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法治思維視域下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路徑探析

      2018-04-18 12:08李明娜閆坤如
      理論導刊 2018年3期
      關鍵詞:法治思維全面從嚴治黨從嚴治黨

      李明娜 閆坤如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做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要論斷,強調要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從意識與行為關系的角度分析法治思維與全面從嚴治黨的內在邏輯,法治思維產生于法治實踐,法治思維必然要求從嚴治黨,從嚴治黨必須運用法治思維,從嚴治黨的法治實踐又催生新的法治思維。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必然要求將法治思維貫徹于治黨各個環(huán)節(jié),其實現途徑是建設法治型政黨。

      關鍵詞:新時代;法治思維;從嚴治黨;法治型政黨

      中圖分類號:D2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7408(2018)03-0004-06

      基金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 “我國社會治理體系構建及其運行機制研究”(16JZD026);理論粵軍項目“廣東省理論宣傳青年優(yōu)秀人才培養(yǎng)工程”資助 。

      作者簡介:李明娜(1979-),女,安徽舒城人, 華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閆坤如(1977-),女,河北保定人,哲學博士,華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通訊作者,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一定要有新氣象新作為”“從嚴治黨,要增強政治領導本領,堅持戰(zhàn)略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科學制定和堅決執(zhí)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落到實處。”[1]作為長期執(zhí)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黨的自身建設,嚴格要求黨員干部,從而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新時代,黨肩負著領導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百年夢想的歷史重任。黨的歷史定位和歷史使命決定了黨必須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否則就無法克服長期執(zhí)政、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外部環(huán)境等帶來的風險。十九大報告將法治思維作為從嚴治黨、增強政治領導本領需要堅持的思維方式之一,法治思維下必然要求從嚴治黨,而從嚴治黨必須運用法治思維,兩者互相依存,相輔相成。

      一、法治與法治思維

      亞里士多德認為:“法治應包含兩重意義:已成立的法律必須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本身又應該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盵2]法治就是“良法之治”,法治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良法”和“普遍服從”?!傲挤ā睉斒菫槭廊怂J的公正無偏,符合理性,代表正義,保障自由,并以追求最大的善為目標的法。也只有制定良好的法,才能使人們內心認可而獲得普遍服從。法治作為與人治相對的一種治理方式,基本內涵在于規(guī)則治理,以法律制定、實施、監(jiān)督等過程實現治理的穩(wěn)定有序。在我國現階段,法治意味著:其一,必須建立體系完備,邏輯嚴密,符合一定的形式要求和適應我國當前社會主義建設內容要求的法律體系;其二,法律成為一切社會主體,包括政黨、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個人等行為的最高準則,且在社會主體中形成尊重法治、敬畏法治、信仰法治的法治文化。

      法治思維,就是將法律規(guī)范、法律原則、法律精神等作為邏輯基準對問題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和形成結論、決定的思想認識活動與過程[3]。我們所指的法治思維,不僅指個體在處理問題時偶爾運用的思維方式,更指作為一個國家內的所有群體處理問題的慣性思維方式。經過近四十年的探索,我國已將依法治國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初步建成具備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普遍守法諸法治要素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在國家治理,包括對黨的治理中,運用法治思維成為自覺。

