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如法炮制”來源于古老的中藥加工專用名詞“炮制”,常常被用在生活和工作中,表示按照現(xiàn)成的方法去做事,略帶按部就班、無所創(chuàng)新的貶義。但是,真正了解中藥嚴格的炮制要求后,才知道這里面包含了大智慧。
中藥炮制通過制其形、制其性、制其味、制其質(zhì),來改變藥物的四氣五味、升降沉浮和歸經(jīng),以適應(yīng)不同證型疾病的治療。我們?nèi)粘5结t(yī)院或者藥店買的中藥,一般是經(jīng)過炮制的中藥飲片,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中藥炮制的神奇。
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有了中藥炮制技術(shù),并世代傳承至今。中藥炮制有嚴格規(guī)范,包括炮制用的材料、工藝、流程等,必須嚴格遵守,否則藥性就會大打折扣。千萬別小看“如法炮制”,它對保證藥材療效和質(zhì)量是非常重要的。
中藥炮制方法很多,有炙、煨、焙、煅、煮、淬、炒等方法,其中炙法可分酒炙、蜜炙、醋炙、鹽炙、姜炙等。每一種炮制方法都是中醫(yī)藥經(jīng)驗的總結(jié)。
生地黃通過酒炙后變成熟地黃,功效由清熱涼血變成甘溫補血。所以,在藥方中的熟地黃,有補血功效,生地黃有去火功效。以酒一炙,地黃藥性竟來了個大轉(zhuǎn)變。
黃連是治療脾胃病的常用中藥,本來性味苦寒,不適合脾胃虛寒的人,但通過姜炙后,藥性變得溫和,脾胃虛寒的患者也可以應(yīng)用。
酸棗仁飲片一般是用文火炒制過的酸棗仁。炒酸棗仁偏溫補,長于養(yǎng)心斂汗,對氣血不足、不眠者效果較好;而生酸棗仁對心火上擾、虛煩驚悸者較好。
半夏有毒,用生姜榨汁,兌水,然后把藥材倒入姜汁中進行炮制,制成姜半夏,可降低其毒性。
許多生用有毒的中藥,都是通過規(guī)范的炮制,使之毒性減低,起到治病作用。更為有趣的是,一些中藥經(jīng)過炮制,改變了中藥的治療方向。比如大黃本來是攻下通便、治下焦疾病的中藥,通過酒炙后,借酒的發(fā)散作用,就變成治上焦疾病的藥,目赤上火用酒炙大黃效果非常好。
還有一些藥材是應(yīng)疾病治療的需求,給予不同的火候來炮制,以達療效的。中醫(yī)說“逢香入脾”,把藥材炒香可以健脾,如山楂、神曲等健胃消食類的藥材需要炒焦;如梔子、地榆、艾葉等用于止血時,就需要炒成炭。
通過對中藥炮制的了解,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成語“如法炮制”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