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魯中低山丘陵地帶泉水村落“水系統(tǒng)”研究

      2018-04-17 06:51:14尹航趙鳴
      風景園林 2018年12期
      關鍵詞:泉眼水口水循環(huán)

      尹航 趙鳴*

      魯中山區(qū)位于山東省中南部,低山丘陵地帶位于山區(qū)主山脈四周的延伸地段。此處的村落在營建的過程中形成特殊的“水系統(tǒng)”,成為當?shù)卮硇缘泥l(xiāng)土景觀類型之一。鄉(xiāng)土景觀形態(tài)具有很高的辨識度,代表了一個地區(qū)的自然和文化特征,成為融合于大地表面的一種文化基因[1]。研究該地帶的鄉(xiāng)土景觀,對發(fā)掘當?shù)刈匀灰?guī)律和保護地域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關于中國傳統(tǒng)村落“景觀水系”的研究地點多位于南方,內容多為村落相地與水體的關系以及村落內部的水體特征,對水體與周圍景觀要素的關系以及水循環(huán)的研究相對較少。針對魯中山區(qū)村落“水系統(tǒng)”的研究則幾近空白。故研究魯中低山丘陵地帶泉水村落“水系統(tǒng)”,對豐富北方和魯中地區(qū)村落“水系統(tǒng)”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筆者通過對典型泉水村落進行田野調查、測繪、民間訪談,探討泉水村落“水系統(tǒng)”的形成及其與周圍景觀要素的關系,總結“水系統(tǒng)”的宏觀和微觀結構及其水循環(huán)特征。

      筆者以竹泉村、上九山村、興隆莊村、井塘村、魚山村和東峪南崖村為案例(圖1)。依據(jù)泉眼數(shù)量、泉量、涌出形式,將村落分為多泉匯流型、點泉型、地下泉水型。竹泉村、上九山村、興隆莊村泉量大,泉眼多,屬多泉匯流型;井塘村和魚山村泉眼較少,泉眼可溢流,屬點泉型;東峪南崖村泉眼泉水溢流量較小,屬地下泉水型。

      1 魯中山區(qū)自然、人文環(huán)境特征

      魯中山區(qū)是由泰山、魯山、沂山、徂徠山、蒙山、尼山及周圍的低山丘陵組成的中低山丘陵區(qū),其西臨魯西北平原,東以濰河——沭河谷地為界,北臨小清河,南接蘇北平原,面積約65 000km2。橫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齊、魯兩國,包含五岳之泰山,是孔孟文化的核心信仰區(qū)和泰山文化的主要信仰區(qū)。

      魯中山區(qū)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因其鄰近海洋,故降水量較多。豐富的降水結合起伏的地勢和多變的地質,形成了眾多泉眼。該區(qū)是北方主要巖溶分布區(qū)之一,其泉水類型均為巖溶泉[2]。此外,該區(qū)位于魯西地層分區(qū),山體含大量花崗巖、石灰?guī)r、青白石、頁巖等,山體之上土層較薄。

      魯中山區(qū)周圍歷史上不乏戰(zhàn)亂,但戰(zhàn)爭路線集中于山區(qū)邊緣的魯西北平原和膠萊平原,山區(qū)成了庇護所[3]。戰(zhàn)亂致使匪盜滋生,山區(qū)多筑寨堡自衛(wèi)。至清末,山東“一州縣之地,多則百余寨,少亦不減數(shù)十”[4]。

      2 泉水村落“水系統(tǒng)”的環(huán)境基底

      “水系統(tǒng)”的環(huán)境基底由山、泉、河、林、田組成。山、水、土、光等自然要素不同的組合形式產生了多樣的自然景觀格局。村落選址就是對自然景觀格局進行選擇的過程,對“水系統(tǒng)”環(huán)境基底的形成具有決定性作用。泉水村落的選址受當?shù)刈匀缓腿宋沫h(huán)境的影響,具有特殊性,使“水系統(tǒng)”的環(huán)境基底呈現(xiàn)出地域性的特點。

