隗延章
舞臺上,一位短發(fā)老人穿著西裝、抱著吉他,以搖滾樂的音樂形式唱起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唱畢,老人又朗誦了一首艾青的詩歌《我愛這土地》。
這是央視3月17日播出的綜藝節(jié)目《經典詠流傳》中的一幕。這位老人叫陳彼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活躍于臺灣歌壇,他當年創(chuàng)作的《遲到》《一剪梅》等歌曲一度風靡兩岸。在他人到中年時,卻將大量時間花在一項自己都認為很難有市場的事情上:為古詩詞譜曲。
現(xiàn)實的回應也幾乎如他預判,從他開始做這件事至今的二十多年來,他創(chuàng)作的古詩詞音樂一直沒有得到發(fā)行。但這次在央視的演出之后,事情似乎迎來了轉機。
74歲的陳彼得打完乒乓球,回到北京朝陽區(qū)常營附近的家中,接到了《經典詠流傳》節(jié)目組的電話,邀請他參與節(jié)目錄制。這是今年2月的一天下午,此時,距離陳彼得最初為古詩詞譜曲已經過去二十多年。
最初,節(jié)目組希望陳彼得演唱賀知章的《回鄉(xiāng)偶書》,詩中“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的敘述貼合陳彼得的個人經歷。1949年,他剛剛5歲,跟隨母親以及作為空軍飛行員的父親去了臺灣。1988年,他第一次回到大陸時,已是一個中年人。
雖然節(jié)目組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但陳彼得自己更希望演唱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他認為辛棄疾英雄氣概的一面,恰恰是當下流行歌詞中所缺少的?!靶翖壖彩且粋€俠骨柔腸的人?,F(xiàn)在風花雪月的東西多了點,我認為現(xiàn)在年輕人應該多接觸些文武雙全的東西?!标惐说脤Α吨袊侣勚芸氛f。
《經典詠流傳》節(jié)目組在北京西四環(huán)的會議室中,團隊人員分別聽了陳彼得錄制的《回鄉(xiāng)偶書》和《青玉案·元夕》的小樣,決定采納陳彼得的想法。
早在去年,陳彼得便已經為《青玉案·元夕》譜曲完畢。那段時間,他生活在臺灣阿里山北部的山區(qū)中,用一把吉他創(chuàng)作了該歌曲的最初版本。接到《經典詠流傳》的邀約以后,陳彼得簽約的“十三月”唱片公司和《經典詠流傳》團隊又分別豐富了編曲。
與那些用古風音樂表現(xiàn)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方式不同,陳彼得請音樂人劉卓以搖滾風為《青玉案·元夕》譜曲。在陳彼得看來,辛棄疾雖然是離現(xiàn)在800多年前的一個人物,但他能流傳至今,便說明他有非?,F(xiàn)代的一面。此外,辛棄疾豪放派詞人的身份,搖滾樂頗為合適。
除了演唱《青玉案·元夕》,節(jié)目現(xiàn)場,陳彼得還朗誦了艾青的詩歌《我愛這土地》。他經常在家中朗誦這首詩,有時一邊讀一邊哭泣,“真正熱愛這個土地的人,他就會喜歡這首詩,這是本能,是血液里的一種東西?!?p>
陳彼得。
《經典詠流傳》節(jié)目播出以后,陳彼得在微博上收到很多00后、90后發(fā)來的私信,表達對他的喜愛。其中一位臨近高考的學生稱,在他的語文課堂上,教師為他們播放了陳彼得的《青玉案·元夕》。私信中,他還問陳彼得“爺爺,你說怎么才能把語文學好?”