      (一)法治思維是生產力發(fā)展的產物

      法治思維是在法治國家里,用法律規(guī)則、法律原則、法律精神來認識和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它以合法性為邏輯起點,追求法律公平正義的終極價值。法律是法治和法治思維的前提,更確切地說,符合法的理性要求、體現秩序、公平、正義、自由等法的應然價值的善法是法治和法治思維存在的前提。法律產生的根源在于生產力的發(fā)展。馬克思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生產力是社會發(fā)展的最終決定力量。“一定的生產方式或一定的工業(yè)階段始終是與一定的共同活動方式或一定的社會階段聯系著的,而這種共同活動方式本身就是‘生產力”[4],“生產力是人們應用能力的結果”[5],生產力是人們在物質生產活動中形成的解決社會同自然之間矛盾的實際能力,是人類改造自然并使之適應社會需要的物質力量[6]。生產力的發(fā)展需要人的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能量的發(fā)揮,后者是社會進步發(fā)展的根本基因,而人的(認識和改造世界)能量的發(fā)揮,推動力是競爭[7]。“物競天擇,優(yōu)勝劣汰”,競爭是自然界發(fā)展的動力,同樣也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深層動力。競爭會迫使人們通過各自發(fā)展科技、改進技術、優(yōu)化管理、提高產品質量等措施,避免自身在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免于被淘汰的命運,客觀上促進了整個社會的進步。但是競爭必須是規(guī)范之下的正當競爭,限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會阻礙競爭機制的發(fā)揮,阻礙社會的發(fā)展。因此,競爭必然要求對人們權利和自由的界限進行劃分,從而產生了法律。法律就是通過分配利益,達到保障自由的目的。我國古代的韓非認為法律就是“定分”,荀況也把法律看作“明分”,美國新經濟分析法學派的代表人物波斯納認為“法律是權利配置結構”,孟德斯鳩認為“自由就是服從法律”,黑格爾則說法律是“自由意志的定在”。綜上所述,社會的進步根源于生產力的發(fā)展,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力量的發(fā)揮,這種力量的發(fā)揮依賴競爭,競爭產生了法律。

      (二)法治思維形成于法治實踐之中

      思維是意識的高級階段。自然科學認為思維是大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認識與實踐活動,大腦接受各種信息并將其抽象化[8],繼而進行分析、比較、做出判斷,以此作為行為的依據。因此,思維是人腦表現出的高級意識活動的一種物質運動。法治思維具體體現為一種遵守規(guī)則、執(zhí)行規(guī)則、尊重規(guī)則、敬畏規(guī)則以及敬仰規(guī)則的規(guī)則意識。意識不僅是自然界長期發(fā)展的產物,更是社會的產物,是在人類勞動實踐的基礎上產生的。法治思維作為國家治理的主流思維方式,不僅要求法律職業(yè)者具有法治思維,而且要求公權力的行使者以及普通民眾都必須具有法治思維。這種思維方式的形成一方面有賴于個人掌握法律知識的微觀內在基礎,更在于法治實踐開展的社會基礎[9]。這是因為法治思維的形成重要的不在于主體掌握了多少法律知識(這只是法治思維形成的可能性和前提),而在于主體內心產生對法律的敬仰和信任,自覺用法律規(guī)則、原則、精神作為處理問題的基準,作為評價行為的依據,這必然依賴日常的法治實踐。因為,思維的形成是“這樣一種思維活動,即由觀察到的事物推斷出別的事物,將前者作為對后者的信念的依據或基礎。”[10]法治實踐中,法治思維能否形成,體現為一種利益權衡。不管是公權力的行使者還是普通民眾,如果違法的成本遠低于守法的成本、以人情、關系或者其他非法律手段代替法律解決事務獲得的利益更大,那么法治思維絕不可能形成。只有守法、用法可以帶來更持久更穩(wěn)定的利益,畏法、敬法、重法之風才能興盛,法治思維才有生長的土壤。

      二、法治思維與“全面從嚴治黨”關系的理論分析

      (一)法治思維下必須堅持“全面從嚴治黨”

      馬克思主義哲學堅持物質對意識決定作用,也充分肯定意識具有能動性,它認為意識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它不但可以采取感覺、知覺、表象等感性認識反映事物的外部形象,而且能夠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理性形式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制作,在思維中再現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叭说囊庾R不僅反映客觀世界,并且創(chuàng)造客觀世界。”[11]人們利用思維中掌握的事物本質和規(guī)律指導實踐,從而能夠實現自己的目的。“在社會歷史領域內進行活動的,是具有意識的、經過思慮或憑激情行動的,追求某種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發(fā)生都不是沒有自覺的意圖,沒有預期的目的的?!盵12]法治思維作為法治意識的高級形態(tài),它產生于客觀物質的社會生產力,但它不僅僅反映客觀事物,更重要的在于它將法律規(guī)則、原則、精神運用于法治實踐,通過立法、執(zhí)法、司法、守法等環(huán)節(jié)的規(guī)范運行,推動法治向更高階層發(fā)展。在國家治理中運用法治思維,必然要求將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一切政黨、社會組織及公民等主體的活動都納入法律的規(guī)范。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在中國長期執(zhí)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集黨權、政權于一身,權力之大、責任之重,為世界所罕見。權力具有自我膨脹的屬性和傾向,不受約束的權力容易失去控制,從而導致肆意侵犯人民權利的后果,最終喪失執(zhí)政的合法性。若黨的治理制度渙散,黨的干部貪污腐敗而不受法律約束,黨凌駕于國家之上、黨游離于法律之外,若黨成為法治思維適用的“法外之地”,顯然與法治思維相背離。因此,法治思維下必然要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從嚴治黨必須運用法治思維。

