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神會大師和他所處的時代

      2018-04-25 13:28:55
      關鍵詞:慧能禪宗佛教

      天竺僧人菩提達摩被奉為中國禪宗的祖師,他于北魏時期來到洛陽,在嵩山創(chuàng)立了禪宗,相傳他在圓寂時留下遺言:“吾滅后二百年,衣止不傳,法周沙界。”并留下一偈:“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盵1]預言禪宗將在未來中國蓬勃發(fā)展。

      到了盛唐時期,禪宗分為北禪神秀與南禪慧能兩派,北禪主漸修,南禪主頓悟,世稱“南能北秀”。北禪興于北方,南禪流行于南方,本來兩宗南北對峙,相安無事,后慧能門下弟子神會孤身北上中原,在滑臺(今河南滑縣境)的大云寺與北禪神秀的弟子普寂門下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辯論,南禪自此進入以洛陽為中心的中原地區(qū)?!鞍彩分畞y”時,神會設壇度僧,所得的“香水錢”支援唐軍軍餉,為平定“安史之亂”起了一定的作用,因而取得了朝廷的支持,為南禪在北方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南禪逐漸取代北禪的地位。五代之后,北禪衰落,后世說到禪宗,多是指以慧能為代表的南禪,這樣,南禪成為中國禪宗的嫡傳正統(tǒng)。

      一、神會大師生平

      神會是禪宗六祖慧能的晚期弟子,菏澤宗的創(chuàng)始者,俗姓高,湖北襄陽人,出生于唐中宗嗣圣元年(公元684年)。值得注意的是,公元684年以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唐朝佛教發(fā)展非常重要的時期,也是中國古代佛教發(fā)展的黃金時期。

      公元684年,武則天廢中宗李顯為廬陵王,立幼子李旦為帝,即唐睿宗,自此牢牢地把控住了大權。武則天本人是佛教的忠實信徒,自稱是彌勒佛轉世,她掌握權力后,利用佛教為自己登基稱帝造勢,她指示僧人菩提流支編譯了《寶雨經》,指示心腹薛懷義等人編造《大云經》,從而為女人做皇帝尋找法理依據。由于佛教在武則天稱帝時立下功勞,所以她登基以后明確規(guī)定先佛后道?!短拼笤t令集》記載,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武則天下詔:“自今以后,釋教宜在道法之上,緇服(即僧人)處黃冠(即道士)之前。 ”[2]進一步利用佛教維護和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由于信佛,武則天本人很愿意結交僧人,并以厚禮相待。如她厚待北禪創(chuàng)始人神秀、華嚴宗創(chuàng)立者法藏和從印度取經歸來的義凈,并且聽從法藏的建議,迎請關中法門寺的佛骨到洛陽,在皇宮內明堂供奉。除了善待僧人,武則天還重視佛教石窟的開鑿和寺院的建設,比如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的開鑿、白馬寺的重修和天堂的建造,都是這一時期的杰作。由于武則天崇佛過度,狄仁杰曾上疏批評她這種勞民傷財的做法,他說:“今之伽藍,制過宮闕;窮奢極壯,畫繢盡工。寶珠殫于綴飾,環(huán)材竭于輪奐?!盵3]監(jiān)察御史張廷珪也上疏說:“傾四海之財,殫萬人之力,窮山之木以為塔,極冶之金以為像,雖勞則甚矣,費則多矣?!盵4]由于皇帝的重視,上行下效,全國的崇佛熱情一浪高過一浪,神會就是在這種狂熱的崇佛環(huán)境中出生和成長起來的。

      《宋高僧傳·神會傳》記載,神會“年方幼學厥性惇明,從師傳授五經,克通幽賾,次尋莊老靈府廓然,覽《后漢書》知浮屠之說,由是于釋教留神,乃無仕進之意,辭親投本府國昌寺顥元法師下出家”[5]。說的是他最初學五經,繼而研究老莊,后來讀《后漢書》知道有佛教,由此傾心佛法而出家,初投昌國寺(位于今湖北丹陽),從顥元法師剃度出家。

      神會后來又跟隨神秀大師學習,武則天久視元年(公元700年),神秀被召入洛陽皇宮內,他勸弟子們到嶺南跟隨慧能學習,因此神會南下投奔慧能大師。

      據說神會初見慧能時,慧能和他說話,他因為口齒滑利,被慧能痛打一頓。但神會還是投到慧能門下,成為慧能晚年最得意的門徒?;勰軋A寂前,對眾弟子說:“我有樣東西,沒頭沒尾,無名無字,既沒有正面,也沒有反面,大家知道是什么嗎?”

