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星 梁冬 馬曉成 畢詩春
命運能有多悲情?還記得那首名為《一個真實的故事》的歌曲中犧牲在沼澤中的養(yǎng)鶴女孩徐秀娟嗎?27年后不幸再次降臨,接過她事業(yè)的小弟徐建峰,同樣因公殉職。
信念能有多執(zhí)著?徐建峰的女兒同樣響應(yīng)冥冥中的召喚,告別繁華都市,放棄保研也要護鶴,回到扎龍自然保護區(qū)。她說:“只有在這里,我才能找到內(nèi)心的安寧。”
他走了,離開了自己一直牽掛的丹頂鶴;她來了,續(xù)寫一個與丹頂鶴共舞的真實故事……
在廣袤的黑龍江大地上,嫩江蜿蜒南流,河的東岸有一塊夏如翡翠、冬如白玉的大濕地——扎龍自然保護區(qū)。這里以棲居繁衍著自然的精靈——丹頂鶴,聞名于世。
“在世界僅存的三大丹頂鶴種群中,只有我國的扎龍種群仍生機勃勃地保持自然遷徙。但保護區(qū)建立之初,這群鶴也曾處境瀕危。”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常務(wù)副局長王文峰說。
據(jù)記載,1975年建區(qū)之初,丹頂鶴總數(shù)僅140只左右。
丹頂鶴一身傲骨又極其敏感,人們根本無法接近,保護工作一時不知如何著手。大家發(fā)現(xiàn),當?shù)赜幸晃粷O民徐鐵林,身懷絕技,他曾經(jīng)多次遇到受傷的丹頂鶴,救回家養(yǎng)好傷又放飛。
“老徐一家與鶴相鄰相依,索性就請他參與了管護工作,最初保護區(qū)的牌子就借掛在他家?!蓖跷姆逭f。
老徐和伙伴們艱難跋涉在沼澤中,在2100平方公里的保護區(qū)內(nèi),幾乎摸清了每一處鶴巢。大家慢慢發(fā)現(xiàn),“人工孵化+野外散養(yǎng)”的“半野化”保護方式,成活率最高,野性保持最好,而且幼鶴自然地就跟著成鶴南飛了。
當時他們還不知道,后來多個國際組織試圖人工重建鶴類遷徙均告失敗,扎龍“土辦法”會成為唯一成功范例。他們不知道的還有,這與老徐一家后來的悲情遭遇,會有一種隱秘的聯(lián)系。
徐家長女叫徐秀娟,從小就跟著老徐在火炕上孵鶴,大家親熱地叫她“娟子”。
1981年,年僅17歲的徐秀娟,因?qū)W校停辦而不得不放棄學業(yè),選擇到剛成立不久的扎龍保護區(qū)工作。徐秀娟從進鶴場的第三天起,就能獨立圈養(yǎng)小鶴,識別鶴的編號、記住每只鶴的出生年月,飼養(yǎng)幼鶴的成活率達到100%,創(chuàng)造了奇跡。經(jīng)過她馴化的小鶴,能隨她一起唱鳴,在她的帶動下跳舞、飛翔。徐秀娟還成功協(xié)助長春電影制片廠、北京電影制片廠拍攝了電影《丹頂鶴的一家》、《飛來的仙鶴》。雖是臨時工,但她一直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很快就掌握了丹頂鶴、白枕鶴、蓑羽鶴的飼養(yǎng)、放牧、繁殖、孵化、育雛等技術(shù),成為我國第一位養(yǎng)鶴姑娘,并于1983年登上了《婦女之友》雜志的封面。