陳彼得看來,他在這些年輕人心中更像是爺爺,而非典型意義上的偶像?!罢l會拿爺爺當偶像?爺爺是拿來尊敬的。但正常的爺爺不彈吉他,爺爺一彈吉他,他們可能會覺得這個爺爺反傳統(tǒng)、‘犯規(guī)了,很好玩?!?h3>走紅于臺灣流行音樂的黃金時代
陳彼得的音樂之路始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臺灣。彼時,陳彼得在臺灣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專業(yè)讀書。這個專業(yè),是他母親建議他報考的。原因在于,他的舅舅是重慶鋼鐵廠的總設計師,在他母親的期待中,陳彼得未來會像他的舅舅一樣,成為一個工業(yè)人才。
青年陳彼得卻志不在此,他被搖滾樂深深吸引,熱愛甲殼蟲和貓王。那時,正是搖滾樂隊席卷全球的年代。與此同時,那時的臺灣唱片業(yè),由于版權法不健全,部分公司得以發(fā)行大量品種繁多的英文專輯唱片,低投入、高回報,造就了臺灣60年代末期的西洋音樂熱潮。
陳彼得在大學期間已經會唱數(shù)百首英文歌,與陶喆的父親陶大偉一同組過樂隊。當時吉他的價格比較昂貴,他買不起,于是他的一位大學同學,利用機械工程的專業(yè)知識,照著圖紙,用學校的設備,為樂隊制作了一把吉他。
畢業(yè)、服兵役之后,陳彼得找到了一份在夜總會唱歌的工作。陳彼得原名“陳曉因”,由于夜總會的觀眾很多是外國人,所以,他自己起了一個中西結合的藝名“陳彼得”,沿用至今。
他在夜總會工作的收入,超出了他母親的期待。那時,他從事機械工程的同學收入約每月1000元,但他在一家夜總會唱歌的收入便有4000元。有時,他同時在三家夜總會走穴,收入過萬。
1972年,陳彼得自己寫出了原創(chuàng)作品《含淚的微笑》。那天,他和歌手余天同坐一輛車趕場。陳彼得無意間吹起口哨,余天問這是什么歌?陳彼得回答,這是我隨口吹的。后來,這首歌成為了余天的專輯《男人青春夢》中的主打曲。
此后,陳彼得陸續(xù)創(chuàng)作了膾炙人口的《遲到》《阿里巴巴》《一剪梅》等歌曲。這些歌曲中,頗能體現(xiàn)陳彼得不同尋常的風格。那時臺灣情歌中的愛情范式,大多是抒發(fā)對一個人的專情,但《遲到》中,陳彼得講述了一個三角戀的故事。此外,當時的歌曲大多是慢歌,而陳彼得在《阿里巴巴》中,引入了迪斯科舞曲和說唱元素。
音樂創(chuàng)作之外,陳彼得還成立了臺灣歌星工會。一次陳彼得在乘坐歌手凌峰的轎車時,他看到凌峰開車,總是一只手握著方向盤,另一只手臂拽著車門。他對凌峰說,“你這個習慣不好,很危險,駛過的車可能撞倒你的手”。凌峰告訴他,“我的車門壞了,不用手夾住,它經常自己就開了”。
這輛車門壞掉的轎車,折射了當年臺灣男女藝人的收入差距。在陳彼得的記憶中,那時鄧麗君、鳳飛飛等女歌手的出場費能有幾十萬,但男歌手的出場費通常只有幾千塊。
不久之后,陳彼得籌措了數(shù)百萬現(xiàn)金,用皮箱裝好,和兩名助理開著車從臺南到臺北,簽下了30余名當紅男歌手,并把這些歌手的出場費提高了一倍。
陳彼得彈唱《青玉案·元夕》。
似乎一路順遂的陳彼得,卻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患上了焦慮癥。一方面,從1980年開始,作為演藝工會主席,他耗費了大量精力,創(chuàng)作時間急遽減少;另一方面,他為歌手凌峰創(chuàng)作的一首歌曲由于當時的時代原因在臺灣被禁唱,這是對他的另一個打擊。
