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靜 張希珍
[摘要]回首上個世紀中國社會發(fā)展的歷程,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毫無疑問是中國近代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它的成立使得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引導中國開始走上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斗爭路程。而在90余年的歷程中,一大到五大是黨發(fā)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短短幾年時間,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黨員總數上,一大召開時全國僅有53名黨員,到1927年4月中共“五大”召開時已發(fā)展到57967名黨員,增長了近1000多倍??偨Y這一時期中共黨員隊伍建設的發(fā)展及其歷史經驗,不僅有益于豐富和深化對黨的組織建設先進性的思想理論認識,并且也為當前如何加強黨員隊伍組織建設提供著重要而極具實踐價值的歷史經驗及啟示。
[關鍵詞]“一大”;“五大”;中共黨員;探析
[作者簡介]胡靜(1990-),女,漢族,甘肅天水人,西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中共黨史專業(yè),研究方向:執(zhí)政黨建設研究。張希珍(1989-),女,漢族,河北邯鄲人,中共上海市金山區(qū)委黨校教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執(zhí)政黨建設研究。
[中圖分類號] D26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8031(2018)03-0020-04
(一)“一大”黨的秘密誕生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誕生伊始,黨即對組織發(fā)展的問題給予了充分重視。一大召開時,全國僅有53名黨員,黨的組織建設很不完善。大會為此產生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決議》作為發(fā)展黨的組織建設的原則和規(guī)范。1921年11月,中央局即發(fā)出通知,要求上海、北京等地在1年內發(fā)展黨員至30人以便設立區(qū)執(zhí)行委員會,并依黨綱要求成立正式的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在中央局的統(tǒng)一指導下各地都加快了發(fā)展黨組織的速度。
(二)“二大”后的迅速壯大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審議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對入黨的條件、程序以及黨的組織紀律原則、任務等做出了第一次詳細的規(guī)定,為黨進行民主革命提供了有效的組織依據。中共二大明確強調黨的性質是“中國無產階級政黨”。①它“是所有階級中覺悟的無產階級分子的組合,是無產階級的先鋒軍”。②大會通過的《關于共產黨的組織章程決議案》也進一步說明,中國共產黨既不是“知識者所組織的馬克思學會”,也不是“少數共產主義者離開群眾之空想的革命團體”,而是“無產階級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大群眾組織起來為無產階級之利益而奮斗的政黨,為無產階級做革命運動的急先鋒”,因此,便要“到群眾中去”,要組成一個大的“群眾黨”。③由于黨組織重視在群眾中的擴大,使得黨員人數得到了快速發(fā)展。到1922年6月底時,全國已發(fā)展黨員到195人,增長了近四倍。
二大之后,黨在領導工人運動、繼續(xù)鞏固黨的階級基礎的同時開始積極尋求與國民黨的合作。1923年中共三大決定與國民黨建立黨內合作的關系,共產黨員可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按照不斷擴大黨的組織規(guī)模的指導方針,隨著各地工人運動的相繼開展,在中央局的統(tǒng)一領導下,各地區(qū)黨組織積極吸收工人農民中具有覺悟思想的先進分子以壯大自己的組織隊伍。到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開之時,全國黨員已有432人,較二大時增長了一倍多,黨組織的建設取得了進一步的發(fā)展。
(三)“國共合作”后由停滯到飛速的發(fā)展
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這為黨組織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契機。但由于黨起初集中全部精力幫助國民黨發(fā)展組織,出現了“一切運動歸國民黨”“一切工作歸國民黨”等以國民黨為主的錯誤方針,使得黨內一些地方組織忽視了自身的發(fā)展?!包h的發(fā)展出現停頓徘徊的狀況,一些地方甚至出現黨員數量下降的趨勢?!雹?923年6月到1923年11月近半年時間,“全國黨員增加不過百人”。⑤從1923年11月到1924年5月,有的地區(qū)黨員總數“時增時減”,而新黨員“一時竟不見增加”。⑥1925年1月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四次代表大會,四大使黨的建設進入新階段,大會客觀分析了過去在組織發(fā)展問題上犯的主要錯誤,強調加強和改善黨的組織建設的緊迫性。四大從入黨手續(xù)、介紹人的條件、考察時間等方面做了適當的修改,制訂了一系列更有利于黨員的吸收和發(fā)展的新舉措。