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珊
下面,讓我們聽聽真實生活中的故事,看看親子閱讀帶給這些家庭怎樣的收獲吧!
女兒自出生起,我就用LALA布書、觸摸書、洞洞書、洗澡書、立體書及各類繪本作為陪伴她成長的小伙伴。六歲的時候,她拿著一本《不一樣的卡梅拉》,跟我說:“媽媽,我想自己讀書?!本瓦@樣,六年的親子閱讀從“要我讀”,過渡到了“我要讀”的自主閱讀階段。小學一年級,女兒是班上唯一一個沒有學過拼音和認字的孩子。開始時我有些擔心,萬一跟不上怎么辦?沒想到的是她學得非常好,這得益于學前大量的親子閱讀,提高了她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從三年級開始,她更喜歡跟小伙伴一起討論書里的人物,角色,于是我萌生了開辦讀書會的想法。一本琦君的《桂花雨》,一杯桂花茶,一塊桂花糕,開啟了“伴閱讀”讀書會的美好時光。親子閱讀擴展成為親子閱讀+讀書會,小伙伴們一起討論,一起分享,一起思考,讀書會成了他們最享受的時光。為了讓更多的孩子加入進來,讓他們感受閱讀的魅力,讓淄博的孩子可以享受到一線城市的資源,我決定辭去公職,創(chuàng)辦“伴閱讀”教育工作室。我通過學習成為正面管教講師,更懂孩子的心理,更知道如何鼓勵孩子,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孩子走進課堂。我希望將這樣一種理念傳遞給更多的孩子:閱讀是一件幸??鞓返氖虑?,不要為了讀書而讀書,要讓閱讀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我來用親身經(jīng)歷說說如何引導孩子進入閱讀“擴展區(qū)”。我家有三個小男生,我和爸爸一直堅持與他們進行親子共讀。他們最喜歡的閱讀題材當然是小男孩最愛的幽默題材?!读_爾德·達爾作品集》買來快三年,一直呆在書柜里,慢慢從圖畫書過渡到文字書的倆哥哥對它們視而不見,有點拗的作者名怎么都比不過“小屁孩”“內(nèi)褲超人史屁多”這樣的字眼來得吸引眼球。最小的弟弟更是每次都把手指指向《是誰嗯嗯在我頭上》,不要爸爸媽媽講這一套圖畫很少的文字書。
在讀完又一本內(nèi)褲超人之后,我還是忍不住將其中一本羅爾德·達爾帶進了臥室,開始時兄弟倆明顯不悅,還有一個小跟班在起哄“內(nèi)褲超人系列還沒有講完呢,為什么不繼續(xù)嘛?”我不理不顧,假裝吞了把口水,開講《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我就知道如同大人在深夜抵不住美食的誘惑一樣,小朋友們在睡前聽到巧克力,那不得不從舌尖興奮到胃呀……(雖然四歲三個月的弟弟“哈更小”總在故事的半中間安穩(wěn)的睡去)兄弟仨很快進入狀態(tài),倆哥哥邊聽邊忍不住過來摸書,翻過封面,好像遇見了老熟人一樣開心,開始止不住話題:“媽媽,我知道他,他還寫過《Georges Marvelous Medicine》,《The Enormous Crocodile》等等,在學校空余時間,老師總是給我們讀他的故事,很有意思的”,我立即下樓又找來這兩本《小喬治的神奇魔藥》《巨大的鱷魚》,“看我們都有耶,中文版的!”
達爾的文字,哪怕是中文譯本都像是旺卡先生的巧克力工廠一樣被施了魔法,我越讀越起勁,兄弟們越聽越帶味,當講到金獎券時,大哥一揮手:“等等,這是有個電影的,我在學校Movie Club看過,很精彩……”于是,就在我們結(jié)束那晚的章節(jié)時,大哥給我們細致描述了影片的種種細節(jié)精彩,直到孩子們慢慢睡著,英文、中文、電影……那一晚,我們的臥室充滿了羅爾德·達爾的味道!