焦慮癥在一次歐陽菲菲的演唱會上爆發(fā)。那天他作為演唱會的嘉賓,還沒開始唱便感到“我在這兒再站一秒鐘,即可就會休克,一分一秒都待不下去了,必須馬上離開、逃離這個地方”。
他走到后臺,對正在后臺休息的歌手凌峰說“不唱了”,然后,離開了臺灣的舞臺至今。
陳彼得找遍了臺灣的心理醫(yī)生,醫(yī)生給他開安眠藥、鎮(zhèn)定劑,但陳彼得覺得這些藥物只能緩解,卻不能真正解決問題。于是,他為自己制定“自然療法”,花了半年時間,遠離人群,走遍了臺灣的山山水水,直到焦慮漸漸消失。
時間到了1987年。這一年的10月,海峽兩岸開放了臺灣居民到大陸探親的政策。
那時,常規(guī)的探親路線是從香港或澳門參加探親團,進入內地。陳彼得報名時,需要排隊三個月。他不想再等了,他選擇乘坐航班去日本,繞道來大陸。航班在上海上空緩緩降落時,陳彼得看著云層下的土地,淚眼婆娑。“這是一種近鄉(xiāng)情更怯的眼淚,也是一種喜極而泣的眼淚?!标惐说脤Α吨袊侣勚芸坊貞?。
他見到的第一個親人是他的弟弟。他的弟弟比他小兩歲,1949年他去臺灣時,在外婆的要求下,弟弟留在了成都。見面時,弟弟開玩笑地問他,“你是反攻大陸來了嗎?”“我是來投誠的。”陳彼得說。
同年5月,陳彼得收到成都市臺灣事務辦公室的邀請,希望他能在成都舉辦演唱會。陳彼得返回臺灣,帶回了燈光、舞蹈、音響、歌手、樂隊等50余人的演出團隊。此外,他還為這次演唱會特意創(chuàng)作了一首《歸雁》。
6個月之后,陳彼得陸續(xù)在成都、重慶、武漢的體育館舉辦了共計20場的演唱會?,F(xiàn)在回憶起當初演唱會的情景,陳彼得形容“好像在夢里一樣,怎么能舉辦20場那么多呢?”而在陳彼得的印象中,“那會兒費翔比較紅,但他只唱了一場”。
但一年之后,由于大陸舉辦演唱會的政策限制,陳彼得又一次退居幕后。
此后三四年,他在兩岸間往返探親,間或為一些歌手寫作歌曲。那段期間,他為楊鈺瑩寫下了《等你一萬年》,為陳明、江珊寫下了 《燈火闌珊處有你》。
上世紀90年代中旬,陳彼得臨近50歲?;厥兹松?0年,他覺得自己的音樂創(chuàng)作更多是以市場為導向。臨近50歲的人生關口,他決定將創(chuàng)作重心放在為古詩詞譜曲。下定這個決心的時候,他已做好了沒有市場、無法發(fā)行的準備。
之所以選擇為古詩詞譜曲,一方面是因為他喜歡古代歷史中的人物。閱讀古詩詞時,他仿佛穿越至古代,與古人對談他們的興衰、榮辱、喜悅、傷心。這個過程中,他也得以觀照自己,“你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自己人生,可以決定你明天應該走的路”。
另一原因,是他覺得古詩詞作為古人流傳下來的作品,或許對當代社會有別樣的啟發(fā)。比如,今年年初他堅持演唱《青玉案·元夕》是因為他覺得這首歌可以給“缺少英雄氣概的流行歌詞” 增添一些力量。
廣州市郊一個四面環(huán)水的島上,陳彼得買下一套房子作為工作室,添置了調音臺、吉他、鋼琴、鍵盤等器材。他那時譜曲的一首詞是《漁歌子》,其中“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的唱詞,仿佛他每日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
