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繼軍
摘 要:油畫誕生于西方,歷史悠久,古典油畫獨具魅力,油畫的技法從古到今也是在不斷變化的。文章就古典油畫技法的演變展開討論。
關鍵詞:油畫;技法;演變
任何事物的發(fā)生都是從無到有,油畫及其技法也不例外。
一、油畫的誕生
油畫的出現(xiàn)是經(jīng)過了大約兩千年的歷程,從古希臘、古羅馬、中世紀到文藝復興,它從膠彩壁畫、蠟彩畫、濕壁畫到蛋彩的丹培拉,為油畫的誕生做了充分的準備。
資料顯示第一幅蠟彩畫為埃及法尤姆地區(qū)木乃伊面部蓋板《藍衣婦女肖像》,這是古羅馬統(tǒng)治埃及時期的作品,表面是一層蜂蠟,看上去和新的一樣。它居然有將近兩千年的歷史。從中我們能看到古人的寫實能力很強,造型、色彩、光影、質感都非常的出色,著實令人佩服。漫長的中世紀寫實傳統(tǒng)似乎不見了,直到文藝復興,寫實傳統(tǒng)再次創(chuàng)造歷史。文藝復興早期西方大師喬托的濕壁畫《圣方濟各傳說》中開始出現(xiàn)明暗的變化,表達很到位。文藝復興早期的畫家多使用丹培拉技法,丹培拉誕生于中世紀。丹培拉是?Tempera?音譯過來的,包括蛋膠和干酪素等很多配方,常用的是雞蛋丹培拉。蛋黃里有油和膠原蛋白成分,它分別可以與水和油混合,可制成水性丹培拉和油性丹培拉。丹培拉技法的繪畫步驟有點類似中國畫的工筆畫,先要畫線稿,再將丹培拉溶液與色粉調和制成丹培拉顏料。用水將丹培拉顏料稀釋,呈現(xiàn)半透明色,統(tǒng)一給畫面一個底色,然后根據(jù)色彩變化逐步上色,直到完成。大師波提切利的《春》就是典型的丹培拉技法,極具東方特色。
油畫是怎么來的呢?它是由丹培拉逐漸演變來的。當時畫家為了使丹培拉得到更好的保存,上面需要涂一層光油,到后來畫家們在光油里加了顏色,得到很好的效果,然后就發(fā)展成為有顏色的光油罩染,就是我們所說的“釉染”,就像陶瓷上的釉。每畫一層有色光油它的含油量就會增加,否則無法畫上去,就是“肥蓋瘦”原則,后來到凡艾克時期,發(fā)展成為多層釉染,后期逐步發(fā)展成為油畫。美術史里將凡艾克兄弟記載為油畫的發(fā)明者,他們的《根特祭壇畫》是采用多層釉染畫的。在那時期,北歐和南歐的畫家都在用能干燥的植物油和樹脂保護丹培拉畫面,油畫畫家們都在實踐。但是有一天,凡艾克無意間將馬蹄光油和含鉛的熟油碰到一起,能夠變成膏狀物,使用流暢,而且干燥時間明顯比丹培拉慢了好多,給刻畫細節(jié)留有足夠的時間,于是它能夠將畫面細節(jié)畫得非常到位,我們從《阿爾尼諾芬夫婦像》中見識到凡艾克的的精湛技法。
二、油畫間接技法
尼德蘭畫家維登的《金匠肖像》是一幅典型的“丹培拉油畫”作品,使用的就是我們說的間接畫法。此時尼德蘭的一位大師凡·德爾·高斯,他的《牧人朝拜三聯(lián)畫》,畫面色彩變化微妙,技法一流,他并不亞于凡艾克與維登。我們經(jīng)常提到的油畫間接畫法也稱多層古典畫法,此時的油畫里都含有丹培拉成分,底層是丹培拉,水質的,表層為油質的。光線穿過表層,經(jīng)過一次或多次折射,到底層,通過反射將底層顏色反射出來,那色彩是多么的迷人。
丟勒的《祈禱的手》是典型的有色素描,這對于我們理解古典油畫最為直接。他用灰色底的紙作畫,將手的稿子畫好然后用一個亮色和暗色進行塑造刻畫,最終達到逼真的效果,這也是西方古代畫家的常用手法。提白罩染的技法應該源于此處。丟勒的《威尼斯婦人像》是典型的有色丹培拉油畫,屬于未完成,它對我們研究當時技法步驟很有幫助。丟勒的銅版畫《研究透視的畫家》,為我們展示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是如何用科學的透視來畫畫的,體現(xiàn)西方科學的繪畫精神,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西方與東方繪畫觀察和表現(xiàn)的真正不同之處。