這個周末的早上,媽媽變得像旺卡先生一樣,我說:“任何不可思議的東西我們都可以一起將它們混合,變成神奇的食物,然后你們可以心滿意足地將巧克力豆、原味酸奶、獼猴桃加白砂糖制成的奶昔一口一口地吃進肚子里……”
在我小時候,雖然父母很少給我讀書,但家里有很多書,父母也從不限制我讀。我小學階段就讀了《新加坡史》和《婦產(chǎn)科學》。直到現(xiàn)在,父親還把我讀這些書的年紀興高采烈地到處宣揚。
父親經(jīng)常會把閱讀貫穿在各種生活場景中。比如我小時候看到家里系蚊帳的繩結(jié),會興奮地對父母說:“快看,那是個‘大字?!比缓螅赣H就會在我們目力所及的地方,讓我辨認樹枝組成了什么字、石板上的花紋又是什么字。
父親常常跟我玩一種觀察游戲,比如對面走來一個人,我們在那人走過之前要仔細地觀察他,等他走過之后,要你一言我一語地說出他的特征,比如我說:“他穿著格子襯衣?!备赣H說:“他穿黑褲子……他的頭發(fā)很短……他的皮鞋是也是黑色的?!钡任易x過《福爾摩斯探案集》,我們就會一起討論很多非常細節(jié)的部分,以及初步的推斷。比如“他的解放鞋上有黃泥,應該是從鄉(xiāng)下來的……他的手上沾著黑油,說不定是個修車的”等等。
也許從那時候開始,對我而言,這種生活中的閱讀游戲就讓閱讀成為了應該成為的樣子。
自從我有了女兒之后,遵照家中傳統(tǒng),我對女兒選擇讀物也沒有限制。比如有段時間她特別喜歡阿衰,我們就會找里面有意思的段子一起讀,其中有一段:“幾回夢周公,尿到床鋪各處!嗚呼!嗚呼! 老媽勃然大怒!”我們會大笑著把這些段子反復地念,笑到肚子疼。然后我們會學著阿衰,把各種古詩詞拿來“糟?!?,我先拾人牙慧地把“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念成“一去二三里、加煤四五回,拋錨六七次,八九十人拉”,并讓她猜講的是啥。后來她也一起投入改編大業(yè):“春眠不覺曉,處處蚊子咬。夜來撓癢聲,血痕知多少?!?/p>
一次在貴陽大西門的西西弗書店,她還在看阿衰,突然我發(fā)現(xiàn)旁邊的架上擺著《丁丁歷險記》,我趕緊拿來給她讀了一兩頁,一開始,她手里捧著阿衰,邊看邊聽我念。那天傍晚,我們離開書店時,手里捧著整整十本丁丁。
還是在那家書店,我們遇到了《安德的游戲》,此前她對科幻文學的接觸僅限于凡爾納的《海洋三部曲》,但她對電子游戲接觸得就很多了。我拿著安德向她吹噓,你玩游戲的水平我是比不過你了,但你知道有個跟你差不多大的孩子用玩游戲來拯救世界嗎?她用表情回應了我的吹噓。于是安德自帶背景音樂出場了(其實是我嘴動配音)。
幻想小說讀到后來,已經(jīng)是她反過來向我推廣,最近她給我科普的是克蘇魯神話里各種奇特種族,比如能肉身穿越空間的“空鬼”、能以精神傲游宇宙、鉆進各種智慧生物的大腦取而代之的純靈魂生物等等。眼界狹窄的我只好搬出《傀儡主人》來與之“相克”,結(jié)果以我那可憐的羸弱“鼻涕蟲”完敗告終。
在遭遇到親子共讀的“挫敗”后,我祭出了群體閱讀的法寶—很多小時候錯過的圖畫書,我們現(xiàn)在用讀英文版的方法來重新相遇。有一次讀到《Tikki Tikki Tembo》時,按規(guī)則每個人要朗讀一部分,她讀了書中超長名字的大哥名字三次后,上氣不接下氣地說:“這背時孩子,名字這么長,活該被淹死。”我們的共讀也會觸及傷心時刻,一次讀完《Nana Upstairs and Nana Downstairs》(中文版譯名《樓上外婆與樓下外婆》),她想起去世不久的外公,大哭了一場,然后對我說:“爸爸,什么時候,我們一起去看流星吧?!?/p>
如今面臨中考的她已經(jīng)沒時間跟我共讀了,QQ空間里也全是我看不懂的日文。我在想,我是不是也應該學點日語來跟上她的腳步呢?
我想講述的,是一個在生活中擴展閱讀的故事。
不知不覺,慢蝸牛生活家的悅讀之旅,已經(jīng)走完了60站。它陪著我的女兒Suri和她的好朋友們,從二年級走到了四年級,不知道還會走多遠,我們只是在旅程中,一站又一站地向前走著。當初我為讀書會起名“慢蝸牛生活家”,并不是故弄玄虛。比起成為科學家、文學家、政治家,我更期待孩子們將來能成為生活家,有能力體會生活本身,在其中感受趣味,度過精彩的一生。而書本只是閱讀的一部分,閱讀自然、閱讀生活本身,在孩子的童年,同樣至關重要。
三年里,我們拜訪了彼得潘的永無島、愛麗絲的兔子洞、桑達克的野獸國,安徒生、格林兄弟的世界,尋覓安東尼·布朗的迷宮;我們解讀無字書,用好玩的圖畫書做游戲;我們讀完了“不老泉文庫”系列,我們一本本在刷紐伯瑞兒童文學。我們讀詩,每天用一首詩歌來道晚安。我們旅行,去探訪不一樣的風景。我們觀鳥、觀蟲、觀植物,在大自然中體會春夏秋冬。不知不覺,孩子們的文字集結(jié)成了一本十萬余字的冊子。
所有的成年人本來都是兒童,可惜很少有成年人還記得這一點。而陪伴著小蝸牛們成長的爸爸媽媽們,也跟著一起讀書、錄詩、在大自然中自由奔跑—在親子共讀中,大家又都重新?lián)旎赝摹?/p>
悅讀之旅的每一站,都有其獨特的風景。
慢,不是停滯,而是享受每一個當下,靜心于內(nèi)在成長,為長大后的時光積累力量,為漫長的一生打好基礎。
深入地去生活,簡單,簡單,再簡單,這是梭羅說的。
也是我想說的。
蝸牛走得很慢,蝸牛一直在走。
讀了這么多親子閱讀的故事,您是不是也動心了呢?心動不如行動,從今天開始親子共讀吧!吉姆·崔利斯的《朗讀手冊》里有這樣一段話:“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柜柜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痹谶@里,我也再次呼吁爸爸們加入這比金子還寶貴的親子閱讀中來,一起在春天為孩子們播種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