      神會答道:“這是諸佛的本源,眾生的佛性?!?/p>

      慧能道:“跟你說無名無字,你就說本源佛性。”

      其實慧能知道神會的禪學已經純熟,故意考驗他,于是在去世時授予神會印記,神會自此繼承了慧能的南禪衣缽。

      慧能圓寂后,神會又在曹溪住了幾年。開元八年(公元720年)朝廷下旨令神會到南陽龍興寺講習禪法,人稱南陽和尚,南陽太守王弼和著名的詩人王維都曾來向他問法。當時,北禪在中原地區(qū)已相當盛行。神秀被北禪尊為禪宗六祖,神秀的大弟子普寂也被推為禪宗七祖,北禪以正統(tǒng)自居,無人敢反對。面對這種局面,神會除了宣傳南禪以外,還提出了南禪頓教優(yōu)于北禪漸教的說法,并且指出達摩禪的精髓存于南禪的“頓悟”中。他認為北禪并非正宗,慧能的南禪才是達摩以來的禪宗正統(tǒng)。

      開元二十年(公元732年)正月十五日,神會在滑臺大云寺舉行的無遮大會上,和當時著名的崇遠法師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同時批評了當時很有聲望的普寂法師,而普寂正是神秀門下的大弟子,聲勢很大,他們所立的法統(tǒng)當時無人懷疑。但神會卻認為這個法統(tǒng)是偽造的,他提出另外一個傳法系統(tǒng)?!渡駮蜕卸U話錄》記載了這次交鋒[6],表達了神會的觀點:“(達摩)傳一領袈裟以為法信授予慧可,慧可傳僧璨,僧璨傳道信,道信傳弘忍,弘忍傳慧能,六代相承,連綿不絕?!彼€說:“(神)秀禪師在日,指第六代傳法袈裟在韶州,口不自稱為第六代。今普寂禪師自稱第七代,妄豎和尚為第六代,所以不許?!背邕h法師質問他:“普寂禪師名字蓋國,天下知聞,眾口共傳,何故如此苦相非斥?豈不與身命有仇?”神會答道:“我自料簡是非,定其宗旨。我今為弘揚大乘,建立正法,令一切眾生知聞,豈惜身命!”為了辨別是非和弘法,神會已經把生死置之度外??梢哉f滑臺辯論是南北禪宗的第一次正式碰撞和交鋒,由此拉開了南北兩宗激辯的序幕。

      天寶四載(公元745年),神會接受了兵部侍郎宋鼎之請,前往東都洛陽,入住菏澤寺,正式進入北禪的教化中心,神會所建立的一派被稱為“菏澤宗”。神會到了洛陽之后,繼續(xù)進行批評北禪的活動,正如胡適所言:“案神會攻擊北宗,分為二層:一則攻擊北宗之法統(tǒng),同時建立南宗之法統(tǒng)。一則攻擊北宗之漸修方法,同時建立頓悟法門。于是曹溪了義,乃大播于洛陽?!盵7]另外,神會在菏澤寺內設立南禪六代祖師慧能的祖堂,天寶十一載(公元752年)宋鼎為之作碑文,神會又立慧能的影堂,作六葉圖,請?zhí)痉楷g為六葉圖作序。宋鼎與房琯皆身居要職,二人作碑文和序表示對神會的支持,從此南禪在洛陽開始流行。

      由于洛陽是北禪傳統(tǒng)勢力的范圍,反對南禪的力量很大,天寶十二載(公元753年),北禪門下信仰普寂的御史盧奕上書唐玄宗,說神會聚集徒眾,圖謀不軌,于是唐玄宗下旨,先后把他貶到江西和湖北,從弋陽郡移往武當郡,又轉到襄州 (今湖北襄陽),最后到荊州開元寺,就這樣,神會經歷了四五年顛沛流離的放逐生活。