      2.1 泉水村落選址的3個步驟

      村落大多為明清時期為躲避戰(zhàn)亂或移民而建,村民擇址建村的心理過程可歸納為安全、生存、舒適3個階段,選址行為體現(xiàn)為擇地、觀水土、選方位3個步驟。

      “擇地”要具備隱蔽性、可遠觀性、可守性。隱蔽性體現(xiàn)在對外界視線的遮擋,選址于群山環(huán)抱的盆地或三山夾峙的山坳,可遮擋外來的視線(圖2);可遠觀性體現(xiàn)在對遠處的視域,選址于高處便于遠觀敵情;可守性體現(xiàn)在山水形勢,選址于盆地或山坳一側的山腰,形成“背枕山,前臨水”的天然防護圈。

      “觀水土”指勘察水和土壤。該區(qū)山體巖石含量高,土壤含量少。土壤母質巖受侵蝕和風化作用后,經(jīng)流水沖積于盆地和山坳形成地表土層[5]。受風力和水流的影響,土壤多集中于低處的山麓和谷底。為把土層較厚的地塊騰出作耕地,多將村落建于水源附近的山腰處。

      “選方位”主要受光照和風力的影響。該地帶的山體坡度較?。?.0%~48.5%),太陽對山體有全面的直射。用GIS模擬案例村落冬至和夏至太陽直射輻射量,得出位于山體北坡的村落在冬至仍有500Wh/m2以上的太陽直射輻射量(圖3),故各坡均可基本滿足四季的光照。另外,盆地或山坳被群山包圍,削弱了冬季的西北風力,各坡的風環(huán)境較好。因村落選址傾向于水源,故村落的方位大多與泉眼所在的山坡或靠近河流的山坡坡向一致。

      2.2 村落選址的3個步驟與“水系統(tǒng)”環(huán)境基底的形成

      “擇地”使村落形成“背枕山,前臨水”的基本格局,為“水系統(tǒng)”的形成創(chuàng)造了初始的可能。高處的泉眼為源頭,谷底河流為出處,這“一進一出”為給、排水創(chuàng)造了條件,使村落環(huán)境形成“山——泉——河”的結構。

      “觀水土”使村落建于山腰,成為山、泉眼、河流的中間角色,使村落環(huán)境轉變?yōu)椤吧健濉印钡慕Y構。同時,村民對不同層厚土壤的利用產生了不同的景觀要素,豐富了“水系統(tǒng)”的要素組成。

      “選方位”可知,適宜的光照和風力,擴展了村落選址的范圍。無論在陽坡還是陰坡,村落與泉眼的位置均具有直接相關性,使村落內、外景觀的營造都與泉水緊密結合而不是分開布局,使“山——泉——村——河”成為村落較為固定的環(huán)境結構,奠定了“水系統(tǒng)”的環(huán)境基底。

      3 泉水村落“水系統(tǒng)”的宏觀結構與水體特征

      村落選址使環(huán)境形成“山——泉——村——河”的結構,形成“水系統(tǒng)”的環(huán)境基底,是“第一自然”景觀。人們在此環(huán)境下生存,改造土地進行生產活動,產生了“生產的自然”,即“第二自然”[6]。人們在創(chuàng)造“第二自然”時圍繞“水”這一核心要素,逐漸形成了“水系統(tǒng)”的宏觀結構(圖4)。

      3.1 “水系統(tǒng)”宏觀結構的景觀要素

      “水系統(tǒng)”的宏觀結構主要包括5個景觀要素,即風水林、泉眼、村落、梯田、谷底河流,各要素在系統(tǒng)中均具備不可替代的功能。

      風水林分為山坡風水林和河邊風水林。前者位于山腰以上,可削弱垂直方向的山洪、補充地下水。后者位于谷底河流邊,可涵養(yǎng)水土和阻滯水平方向的山洪。

      1 魯中山區(qū)區(qū)位和案例村落分布Location of central Shandong hilly areas and case village distribution

