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刀
曾經接到一條短信,看完我忍不住撲哧一樂。
那是個我采訪過的國家級技能大師,名叫李書乾,他享有免費訂閱我刊的待遇,卻因為郵遞問題常常收不到,我知道后就定期郵寄新刊過去。他短信中向我致謝:“小王,我發(fā)自內心感謝你,你寫的文章我至今珍藏著,有時間拿出來看看,激勵自己……我要多從《當代工人》上汲取營養(yǎng),終身學習,努力為企業(yè)和社會培養(yǎng)人才,不辜負你們年輕一代對我們老一代工人的殷切期望,不愧于你們對我們老一代的認可……”
我知道我沒短信中說的這么有高度,老派的表達讓我忍俊不禁,但我知道,這話從他嘴里說出來一定不摻假,都是真情實意。
初見李書乾師傅,是在酒桌上。
一個關于他的飯局,大家觥籌交錯,有人吹牛,有人自夸,他縮在一角,臉上帶著拘謹?shù)男θ?。別人讓他敬酒,他就端起酒杯,干巴巴地說上幾句不算漂亮的客套話,有人聽后一哂,他只報以尷尬一笑。包房角落的小桌上,放著他一雙帶著臟污的勞保手套。
后來采訪他,才發(fā)現(xiàn),他真不是個場面人,說不出那些真真假假的場面話;但他真是個技術人,說起技術深入淺出、滔滔不絕,幾十年沉潛其中,兢兢業(yè)業(yè)、認真嚴謹。
嚴謹?shù)绞裁闯潭??筆記本摞了一尺高,明明是全手寫,可打開任何一本,都工整得好似排過版的印刷品,每個字都端端正正,每一條直線都是用尺畫出來的,想在其中找到個勾改的錯字竟是件難事。
為了研究技術,他曾一箱方便面撐了半個月,解決了問題,卻落下了胃病;為了跟上技術發(fā)展,他40多歲學電腦,CAD玩得比年輕人還熟,他說,搞技術就是要追求極致,摻不得假……
試問這樣的人又怎么會玩那些虛頭巴腦的場面套路呢?這短信我至今還保存著,雖然我的境界沒那么高,但他話中的情誼,我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