從德國畫家格呂日內瓦德單色畫和丟勒的《祈禱的手》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精彩的黑白單色畫是如何畫出來的,這樣的畫是作為底子的,提白罩染技法與此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文藝復興時期的德國畫家老克拉那赫有一幅著色素描畫很有趣味性,有點平面感,皮膚質感很好,我們還可以從他的另一幅作品《維納斯與小愛神》看到他對皮膚處理得很到位,有點像是模仿人的皮膚結構畫出來的,先畫肉體固有色,再畫血管再畫皮膚,看上去是那樣的真實。
大師荷爾拜因技法精湛,通常以正面打光來創(chuàng)作,塑造人物結實,細膩生動。他的素描也是一絕,結構準確,輪廓清晰、簡潔、有力,他的《商人格奧爾格·吉斯》非常精細,尤其是左下角瓶子里的草花,令人嘆服,很難想象它是怎們畫出來的。從他后期的作品《洛林公爵》里我們可以看到,相對比較概括、簡約、提煉,他已經(jīng)成為大師,沒必要用技術來證明自己。
達芬奇,我們太熟悉他的名字了。這位大師從小就是個天才,他少年時期是委拉吉奧的學徒,傳說委拉吉奧因被達芬奇這個天才少年超越而放棄繪畫。達芬奇采用“薄霧”法,也就是空氣透視法,畫出遠山朦朧的效果,人物刻畫采用漸隱法塑造自然生動。他對繪畫材料的探索也十分執(zhí)著,甚至以毀壞自己的畫作作為代價。米開朗基羅也是一位天才畫家,還是雕塑家、建筑師。他的油畫步驟是先勾線,再填色,最后畫明暗關系。他畫的女人皮膚非常光滑,似乎是為特意表現(xiàn)女性而準備的,在他的《圣家族》可以看到。由此啟發(fā)了后來的布隆奇諾,他是文藝復興后期矯飾主義的代表畫家,他擅長畫女性性感的皮膚,他將油畫材料擅于銜接和暈染的特性在光滑的皮膚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威尼斯畫派是文藝復興后期的一個畫派,它改變了油畫發(fā)展的轉向,是由提香完成的。提香的貢獻幾乎改變了油畫技法所有的方面,虛實、明暗、色調、塑造,都是他創(chuàng)造的,在他的《莫大拉瑪利亞》里我們能夠看到。
提白罩染技法源自威尼斯畫派,是被17世紀大師采用的技法??ɡ邌虒μ岚渍秩镜陌l(fā)展做出巨大貢獻,在《召喚圣馬太》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出色表現(xiàn),同時明暗光影的處理使得體積空間塑造尤為出色。卡拉瓦喬也開啟了“醬油”調子的時代。西班牙畫家格列柯將丹培拉提白技法建立在底層畫的技法發(fā)揚光大,從他《奧爾嘉斯伯爵的葬禮》可以見得。卡拉瓦喬當時很有影響力,利貝拉就是他的忠實追隨者,他得到卡拉瓦喬的精髓,也有所發(fā)展,就是在提白的部分增加肌理,看上去更真實自然,在他的作品《圣杰羅姆》表現(xiàn)得很出色。委拉斯凱茲是絕頂聰明的天才畫家,只見過利貝拉和卡拉瓦喬的畫,卻破解了他們的秘密,從技術上講,他是傳承卡拉瓦喬的,《煎雞蛋的老人》能夠明顯地體現(xiàn)。
三、油畫混合技法
混合技法是提白罩染的透明層表面,再覆蓋不透明或半透明色,最終罩染透明色的技法,也可以直接畫法干透后再罩染,必須尊循肥蓋瘦原則。魯本斯是17世紀偉大的畫家,巴洛克的代表人物。他的技法是用單色起稿,統(tǒng)一刷底色,然后著色,再罩染,他的畫暗面底色保留,或者用透明半透明色罩染,使得暗部很通透。魯本斯主張保留底色,他認為把底色蓋掉刷底色的意義就沒有了。魯本斯的作品《畫家的第一位妻子伊薩貝拉》及其素描,瀟灑靈動的筆觸,飽含張力,讓我們領略到大師級水準。
委拉斯凱茲這位西班牙天才畫家,曾受到魯本斯的點撥,后來甚至超越了魯本斯。他不再用提白罩染,也不用丹培拉繪畫,完全用油畫顏料繪畫。我們從委拉斯凱茲的《菲利浦四世》可以看到他造型概括簡練,色彩層次豐富,筆觸瀟灑,他的《紡紗女》是用大筆觸畫的,造型卻極其生動,后人稱他是畫家中的畫家。