      黨的治理經歷過諸如整黨整風、集中教育等治黨方式,突擊效用比較明顯,運動式治理當下的確會起到一定壓制黨內威風邪氣的作用,但是一陣暴風驟雨后,不良風氣又會死灰復燃,不具有持續(xù)性、穩(wěn)定性。要解決黨的建設中帶有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穩(wěn)定性的問題,還是要依靠法治。全面從嚴治黨,是法治思維下的必然選擇;法治思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最有效方式。全面從嚴治黨,重點在于“嚴”,“嚴”既包括治理的力度,也包括治理的長度。全面從嚴治黨,必須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通過制度(黨紀國法)將黨的權力界限、行使規(guī)則、責任后果明確化、規(guī)范化,以常態(tài)化治黨代替運動式治黨,以“細水長流”般穩(wěn)定的制度運行保證全面從嚴治黨始終處于“進行時態(tài)”。

      (二)“全面從嚴治黨”的法治實踐催生新的法治思維

      意識指導行為,行為又催生新的意識。這符合“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這一認識辯證運動的馬克思主義認識路線?!罢J識從實踐始,經過實踐得到了理論的認識,還需再回到實踐中去,認識的能動作用,不但表現為從感性的認識到理性的認識之能動飛躍,更重要的還需表現于從理性的認識到革命的實踐這一個飛躍。”[13]人的認識來源于客觀實踐,從感性認識飛躍為理性認識,再將理性認識付諸實踐,從而檢驗理性認識是否真的符合客觀規(guī)律,實現認識的目的(即實踐),并產生新的、更高層級的認識。在某一歷史階段實踐基礎上形成的理性認識,總是受那個歷史階段客觀條件的限制,而事物總是向前發(fā)展的,客觀的情況隨著時間會發(fā)生變化,以前一個歷史階段形成的理性認識去指導現階段的實踐行為,往往不一定能實現實踐的目的,在新階段的實踐行為又會催生新的認識,新的思維。

      法治思維作為法治意識的高級形式,來源于法治實踐,是對法治實踐的本質和規(guī)律的把握,形成對法治要素內容的整體認識,并將這種認識運用于法治實踐的思維方式。法治思維形成后,必然要運用于法治實踐,指導主體的行為。包括公權力的行使者在內的主體需要依據法治的要素來判斷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內容和程序,是否符合憲法和法律追求的價值目標,繼而做出合乎法治理性的行為,并以行為的結果檢驗自己思維、意識的正確性。同樣的,將法治思維運用于法治實踐也會出現既有的法治思維已經不適應不斷變化的法治實踐,必然催生新的法治意識、法治思維。以法治思維全面從嚴治黨需要設置完善的監(jiān)督機制為例:在網絡發(fā)達的現實下,法治與互聯網相結合的新的法治思維也應運而生。例如,廣東省紀委利用微信公眾號“南粵清風”設置“清風微信訪”欄目,讓群眾用手機微信就可以舉報身邊黨員干部違紀違法問題,極大地拓寬了群眾監(jiān)督的方式。再如,過去從嚴治黨,更多的是關注如何通過黨內黨外監(jiān)督機構的設置,有效地監(jiān)督黨員干部。但隨著法治實踐的深入,如何監(jiān)督監(jiān)督者,如何保證監(jiān)督者自己不濫用職權、不貪污腐敗成為一個不得不面對的新問題?,F實的需要必然產生新的法治思維方式,并以此指導完善相應的監(jiān)督機制。