      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范陽節(jié)度使安祿山舉兵,攻陷洛陽,兵發(fā)長安,玄宗倉皇出奔西蜀,肅宗李亨繼位。這一事件,成為神會命運轉變的契機。因為軍餉缺乏,肅宗通令全國設置戒壇度僧,從中收取一定的稅錢來資助軍需。《神會傳》記載:“初洛都先陷,會越在草莽,時盧弈為賊所戮,群議乃請會主其壇度。于時寺宇宮觀鞠為灰燼,乃權創(chuàng)一院,悉資苫蓋,而中筑方壇。所獲財帛頓支軍費。代宗、郭子儀收復兩京,會之濟用頗有力焉?!盵5]說的是由于北禪的信奉者盧弈被殺,洛陽的僧人力邀神會到洛陽主持設壇度僧,所有的收入全部支援軍需,對代宗和郭子儀收復東西兩京做出了很大貢獻,因此朝廷轉變態(tài)度而重用之。

      安祿山之亂平定以后,肅宗詔神會入內供養(yǎng),并下旨在洛陽菏澤寺的原址建造禪院給他居住。神會借此機會,為南禪做了兩件至關重要的事:一是請名將郭子儀出面,申請為菩提達摩初祖立謚號;二是請廣州節(jié)度使韋利出面,奏請朝廷,為六祖慧能供養(yǎng)傳法袈裟。這樣,慧能開創(chuàng)的南禪在神會的大力推動下,獲得唐王室的支持,在北禪原來立足的中原地區(qū)取得了正統(tǒng)地位,而神秀法師開創(chuàng)的北禪從此開始走向沒落??梢赃@樣說,慧能是南禪的創(chuàng)立者,而神會作為慧能的忠實信徒,是南禪的鼓吹手和發(fā)揚光大者。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十三日,神會于荊府開元府(今湖北荊州)坐化,后遺骨被迎進洛陽菏澤寺,唐政府賜給謚號真宗大師。曾在洛陽率兵平亂的李巨,以東都留守的名義,迎神會遺骨于龍門。永泰元年(公元765年),神會遺骨入塔。

      到了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唐德宗邀諸禪師,共推神會為禪宗七祖,并親撰 《七祖贊》,這標志著唐政府正式封神會為禪宗七祖,于是慧能創(chuàng)立的南禪正式成為中國禪宗正統(tǒng)。

      二、神會大師墓的發(fā)現

      1983年12月,神會身塔塔基(俗稱神會墓)被發(fā)現[8],它位于洛陽龍門西山北麓、原唐代寶應寺遺址內,西鄰伊河,北距隋唐東都洛陽城南城墻不遠。塔基下有一個接近正方形的石室,全室共用了13塊長條石板。室中出土了一批珍貴的佛教文物,包括銀盒、銅凈瓶、塔式蓋銅盒、長柄銅手爐、銅勺、陶缽、銅條等。銅凈瓶又名軍持,它是僧人云游時隨身攜帶的貯水器,細長頸,垂肩,橢圓形深腹,圈口底,肩腹之間有葫蘆形短流,流口有用合頁相連可以開合的流蓋,瓶蓋為長管覆盆式,以子母口與瓶身扣合(圖一-1)。長柄銅手爐分為杯形爐身、花瓣輪盤形爐座和爐柄三部分,柄尾飾有蹲坐式鎏金獅子;塔式蓋銅盒由蓋、身和座三部分組成,蓋的形狀類似塔剎,上飾九重相輪,蓋身為半球形,與蓋以子母口扣合,盒座為喇叭形,用鉚釘與盒身相連(圖一-2)。陶缽一套三件,形制、胎質和色澤均相同,但是大小各異,一件比一件小,出土時重疊地放置在一起,陶缽內外打磨平整,輕而薄,陶質為細泥黑陶,外表髹黑漆,光可鑒人。這組精美的器物隨葬于神會墓中,可能是神會生前所用的佛教用具。這組文物也成為中國古代僧人墓的一個標本性組合,至少在唐代,可以說只要出土凈瓶、長柄銅手爐、陶缽這類器物,基本可以斷定墓主人就是僧人。