荷蘭最偉大的畫家之一倫勃朗,對油畫技法有巨大貢獻,用灰色底子起稿,以單純的棕色調為主,一般不用藍色等與畫面顏色對比強烈的色彩。后期反復罩染,加上它特有的金黃色調,舞臺效果的聚光,以及頗具特色的油畫肌理。倫勃朗的光影運用和肌理法對后來的油畫技法影響極大,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
維米爾是荷蘭畫家,倫勃朗之后的又一位大師級人物,他的用光是那樣的自然安靜,他的黃色用得極其微妙,后人稱維米爾黃,與對比色藍色的完美搭配,造型渾圓結實,含蓄而有力。有人稱他的畫是撒滿了珍珠的畫,描述的就是他的畫面里高光點變成閃閃的光斑,使畫面生動。他的畫構圖得當,延續(xù)了古典的平衡美。有人說維米爾在當時使用了“暗箱”這種成像裝置繪畫,他發(fā)現(xiàn)暗箱成像的虛實變化特點,并用運到畫中,影響了他的風格。
18世紀的洛可可藝術,出色的畫家有華托、費拉戈納爾、布歇,他們筆觸活躍,用色潤澤流暢,有魯本斯的影子。
浪漫主義大師德拉克羅瓦的技法是色層豐富,背景薄而通透,人體的塑造用顏料堆積,敦厚結實,有超強的質感與體量感,我們在他的作品《女人體寫生》《但丁之舟》可以一睹他的風采。
四、油畫直接技法
直接畫法是到19世紀才被采用的畫法,它是從委拉斯凱茲開始的,畫家們直接用油畫顏料作畫,用薄厚結合、明遮暗透的辦法突出油畫材料本身的美感。印象派就是直接畫法的典型,直到今天我們大多采用的還是直接畫法。新古典主義的代表畫家達維特與安格爾都是采用的直接畫法,但他們的作品毫不遜色于間接畫法,同樣是經(jīng)典之作,達維特的《荷拉斯兄弟之誓》和安格爾的《泉》都是我們比較熟知的。
布格羅是法國畫家,典型的學院派,直接畫法的高手,他的繪畫步驟是用松節(jié)油刷一個有色透明底起稿,直接著色,從局部推畫,直到完成。畫面完美,細膩。德加是印象派畫家,他的畫法是與古典聯(lián)系較為緊密的。法國畫家勒帕熱在直接畫法的基礎上,還有透明色的反復罩染,色層不比之前的混合技法差,我們看他的《草垛》,婦女衣服富有肌理感,手部和面部有明顯的罩染痕跡,而且多次罩染可謂用心良多。德國寫實畫家萊波爾,從他的《農(nóng)婦頭像》可以看到,臉部的光想對比不是很強,但體積感依然塑造得很飽滿,半透明的肉色很近真人皮膚,畫得很薄,鬢角和微暗的區(qū)域還能看到底色。安德魯懷斯用古老的丹培拉,畫出來的作品細致入微,筆觸感強,精湛的寫實精神依然很打動人。佛洛依德是很有影響力的大師,他的畫筆觸肌理感強,多采用平光,但塑造的人物形體結實、生動,有直擊心靈的力道。他依然是傳統(tǒng)寫實的大師。傳統(tǒng)油畫技法由此接近尾聲。
五、結語
油畫技法的演變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歷史,西方古代的大師創(chuàng)造出了很多感人的杰作,古典技法有復雜的繪畫步驟程序,然而古典大師以虔誠的態(tài)度,不斷實踐,將油畫藝術推向了高峰,這正是我們現(xiàn)在所缺乏的。我們應該致敬大師,扎根傳統(tǒng),更好地推動當代油畫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馬曉琳.西方美術史[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
[2]龐茂琨.古典油畫語言[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3]孫韜著.古典大師油畫技法[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07.
[4]劉孔喜.歐洲油畫技法介紹[J].美術大觀,1999,(01).
[5]鄭宜.西方繪畫[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
海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