隨著北伐戰(zhàn)爭和工農運動的火熱推進,黨的組織隊伍得到了迅猛發(fā)展。1925年1月中共“四大”召開時,全國已有994名黨員了。5月爆發(fā)的全國規(guī)模的五卅運動以及省港大罷工,將革命運動迅速地推向了新的高潮。無產階級和共產黨在國民革命中地位的日益提高,引起了國民黨內右派分子的恐慌,他們制造矛盾,反對國共合作和階級斗爭,使革命的形勢出現新危機。1925年9月28日至10月2日在北京,為明確今后的革命運動斗爭方針,黨召開了第四屆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第二次擴大會議,強調要擴大黨為真正群眾的黨,還提出了要強化對新黨員的培訓、教育,使黨成為真正群眾政黨的組織。黨員人數在擴大會議后得到快速的增長,到1926年4月已突破萬人。12月,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了特別會議,此時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已在中央占據了統(tǒng)治地位。在黨員發(fā)展的過程中過分強調人數的增加而輕視了黨員質量,從1926年4月到1927年4月短短一年時間內,黨員人數就由11000多人迅猛發(fā)展到57967人,“黨的組織像暴發(fā)戶一樣的發(fā)展”。⑦遠遠高于中共成立后組織發(fā)展的任何一個時期。陳獨秀在中共五大的報告上指出:“從第四次代表大會起到現在,我們黨隨著革命運動的發(fā)展而得到了發(fā)展,黨的工作有了進展,黨員人數也有所增加。在第四次代表大會以前,黨員只有994人,現在已增加到57967人?!雹?/p>
(四)“國共合作”破裂后的嚴重挫折
1927年蔣介石背信棄義,叛變意圖由隱蔽到公然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在全國范圍內制造白色恐怖,大肆屠殺共產黨員。而陳獨秀等人在危難之際亦未能看清時局,對蔣介石集團還寄予希望,其猶豫和妥協(xié)使黨的各級組織紛紛遭到破壞,黨員人數急劇減少,黨的組織也被迫轉入秘密狀態(tài)。據1927年11月的統(tǒng)計,黨員數量由大革命高潮時期的近6萬人急劇減少到1萬多人。⑨尤其是在“七一五”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后,黨組織遭到很大重創(chuàng)。
一大到五大是黨從誕生到探索的重要階段,中共黨員數量的迅速增加,深刻反映了黨成立伊始就代表人民群眾的愿望、訴求和利益,因而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擁護和支持??偨Y這一時期黨員隊伍發(fā)展中的經驗,可以為新時期加強黨的組織隊伍建設、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提供寶貴經驗。
(一)正確理論的傳播
列寧有一句名言:“無產階級所以能成為而且必然會成為不可戰(zhàn)勝的力量,就是因為它根據馬克思主義原則形成的思想統(tǒng)一,是用組織的物質統(tǒng)一來鞏固的?!薄笆赂锩宦暸陧?,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李大釗熱情地謳歌了十月革命的勝利,并寫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各地黨組織在宣傳馬克思主義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有的地方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組織進步青年開展讀書和演講活動。1920年11月7日,上海黨組織創(chuàng)辦了內部刊物——《共產黨》月刊,在全國主要城市的黨組織中秘密發(fā)行。此外,《新青年》翻譯出版了《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著作,為黨的創(chuàng)立提供了重要理論來源。中共一大產生的中國共產黨綱領以及中共二大做出加入共產國際的決定,都表明黨從成立伊始就以馬列主義思想為指導,是按照馬列主義建黨原則來進行自身建設的。
(二)獨立自主的探索
陳獨秀曾經在一大后談到:“共產主義運動是國際的潮流,共產主義在中國怎樣進行還要摸索”?!坝捎诟鱾€國家情況不同,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形態(tài)也各異,在中國是什么樣子還要看發(fā)展”。⑩關于第三國際,陳獨秀也主張“我們沒有必要靠它”,“我們不能靠馬林,要靠中國人自己組織黨,中國革命要靠中國人自己干”,?“我們一定要獨立自主地干,不能受制于人”。?1925年中共四大為了保障國民革命中無產階級的領導權,由維經斯基起草,經陳獨秀批準之后的宣言中鮮明指出“中國的民族革命運動,必須最革命的無產階級有力的參加,并且取得領導地位,才能夠得到勝利”??梢婞h在四大時就已明確地提出了關于無產階級領導權的問題,這也成為中國共產黨關于無產階級領導權思想的形成標志。這些都表明黨具有強烈的無產階級領導權意識,已經開始獨立自主的探索中國自己的建黨道路。
(三)密切聯(lián)系工人群眾的立場
與其他政黨只注重在社會中上階層吸收黨員入黨形成明顯區(qū)別的是,中國共產黨自建黨伊始,它的一切活動的出發(fā)點都是為工人階級和人民群眾的利益而服務的。因此,黨敢于相信和依靠廣大群眾,積極吸收中下層工農群眾中的優(yōu)秀分子加入共產黨。黨的“二大”指出,“我們共產黨,不是‘知識者所組成的馬克思學會,也不是‘少數共產主義者離開群眾之空想的革命團體”。“我們既然是為無產群眾奮斗的政黨,我們便要‘到群眾中去,要組成一個大的‘群眾黨”。這個黨不僅內部必須有適應于革命的組織和訓練,而且“黨的一切運動都必須深入到廣大的群眾里面去”,都“必須是不離開群眾的”。?黨的二大通過的《關于共產黨的組織章程決議案》中明確規(guī)定: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廣大群眾組織起來為無產階級之利益而奮斗的政黨,是為無產階級做革命運動的急先鋒。?在同年5月的中共中央執(zhí)委會第一次擴大會議上,中共中央就黨只顧忙于國共合作而忽視了黨自身的組織建設和發(fā)展問題明確提出:在國共合作的形勢下,共產黨不但“要求數量上及質量上有相當的組織”,而且黨組織在建設形式上也“更要有非常之明顯的組織形式”。“使我們的黨,不但是工人的階級斗爭的指導者,而且是工人最初覺悟時取得自己的政治訓練的唯一組織”。?