      在這個塔基里,最重要的發(fā)現是出土了《大唐東都菏澤寺歿故第七祖國師大德于龍門寶應寺龍腹建身塔銘并序》,即《神會塔銘》,刻于石室東壁上層石板內側。碑文17行,滿行24字,楷書,錄文如下:

      大唐東都菏澤寺歿故第七祖、國師大德于龍門寶應寺龍腹建身塔銘并序。門人比丘慧空撰。

      圖一 洛陽唐神會和尚身塔塔基出土器物

      粵自佛法東流,傳乎達摩,達摩傳可,可傳璨,璨傳道信,信傳弘忍,忍傳惠能,能傳神會,宗承七葉,永播千秋。說般若之真乘。直指見性;說如來之法印,唯了佛心,有皇唐兵部侍郎宋公諱鼎,迎請洛城。廣開法眼,樹碑立影,道俗歸心宇宙蒼生,無不回向。遂行萬,江表之際,方有羯胡亂常。般若護侍,傳燈有屬。享年七十有五,僧臘五十四夏,于乾元元年五月十三日,荊府開元府奄然坐化。其時也,異香滿室,白鶴翔空。有廟堂李公嗣號王,再迎尊顏于龍門。別有梃主功臣高輔成、趙令珍奏寺度僧,果乎先愿。

      和尚昔經行宴息,曾記此山,冥與理通,眾望亦足。其地勢也,北臨天闕,南枕伊川。東望嵩山,遙窺觀之指掌;西接華岳,隱龍首之在中。擇日吉祥,建乎身塔??纱罂删?,萬古千秋。唯佛與佛,正法東流。宗承七葉,劫石長休。

      永泰元年歲次乙巳十一月戊子十五日壬申入塔。門人比丘法璘書。

      此塔銘由神會弟子和尚慧空撰文,法璘書,短短的四百字勾畫了神會大師非同尋常的一生,其中有幾點值得注意。

      第一,銘文明確指出中國禪宗是由菩提達摩創(chuàng)立的,提出慧能才是達摩以來的禪宗正統(tǒng)。達摩創(chuàng)立禪宗,并傳給了慧可,慧可傳給僧璨,僧璨傳給道信,道信傳給弘忍,弘忍傳給惠能,惠能最后傳給神會。到神會時,傳承一共七代,這就否定了北禪所提出的“神秀是禪宗六祖”的主張,確立了禪宗的傳承衣缽。

      第二,“說般若之真乘,直指見性;說如來之法印,唯了佛心”。指出禪宗的要義在于不立文字,摒棄煩瑣教義及儀軌,不需苦修,單刀直入,主張頓悟見性,一念悟時,眾生是佛,心中頓見真如本性,這有別于北禪所主張的“漸悟成佛”,更容易為蕓蕓眾生所接受。

      第三,神會能在南北禪斗爭中勝出,還有賴于“安史之亂”的爆發(fā)?!敖碇H,方有羯胡亂常。般若護侍,傳燈有屬。”這里所說的“羯胡亂?!本褪侵赴驳撋桨l(fā)動的“安史之亂”,因為安祿山和史思明都是來自北方的胡人。在這次平叛中,神會通過賣度牒和收取香水錢,幫助唐軍籌備軍餉,從而為郭子儀收復兩京地區(qū)、平定“安史之亂”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一舉贏得朝廷支持,菏澤宗從此東山再起,這才有了“般若護侍,傳燈有屬”的正果,也表明政治與佛教興衰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沒有朝廷的鼎力支持,南禪能否一統(tǒng)佛教還真不好說。

      第四,銘文明確記載,神會“享年七十有五,僧臘五十四夏,于乾元元年五月十三日,荊府開元府奄然坐化”。說明神會圓寂于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十三日,享年七十五歲,這成為揭開神會生卒時間的一把關鍵鑰匙。在此要說的是,關于神會的圓寂時間,文獻記載不一,《景德傳燈錄》卷五記載,神會享年七十五歲,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圓寂;《宋高僧傳》卷八記載,神會享年九十三歲,上元元年圓寂;《圓覺經大疏鈔》卷三之下記載,神會享年七十五歲,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圓寂。近代學者中,胡適先生考證,神會在唐肅宗新改的“元年”(公元761年)去世,享年93歲。直至20世紀80年代,從其觀點者甚眾。由于卒年不同,學術界推算出各種版本的神會生年。神會塔銘對神會的生卒問題提供了最可靠的實物資料。塔銘所記神會的卒年和享年與《圓覺經大疏鈔》的記載一致,都是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享年75歲,往上推算,神會出生于公元684年,從而為曠日持久的神會生卒之爭畫上了句號。