1985年3月,因得到東北林業(yè)大學兩位教授舉薦,徐秀娟自費進入東北林業(yè)大學野生動物系進修。由于家境貧困,她的學習生活靠咸菜就饅頭仍難以為繼,期間不得不四次靠賣血維持學業(yè)。從小熱愛學習的她勤奮刻苦,用一年半的時間完成了兩年的課程,10門主課考試成績?nèi)繛閮?yōu)。
照片上,娟子略顯黝黑、牙齒益顯雪白、眼神格外清澈。父親徐鐵林和母親黃瑤珍是中國第一代養(yǎng)鶴人,徐秀娟小時候經(jīng)常幫著父母喂小鶴,潛移默化中也愛上了丹頂鶴。她呵護的鶴,每年都會飛往江蘇鹽城越冬。
1986年5月,徐秀娟突然接到鹽城邀請,共同創(chuàng)建灘涂珍禽自然保護區(qū)。娟子二話沒說,懷揣著3枚丹頂鶴蛋就出發(fā)了。她一路用體溫暖著,奔波了3天3夜,終于來到黃海之濱。
當時,丹頂鶴人工孵化還屬世界前沿課題,即使在親鶴的羽翼下,溫度稍有變化,也很容易胎死殼中。我們今天難以想象,娟子究竟付出多少情感,才有了世界首次在越冬地人工孵化丹頂鶴成功。更令人驚奇的是,小鶴格外強壯,比正常周期提前20多天展翅飛天。前來考察的中外專家說,這是“愛生奇跡”。
然而,這種“半野化”保護方式也伴生著難題,淘氣的幼鶴玩高興了,很容易“走失”。1987年9月15日,又有幼鳥飛走未歸。徐秀娟整整一天在蘆葦蕩中蹚水尋找,心力交瘁。
第二天一早,娟子說聽到了“寶貝”的鳴叫,沒顧上吃飯就又出門了。不想從此永別,她終因疲勞過度,淹沒在沼澤里。
徐秀娟與丹頂鶴
那個美麗的女孩,終年23歲,被追認為我國環(huán)保戰(zhàn)線第一位烈士。于是有了那么一首歌:
走過這片蘆葦坡/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淚/為何陣陣風兒輕聲訴說……從此,徐家人每年過年,都會擺上一副空碗筷、一把空椅子。
30年過去了,徐秀娟仍然活在那首描述她凄美故事的歌里。她的生命在以另外一種方式繼續(xù)。而對于徐家人來說,30年來他們封閉、隔絕在與任何有著徐秀娟印跡的世界之外,他們不看任何有關(guān)她的文字報道,甚至不敢聽那首專門為徐秀娟寫的歌。30年之后,其實她生前用過的東西一樣沒少,只不過都深藏在家里某個安靜的角落。
在電視節(jié)目中看到徐秀娟的老父親徐鐵林,至今提起女兒仍然是老淚縱橫。本來老兩口退休之后可以到城里去住,可是他們依然選擇住在扎龍的老房子里。原因很簡單——這里可以看到鶴。徐鐵林說,4個孩子,他幾乎哪個都沒有抱過,反倒是養(yǎng)鶴,天天把鶴抱在懷里。所以有時候他就想,再抱抱鶴吧,這就像是抱到了自己的孩子??粗恢恢机Q飛到天上去,他也仿佛看到了天上的女兒,看到了那個被候鳥帶走的女孩……
老徐夫婦忘不掉娟子,更放不下這群鶴。他們還有一個兒子叫徐建峰,小名“峰兒”。當時,小伙子已退伍轉(zhuǎn)業(yè)進了齊齊哈爾市的大型國企。1997年,經(jīng)父母反復勸說,峰兒放棄城里的工作,回到扎龍,接過了接力棒,一干就是18年。