      2 村落山體空間環(huán)境和匯水徑流Village mountain spatial environment and water catchment

      村落多與泉眼緊密結合。人們?yōu)榉峙浜褪褂萌?,在村內修建泉水設施形成生活水景,是“水系統(tǒng)”的核心。

      梯田分為緩坡梯田和陡坡梯田。前者土層厚,位于山麓,種植高產作物,部分緩坡梯田下方還有果林梯地。后者土層薄,位于村落上方,種植耐瘠薄的作物。

      谷底河流地勢最低,具有排水、凈化、供水、蒸發(fā)的功能,承載雨泉徑流以及村落、農田、風水林的排水,是系統(tǒng)中“水”的總出處。河床和駁岸由山石、土壤、植物群落組成,是“水系統(tǒng)”的“凈化器”。

      3.2 “水系統(tǒng)”的宏觀結構

      風水林、泉眼與村落、梯田與果林、谷底河流是“水系統(tǒng)”的宏觀結構要素。根據(jù)之前的分析和田野調查,山坡風水林海拔最高,其下依次為陡坡梯田、泉眼與村落、緩坡梯田、果林、河邊風水林、谷底河流,由此形成“山坡風水林——陡坡梯田——泉眼與村落——緩坡梯田(果林)——河邊風水林——谷底河流”的宏觀結構(圖5)。依據(jù)水的用途,宏觀結構從高到低可分為防水災區(qū)、生活用水區(qū)、生產用水區(qū)、水凈化區(qū)4個分區(qū)。

      3.3 “水系統(tǒng)”的宏觀水體特征

      根據(jù)水流特點與高程,將宏觀結構的4個分區(qū)概括為山體中上部的上部水循環(huán)子系統(tǒng)和山體中下部的下部水循環(huán)子系統(tǒng),共同構成宏觀結構的水循環(huán)(圖5)。

      3.3.1 上部水循環(huán)子系統(tǒng)

      上部水循環(huán)子系統(tǒng)包括山坡風水林、陡坡梯田、泉眼3個宏觀景觀要素和防水災區(qū)、生活用水區(qū)2個分區(qū),主要功能為阻滯雨洪和補充泉水。

      山坡風水林和陡坡梯田屬防水災區(qū),可削弱垂直向徑流強度。夏季河谷空氣流動性差,溫度高,易形成濕熱氣團。高空空氣的流動使?jié)駸釟鈭F上升凝聚為雨云,形成降雨。降雨時,山坡風水林延滯徑流的形成,部分雨水在此下滲,部分流入陡坡梯田。陡坡梯田削弱徑流的沖力,并少量下滲雨水。泉眼屬生活用水區(qū)。泉水類型為巖溶泉,泉量與降水量密切相關,泉量隨降水量的變化而變化[7](圖6)。降水使地下水得到補充,增加泉眼泉水的涌量。

      在此過程中,降雨是循環(huán)的起點。山坡風水林和陡坡梯田下滲的雨水補充了地下水,地下水涌出形成泉水。由此形成上部水循環(huán)子系統(tǒng)。

      3.3.2 下部水循環(huán)子系統(tǒng)

      下部水循環(huán)子系統(tǒng)包括村落、緩坡梯田(果林)、河邊風水林、谷底河流4個宏觀景觀要素和生活用水區(qū)、生產用水區(qū)、水凈化區(qū)3個分區(qū),主要功能是對泉水和雨水進行吸收、下滲、凈化、蒸騰。

      村落屬生活用水區(qū)。泉水涌出后,流入街巷為生活所用。緩坡梯田和果林屬生產用水區(qū)。生活尾水與未利用的泉水流入緩坡梯田用于灌溉。古代生活尾水污染指數(shù)較低,再加上泉水的稀釋,完全可用于農田灌溉。緩坡梯田吸收、下滲雨泉,對徑流進行初步凈化。河邊風水林和谷底河流屬水凈化區(qū)。灌溉余水流入河邊風水林,最終匯入谷底河流。河邊風水林和谷底河流對徑流進行凈化,并涵養(yǎng)水土,是“水系統(tǒng)”的總出處。