      神會遺骨從荊府開元府迎到洛陽后,其安置并不順利。由于迎骨者是東京留守李巨,李巨與其妻張氏不和,張氏又是肅宗張皇后的妹妹,于是張皇后指示人告發(fā)李巨貪腐,李巨被貶后被殺。由于這場政治變故,神會遺骨雖然遷到龍門但遲遲不能下葬,直至代宗寶應二年(公元763年),神會塔才在龍門寶應寺內修建。到了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十一月,神會遺骨才入塔安葬,這時距離神會圓寂已經七年之久了。

      三、神會大師所處的時代

      時代造就英雄,神會之所以能夠彪炳史冊,與他所生活的時代有著密切關系。

      就神會大師而言,出生于唐中宗嗣圣元年(公元684年),圓寂于唐肅宗乾元元年 (公元758年),他生活的時代基本是在盛唐,晚年又趕上“安史之亂”,唐朝由盛轉衰,這一時期的中國佛教發(fā)展可謂波瀾壯闊,毫無疑問是中國古代佛教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其特點可歸納如下:

      1.唐皇室對佛教的支持。眾所周知,唐朝開國皇帝李淵自詡為道教創(chuàng)始人李耳的后代,為了神化自己的政權,因此下詔:“老教孔教此土元基。釋教后興,宜崇客禮。今可老先次孔末后釋宗。”[9]表面上儒學排名在道教之后,實際地位仍是居首,是統(tǒng)治者馭人之術的不二首選,而道教排在佛教之前?!跋鹊篮蠓稹彼坪跏翘瞥y(tǒng)治者希望看到的局面,實際上執(zhí)行起來很難??v觀唐代一朝,大多數唐代統(tǒng)治者對佛教都非常支持,施行的是儒釋道三教并存的國策,唐初的三個皇帝李淵、李世民和李治都崇信佛教。眾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和少林寺之間的故事至今膾炙人口;玄奘大師從印度東歸后,李世民在洛陽親自接待,并和他促膝夜談;高宗李治在位時,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開鑿;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更是依靠佛教在神都洛陽登基稱帝,她登基后立即宣布:“釋教開革命之階,升于道教之上。”把佛教地位放在道教之前。值得一提的是,武則天當政時期,慧能在韶州(今廣東韶關)創(chuàng)立了南禪。南禪不立文字,不誦經,主張單刀直入,明心見性,頓悟成佛。而南禪創(chuàng)立之前,河洛地區(qū)一直是禪學中心,是北禪的根據地,北禪主張坐禪誦經,漸悟成佛,其創(chuàng)始人就是神秀大師。自南禪成立后,形成南禪和北禪對峙局面。

      2.高僧輩出,燦若繁星。唐朝是個高僧輩出的時代,僅以唐代高僧義凈所撰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為例,其就記載了從唐太宗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到武周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到印度和南海訪問的57位高僧。唐代很多高僧的名字至今仍是家喻戶曉,比如到天竺取經的玄奘大師,經南海到印度取經的義凈大師,東渡日本的鑒真大師,創(chuàng)立北禪的神秀大師,創(chuàng)立南禪的慧能大師,擅長天文歷法的一行大師……可謂舉不勝舉,這些高僧宛如夜空中那些燦爛的星星,熠熠生輝。唐朝之所以涌現出這么多高僧,毫無疑問是恰逢唐朝佛教發(fā)展的黃金時代,縱觀中國乃至世界歷史,沒有哪個時代給予佛教發(fā)展如此多的機遇和優(yōu)惠政策,因此高僧碩學輩出,譯經事業(yè)空前大盛。

