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炫
摘 要:列寧堅持馬克思主義與俄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領導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在艱苦實踐中成功探索出走向社會主義的光明道路,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創(chuàng)建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思想建設理論。列寧無產階級政黨的思想建設理論不僅指導俄國革命運動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偉大勝利,更推動了國際無產階級運動的發(fā)展。本文從意義、原則、內容和載體四個維度系統(tǒng)剖析了列寧無產階級政黨的思想建設理論。
關鍵詞:列寧;無產階級政黨;思想建設
列寧在領導俄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進程中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緊密結合俄國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的豐富實踐,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關于無產階級政黨的思想建設的新思想,并在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了完整的新型無產階級政黨理論。列寧創(chuàng)建的無產階級政黨與國際上其他政黨有著根本的區(qū)別,就在于與一切修正主義、機會主義等錯誤思潮劃清界限,有著先進的理論指導,嚴密的組織管理,高度的思想覺悟以及強大的戰(zhàn)斗力,將一切無產階級團結統(tǒng)一在馬克思主義的旗幟之下,領導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
一、關于無產階級政黨的思想建設的重要意義
列寧高度重視無產階級政黨的思想建設,多次強調無產階級政黨思想建設的重要性,強調馬克思主義理論對于無產階級政黨的指導意義。歷史經驗證明,思想建設是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的首要任務,是無產階級政黨永葆其先鋒隊性質的關鍵,思想建設不論對于無產階級奪取革命勝利還是鞏固無產階級政權建設都是至關重要的,思想建設的地位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
(一)思想建設是無產階級政黨永葆其先鋒隊性質的關鍵
一個政黨的生命力體現在是否能保持先鋒隊性質和優(yōu)秀的戰(zhàn)斗力。永葆無產階級政黨的先鋒隊性質是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的核心和重要內容,是黨安身立命之本。而黨的先進性建設關鍵就在于黨的思想建設,無產階級政黨自建立之初就把思想建設放在黨的建設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黨的建設的首要任務。列寧堅定地站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上,提出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指導黨的建設,保持黨的思想統(tǒng)一。列寧在指導俄國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的具體實踐中總結出了寶貴經驗,“沒有革命理論,就不會有堅強的社會黨。”[1]。在列寧看來,馬克思主義理論給了無產階級政黨科學的世界觀,為新型無產階級政黨指明了行動方向,并為教育群眾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無產階級政黨的思想建設出了問題,就會缺乏堅強的領導核心,缺乏對錯誤思潮的分辨能力,一旦別有用心的人把各種腐朽的非馬克思主義思想帶進黨內,如果不能正確辨別,加以批判,這種錯誤思想將會泛濫成災,意志不堅定的黨員同志就會思想上動搖,精神上懈怠,甚至有可能脫離組織,從而影響俄共(布)的先鋒隊性質和戰(zhàn)斗力,削弱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力和影響力??梢?,思想建設決定著無產階級政的先鋒隊性質和戰(zhàn)斗力,關系到無產階級政黨的前途和命運,是無產階級政黨的生命。
(二)思想建設是無產階級革命勝利和鞏固無產階級政權的關鍵
無產階級政黨的使命是領導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取得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建立并鞏固無產階級政權。在形勢復雜的俄國,無產階級革命舉步維艱。列寧在《怎么辦?》中分析了理論對于俄國無產階級政黨的重要意義,同時指出了俄國特殊的三個條件,“第一,我們的黨還剛剛在形成,剛剛在確定自己的面貌,同革命思想中有使運動離開正確道路危險的其他派別進行的清算還遠沒有結束”;“第二,社會民主主義運動就其本質來說是國際性的運動……要運用別國的經驗,簡單了解這種經驗或簡單抄襲別國最近的決議是不夠的……為了完成這個任務,需要有多么雄厚的理論力量和多么豐富的政治經驗(以及革命經驗)”;“第三,俄國社會民主黨擔負的民族任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社會黨都不曾有過的”[2]。