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祥僅
摘 要:教育的核心不只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而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關鍵在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提高學生的預習效率。作為語文教師在要求學生開展語文預習時,營造生生合作氛圍,創(chuàng)設良好預習環(huán)境;指導文體預習方法,引導學生有效預習;重視預習成果展示,促進學生預習能力的提高。這樣,使每位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語文預習習慣,有效提高課前預習語文的效率。
關鍵詞:初中語文;預習效率;提高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關鍵在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提高學生的預習效率,學生的預習效率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也自然達到高效。然而,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特別是學生預習效率的提高,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那么在初中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應當如何有效提高學生課前預習語文的效率呢?經過多年時間的探索與實踐,結合學生的實際,我認為應做到如下幾點:
一、營造生生合作氛圍,創(chuàng)設良好預習環(huán)境
人和環(huán)境是有機的整體,人無法脫離環(huán)境而單獨存在。對初中學生來說,良好的預習環(huán)境對學生預習的影響就顯得尤為突出。良好的的預習環(huán)境能使學生預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為了營造生生合作氛圍,創(chuàng)設良好預習環(huán)境,讓學生之間相互影響,合作預習。從學生剛進入七年級開始,我就采用了小組合作預習制。將學生按座位分成10個預習小組,每組由他們自己確定小組長。我定期對小組進行考核,對小組的考核內容有:晚修前到班預習情況、晚修后預習情況、小組合作預習情況、成績進退情況等。并且把小組納入德育評比獎勵中,力求在預習上形成人人有人“抓”,人人有人幫的緊張氛圍。
除了定期對小組進行考核之外,我還經常利用課余時間指導學生們如何進行生生合作:預習中要明確任務,分工合作;預習中每位組員都要參與到預習中來;預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盡量通過討論解決;對能力不足的組員要以鼓勵為主……
二、指導文體預習方法,引導學生有效預習
法國教育家盧梭對教師說:“傳授學生各種各樣的科學,并不是你的職責;你的職責應該是使他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以及當他對這些科學產生的趣味較為成熟時,給他以從事學習科學的方法,這確是那完善教育的最基本的原理?!笨梢姡瑢W生在學校中獲取知識的最終目的,不在于知識本身,而在于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獲得知識的方法。所以,要想讓學生在預習中提高效率,就要教給學生良好的預習方法。
初中語文課本按照不同文體來編排的,不同文體有不同的特點。所以,從學生剛進入七年級開始,我就按照不同文體指導不同預習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預習。
下面是我按照不同文體指導學生不同的預習方法:
(1)預習記敘文要注意的地方
A、記敘文六要素,一般的預習是: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B、記敘順序有插敘,順敘,倒敘。
C、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
D、人物描寫包括肖像,動作,語言,神態(tài)和心理描寫。
E、環(huán)境描寫包括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描寫。
F、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對偶、反復、借代、夸張、排比、設問、反問、引用等。
(2)預習說明文要注意的地方
A、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作比較、列圖表(列數字)、下定義、作詮釋、引資料、打比方、摹狀貌、作引用、作假設等。
B、常見的說明順序包括邏輯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
C、語言運用特點:生動性、平實性的。
(3)預習議論文要注意的地方
A、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B、論證的方式: 立論、駁論。
C、基本的論證方法包括五種:歸納法、例證法、演繹法、比喻法、對比法。
(4)預習文言文要注意的地方
A、通讀課文,爭取能夠很流暢地將課文讀下來;
B、注意生字、生詞,可以先查字典,實在解決不了,可以用筆把它標記下來,上課時聽老師講解或問老師。
C、可以查找有關資料,了解作者、寫作背景等,有利于理解課文。
D、注意文言文知識積累:通假字、古今義、一詞多義。
E、最好能夠將文言文翻譯成現代白話文。
三、重視預習成果展示,促進學生預習能力的提高
如果說課前教師編制預習生成單,讓學生進行預習,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那么,在課堂中讓學生展示預習成果,給學生展示自己能力的舞臺,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預習成果展示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做好了,不但能增強學生聽課的針對性,當學生有了成就感,就能夠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怎樣展示學生預習成果呢?我認為初中語文預習展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首先,教師要提供展示的平臺,讓學生主動自由地展示。教師要把本節(jié)課展示的內容細分,分給哪一個組,哪一個同學,都要想好。因為學生的語文水平參差不齊,所以展示內容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去分配。簡單一點的,可以分配給語文成績不好的同學展示,難度高的,可以分配給班中語文成績好的同學展示,以便學生全員參與展示,以便調動學生主動展示的積極性。
例如,我在教學朱自清《春》這篇課文的時候,這樣要求學生展示預習成果的:
1、字詞語;2、作家作品介紹;
這兩道預習題的內容因為十分簡單,所以我要求班中語文成績不好的同學展示,以便調動這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
3、文章結構與內容分析;
這道預習題的內容因為有點難度,所以我要求班中語文成績中等的同學展示,以便達到活躍這部分學生的學習思維。
4、寫作借鑒;5、學習心得。
這兩道預習題的內容因為難度很大,所以我要求班中語文成績最好的同學展示,以便鼓勵這部分學生大膽表達自己與別人不同的見解和意見,培養(yǎng)他們解決難題的能力。
其次,交給學生展示的方式,建立展示的評價標準,及時獎懲。在語文課堂中,單純的說是無法調動學生的參與面和積極性的,應該有靈活多樣的展示方式,教師要對學生的展示作指導,比如站姿的要求、語言的要求、發(fā)言順序的安排,都要有明確的規(guī)定。
最后,要規(guī)范流程、注重細節(jié)。我們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展示習慣,規(guī)范展示步驟,能按預設的程序有序推進。這樣保證了課堂的快節(jié)奏,高效率。在學生展示時,教師要注意細節(jié),及時糾正、點撥、評價。
總之,學生良好的語文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學生預習效率的提高,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我們語文教師做有心人,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多發(fā)現、多思考、多積累,然后指導學生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習慣達標計劃,對學生進行系統地、循序漸進地指導,留心挖掘,細心培養(yǎng),再經過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地反復督促和訓練,相信我們每位學生都會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語文預習習慣,有效提高課前預習語文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