      (三)法治思維對政黨建設的歷史教訓和借鑒

      從歷史上和國內外一些政黨的興衰情況,我們可以看出,那些以法治思維從嚴治黨的政黨都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反之,那些忽視法治思維、內部權力運行機制渙散的政黨則會由盛而衰、一蹶不振,甚至消亡。最典型的兩個例子就是新加坡人民行動黨能在新加坡長期執(zhí)政和蘇共的滅亡。

      新加坡人民行動黨自1959年起就在新加坡長期執(zhí)政且不腐化,把新加坡建設成為世界上最廉潔的國家之一。新加坡人民行動黨是在去殖民運動中建立的政黨,以為人民福祉而行動為理念。它將法治思維貫穿于整個國家的治理(包括治黨)中,如立法嚴格限制選舉競爭中的競選捐款,排除金錢政治,遏止選舉腐敗;實行高薪養(yǎng)廉,并配套建立健全中央公積金制度,使官員在職衣食無憂,退休老有所依,消除腐敗誘因;建立完善的權力限制法律制度,包括財產申報制度、監(jiān)督制度,懲戒制度,對黨員和政府官員堅持腐敗零容忍、人民可以自由舉報,由直屬于國家最高領導人的貪污調查局嚴厲肅貪。

      蘇共的亡黨原因眾說紛紜,西方的滲透、歷史的因素等各種原因,但根本原因還在于蘇共內部:權力過分集中而不受監(jiān)督;“議行監(jiān)合一”的權力結構加劇了權力的集中和極化趨勢。其黨權與國家權力、政府和軍隊權力、司法機關權力、社會組織權力沒有明晰的界限,自我監(jiān)督只能作為外部監(jiān)督的輔助,沒有外部監(jiān)督的權力必定是絕對的權力,而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腐敗。在這種情況下,黨的官員獨攬大權,獨斷專行、貪污腐敗自然不可避免,即便官員自身覺悟高,能夠潔身自好,也難免家屬和身邊的人不會借助權力的便利腐化墮落。歸根結底,沒有運用法治思維從嚴治黨,沒有規(guī)范限制黨的權力和范圍,沒有規(guī)范權力行使的程序,沒有有效的監(jiān)督權力的機制,造成民眾和基層黨員對黨極度失望,喪失民心是蘇共亡黨的重要原因。

      三、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實現路徑

      (一)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內涵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做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要論斷,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1],我們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的關鍵時刻。百年來,國人為實現民族獨立和復興前赴后繼、死而后已,“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1]

      我們處于的這個新時代,是一個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的時代。一方面生產力落后的面貌得到根本改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國防和外交等均取得長足發(fā)展,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的利益更加多元化,各種深層次矛盾逐漸顯現,正如十九大報告所總結的:“我們的工作還存在許多不足,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zhàn)”,“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發(fā)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社會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會矛盾和問題交織疊加……意識形態(tài)領域斗爭依然復雜……一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需要進一步落實;黨的建設方面還存在不少薄弱環(huán)節(jié)?!盵1]這些困難和問題相較于建國初期和改革開放初期更具復雜性和艱巨性,它們能否順利解決關系著國家的未來、人民的幸福,關系著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這些困難和問題的解決,必須依賴于黨的正確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14]黨的領導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

      2.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內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在于一個肌體健康的強有力的黨的正確領導。十九大報告指出:“實現偉大夢想,必須建設偉大工程。這個偉大工程就是我們黨正在深入推進的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1]新時代黨的建設需要新作為,一要有新的認識,即要認識到從嚴治黨一直在路上;二要有新思想,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指導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三要有新理念,即提高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的認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新發(fā)展理念。