陳彼得的創(chuàng)作原則是,保持古詩詞的原本面貌。他不愿像一些以古詩詞為歌詞的音樂人一樣,在作品中增減古詩詞的文字。隨之而來的困難,是他要將一些過短或過長的古詩詞,都容納在4分鐘左右的歌曲長度中。比如一首五言絕句,雖然只有4句,但他會采用變調、間奏等方式,在歌詞很短的情況下,讓歌曲依然有層次感。
他還花了很多功夫在音樂之外。為每一首詞譜曲時,他會通過找文學教授請教等方式,徹底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時代背景,盡可能讓編曲貼合古詩詞的真實氣質。“很多古詩詞未必只有字面意思,真正思想隱藏在文字背后?!彼麑Α吨袊侣勚芸氛f。
上世紀90年代,陳彼得為100多首古詩詞譜了曲。為了給古詩詞錄音,在2004年左右,他在北京三元橋附近開了一家“喜鵲錄音棚”。經營錄音棚期間,謝天笑、竇唯、崔健等搖滾樂手,都曾來他的錄音棚錄音。
樂手錄音結束以后,陳彼得經常會給他們做飯吃,他記得竇唯愛吃他做的咖喱羊肉飯和燴飯。
2012年左右,傳統(tǒng)唱片業(yè)在盜版和數(shù)字音樂的沖擊下,利潤愈發(fā)微薄。陳彼得的喜鵲錄音棚也難以為繼。而他一直堅持譜曲的古詩詞,也一直沒有市場。此時,陳彼得和妻子巴度的兒子已經11歲了,他需要賺錢,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由于自己喜歡美食,陳彼得選擇回到廣州開餐廳。對于這段經歷,他形容這種選擇就像辛棄疾一樣,“辛棄疾在人生低谷的時候去種地,所以號稼軒;我呢,音樂事業(yè)漸漸褪色的時候,就去煮面?!标惐说脤Α吨袊侣勚芸氛f。
他的餐廳叫做幸福77G,開在廣州番禺區(qū)的麗江花園小區(qū),約30平方米。陳彼得的朋友晨楓,是麗江花園小區(qū)的住戶。據(jù)晨楓稱,麗江花園小區(qū)住戶以年輕白領為主。那時,陳彼得的幸福77G餐廳,宛如麗江花園年輕人的“深夜食堂”。晨楓的記憶中,餐廳門口有一棵大榕樹,有時他深夜歸家,見榕樹后面餐廳的燈亮著,便知道陳彼得還可以為他做飯。此外,年輕人在77G餐廳用餐時,有時會向陳彼得傾訴工作生活中的不如意。這時,陳彼得便會一邊做菜,一邊聽他們自顧自的念叨,間或講述自己的一些經歷,以此寬慰這些疲倦的都市夜歸人。
經營餐廳時的陳彼得已經年近70歲,剛開張時,只有三個人經營,陳彼得會騎著自行車親自去送餐。有時,他敲門送餐時,對方看見是一位老大爺,會說,“真不好意思,怎么你來送?”聊到這一細節(jié),陳彼得對《中國新聞周刊》說,“我覺得人就是要有一種坦然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林肯不還擦過皮鞋嗎?該擦就擦,該煮就煮,該送就送?!?/p>
2014年左右,陳彼得與妻子巴度的孩子要去臺灣讀書,陳彼得將餐廳出售,回到了臺灣生活。開餐廳這兩年,陳彼得實現(xiàn)了他“改善家庭生活”的愿望,據(jù)他稱,開餐廳期間,每天能賺幾千元。
年過70歲的陳彼得,在臺灣的生活像一個普通老人一樣平靜。上午練琴、譜曲,下午約球友打乒乓球,晚飯時和妻子輪流做菜。他創(chuàng)作多年的古詩詞音樂,即便一直沒有發(fā)行,他也并不再因此而焦慮。
直到他來到北京,處理一些房產上的事務期間,偶然接到《經典詠流傳》的邀請,演唱的《青玉案·元夕》隨后火爆網(wǎng)絡?!拔覍懥硕嗄辏瑫r代終于聽到了我的呼喚。”陳彼得這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