      在此過程中,緩坡梯田、河邊風水林下滲水體,水體向低處的谷底聚集,補充河流的水量。當泉量少時,谷底河流反過來供水給林田。另外,林地的蒸騰作用和谷底高溫促進河流水分的蒸發(fā),進入新的循環(huán)。由此形成下部水循環(huán)子系統(tǒng)。

      3.3.3 水循環(huán)在旱雨兩季的調節(jié)機制

      水循環(huán)中的水來源于降水,故降水決定了“水系統(tǒng)”的水量。郭玉文等在研究魯中山區(qū)巖溶泉時發(fā)現(xiàn),泉量和降水并不呈現(xiàn)嚴格的正相關,而是存在一定的滯后性[7-8](圖6、7)。根據(jù)王飛龍、郭玉文的地質勘測圖,筆者研究村落處于碳酸鹽巖巖溶裂隙含水巖組和碳酸鹽巖夾碎屑巖巖溶裂隙含水巖組,其泉水為典型的巖溶泉,故降水對泉量的影響也有滯后性。筆者對案例村落進行民間訪談時發(fā)現(xiàn):泉水的滯后性規(guī)律與村民的經(jīng)驗相一致。一段時間內降水導致的泉量變化,會延滯體現(xiàn),此為水循環(huán)調節(jié)機制的形成條件。

      3 案例村落周圍山體坡度和太陽直接輻射量Mountain slope and direct solar radiation around case villages

      4 村落平面圖及景觀要素分布Village plan view and landscape elements distribution

      5“ 水系統(tǒng)”的宏觀結構和水循環(huán)示意圖Macro-structure of “water system” and water circulation sketch map

      6 魯中山區(qū)羊莊鎮(zhèn)泉群流量動態(tài)曲線圖Spring flow dynamic graph in Yangzhuang Town, central Shandong mountainous areas

      7 魯中山區(qū)濟南巖溶泉域旬降雨量與旬末泉水位關系圖Relationship between ten-day rainfall and spring water level of Jinan karstic spring area in central Shandong mountainous areas

      雨季中后期至旱季前期(約8——10月),降水漸少,降雨積累的泉水涌出,是泉量最大的時節(jié)。泉眼為下部水循環(huán)子系統(tǒng)供水。林田以泉水灌溉為主,以降雨為輔,多余的泉水匯入谷底河流。旱季中期(約11——次年2月),泉量降低,但仍可基本滿足生活和灌溉所需(該季林田不需大量灌溉),彌補了降雨不足的缺陷。旱季后期至雨季前期(約3——7月初)是泉量最少的時節(jié)。泉水主供生活所需,難有余水用于灌溉。此時,雨季的到來緩解了水的短缺。降雨既可補充地下水積累泉量,也可澆灌林田。另外,此季谷底河流匯集各處雨水徑流,反過來用于緩坡梯田、河邊風水林的灌溉。

      宏觀結構的水循環(huán)應對旱雨兩季的調節(jié)機制,使整個“水系統(tǒng)”得以持續(xù)的運轉,人居環(huán)境得以穩(wěn)定。

      4 泉水村落“水系統(tǒng)”的微觀結構與水體特征

      村落內部景觀屬于“第三自然”,構成了“水系統(tǒng)”的微觀結構,也是系統(tǒng)的核心。其在宏觀結構中屬生活用水區(qū)和下部水循環(huán)子系統(tǒng)。不同類型的泉水村落“水系統(tǒng)”的差異主要就體現(xiàn)于此。因多泉匯流型村落內部的景觀要素較為全面,故以其為例對“水系統(tǒng)”的微觀結構進行解析。

      4.1 “水系統(tǒng)”微觀結構的景觀要素

      村落內部的景觀要素有泉眼、水圳、攔蓄池、秀水街、水口,常與村落的結構節(jié)點結合。節(jié)點的重要性在于集中某些功能[9],除水體之外,微觀結構節(jié)點常設祠廟、磨碾、戲臺等設施,是村民主要的休息、活動空間。