國共合作建立前后到大革命高潮時期,再到大革命緊急時期及其最后失敗,中共黨員隊伍的發(fā)展為何會有如此大的起伏?黨在這一階段的發(fā)展可謂成果顯著、教訓也不少。處于幼年時期的黨在探索本國發(fā)展道路時面對復雜的國際國內環(huán)境沒有成熟的經驗可借鑒,因此在早期發(fā)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深刻認識這一時期黨員隊伍發(fā)展過程中的教訓,對于正視錯誤、揚長避短的進行黨的組織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國共合作后顧此失彼的緩慢發(fā)展
1923年6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采取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方式以實現國共合作。但是,在實現國共合作前后,不論是共產國際還是中共中央都把重心工作放到了幫助國民黨自身組織發(fā)展問題上,以為“只要國民黨工作好時自然可以產生共產黨”。?因而大會并沒有提出關于民主革命領導權的相關問題。受到共產國際的影響,大會對國共兩黨及其所代表的階級力量作了片面估計,認為共產黨領導下的工人階級尚處于幼年,還不足以作為一支“獨立的社會力量”而存在?!爸袊鴩顸h應該是國民革命之中心勢力,更應該立在國民革命之領袖地位”。?受這種態(tài)度的直接影響,陳獨秀等中共領導人也都忙于幫助國民黨發(fā)展組織,對發(fā)展自身組織隊伍重要性認識不足而忽視黨的自身建設,這是導致這一時期黨員隊伍發(fā)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二七”慘案后對形勢以偏概全的短暫停頓
工人運動在城市的接連失敗使工人群眾和黨的關系變得疏遠起來?!岸摺睉K案發(fā)生后,陳獨秀對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地位的認識,產生了較大的動搖。開始對工人運動產生懷疑、對無產階級缺乏了信心,轉而重視資產階級的力量。他認為“資產階級的力量究竟比農民集中,比工人雄厚”,而且隨著產業(yè)的發(fā)展會不斷增強。?為了推動國民運動,在共產國際及陳獨秀的指揮下,大多中共黨員都加入到國民黨幫助其發(fā)展組織,使本來就陷入困境的職工運動陷入停頓狀態(tài)。由于黨沒有真正深入到職工群眾中去,使原本比較密切的黨群關系就變得疏遠起來。而黨一旦脫離了賴以發(fā)展的群眾基礎,黨的組織發(fā)展就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這樣就使工人向黨組織靠攏的熱情遠遠沒有工人運動高潮時的那么多了。
(三)過于嚴苛的入黨標準
1922年7月,中共二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第一次從黨員條件和入黨手續(xù)、黨的組織系統(tǒng)與結構以及黨的組織原則、紀律和制度等方面做了詳細的規(guī)定。但是黨在這一時期把發(fā)展黨員的條件定得太高,認為“每個黨員都應該了解馬克思主義,都應具有高度的工作能力”。?這是不符合當時實際的,想加入共產黨組織的大部分成員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壓迫,仍處于社會的最底層,沒有受過過多文化教育,而這又是剛剛從蘇聯(lián)傳來的、沒有經驗借鑒的無產階級思想。黨把他們需要加入組織后接受無產階級教育才能提高的工作當做入黨的基本前提,這對于他們來說要求過于嚴苛,使很多想加入共產黨的積極分子被入黨條件所限,堵塞了黨員隊伍發(fā)展的入口。這也是造成黨員人數增長緩慢的原因之一。
前車之覆,后車之鑒。據中組部中國共產黨黨內統(tǒng)計公報顯示,截止2016年12月31日,中國共產黨黨員隊伍已經從一大召開時的53人發(fā)展成為擁有黨員總數為8944.7萬名的世界第一大執(zhí)政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高度重視中國共產黨的建設,在多個場合強調了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如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管好近9000萬黨員,不斷鞏固和發(fā)展黨員隊伍始建設,始終是黨的組織建設面臨的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所謂“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泉”,通過對大革命時期中共黨員隊伍發(fā)展的探析,對于當前中國共產黨革新政黨觀念、加強黨的隊伍建設,促進中國共產黨組織制度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必須使廣大黨員在意識行動上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南,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使廣大黨員在思想上擁有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理論自信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社會主義建設的前提。