      3.佛教宗派林立,禪宗強勢崛起。唐代是佛教發(fā)展的鼎盛時期,佛教寺院林立,許多新宗派創(chuàng)立。形成著名的十大宗派,即凈土宗、律宗、法相宗、華嚴宗、天臺宗、禪宗、密宗、俱舍宗、成實宗、三論宗,推動了全社會的佛學發(fā)展。其中華嚴、天臺、法相及禪宗,是唐朝最重要的四大派,對中國社會思想發(fā)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華嚴宗又稱賢首宗,此宗依 《華嚴經》立宗,故稱為華嚴宗。以唐初法順和尚為始祖,實際創(chuàng)始人是法藏,因為武則天賜法藏以賢首之名,所以,法藏被稱為“賢首國師”。華嚴宗尊《華嚴經》為最高經典,并從《華嚴經》中發(fā)展出法界緣起、十玄、四法界、六相圓融等學說。此派從盛唐立宗,至武宗滅佛后,逐漸衰微。

      法相宗的創(chuàng)始人是玄奘大師,法相宗是玄奘全面考察和學習印度佛教理論后創(chuàng)立。由于玄奘及其弟子窺基常住在大慈恩寺,又稱慈恩宗。因剖析一切事物(法)的相對真實(相)和絕對真實(性)而得我,又因強調不許有心外獨立之境,亦稱唯識宗。法相宗所依經典,即以《瑜伽師地論》為本,以《百法明門論》《五蘊論》《顯揚圣教論》《攝大乘論》《雜集論》《辨中邊論》《唯識二十論》《唯識三十頌》《大乘莊嚴經論》《分別瑜伽論》等為支(所謂的“一本十支”)為主要典籍?!冻晌ㄗR論》為其代表作。

      禪宗由印度高僧菩提達摩在北魏洛陽創(chuàng)立,經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次第相承,至唐代慧能、神秀時,分別創(chuàng)立南北二禪,其間高僧輩出,盛極一時,唐末以后其他宗派都漸次衰落,只有禪宗猶盛,中國佛教遂以禪宗為代表。神秀創(chuàng)立的北禪傳法以洛陽為中心的北方地區(qū),慧能創(chuàng)立的南禪最初在以韶州為中心的嶺南傳播。南北二宗因教義不同而有南頓(南禪主頓悟)、北漸(北禪主漸悟)之分。唐代前期北禪勢力頗大,但“安史之亂”后神會大師北上,南禪進入中原,由此興盛,中唐以后,南禪中的青原、南岳二系更盛,后來所謂的禪宗五家臨濟、曹洞、溈仰、云門、法眼等均在此二系之下。

      唐代佛教宗派的形成和發(fā)展與皇室的支持密不可分。正如東晉高僧道安曾所說:“不依國主,則法事難立?!盵10]唐代高僧深諳其道,在各教派的領袖中,除南禪創(chuàng)立者慧能遠離政治中心外,其他都與朝廷有著密切往來,有的甚至積極地參與政治。例如,法相宗的創(chuàng)始人玄奘就與唐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有著密切聯(lián)系。華嚴宗的創(chuàng)始人法藏,經常到宮中為武則天講解《華嚴經》,北禪創(chuàng)始人神秀也被武則天迎進宮中,被譽為“兩京法主,三帝門師”。而一旦失去皇室庇護,這些宗派也迅速走向沒落,比如會昌五年(公元845年)由于武宗廢佛,除禪宗外,其他宗派都遭到重創(chuàng),日漸式微。

      四、對神會大師的評價

      縱觀神會大師的一生,可謂跌宕起伏、波瀾壯闊。

      唐朝處在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特別是從唐初的“貞觀之治”到“安史之亂”之前的100多年間,經濟的發(fā)展,國勢的強盛,文化的繁榮,都可謂是空前的,因此這個時期的統(tǒng)治者在宗教方面更加自信和游刃有余,一般都采取了比較寬容的政策,這對佛教的發(fā)展顯然是有利的;與此同時,唐代大多數統(tǒng)治者利用佛教來為自己的統(tǒng)治服務,佛教自東漢明帝時傳入中國,經過700多年的曲折發(fā)展,這時達到鼎盛;南北禪順勢興起,形成對峙局面。北禪創(chuàng)始人神秀和南禪創(chuàng)始人慧能大師作為中國古代佛學的集大成者,可謂雙星閃耀。神會生于這樣一個可遇不可求的年代,是他的幸運,而他也抓住了歷史賦予他的機會,順勢而為,迎難而上,一蹴而就,把南禪引進中原,最終擊敗北禪,形成以后上千年南禪一統(tǒng)的局面,可謂功不可沒。