      十九大報告強調:“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勇于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必須以黨章為根本遵循,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fā)力,統(tǒng)籌推進黨的各項建設……”[1]全面從嚴治黨,核心是加強黨的領導,基礎在“全面”。辯證唯物主義主張“兩點論”和“重點論”,“全面”體現了兩者的具體統(tǒng)一,既著重抓住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視次要矛盾。全面從嚴治黨的“全面”應當理解為(1)主體全面:從嚴治黨針對的是各個領域的每一位黨員,沒有例外;(2)內容全面:從嚴治黨體現為抓政治從嚴、抓思想從嚴、抓管黨從嚴、抓執(zhí)紀從嚴、抓治吏從嚴、抓作風從嚴、抓反腐從嚴和監(jiān)督從嚴,沒有禁區(qū);(3)過程全面:從嚴治黨,要把“嚴”字貫穿治黨始終,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4)時段全面:從嚴治黨,既要覆蓋黨員干部的工作時間,又要覆蓋他們的生活時間,工作上要求嚴格履行職責,生活上要嚴于律己,成為社會道德的模范;(5)手段全面:從嚴治黨,既要注意懲處,又要注意引導,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全面從嚴治黨關鍵在“嚴”,“嚴”在從政治、思想、管黨、執(zhí)紀等方面從嚴的嚴謹的治理內容;“嚴”在全面的治理對象、鐵腕的反腐力度、常態(tài)化的巡視制度等嚴格的治理方式;“嚴”在落實主體責任、確立制度保障和強化監(jiān)督體系等嚴密的保障機制。全面從嚴治黨要害在“治”,要求制度治黨與思想建黨同向發(fā)力,制度治黨是黨建的一貫原則,制度包括黨紀和國法兩大體系。制度建黨就是使從嚴治黨制度化,將治黨置于黨紀和國法之下,以制度保障從嚴治黨不受領導人變化的影響,不受領導人注意力變化的影響。從新時代基本矛盾的內容看,人民不再僅僅滿足吃飽穿暖的基本物質需要,而是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huán)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盵1]以人民為主體的發(fā)展理念,必然要滿足人民對法治、公平、正義等方面日益增長的要求,必然要將全面從嚴治黨納入法治軌道,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實現從嚴治黨的常態(tài)性、穩(wěn)定性。

      (二)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實現途徑——建設法治型政黨

      1.樹立依法治黨的理念。思維方式指導人的行為方式,黨員干部要樹立法治理念,重點在于樹立法律(包括黨紀)的權威,同時要杜絕那種重視法律的工具理性超過價值理性的思維方式。在行使權力時,善用法治思維,綜合運用黨內紀律、國家法律,以法律精神來處理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防止根據上級意志或個人好惡來處理問題。以憲法和法律對黨與政府的職權進行合理的分配,黨政分開,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黨不能逾越法律對政府職權范圍內的事務肆意干涉,黨對政府機關的領導必須法治化、規(guī)范化,實現黨在法治之下與政府關系的良性互動。

      2.完善黨內法規(guī)體系和制度建設。黨內法規(guī)(黨紀)是管黨治黨遵循的基本依據,是依法治黨、建立法治型政黨,使治黨法治化、制度化的根本途徑,因此必須持續(xù)推進黨內法規(guī)體系和制度建設的完善。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把“加強黨內法規(guī)制度建設”作為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任務提了出來,強調要完善黨內法規(guī)制定體制機制,加大黨內法規(guī)備案審查和解釋力度,注重黨內法規(guī)同國家法律的銜接和協調。

      中國共產黨已有諸如《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jiān)督條例》《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jiān)督執(zhí)紀工作規(guī)則》等在內的黨內法規(guī)170多部,為從嚴治黨法治化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制度基礎,今后還需要不斷完善打擊黨內腐敗行為、嚴肅黨內組織紀律和作風建設等方面的黨規(guī)黨紀,進一步鞏固業(yè)已形成的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風氣,形成黨員干部不敢腐、不愿腐到不能腐的制度防范機制。 特別要提出的是,黨紀的內容嚴于國法,但效力低于國法,黨紀不能代替國法,對已經涉嫌違法犯罪的行為,要依法追究法律責任;黨內法規(guī)的內容不能違反憲法的規(guī)定、不能違反法律的基本原則。十九大報告中提到“制定國家監(jiān)察法,依法賦予監(jiān)察委員會職責權限和調查手段,用留置取代兩規(guī)措施”[1],即是注意了黨內法規(guī)與國家法律的銜接,體現了法治精神。