      泉眼作為村落泉水文化的承載地,常被賦予某種神靈的含義,周圍設置石碑、石獸或龍王廟用于祭祀,體現(xiàn)著村民敬畏泉水的意識。

      水圳(雨洪溝)是雨泉運輸?shù)耐ǖ溃B接泉眼、攔蓄池、水口,常結合街巷布置。水圳尺寸不一,依泉量而定。位于街道中央的水圳稱為秀水街,水層寬薄,具有降溫和曝氣的功能,利于凈化泉水。

      攔蓄池多位于街巷岔口,分為清水池和植物池。清水池滯蓄泉水供村民取用,植物池栽植水生植物,可凈化泉水。

      水口乃地之門戶,萬眾水所總出處也。因先民多以水象征財氣,為聚水納財而營造“天門開、地戶閉”的格局[10],故水口形態(tài)常設計形成“閉鎖”之勢。塘中栽水生植物,可凈化水質。

      4.2 “水系統(tǒng)”的微觀結構

      泉眼、水圳(秀水街)、攔蓄池(清水池、植物池)、水口是“水系統(tǒng)”的微觀結構要素。依據(jù)田野調查,泉眼、清水池位于上游,植物池、秀水街、水口位于下游,則多泉匯流型村落可組合成“泉眼——水圳——攔蓄池(清水池、植物池)——秀水街——水口”的微觀結構模式;點泉型村落無攔蓄池及其他節(jié)點,其模式為“泉眼——水圳——水口”;地下泉水型村落與其相似,模式為“泉眼——雨洪溝——水口”。

      4.3 “水系統(tǒng)”的微觀水體特征

      微觀結構水體是宏觀結構水循環(huán)的一部分,自泉眼至水口呈現(xiàn)單向樹枝狀輻射流動的特點。單向流動保證了生活用水的清潔;樹枝狀輻射流動滿足了各街巷的用水之便。單向流動的泉水水質逐漸變差,為減緩此問題,微觀結構形成了供給、傳輸、凈化泉水3種功能。

      可供給泉水的要素有泉眼、攔蓄池(清水池、植物池)、水口。泉眼、清水池的泉水可供飲用,位于中上游。植物池的泉水可供其他生活使用,位于下游。水口之水可供灌溉與建筑作業(yè),位于末端。

      8“ 水系統(tǒng)”總體結構模式圖Overall structure pattern of “water system”

      可傳輸泉水的要素有水圳和秀水街。水圳普遍存在,連接各景觀要素。秀水街具有凈化功能,多位于下游水質較差之處,傳輸泉水至水口。

      可凈化泉水的要素有攔蓄池(植物池)、秀水街、水口。植物池是一級凈化節(jié)點,位于中下游。秀水街為二級凈化節(jié)點,位于下游。水口是三級凈化節(jié)點,位于末端。

      總體來看,微觀結構水體的流動特點使其功能具有線性特征,從泉眼至水口,功能依次為供水、傳輸、供水(凈化)、傳輸(凈化)、凈化(匯水)。微觀結構兼具供給、傳輸、凈化泉水的功能,是“水系統(tǒng)”的核心,宏觀結構的其他部分,均直接或間接的為其服務。

      5 泉水村落“水系統(tǒng)”的總體結構

      泉水村落“水系統(tǒng)”具有宏觀、微觀結構,其水體具有連續(xù)性和循環(huán)性特征,系統(tǒng)各景觀要素間具有緊密的結構、功能關系。

      “水系統(tǒng)”的宏觀結構包括風水林、泉眼、村落、梯田、谷地河流5個要素,有防水災區(qū)、生活用水區(qū)、生產用水區(qū)、水凈化區(qū)。其水體呈現(xiàn)出循環(huán)往復的特征,含上部、下部2個水循環(huán)子系統(tǒng)。巖溶泉的特性,使宏觀結構的水循環(huán)具備應對旱雨兩季的彈性。“水系統(tǒng)”的微觀結構位于村內,包括泉眼、水圳、攔蓄池、秀水街、水口5個要素。其水體具有單向樹枝狀輻射流動的特點。微觀結構供給、傳輸、凈化泉水的多元化功能,使單向流動的泉水得以合理利用。