其次,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意識?!蔼毩⒆灾鳌弊鳛槊珴蓶|思想活的靈魂是經過歷史考驗充分證明的,面對西方國家各種思潮的沖擊,廣大共產黨員只有保持對中國共產黨的道路自信,才能獨立自主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堅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再次,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必須強化對黨員的黨性教育和管理工作。新的形勢下,黨面臨著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必須重視黨員教育,提高黨員素質,嚴懲黨內腐敗分子,及時清理不合格黨員,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使每個黨員都能充分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從而增強黨的戰(zhàn)斗力和凝聚力。最后,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必須使廣大黨員樹立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的政治理念,要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同時要重視培養(yǎng)、吸納產業(yè)第一線的優(yōu)秀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入黨,不斷鞏固和擴大黨的組織隊伍和群眾基礎。新形勢下,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只有把黨的先進性、純潔性與黨的階級性、群眾性有機地結合起來,全面提高黨員隊伍的素質和能力,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與支持,永葆黨的生機和活力,從而帶領全國人民昂首闊步的走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堅定道路。
①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115.
②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80.
③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90.
④中國共產黨歷史(第1卷)(上)[M].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185.
⑤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188.
⑥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256.
⑦中共黨史報告選編,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M].1982:146.
⑧陳獨秀著作選編(第4卷)[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91.
⑨中國共產黨歷史(第1卷)(上)[M].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232-233.
⑩“一大”前后—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前后資料選編(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87-388.
?“一大”前后—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前后資料選編(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88-389.
?“一大”前后—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前后資料選編(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84.
?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M].胡繩著,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29.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91.
?中央檔案館編.中國共產黨第二次至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M].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26.
?中共黨史報告選編[M].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49.
?中國共產黨歷史(第1卷)(上)[M].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109.
?中國共產黨歷史(第1卷)(上)[M].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111.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