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雯 郭麗娜
名方
生脈湯《丹溪心法》
生脈湯,又名生脈散,是我國有名的中藥湯劑之_,在《醫(yī)學啟源》《丹溪心法》《癥因脈治》等書中均有記載。原方主要由麥冬、人參、五味子構成,其中人參甘溫,大補肺氣而瀉熱,為君;麥門冬甘寒,補水清燥,為臣;北五味子酸溫,可斂肺生津收氣,助麥門冬復陰留陽,保元氣穩(wěn)固,津液內守,故為佐。一補、一清、一斂,三藥合用,可補肺養(yǎng)陰,保陽氣不脫,氣充而脈復,故名“生脈湯”。
《醫(yī)方集解》評價此方:“人有將死脈絕者,服此能復生之,其功甚大?!爆F(xiàn)代醫(yī)學發(fā)現(xiàn),麥冬可降低心肌的耗氧量,改善心肌的氧代謝,而五味子能使心臟舒張完全,對抗心律失常,調節(jié)內分泌,從而達到“養(yǎng)心滋陰”的效果。因此生脈湯在臨床上常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中毒性休克等氣陰兩虛的疾病治療,或者是緩解由暑熱、溫熱、久咳傷肺導致的心悸、氣短多汗、口干舌燥、脈細數(shù)等癥狀。
改良
本方中人參改用甘涼的西洋參,更適合體內陰液虧虛、水不制火的陰虛內熱者,常見五心煩熱、顴紅盜汗、舌紅少苔、脈虛等癥狀,多見于圍絕經(jīng)期(更年期)婦女或肺結核患者。同時,此方選用的烏骨雞也有明顯的養(yǎng)陰退熱之效。西洋參、麥冬、五味子及烏骨雞合用,共奏護陰復陽之功再合用清甜甘補的大棗、枸杞,有助于人體達到水火相濟,陰陽平衡的狀態(tài),對更年期婦女或常年陰虛有熱者有很好的功效。
原料
西洋參20克,麥冬20克,北五味子10克,烏骨雞半只,紅棗3粒,枸杞十余粒,生姜3片,白酒少許(3~4人份)。
制法
將烏骨雞洗凈,去毛、爪、內臟,切塊備用。
將西洋參、麥冬、北五味子、紅棗、枸杞、生姜洗凈后放入藥袋中,與烏骨雞一起置于瓦煲中。
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后轉文火煲1~1.5小時。
出煲前20分鐘淋上少許白酒去腥。
適宜人群
更年期婦女、常年陰虛有熱者。
功效
滋陰生津,復脈固元。
小貼士
·汗出多者,可適量加入黃芪,有斂汗之效。
·脾胃較差者,可適量加入新鮮山藥,以健脾養(yǎng)胃、生津益肺。
·睡眠較差者,可加入適量蓮子,以養(yǎng)心安神,有助消除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