這些論述都表明了俄國無產階級革命的特殊性和艱難性。“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只有無產階級政黨強大起來,俄國無產階級革命才能取得勝利。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俄共(布)成為俄國的執(zhí)政黨,建設社會主義的艱巨任務成為無產階級黨執(zhí)政后所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剛建立不久的蘇維埃政權遭遇內外交困的局面,黨面臨嚴峻的執(zhí)政環(huán)境,作為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無產階級運動的發(fā)展可謂是寸步難行,擺在列寧面前最為迫切的任務就是在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基礎薄弱的俄國尋找合適的途徑來建設社會主義。隨著工人群眾運動的發(fā)展,工人階級和農民、群眾的覺悟有所提高,戰(zhàn)斗力大大增強,對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任務,不論是黨的理論水平,還是領導能力、組織能力,俄共(布)還達不到工人群眾要求的水平。列寧意識到,要鞏固無產階級政權,就需要培養(yǎng)一大批理論扎實、經驗豐富、有影響力的優(yōu)秀領導者、組織者。必須對所有無產階級進行思想理論教育,培養(yǎng)一支高素質高水準的理論工作者隊伍,提高全體黨員特別是黨員干部的理論水平、黨性修養(yǎng)和實務能力?!爸挥幸韵冗M理論為指南的黨,才能實現先進戰(zhàn)士的作用”[3]。黨要保持思想上組織上的高度團結統(tǒng)一,就必須加強思想建設。
二、無產階級政黨的思想建設的基本原則
列寧在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無產階級政黨的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基本原則,并不是教條式地照搬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而是在吸收前人相關優(yōu)秀成果的基礎上,結合自身革命與建設歷程中的不斷探索,總結經驗并創(chuàng)立出了無產階級政黨思想建設理論。
(一)理論灌輸與革命實踐相結合原則
列寧的灌輸理論是對馬克思主義灌輸論的繼承與發(fā)展,是指將階級斗爭和社會主義意識灌輸到無產階級中去,對工人群眾進行理論武裝。列寧在《怎么辦?》中深刻闡述了灌輸的意義、原則和方法。他認為向工人灌輸的目的就在于要把自發(fā)的工人運動提高到自覺的水平,使工人階級明確認識自己的歷史使命,堅定共產主義信仰,自覺地進行政治斗爭取得革命勝利。“工人本來也不可能有社會民主主義的意識。這種意識只能從外面灌輸進去,各國的歷史都證明:工人階級單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聯(lián)主義的意識”[4]。
無產階級政黨不僅要重視理論的灌輸,還要注意理論灌輸與革命實踐相結合?!安蛔錾鲜隼碚摴ぷ?,便不能當思想領導者;不根據事業(yè)的需要進行這項工作,不在工人中間宣傳這個理論的成果并幫助他們組織起來,也不能當思想領導者”[5]。列寧指出,理論灌輸和思想工作是革命運動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將理論運用到真正的斗爭中去,讓工人群眾親身體驗政府的懦弱、無能、反動和腐朽,才能在覺悟上有真正的提高,從而堅決投身到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中去。
(二)正面宣傳與批判斗爭相結合原則
列寧強調了黨的基本任務是對黨員干部、工人階級和廣大群眾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向他們灌輸科學社會主義和社會民主主義思想,揭露資本主義的實質和資產階級思想的腐朽性,使無產階級聯(lián)合起來作斗爭,無產階級政黨的宣傳和鼓動工作越有力,在工人階級中的影響就越大。在俄國無產階級運動中,無產階級政黨和工人內部產生了經濟派、修正主義、無政府主義等各種錯誤思想和派別,列寧認為,要堅決同一切錯誤思想和派別劃清界限,在不影響黨的正常工作和不破壞黨的團結統(tǒng)一開展斗爭,同時要注意正面宣傳和引導,斗爭的目的不應僅僅停留在批判和反對的層面上,而是為了進一步克服和改造一切非馬克思主義思想,以馬克思主義思想整合和引領黨內一切思想,把批判錯誤思想與正面宣傳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堅持在宣傳教育中批判各種錯誤思想,正面的宣傳教育,有利于提高無產階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增強無產階級政黨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對錯誤思想的批判斗爭,又有利于幫助無產階級分辨非馬克思主義和反馬克思主義思想,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在理論宣傳中堅決抵制一切反馬克思主義思想和派別,在批判斗爭中又加強了理論的指導意義,有利于進一步加強黨的宣傳教育工作,發(fā)揮無產階級政黨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
(三)理論繼承與發(fā)展創(chuàng)新相結合原則