      總體來看,泉水村落“水系統(tǒng)”以“水”為線索,串聯(lián)山坡風水林、陡坡梯田、泉眼、水圳、攔蓄池、秀水街、水口、緩坡梯田(果林)、河邊風水林、谷底河流,在固定性要素組合上具有線性連接的特點。而“水”作為流動性要素,依托線性的物質景觀系統(tǒng),呈現(xiàn)整體大循環(huán)和局部小循環(huán)的特點(圖8)。

      6 結語

      魯中低山丘陵地帶有特殊的自然、人文環(huán)境,人們?yōu)檫m應這種環(huán)境,相地擇址建村,并以“水”為線索對村落的環(huán)境進行改造,逐漸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水系統(tǒng)”。與皖南古村落相似,村落的水系規(guī)劃不是單純的美化,而考慮到特定場地特征,力求獲得綜合利用的可能[11]。村落的選址確定了“水系統(tǒng)”的環(huán)境基底。之后出于防災、生活、生產需求,人們改造土地形成了“水系統(tǒng)”的宏觀結構。村內“水系統(tǒng)”的微觀結構則解決人們日常用水所需,也是系統(tǒng)的核心?!八到y(tǒng)”體現(xiàn)著尊重、保護、合理利用自然的理念,是魯中山區(qū)代表性的鄉(xiāng)土景觀類型之一,具有生態(tài)、文化、經(jīng)濟等多重價值,值得重視與保護。

      本文作者發(fā)掘了魯中低山丘陵地帶泉水村落“水系統(tǒng)”的特征,有助于保護泉水村落景觀本底和原真性,豐富了山地村落鄉(xiāng)土景觀的研究內容,可為其他地區(qū)的山地村落保護提供借鑒。

      致謝:

      感謝沂南縣住建局、竹泉村度假區(qū)管委會、井塘村委、東峪南崖村委、魚山村委、上九山景區(qū)管理中心、興隆莊景區(qū)管理中心在筆者調研時提供的幫助,另感謝魚山村建筑匠人宋憲洲、井塘村石匠吳道鋒現(xiàn)場給予筆者的指導。

      注釋:

      本文圖片均為作者繪制或拍攝;圖6根據(jù)郭玉文先生論文數(shù)據(jù)改繪;圖7根據(jù)遲光耀、邢立亭論文數(shù)據(jù)改繪。

      猜你喜歡
      泉眼水口水循環(huán)
      西瓜(外一首)
      用袋裝水模擬水循環(huán)
      水口水電站7號機組完成增容改造和并網(wǎng)發(fā)電
      水泵技術(2022年2期)2023-01-15 07:20:38
      硫酸法鈦白粉水洗及水循環(huán)膜處理工藝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6:24
      一起走過的日子
      水口、水口環(huán)境與風水(下篇)
      中華建設(2018年3期)2018-04-23 03:35:29
      多變的小泉眼
      千年滄桑話水口
      紅土地(2017年2期)2017-06-22 10:23:39
      光影視界
      當代工人(2016年11期)2016-07-19 23:25:52
      水循環(huán)高效礦井乏風熱泵系統(tǒng)分析與應用
      同煤科技(2015年4期)2015-08-21 12:51:02
      行唐县| 丘北县| 香河县| 葵青区| 祁东县| 道真| 富宁县| 正蓝旗| 云霄县| 邓州市| 台东市| 镇赉县| 达拉特旗| 北宁市| 青浦区| 浠水县| 梁河县| 灵川县| 靖边县| 鲁甸县| 祁阳县| 太白县| 崇阳县| 米易县| 金华市| 瑞昌市| 华容县| 丰都县| 沛县| 七台河市| 邹平县| 隆回县| 诸暨市| 遂平县| 湖州市| 密山市| 岫岩| 张家港市| 宜都市| 财经| 称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