徐建峰2006年至2012年救護各種珍禽上百只,無論在多么艱苦的條件下,他都會帶領(lǐng)救護小組努力完成任務(wù)。在疫病防控高危期,他曾7天7夜守在工作崗位上,使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在丹頂鶴繁殖季節(jié),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他帶領(lǐng)同事徒步穿行扎龍保護區(qū)核心區(qū)、緩沖區(qū)和實驗區(qū)地帶,用GPS定位丹頂鶴的巢區(qū)。在濕地中跋涉十分勞累和艱苦,有數(shù)不盡的蚊蟲叮咬,酷熱難耐,有時甚至冒著生命危險。
不僅如此,徐建峰還積極開展丹頂鶴野外散養(yǎng)籠養(yǎng)繁殖的研究。自2008年以來,丹頂鶴繁育和育雛成活率創(chuàng)建區(qū)以來最高,育雛成活率達90%以上,逐年呈上升趨勢,徐建峰為野化丹頂鶴建立穩(wěn)定的散養(yǎng)繁殖丹頂鶴種群做出了貢獻。徐建峰因出色的工作成績和高度的敬業(yè)精神受到扎龍保護區(qū)廣大黨員和群眾的普遍贊譽,曾多次被評為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多次獲得齊齊哈爾市政府嘉獎。2012年,徐建峰榮獲黑龍江省濕地保護先進個人;2013年被齊齊哈爾市授予市勞動模范、獲記三等功獎勵。
為了鶴,徐建峰可以不顧一切。
同事們說,建峰“恨活”,有事干不完不下班;建峰“干凈”,他擔任孵化中心主任,養(yǎng)鶴比養(yǎng)孩子還上心;建峰“怕他爹”,鶴病了,治不好不敢回家。
徐建峰(右)在工作
有一天,突發(fā)暴風雷電,驚飛了幾只幼鶴。徐建峰立刻追了出去。風把葦子都刮伏在水面上,滾地雷像火球一樣在水面上滾來滾去。然而,建峰一步一“刺溜”地帶頭沖了上去,把鶴搶救回來。看著他渾身滾得像泥猴,領(lǐng)導后怕地說:“你不要命了?”
娟子姐走了以后,周圍人發(fā)現(xiàn)這個東北漢子變得沉默寡言。讓人不解的是,他有時會拿出自己的工作證,出神地看上一會兒。
然而,不幸再次降臨。
2014年4月,又是丹頂鶴繁育孵化的關(guān)鍵期,徐建峰發(fā)現(xiàn)濕地核心區(qū)內(nèi)有個鶴巢,小鶴馬上就要破殼,但那個春天異常干燥,附近時有“荒火”?!翱蓜e把鶴巢給燒了。”徐建峰扔下一句話,只身前往看護。
2014年4月18日早上,徐建峰像以往一樣趟水約2公里進入扎龍濕地腹地觀察散養(yǎng)丹頂鶴的繁育情況。當天中午徐建峰發(fā)現(xiàn)一只散養(yǎng)丹頂鶴的鶴雛和一枚鶴卵,為了確保鶴雛成活,他在濕地里工作了1天。19日早上,徐建峰不放心鶴雛和鶴卵,又回到濕地里進行看護,在確保散養(yǎng)丹頂鶴鶴雛和鶴卵安然無恙后,返回保護區(qū),途中他由于連日疲勞致使摩托車失控掉入路基下的水溝內(nèi),不幸殉職。徐建峰離開了他牽掛的丹頂鶴,但他留下的是保護濕地、保護鶴類的執(zhí)著精神。
在徐秀娟犧牲27年后,徐建峰又獻出了生命,年僅47歲。只是,徐家每年過年,桌上又多了一副空碗筷,桌旁又多了一把空椅子。
為什么不幸會一再降臨這個家庭?