      對神會法師的評價,民國大師胡適的評價最為到位,他說神會是“南宗的急先鋒,北宗的毀滅者,新禪學的建立者”[11],著名的印順法師也認為“神會為曹溪頓教而獻身,不避任何艱險,坦然直進,終于達成了:韶州慧能為禪宗六祖,永為后代的定論”[12]。因此神會對南禪的貢獻很大,尤其力推六祖慧能,使南禪在中原地區(qū)戰(zhàn)勝北禪,一舉奠定南禪在中國禪宗中的主導地位,這對于中國禪宗的影響意義深遠。

      神會之所以成功還在于他是個優(yōu)秀的演講家??v觀中國歷史,能夠脫穎而出的人物幾乎都是學識淵博的人,他們在演講中出口成章、廣征博引、妙語驚人、擲地有聲,能夠深入人心,引起共鳴。以神會的前輩——玄奘大師為例,玄奘就是個優(yōu)秀的演講家。如唐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印度戒日王在首都曲女城舉辦了盛大的無遮大會,全印度近萬名大小乘佛教和婆羅門教的僧徒參加了這次大會。無遮大會,是指佛教每五年舉行一次的大齋會,又稱無礙大會、五年大會,大會不分貴賤、僧俗、智愚、善惡,都一律平等對待,在大會上,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這次大會上,玄奘引經據典,侃侃而談,語驚四座,參會者無不折服,于是心服口服地拜他為這次無遮大會的會主。

      神會與人辯答的內容廣泛,諸如佛性、真如、空色、中道、定慧、頓悟、漸悟、懺悔、讀經,等等。幾乎包括了佛教最普遍的理念、修學方法等問題。根據神會《壇語》的記錄,神會登壇說法之前,先帶領眾人發(fā)愿、懺悔、禮佛,遵循莊嚴規(guī)范的儀式。其卓爾不群的氣質,決定他在佛法辯論中常常技壓群雄。在滑臺與對手崇遠的辯論中,他表現得淋漓盡致,這從當時人們對崇遠大師的評價中可以看出。唐代獨孤沛所著的《菩提達摩南宗定是非論》中記載:“崇遠法師者,先兩京名播,海外知聞。處于法會,詞若涌泉,所有問語,實窮其原。提婆之后,蓋乃有一。”[13]19滑臺辯論的主要問題有兩個:其一,神會認為北禪神秀、普寂、法如等人沒有祖?zhèn)黥卖?,不是禪門正統(tǒng);其二,北宗禪法主張漸悟,南宗主張頓悟,頓悟高于漸悟。神會在論證自己觀點的時候,提出:“內傳法契,以印證心;外傳袈裟,以定宗旨?!盵13]27最后,崇遠威脅神會說:“如此相非斥,豈不與身命有仇?”神會則大義凜然地回擊:“身命尚不惜,豈以名利關心!”[13]33顯示出舍生取義的護法氣概。試想之,如果神會沒有很好的口才,就很難保證滑臺辯論的勝利,也難保證南禪能在與北禪的斗爭中占據上風。

      與神會在南禪推廣中的地位相比較,神會的佛學理論影響力就小得多。神會是菏澤宗的創(chuàng)立者,其著作有《顯宗記》《南陽和尚頓教解脫禪門直了性壇語》《南陽和尚問答》等,后人輯為《神會語錄》流傳至今,近代敦煌出土的《大乘開心顯性頓悟真宗論》也是神會的作品。

      菏澤一宗的教義在 《禪源諸詮集都序》中記載得很明確:“諸法如夢,諸圣同說。故妄念本寂,塵境本空??占胖模`知不昧,即此空寂之知是汝真性。任迷任悟,心本自知,不借緣生,不因境起。知之一字,眾妙之門,由無始迷之故,故妄執(zhí)身心為我,起貪嗔等念;若得善友開示,頓悟空寂之知……故雖備修萬行,唯以無念為宗?!盵14]因此神會的禪也稱為“無念禪”。

