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清
【中圖分類號】R245.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2--01
焦慮癥又被稱為焦慮神經(jīng)癥,是一類常見的精神類疾病,多發(fā)于中青年人,女性發(fā)病率高于男性,可分為驚恐障礙和廣泛性焦慮兩大類,其危害極大,會給患者正常生活和學習、工作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1]。中醫(yī)將焦慮癥歸為“郁證”“驚悸”的范疇,諸多臨床試驗證實中醫(yī)針灸和自我穴位按摩對治療該病具有較好的療效,本文就這一治療方案的具體方法、作用機理、臨床療效進行分析、總結(jié)。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科門診收治的60例焦慮癥患者納入本次實驗,入選病例均來自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治療組(30例)與對照組(30例)。治療組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齡21—65歲,平均(42.5±4.2)歲;病程4—9年,平均(6.1±1.2)年。對照組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齡20—62歲,平均(42.2±4.0)歲;病程4—8年,平均(6.0±1.4)年。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基線資料的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中“焦慮癥”的診斷標準,在參與本次實驗前兩周內(nèi)未使用過任何抗精神病藥物,排除患有嚴重軀體疾病的患者。本次實驗符合醫(yī)學倫理學的相關要求,且所有患者均簽署了知情通知書。
1.2 方法 對照組單純采用自我穴位按摩治療:用雙手拇指按揉風池穴,用左手拇指按揉太陽穴,用右手拇指按揉中脘穴、內(nèi)關穴、氣海穴、膻中穴,用右手中指按揉百會穴。均采用指腹按摩上述穴位,均持續(xù)8×8次。
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針灸治療,確定明黃穴、天黃穴、其黃穴、百會、印堂等穴位的位置,直刺明黃穴、天黃穴、其黃穴一寸,以得氣為度;之后刺百會穴0.5至1寸,行1分鐘提插捻轉(zhuǎn);斜刺印堂穴0.5至1寸,行1分鐘提插捻轉(zhuǎn)。除此之外,還需根據(jù)患者癥狀選擇相應的穴位進行穿刺,食少、胃痛、腹脹者取脾俞、意舍、胃俞等穴位,心煩、失眠、心悸者取神堂、心俞等穴位。每周5次,以一個月為一個療程。
1.3 評價標準
1.3.1 比較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效果。效果顯著:患者在治療后4周HAMA評分較治療前降低80%以上;效果一般:患者在治療后4周HAMA評分較治療前降低30—79%;無效:患者在治療4周后HAMA評分較治療前降低30%以內(nèi)??傆行?(效果顯著+效果一般)/病例總數(shù)×100%。
1.3.2 比較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焦慮情況。統(tǒng)計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1周、2周、4周的HAMA評分(漢密爾頓焦慮量表)和SAS評分(焦慮自評量表),得分以低者為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于本次實驗完成后,對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的相關實驗數(shù)據(jù)采取SPSS19.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行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標準差()標示,行t檢驗,但需確保所有數(shù)據(jù)真實、客觀,根據(jù)計算出的P值大小判定組間差異,若P<0.05,則組間差異具有顯著性。
2 結(jié)果
2.1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組間比較P<0.05,詳見表1。
2.2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HAMA評分對比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的HAMA評分相比P>0.05;在治療后1周、2周、4周,治療組患者HAMA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2.3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SAS評分對比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的SAS評分相比P>0.05;在治療后1周、2周、4周,治療組患者S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3 ,討論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生活節(jié)奏加快,精神壓力加大,以焦慮癥、精神分裂癥、抑郁癥等為代表的精神類疾病高發(fā)。焦慮癥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確,普遍認為與遺傳、性格特點、軀體疾病、不良生活時間等諸多因素密切相關[2]。廣泛性焦慮(慢性焦慮)患者多會伴有焦慮、緊張、恐懼、憂慮等情緒癥狀,呼吸急促、心慌、胸悶、尿頻、尿急、出汗等軀體癥狀;驚恐障礙(急性焦慮)患者多會出現(xiàn)恐懼、瀕死感、失控感等情緒癥狀,心慌、胸悶、呼吸困難、全身發(fā)抖、出汗等軀體癥狀[3]。該病的危害極大,在確診后需盡早治療,陸超等[4]的實驗認為焦慮癥治療時間越早,則預后情況越好,患者在經(jīng)過專科治療后多會得到康復。臨床上一般采取安定類藥物和抗抑郁藥對患者進行治療,這類藥物往往見效較慢,患者需長期服藥,醫(yī)療成本較高,在對患者實施治療的同時還需給予必要的心理治療,使患者正視自身疾病,科學控制情緒,還需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得熬夜、吸煙、酗酒,飲食要規(guī)律[5]。
中醫(yī)在治療焦慮癥中具有較好的療效,一般采取針灸聯(lián)合自我穴位按摩的方法對患者進行治療,通過針灸、按摩某些穴位能刺激相關身體器官,促進身體機能的恢復,改善其負面情緒[6]。針灸三黃穴與董氏奇穴能有效治療肝性疾病,改善患者焦慮、頭暈等癥狀,針灸印堂、百會等穴位能舒筋通絡、加快氣血運行,使患者情志暢通,對治療焦慮癥具有較好的療效。穴位按摩則能刺激穴位、疏通經(jīng)絡,還能調(diào)節(jié)身體機能[7]。本次實驗證實,針灸配合自我穴位按摩治療焦慮癥可獲得理想的療效,總有效率高達96.7%,患者焦慮情緒顯著改善,治療后1周、2周、4周的HAMA評分和SDS評分顯著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以上指標均優(yōu)于單用自我穴位按摩的患者,組間對比P<0.05,本次實驗結(jié)果與劉永富、黃春生[8]的實驗結(jié)果類似。
由上可知,針灸配合自我穴位按摩治療焦慮癥具有顯著療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秦麗娜, 謝穎楨, 張龍生. 針灸治療焦慮障礙的研究進展[J]. 現(xiàn)代中醫(yī)臨床, 2012, 19(2):16-18.
零家干. 手法配合針灸治療焦慮癥1例[J]. 廣西中醫(yī)藥, 2013, 36(5):39-39.
潘芬華, 邢葆平, 李曉一. 針灸治療產(chǎn)后焦慮癥患者25例觀察[J]. 浙江中醫(yī)雜志, 2012, 47(6):441-441.
陸超, 陳婕, 劉歡,等. 針灸治療焦慮癥的療效評價量表解析[J]. 中國針灸, 2015, 35(9):943-946.
田鴻芳, 王雷, 周清辰,等. 針灸治療失眠癥伴抑郁焦慮的臨床研究評價[J]. 中醫(yī)雜志, 2016, 57(22):1929-1933.
鄭笑, 趙瑞珍, 唐啟盛. 廣泛性焦慮障礙中醫(yī)針灸治療的研究進展[J]. 針灸臨床雜志, 2015, 31(10):84-87.
陳穎. 綜合醫(yī)院針灸科門診焦慮抑郁障礙患者誤診分析[J]. 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 2012, 28(20):3169-3169.
劉永富, 黃春生. 廣泛性焦慮障礙中醫(yī)針灸治療的研究進展[J]. 醫(yī)學信息, 2016, 29(17):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