列寧十分重視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與發(fā)展。他認為布爾什維克能夠成功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是1903年在最堅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上產生的”。同時,堅決反對把馬克思主義當作教條,認為馬克思主義提供的是一般意義上的指導原則,重要的是學會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必須以俄國的具體條件和實踐為基礎,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俄國社會主義建設實際相結合,把布爾什維克建設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核心。列寧結合俄國的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堅持刻苦鉆研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不斷為馬克思主義注入新的活力,成功指導俄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yè)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列寧領導俄共(布)在堅持不懈的實踐和探索中不斷將馬克思主義推向前進,又在新的實踐、探索中催生了新的理論成果,在吸收馬克思恩格斯無產階級政黨思想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了新型無產階級政黨思想,是對馬克思政黨學說的豐富和發(fā)展,也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chuàng)新。新的革命和建設實踐推動著社會主義理論的不斷創(chuàng)新,新的理論又在不斷指導著新的實踐。
三、列寧無產階級政黨的思想建設的主要內容
無產階級政黨的思想建設就是以馬克思主義武裝全黨,堅定共產主義信仰,提高黨員的理論水平和業(yè)務能力,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zhí)行,不斷增強無產階級政黨的凝聚力、戰(zhàn)斗力和領導力。
(一)加強黨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
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全黨是列寧無產階級政黨思想建設的重要內容。思想建設是黨的一切建設的首要任務,列寧尤為重視黨的思想建設,布爾什維克必須在任何時候都肩負起思想領導者的重任,起到先鋒模范作用。列寧堅定地站在馬克思主義立場上,強調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指導黨的建設,保持黨的思想統(tǒng)一。馬克思主義是指導俄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理論依據,俄國社會民主工黨自成立之初就把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綱領。列寧深刻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革命性,在總結布爾什維克的戰(zhàn)斗經驗時指出了馬克思主義對于俄國革命的重要意義,“俄國在半個世紀里,經受了聞所未聞的痛苦和犧牲,表現了前所未有的革命英雄氣概,以難以置信的毅力和舍身忘我的精神去探索、學習和實驗,經受了失望,進行了驗證,參照了歐洲的經驗,真是飽經苦難才找到了馬克思主義這個唯一正確的革命理論”。
執(zhí)政之后,俄共(布)肩負建設社會主義的艱巨任務,提高全體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的馬克思主義水平成了當務之急。隨著俄共(布)執(zhí)政水平的提高,黨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黨員數量也在成倍增加,因此,必須重視對黨員同志的思想教育工作。早在革命前,列寧就指出,“我們首要的迫切任務,就是幫助培育出在黨的活動方面能夠同知識分子革命家具有同等水平的工人革命家”[6]。1920年初,列寧指出要盡快把年較的黨員培養(yǎng)成有覺悟的、能夠建設共產主義事業(yè)、勝任重要職務的干部,必須加強黨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
(二)加強黨員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是列寧關于無產階級政黨的思想建設理論的一項重要內容。由于黨內錯誤思想泛濫,破壞黨內團結統(tǒng)一,列寧認識到,必須加強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提高黨員的思想覺悟,堅定黨員的共產主義信仰。列寧認為,無產階級政黨是先鋒隊組織,代表著先進工人的水平,黨員必須具有高度的思想覺悟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只有我們這樣的執(zhí)政黨,即革命工人階級的黨,才不追求黨員數量的增加,而注意黨員質量的提高和清洗‘混進黨里來的人……只讓有覺悟的真正忠于共產主義的人留在黨內”[7]。“入黨的將都是一些真心擁護共產主義的人,真正忠于工人國家的人,正直的勞動者,在資本主義下受過壓迫的群眾的真正代表”[8]。列寧痛斥了第二國際中背棄社會主義信仰的可恥行為,闡述了社會主義信仰對于工人的重要意義,“對于覺悟的工人來說,社會主義是一種莊嚴的信念”[9]。