后并未及時冷藏,長時間暴露于空氣中或存儲溫度偏高等。與患兒體質相關19例(31.67%),包括患兒的免疫力低、緊張恐懼與過敏體質等。接種后作息與接種環(huán)境9例(15.00%),包括接種后劇烈玩耍和環(huán)境悶熱等[2]。其中患兒體質與接種時間占比最高,與其他原因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針對以上原因,接種應采取積極的干預對策。接種前干預:接種人員需掌握預防接種的相關知識,熟知免疫程序,接種前為患兒進行體檢,并登記其身體情況。嚴格遵守首次接種的起始月齡要求,將每次接種時間間隔28 d以上。了解患兒的過敏史,向家長講解過敏反應與注意事項,為其發(fā)放健康手冊,并組織家長建立QQ群或微信群,以提高其對預防接種的認知度,加強其溝通性,使其積極配合接種工作[3]。接種中干預:接種人員反復核對接種物品,并校對疫苗的有效期、批次,注射器的有效期和藥瓶完好性等內(nèi)容,使用正確方法消毒。反復核對患兒資料,保證注射準確。營造溫馨且清潔的接種環(huán)境,于墻上張貼漫畫或放置玩具,以分散其注意力。使用溫和的語言與患兒交流,使其配合接種。接種時充分稀釋疫苗,并將其搖勻,疫苗使用后應立即放于冰箱內(nèi),檢查患兒接種后的皮膚情況。接種后干預:接種后告知家長應留觀30 min以上,若無意外情況再離院。告知家長2 d內(nèi)禁止患兒劇烈運動,確保皮膚干燥,禁止手抓或浸泡,禁食酸辣等刺激性食物,若有高熱等反應應到醫(yī)院就診??傊?,兒童預防接種的不良反應較多,且原因復雜,需在兒童接種后給予科學監(jiān)測和評估,并采取相應對策減少不良反應情況,確保接種安全。
[1] 羅紅艷,鐘燕,丁大為.預防接種不良反應原因分析與應對策略研究 [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5,1(9):84-86.
[2] 張傳梅.兒童預防接種不良反應發(fā)生的原因及預防措施[J].醫(yī)學信息,2015,3(z3):320.
[3] 羅革,劉桂華,楊學.接種疫苗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的原因及預防探討[J]. 基層醫(yī)學論壇,2016,8(32):4597-4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