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蕾
剛接通張競之的電話,那頭就傳來了很清脆的女聲。聲音清脆而有活力,給炎炎夏日帶來一抹清歡的味道。
采訪一開始,就直奔主題。張競之高中畢業(yè)就出國留學了,一個不到20歲的年輕人是怎樣看待留學的呢?“留學的意義有很多,或追求更好的教育、更安逸的生活環(huán)境,或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專業(yè),重新建立對于自己的認識,尤其是對于自己上限的認識,或借由自己的力量去打破上限,去挑戰(zhàn)自己,讓自己變成一個獨立的,堅強的人?!痹诮邮懿稍L的時候,競之這樣談到留學的意 義。
張家有女要留學
在很多人眼中,“出國留學”是個很特別的選擇,特別是本科就出國。但對競之而言,出國留學像是一件“蓄謀已久”的事情。
“家里很多人,包括我的媽媽,一直都在教育系統(tǒng)里,對國內的高等教育現(xiàn)狀也十分了解,所以他們想要給我更好的教育環(huán)境。而我本身對留學也不抵觸?!备傊谡劦綖槭裁催x擇出國留學的時候這樣說。
出身書香門第的競之,在上高中之前,父母便開始為她著手出國留學事宜。在上高中的時候,競之父母就做了三個小目標:第一,去美國讀高中;第二,去北京、上海、大連等地讀國際高中;第三,在蘭州本地讀國際高中。最終因對年紀尚小的競之不放心而選擇在蘭州本地讀了國際高中。
和所有父母一樣,競之的父母在留學公司的選擇上也是花了不少的心血,除了網上收集各類留學公司的信息外,也向周圍親戚朋友多方打聽。
留學領路人—出出國
“2017年3月,我和爸爸從蘭州來到北京,并在北京住了3天,為的就是找到一個合適的留學公司。”競之坦言,“我們走訪了很多留學公司并不是很理想,他們一上來就表示交多少錢可以保前30名,這些虛頭巴腦的話,讓我很反感?!?/p>
“我們在北京走訪了一圈,發(fā)現(xiàn)還是出出國更適合我。他們更重視的是我這個人未來的發(fā)展。出出國其實是我朋友的媽媽介紹的。我記得很清楚,那天我見到的是哲哥(編者按:張哲,出出國創(chuàng)始人,業(yè)內人因其爽朗和有擔當?shù)男愿?,都喜歡稱呼她哲哥)。哲哥的話對我的觸動真的很大,她問我希望在大學提高點什么,問了我如何進步,問了我如何成為更好的人……我覺得這一切都是我需要思考的。”
“除此以外,出出國的老師也讓我感受到不一樣。這種不一樣表現(xiàn)在把我當同齡人,尊重我的想法。”競之接著說,“前期定校的時候,我也總會有很多奇怪的想法。我會想要去申請伯克利,我想在其他地方,這種奇怪的想法一定會第一時間被否定。但是出出國的宋老師并沒有打擊我的自信心,而是替我分析了伯克利的入學標準以及以我目前的條件還需要進行哪些努力才能申請伯克利。其實諸如這樣的事情很多,很多時候我都感慨宋老師的居然有這么好的脾氣?!?/p>
“身邊也有選擇其他公司的同學,也有很多吐槽后期服務并沒有前期描述的那么好。我很慶幸自己選擇的是出出國,除了前期包容我的奇怪想法以外,后來在文書選題的時候,文書老師也是足足給我打了一個半小時的電話,問我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覺得自己能成為什么樣的人,喜歡做什么,做什么會讓我覺得最舒服……具體的細節(jié)我記得不完整,但當時給我的感受卻是十分清 晰。”
醫(yī)學生很苦,但學什么不苦呢?
談到未來的專業(yè)選擇的時候,競之表示喜歡生物,想要學醫(yī)。聽著競之毫不猶豫的回答,可以看出,出出國老師幫助的不僅僅是學生的申請,更是學生的成長。
“出出國老師給了我思考未來的機會,雖然已經預料到未來會很辛苦,但是學什么不苦呢?學醫(yī)可能比其他學科更累,需要付出的更多,但學出來之后的成就感也是相對應的?!?/p>
談及最初萌發(fā)學醫(yī)想法的時候,競之這樣說:“我想要學醫(yī)可能是受家人的影響。我的姑父是大學的生命科學院的教授,這讓我有機會接觸生物。在高二的時候,我曾在姑父的實驗室做過實驗,我覺得很有 趣?!?/p>
兒行千里母擔憂,雖然這是一次“蓄謀已久”的事件,但競之爸爸和競之媽媽終究還是舍不得。“我想對我的父母說:不要太想我,不要太擔心我,放心,放手,我還是會回來的,我就是出去讓自己變得更好,然后回來繼續(xù)和你們在一起?!?/p>
“同時,我還要感謝一直陪伴我的朋友以及出出國的老師,感謝他們的陪伴,感謝他們成就了今天的我?!?/p>
帶著緊張和期待,競之將要開啟她的留學之旅。希望她能實現(xiàn)她的短期目標:順利畢業(yè);祝愿她輔修自己想學的音樂,并能在醫(yī)學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