只有樹立和堅定社會主義信仰,才有強大的信念作為支撐,在這樣一個文化落后的俄國才有可能向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有效灌輸社會主義意識,把一切無產階級團結起來,增強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對于黨的宣傳教育工作,列寧要求必須由有堅定共產主義信仰的黨員干部來開展,一切理論的宣傳都要建立在對共產主義的高度信仰之上。事實證明,只有具備高度思想覺悟和堅定共產主義信仰的黨員同志,才能自覺地將馬克思主義理論、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準確地、生動地傳達給工人階級和農民群眾,才能確保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力,確保黨和國家事業(yè)的向前推進。
(三)加強黨員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
列寧強調,俄國的一切政治經濟文化工作都要統(tǒng)一在黨的領導下,黨的政策方針是無產階級的,是革命的,布爾什維克之所以能勝利的條件之一就是有正確的政治領導,正確的戰(zhàn)略和政策,以及廣大群眾確信其正確。列寧在總結“左傾”幼稚病的錯誤經驗時指出,黨要善于引導廣大群眾也轉向無產階級政黨的立場,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任何一個代表著未來的政黨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說服大多數人們相信其綱領和策略的正確”[10]。列寧在全俄省、縣國民教育局政治教育委員會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教育工作要和政治緊密聯(lián)系,反對資產階級教育“不問政治”的做法,要求各教育工作者必須在黨的領導下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并指出了政治教育委員會工作遵循的原則:“要使那些同無產階級息息相關的共產主義分子能夠引導無產階級貫徹他們的精神,服從他們的領導”。列寧認為,黨員不僅要有知識,更要有覺悟,善于管理,要求所有宣傳員和鼓動員都應代表黨的意志,嚴格貫徹黨的精神,要懂得適應身份的變化,善于聯(lián)系政治,領導和激發(fā)教師群眾參加共產主義事業(yè)。列寧反復強調,要使各項管理工作和政治緊密聯(lián)系,要依靠同無產階級、農民群眾的聯(lián)系,要求各級黨的機構和黨員必須嚴格貫徹執(zhí)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思想上、組織上和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統(tǒng)一。
四、列寧無產階級政黨的思想建設的主要載體
列寧為了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加強黨員的理想信念,宣傳黨的主張,以及促進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實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設立教育機構
為更好地開展馬克思主義教育,提高工人階級和農民群眾的思想覺悟和理論水平,列寧設立了一批教育機構。1920年11月,俄共(布)建立了政治教育總委員會,統(tǒng)一和指導全國的政治教育和宣傳鼓動工作,并領導群眾性的成人共產主義教育。他在《俄共(布)綱領草案》中闡明了國民教育的任務,“學校不僅應該傳播一般共產主義原則,而且應該對勞動群眾中的半無產者和非無產者階層傳播無產階級在思想、組織、教育等方面的影響,以培養(yǎng)能夠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一代人”[11]。對此,列寧作出一系列決定開展廣泛的共產主義思想的宣傳工作,例如對未滿16歲的兒童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和綜合技術教育;由國家供給全體學生膳食、服裝、教材和教育;建立圖書館、成人學校、人民大學、講習所等一批學習陣地。針對俄國文盲率高,人民群眾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的情況,1920年,俄共(布)成立了掃除文盲委員會,普及文化知識,提高文化水平。
為了培養(yǎng)更多基礎扎實的黨員干部和理論工作者,列寧還建立了各級黨校,對廣大黨員進行系統(tǒng)、專業(yè)的理論培訓,設立中央黨校和地方各級黨校,大大宣傳了馬克思主義。為加強黨校教育陣地建設,列寧等人共同撰寫了黨校的必修教材——《共產主義ABC》,并要求黨課必須為學員充分講解共產主義及其實現道路、黨的知識以及我國經濟發(fā)展情況等內容。十大召開之后,俄共(布)設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班,探索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的新形式,拓寬思想理論教育的新渠道。
(二)出版理論著作和刊物