      神會傳法的弟子,宗密的《圓覺略疏鈔》記載有22人,《禪門師資承襲圖》記載有18人,《宋高僧傳》及碑文記載有12人,《景德傳燈錄》記載有18人。以上各書所列除重復者外共有30余人。比較知名的有磁州法觀寺法如,法如傳成都圣壽寺唯忠,唯忠傳遂州大云寺道圓,這是宗密繼承的系統(tǒng)。宗密出于道圓門下,自稱為神會的第四代法嗣。

      神會的法派大約繼續(xù)了150年,到唐末就中斷了,而禪宗的另外兩支青原行思和南岳懷讓,平分禪宗勢力而逐漸強盛,成為中國禪宗的正宗。因此在諸多的禪宗文獻記載中,神會的地位并不高,以青原、南岳兩宗為主的禪門往往有意忽略神會而一筆帶過。

      最早認識到神會在禪宗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人,是清末民初的沈曾植,他在《海日樓札叢》卷五中說:“南宗克定北宗,為人主崇重,實賴(神)會力?!盵15]但他的觀點在當時反響不大,直到20世紀20年代,胡適發(fā)表《神會和尚遺集》以及敦煌文獻中有關神會史料被發(fā)現,神會才真正引起大家的關注,而1983年洛陽龍門神會墓的發(fā)現,無疑再次助推了學者對神會的研究,神會由此成為中國佛教研究的新的亮點。

      參考文獻:

      [1]普濟.五燈會元[M].蘇淵雷,校.北京:中華書局,1984:45.

      [2]宋敏求.唐大詔令集[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2:538.

      [3]歐陽修,宋祁,等.舊唐書:狄仁杰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5:2893.

      [4]歐陽修,宋祁,等.舊唐書:張廷珪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5:3151.

      [5]贊寧.宋高僧傳:神會傳[M].北京:中華書局,1987:179-180.

      [6]楊曾文.神會和尚禪話錄[M].北京:中華書局,1996:18.

      [7]丁福保.六祖壇經箋注[M].濟南:齊魯書社,2012:19.

      [8]洛陽市文物工作隊.洛陽唐神會和尚塔基清理發(fā)掘報告[J].文物,1992(3):62.

      [9]道宣.集古今佛道論衡.卷三[M]//.大正藏:第 52 冊.2104.

      [10]釋慧皎.高僧傳卷五[M].湯用彤,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2:178.

      [11]胡適.菏澤大師神會傳[M]//胡適全集:第4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312.

      [12]釋印順.中國禪宗史[M].北京:中華書局,2010:282.

      [13]楊曾文.神會和尚禪話錄[M].北京:中華書局,1996.

      [14]宗密.禪源諸詮集都序[M].邱高興,校.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38.

      [15]沈曾植.海日樓札叢:海日樓題跋[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195.

      猜你喜歡
      慧能禪宗佛教
      《世說新語》與兩晉佛教
      天中學刊(2022年2期)2022-04-27 06:03:56
      禪宗軟件
      英語文摘(2021年10期)2021-11-22 08:02:26
      佛教藝術
      論舊禪宗與王維的詩歌創(chuàng)作
      禪爭
      讀者(2018年1期)2017-12-18 21:43:28
      慧能,不識字的禪宗六祖
      慧能禪師的“德”與“才”
      《愚公移山》和醫(yī)學“禪宗”
      張九齡與禪宗
      博兴县| 南康市| 徐闻县| 丰台区| 土默特左旗| 秦安县| 东乌珠穆沁旗| 万源市| 罗定市| 峨山| 长丰县| 从江县| 东城区| 科技| 辽中县| 龙山县| 稻城县| 内黄县| 汶川县| 资源县| 紫阳县| 宜兰市| 满洲里市| 建昌县| 蒙山县| 古丈县| 自治县| 宣武区| 康保县| 南涧| 保靖县| 吉水县| 浦北县| 陇南市| 阜新| 黄浦区| 沁源县| 扎赉特旗| 遂川县| 广昌县| 万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