      3.推動黨內權力制約和執(zhí)紀問責。法治的核心在于限制權力,建設法治型政黨,關鍵在于推動黨內權力制約。權力的分配、運行、制衡和監(jiān)督都應當規(guī)范化和制度化,使黨內的官員嚴格在黨規(guī)黨紀規(guī)定的范圍內行使權力,接受監(jiān)督。權力必須要和責任聯系在一起,沒有責任的權力將不受控制,使肆意濫權行為層出不窮。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相繼修訂了《廉潔自律準則》《紀律處分條例》《巡視工作條例》和《問責條例》等一系列的黨內法規(guī)。這些黨內法規(guī)特別是《問責條例》的出臺,從頂層設計彌補了之前對問責的規(guī)定散亂、缺乏統(tǒng)一性的缺陷,明確了權力的范圍和權力的禁區(qū),規(guī)定了執(zhí)紀問責的形式、內容、程序和時限,實行終身問責,讓問責法治化,為從嚴治黨提供了制度上的根本保障。目前規(guī)定的問責主體是有管理權限的黨組織,包括黨委(黨組)、紀委(紀檢組),也分解到組織、宣傳、統(tǒng)戰(zhàn)、政法等工作部門,需要進一步解決他們之間的問責權限劃分、問責主體怠于行使問責職權時候需要承擔的責任等問題,從制度上保證問責主體依法積極行使職權,防止相互推諉,避免問責形式化。

      4.強化黨內外民主、改進完善監(jiān)督。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建設法治型政黨,必然要求強化黨內、黨外民主,完善對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的監(jiān)督體系。十九大報告也強調“健全黨和國家監(jiān)督體系”,指出“增強黨自我凈化能力,根本靠強化黨的自我監(jiān)督和群眾監(jiān)督”[1],對黨內監(jiān)督的形式,提出從組織監(jiān)督、民主監(jiān)督和同級監(jiān)督三個方面綜合推進。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為了完善對監(jiān)督者自身的監(jiān)督,《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jiān)督執(zhí)紀工作規(guī)則》已經就紀委的權力行使做了必要的規(guī)定,充分彰顯了加強自我監(jiān)督的高度自覺。另一方面,完善黨外民主監(jiān)督制度,以法律形式將憲法規(guī)定的政治協商監(jiān)督權具體化,發(fā)揮民主黨派對中國共產黨的監(jiān)督作用;完善群眾監(jiān)督,依法切實保障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代表的監(jiān)督職能,切實保障法律賦予普通公民的批評建議、信訪、舉報、控告申訴等多種形式的監(jiān)督權;加大輿論監(jiān)督,允許新聞媒體對監(jiān)督者辦理的案件進行全程報道,監(jiān)督者應當定期面向大眾召開案情通報會,對大眾的疑問進行解答。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光明日報,2017-10-28(02).

      [2]亞里士多德.政治學[M].吳壽彭,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5∶217.

      [3]姜明安.再論法治、法治思維與法律手段[J].湖南社會科學,2012(4)∶75-82.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0.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32.

      [6]汪信硯.馬克思主義哲學概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94.

      [7]孔慶明.法哲學新論[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4.

      [8]肯尼斯·麥克利什.人類思想的主要觀點(下)[M].查常平,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1452.

      [9]楊建軍.法治思維形成的基礎[J].法學論壇,2013(5)∶15-20.

      [10]杜威.我們如何思維[M].伍中友,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10∶8.

      [11]列寧全集(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82.

      [1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47.

      [13]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2.

      [14]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7-02(02).

      【責任編輯:梁鈞】

      猜你喜歡
      法治思維全面從嚴治黨從嚴治黨
      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
      全面從嚴治黨,基層更應主動作為
      持之以恒正風肅紀 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全面從嚴治黨開啟“三點攻”新模式
      運用法治思維做好秘書工作
      法治思維視角下的藝術管理學科發(fā)展研究
      論“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深刻把握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
      淮安市| 翁牛特旗| 新乐市| 平阴县| 滨海县| 中卫市| 教育| 旺苍县| 屯留县| 精河县| 科技| 分宜县| 台北市| 云安县| 蕉岭县| 牟定县| 江津市| 西华县| 汶上县| 开封市| 杭锦旗| 凤阳县| 长兴县| 汽车| 云浮市| 泉州市| 溧水县| 留坝县| 洪湖市| 洛浦县| 抚顺市| 安庆市| 庆安县| SHOW| 泗水县| 正镶白旗| 临潭县| 湖北省| 泰兴市| 厦门市| 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