列寧高度重視黨的理論出版物的重要作用。為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傳,列寧組織相關部門大力收集、翻譯、出版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受到了廣大工人階級和農民群眾的熱烈反響。列寧還主張創(chuàng)辦黨的理論刊物,將黨性和共產主義事業(yè)作為黨的出版物的重要原則,他在《黨的組織和黨的出版物》中指出,“社會主義無產階級應該提出黨的出版物的原則”[12]。列寧要求黨的一切出版機構必須完全服從黨中央委員會,嚴格貫徹黨的政策,黨的出版物必須接受黨的領導,肩負社會主義的職責和使命。1922年1月,黨的理論刊物《在馬克思主義旗幟下》在莫斯科出版,同年3月,列寧為其規(guī)定了基本任務——捍衛(wèi)唯物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工作,起到先鋒隊作用。
列寧特別重視報紙的作用,“能夠成為全民的揭露的講壇的,只有全俄報紙”,[13]對于傳遞工人運動消息以及黨組織和各地的上傳下達方面,報紙是無可替代的,尤其在政治揭露方面對工人階級起了巨大作用,是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強大思想武器和有效教育陣地。1900年12月,列寧、普列漢諾夫等人創(chuàng)辦了俄國第一個馬克思主義的秘密報紙《火星報》,闡述了無產階級政黨建設和階級斗爭等問題,為建立無產階級政黨作思想戰(zhàn)斗準備。列寧還對報紙的質量提出了較高要求,認為報紙應盡可能的提高水準,要體現豐富的知識,要致力于擴大工人的眼界,提高工人的理論水平和思想覺悟,避免政治等任何形式的空談,要從生活實際中汲取靈感,“少來一些政治空談。少發(fā)一些書生的評論。多深入生活。多注意工農群眾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實際地創(chuàng)造新事物。多檢查檢查,看這些新事物中有多少共產主義成分”[14]。
(三)發(fā)表思想報告和講話
在思想教育工作中,除了設立教育機構,翻譯經典著作和出版理論刊物外,列寧還注意通過政治報告、集會講話等更直接的形式宣傳馬克思主義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1918年1月,列寧在全俄工兵農代表蘇維埃第三次代表大會上作了人民委員會工作報告,向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闡明了目前俄國過渡到社會主義的艱巨任務,號召一切無產階級團結一致建立社會主義,“我們現在清楚地看到革命的發(fā)展會多么遠大;俄國人開始了,德國人、法國人、英國人將去完成,社會主義定將勝利”[15]。1920年11月,列寧在政治教育委員會工作會議上發(fā)表講話,要求教育工作必須緊貼政治,改掉不符合無產階級前進方向的舊習氣,改造群眾的思想,與一切資產階級做深刻的反抗,教育工作者的任務是要“培養(yǎng)出一支新的教育大軍,它應該同黨和黨的思想保持緊密聯(lián)系,貫徹黨的精神,它應該把工人群眾團結在自己的周圍,以共產主義的精神教育他們,使他們關心共產黨員所做的事情”[16]。
列寧無產階級政黨的思想建設理論是對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的豐富和發(fā)展,也是無產階級強大的思想武器。對列寧無產階級政黨思想建設理論的研究有利于推進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政黨學說的發(fā)展,更為我國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和理論借鑒。
參考文獻:
[1]《列寧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74頁.
[2]《列寧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11-312頁.
[3]《列寧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12頁.
[4]《列寧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17頁.
[5]《列寧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9頁.
[6]《列寧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0頁.
[7]《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1頁.
[8]《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2頁.
[9]《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54頁.
[10]《列寧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76頁.
[11]《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25-726頁.
[12]《列寧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63頁.
[13]《列寧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72頁.
[14]《列寧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73頁.
[15]《列寧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7頁.
[16]《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0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