感同身受的管理局副局長胡曉燕說,扎龍獨創(chuàng)的“半野化”保護方式,注定護鶴人一直在路上;在沼澤中跋涉,極耗體力,盡管徐家姐弟水性都非常好,但他們當時都太過疲勞了;還有,徐家對鶴的情感是外人無法想象的,“孩子”處于險境,“父母”是肯定會奮不顧身的。
愛,就是這樣一種不可抗拒的召喚。
“我的姑姑,我的父親,盡管生命像流星一樣劃過夜空,但我想他們是幸福的,只是把無盡的思念,留給了我們……”
徐建峰犧牲的那一年,女兒徐卓正在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園藝。翻看父親留下的日記,徐卓發(fā)現(xiàn):“他每天都點滴記錄著工作,為哪只鶴打掃了圈舍,給哪一群鶴做了防疫……”“我一定把它續(xù)寫下去,這樣我們就仍然相守。”徐卓說。
這位平時的乖乖女堅決向?qū)W校提出申請:要求轉(zhuǎn)學到姑姑曾就讀的東北林業(yè)大學,學習野生動物保護。學校有意保送她讀研,然而,徐卓卻放棄了,她突然萌發(fā)了一個心愿:她想讓這些工作日記繼續(xù)寫下去,她想完成她父親未竟的事業(yè),這樣就好像父親一直在她身邊從未離開一樣。
最終,在多方的努力下,徐卓完成了轉(zhuǎn)學工作。2015年9月,徐卓放棄學校保送讀研究生的機會,選擇接過先輩手中的接力棒,回到扎龍守護丹頂鶴,守護這片濕地。
徐卓先在繁育中心小鶴組實習,她每天第一個到鶴舍打掃鶴糞,工作的第一個月,就憑借大學里學到的知識,救活了一只因顱內(nèi)出血而奄奄一息的小鶴。那只小鶴意外撞到頂棚造成顱內(nèi)出血而昏迷,表現(xiàn)為休克和眼底出血。徐卓和單位獸醫(yī)師張顯光判斷為顱內(nèi)壓高而并非血壓高,需要進行甘露醇輸液。此時小鶴已經(jīng)大小便失禁,徐卓沒有一絲嫌棄抱起小鶴安撫它固定它并為它輸液,隨后徐卓用冰枕給受傷小鶴進行頭部冷敷減輕其顱內(nèi)出血程度。最后編號為614的小鶴在徐卓的精心照顧下成功恢復,健康回歸鶴群。
嚴寒天氣里,徐卓與男同事一起穿過大水衩,在尚未完全解凍的沼澤地里進行鳥類調(diào)查,經(jīng)常一泡就是一天,往往調(diào)查結(jié)束后下半身凍得都沒有知覺;炎炎夏日里,徐卓也會不顧地面攝氏40余度的高溫,身穿厚重的工作服在烈日下作業(yè),配合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研究課題,進行氮的排放及固定的監(jiān)測采樣。在徐卓朋友圈的一張照片中,身穿工作服的她在比她還高的蘆葦叢中工作,頭發(fā)被汗水粘成一綹一綹,臉上完全被汗水浸濕。這個原本嬌弱的女孩,就像一只小鶴一樣,羽翼漸豐,如今已在扎龍這片土地上展翅飛翔……
徐卓說:“丹頂鶴是充滿靈性的動物,它們有情感。鶴一身傲骨、一生忠貞,只要結(jié)為伴侶,就會一生相守。如果伴侶受傷無法南飛,那么另一只一定會選擇留下,哪怕是面對風雪、面對死亡。有一次,我們發(fā)現(xiàn)遠處燃起荒火,望遠鏡里卻晃動著兩個白點。‘不好,有鶴巢,我們拼命跑過去,果然是一對鶴守著兩枚蛋。火線已燒過來,臉都感受到熱浪了??蛇@對鶴卻戀戀哀鳴著,不肯離去。直到看我們?nèi)∽啁Q蛋,它們才起身飛起,又盤旋好久?!?/p>
保護區(qū)管理局局長楊文波告訴記者:“目前,扎龍已建成世界最先進的丹頂鶴繁育基地、最優(yōu)良的基因庫。老徐一家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典型代表。”
老徐夫婦說,他們一生只在做兩件事。十月送它們離去,春天迎它們歸來。
每當殘雪消融,每當?shù)ろ旡Q“呦呦”鳴叫著飛過村莊,兩位老人知道,他們的娟子,他們的峰兒,他們的孩子們,又回來了……
(圖文綜合自新華社、《黑龍江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