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道香(陽江市中醫(yī)醫(yī)院治未病科 廣東 陽江 529500)
冠心病即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冠狀動脈血管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造成心肌細胞供血不足而導致的心臟?。?]。中醫(yī)認為體質是疾病的內在因素,體質因素與疾病的發(fā)生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冠心病按照中醫(yī)體質分類可分為痰濕質、氣虛質、陽虛質、瘀血質和濕熱質等[2],陽虛體質是常見的偏頗體質之一,患者常常表現出畏寒怕冷、手足不溫等虛寒癥狀,陽虛體質冠心病患者常常與寒滯心脈證、心氣虧虛證、心陽虧虛證之間有顯著聯(lián)系[3],陽虛體質冠心病在冠心病患者群體中占有很高的比例,本文主要探討運用懸灸法治療陽虛體質冠心病,并與普通針灸法進行療效對比,為臨床選擇合適的治療手段提供合理依據,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80例患者均為我院治未病科門診被確診為陽虛體質的冠心病患者,觀察組40例,其中男性患者23例,年齡范圍48~76歲,平均年齡59歲,平均病程(4.24±1.3)年。女性患者17例,年齡范圍52~74歲,平均年齡62.3歲,平均病程(3.8±1.7)年。對照組40例,男性患者21例,年齡范圍50~77歲,平均年齡62.4歲,平均病程(4.53±2.1)年,女性患者19例,年齡范圍49~71歲,平均年齡60.3歲,平均病程(4.44±1.6)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數據經統(tǒng)計學分析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較性。所有患者均排除肝腎功能異常及其他心血管方面重大疾病,且根據《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修改建議及分析[4]將其確診為陽虛體質。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采用艾條懸灸法,選內關(雙)、膻中、心俞(雙)、至陽四處穴位。準確找到穴位之后,點燃艾條一端,灸火距離皮膚約0.8寸,局部懸灸使患者皮膚呈紅暈態(tài),懸灸持續(xù)5min,依次在選定穴位施灸5min。每天灸治1次,5次為1療程,一個療程結束后休息1天再繼續(xù)進行第2療程治療。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針灸法,使用醫(yī)用無菌不銹鋼毫針依次在內關(雙)、膻中、心俞(雙)、至陽四處穴位施針,采用捻轉瀉法施針,針刺30min,1日針刺1次,7次為1療程。
1.3 療效觀察 根據冠心病診斷標準確定治療結果[5],將治療結果分為顯效、好轉、無效、加重四種。(1)顯效:血壓恢復正常,心絞痛、胸悶、短氣、心慌、頭暈等現象基本消失;(2)好轉:胸悶,短氣、頭暈現象偶爾出現,血壓基本恢復正常;(3)無效:治療前后五項癥狀沒有明顯改善;(4)加重:在原來癥狀基礎上出現更嚴重的癥狀。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進行描述。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癥狀療效 觀察組總有效率(90%)與對照組總有效率(85%)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結果比較(n=40, )例(%)
2.2 心電圖療效 兩組患者心電圖療效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1%,兩組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差異都具有顯著性差異,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差值比較也具有顯著性差異。說明觀察組采用懸灸法治療陽虛體質冠心病在改善心電功能方面優(yōu)于傳統(tǒng)針灸法。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電圖療效結果和VAS評分及其差值比較(n=40, ) 例
2.3 降壓效果 治療后血壓降至正常范圍(90mmHg<收 縮 壓 <140mmHg、60mmHg< 舒 張 壓 <90mmHg)為顯效,收縮壓下降15mmHg以上或舒張壓下降20mmHg以上但血壓尚未恢復正常者為好轉,治療前后血壓基本無變化為無效,治療后血壓明顯上升為加重。根據以上標準,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對照組總有效率為90%,兩組經統(tǒng)計學處理顯示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差異都具有顯著性差異,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差值比較無顯著性差異。說明兩組方法均有良好的降壓效果,但兩組方法效果相比無顯著性差異。見表3。
表3 兩組降壓效果比較和VAS評分及其差值比較(n=40)例
2.4 不良反應統(tǒng)計 不良反應包括皮膚熱敏及燙傷、渾身出汗、血壓升高、胸悶氣短等,治療24h后,統(tǒng)計出現上述不良反應的患者數量,結果顯示,觀察組有2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對照組有6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統(tǒng)計學處理顯示兩組之間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冠心病已經成為嚴重威脅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的疾病之一,并且其發(fā)病率不斷上升。冠心病多發(fā)生于40歲以上的中老年群體中,發(fā)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中醫(yī)將冠心病化為“胸痹”“厥心痛”范疇。冠心病屬于兼雜體質,根據中醫(yī)體質分型主要分為瘀血質、陽虛質、氣虛質、痰濕質、濕熱質、陰虛質、平和質及氣郁質[6-7],陽虛體質冠心病是冠心病中醫(yī)體質分型的常見種類,患者常常表現出畏寒怕冷、手足不溫等虛寒癥狀,研究表明,陽虛體質冠心病患者常常與寒滯心脈證、心氣虧虛證、心陽虧虛證之間有顯著聯(lián)系,因此針對陽虛體質冠心病患者的自身特點選擇合適的治療手段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冠心病的治療除了內服藥物之外還可以采用內病外治法,中醫(yī)穴位外治法是指在整體觀念指導下,通過肌表、穴位等作用于經絡氣血、臟腑,從而達到祛除機體內在疾患、調整和提高機體機能的一種治療方法[8]。目前冠心病的外治方法主要有針灸艾灸療法、穴位貼敷療法、穴位推拿及按壓法、藥物離子導入療法、穴位注射法、激光穴位照射法和涂擦法等[9]。艾灸具有溫經通脈、散寒驅邪的功效。傳統(tǒng)中醫(yī)認為,人體正常生命活動,有賴于氣血的作用,氣血不足,運行不暢就容易生病。氣血有“遇溫則行,遇寒則凝”的特點,使用艾灸,可以對人體的經絡穴位產生溫熱刺激,使氣血運行,從而預防和緩解冠心病[10]?,F代醫(yī)學研究表明懸灸對巨噬細胞具有殺菌效果并且可以影響炎癥因子的表達水平,進而發(fā)揮抗感染抗炎作用[11]。隨著內服藥物毒副反應和耐藥性的增加,穴位外治法由于它的手段方便,效果明確,將會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以及運用[12]。
本文通過對比懸灸法和傳統(tǒng)針灸法兩種方式治療陽虛體質冠心病,結果表明,懸灸法在改善患者心電圖療效上有明顯優(yōu)勢,且與針灸法相比不良反應例數更低,更適合于臨床運用。
[1]王永剛,齊婧,鐘偉,等.冠心病中醫(yī)病因病機的認識與探索[J].中醫(yī)雜志, 2015, 56(17):1 449-1 452.
[2]李建偉.冠心病患者的中醫(yī)體質分型分析[J].內蒙古中醫(yī)藥, 2014,33(9):55-56.
[3]田松,趙麗娟,梁曉葳,等.500例冠心病患者中醫(yī)體質分布特點及其與證候的關系[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 2011, 18(6):21-23.
[4]柳璇,王琦.《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修改建議及分析[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3, 36(5):300-304.
[5]時莉曉.冠心病血瘀證診斷標準的優(yōu)化研究[D].北京:中國中醫(yī)科學院, 2014.
[6]覃泳玲. 120例老年冠心病中醫(yī)辨證分型與心電圖的關系分析[J].數理醫(yī)藥學雜志, 2017, 30(4):560-562.
[7]郭生明.冠心病中醫(yī)證型及體質類型與客觀指標相關性研究[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 2015, 11(16):89-90.
[8]鄧立梅,袁暉戍,魯美君,等.穴位外治法防治冠心病心絞痛的研究進展[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8(6):723-724.
[9]劉振義,劉勇,代云彩.懸灸法治療冠心病62例臨床研究[J].中醫(yī)外治雜志, 1996(3):6-7.
[10]單艷梅,周華,戎靖楓,等.冠心病病人中醫(yī)體質類型特點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6, 14(6):561-564.
[11]李曉娟,孔立紅,孫國杰.懸灸對小鼠巨噬細胞殺菌作用和炎癥因子表達的影響[J].湖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4, 16(2):14-16.
[12]吳濱.針刺內關穴為主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臨床研究[J].中醫(yī)臨床研究, 2015, 7(5):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