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惠
交接是醫(yī)療系統(tǒng)中團隊或個人之間相關信息、責任和義務的交接,其質量高低對患者安全和診療連續(xù)性有重要影響。手術是現(xiàn)代醫(yī)療體系中主要治療手段之一,目前手術室交接仍依靠口頭交接和查閱病歷資料等方式,而手術室護士工作節(jié)奏快、壓力大,遺漏病情信息風險較高。SBAR溝通模式即情況(Situation)-背景(background)-評估(Assessment)-建議(Recommendation)溝通模式,這一標準溝通模式曾被用于美國海軍和航空業(yè)中,帶入醫(yī)療背景中可以大致歸納為患者發(fā)生了什么事、臨床的背景和內容是什么、我認為這是什么問題及該如何進一步評估和矯正此情況等幾個問題[1]。增進醫(yī)務人員有效溝通、保障患者安全是國際患者安全六大目標要求之一,標準化溝通模式(SBAR溝通模式)在臨床應用率逐漸增高,相關研究表明此法有利于改善醫(yī)務人員溝通效率[2]。基于此,本研究選取我院手術室所有護士(16名)作為研究對象,以探討SBAR溝通模式在手術室交接中的應用效果。
選取2017年1—6月手術室全部護士(16名)作為研究對象。本組研究共16名護士,16名均為女性(100.00%),年齡24~53歲、平均(35.25±8.38)歲,學歷:???0人、本科6人,工作年限2~33年、平均工作年限(9.49±3.80)年。
對照組行常規(guī)溝通方法,研究組行SBAR溝通模式:(1)成立SBAR溝通模式交接專管小組,以護理部主任為組長、護士長為副組長,另選取5名學歷本科以上、臨床經驗5年以上的高年資護士作為顧問,共同討論SBAR交接方式及實踐考核標準;(2)以科室原有交接表格為參考,根據(jù)SBAR溝通原則重新制定新交接表格;并搜檢相應SBAR文獻資料制定SBAR溝通模式交接標準,制定成文字版作為培訓材料;(3)培訓:對參與護士開展SBAR溝通模式培訓和考核,包括理論、案例講解和模擬實踐等部分,使護士能熟練使用SBAR溝通模式;(4)制訂SBAR簡單流程并在科室內張貼,并不定時抽檢護士使用SBAR溝通模式依從性;(5)收集護士在使用SBAR溝通模式中遇到的問題,每月1次反饋討論。
(1)交接班過程中若未達到一次性完整信息交接或出現(xiàn)信息溝通錯誤即認為出現(xiàn)交接班問題[3];(2)使用交班滿意度問卷(自制)評估護士滿意度,問卷包括信息全面性、交接班重點、交接班認可度和效率4個部分,共10個條目,每個條目得分0~10分,得分越高護士對交接班滿意度越高;(3)知覺壓力量表(CPSS)[4]包括失控感和緊張感2個部分,共14個條目,每個條目得分0~4分,得分越高感知壓力水平越高。
從兩組期間所有交接班次數(shù)中各隨機抽檢50次,比較兩組交接班問題發(fā)生率,護士平均交接時間,護士滿意度和護士感知壓力水平。
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數(shù)據(jù)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數(shù)據(jù)以[n(%)]表示,行χ2檢驗或Fisher精確概率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發(fā)生交接班問題3次(6.00%,3/50),對照組發(fā)生交接班問題10次(20.00%,10/50),觀察組交接班問題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χ2=4.332,P=0.037)。
16名護士中,觀察組平均交接班時間(8.87±2.76)min,對照組平均交接班時間(13.62±3.76)min,觀察組交接班時間短于對照組(t=5.761,P=0.000)。
觀察組護士交接班滿意度問卷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觀察組護士CPSS得分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患者在手術治療時遭受醫(yī)源性損傷風險高,而術后又因麻醉、手術創(chuàng)傷等原因溝通能力受限,因此醫(yī)護人員內部的信息交流是保證患者安全、使患者接受良好持續(xù)性治療的重要因素。SBAR溝通模式是基于證據(jù)的結構化溝通方式,已有部分研究證實其在外科手術轉運交接中應用效果較好[5],故本對我院手術室16名護士應用SBAR溝通方式的效果展開分析。
表1 兩組護士交接班滿意度問卷得分對比 ( x- ±s,分)
表2 兩組護士CPSS得分對比 ( x- ±s,分)
受限于我國醫(yī)療資源缺乏的現(xiàn)狀,手術室護士往往長期處于較快的工作節(jié)奏中,又因手術患者所涉及的信息較多,因此手術室交接班時常存在信息蕪雜、重點不突出、邏輯紊亂等問題。本研究在實施SBAR溝通模式前首先對護士進行相關培訓,促使其在交接班時建立良好思維模式,強調在交班前要按照SBAR溝通模式對患者情況進行自我梳理,這實際上也是對患者情況進行重復評估的過程,能降低患者發(fā)生安全事件的風險。同時,SBAR溝通模式是一種按標準結構進行溝通的方式[6],護士建立良好邏輯有助于使其語言簡明扼要,在固定框架基礎上補充信息也減少重復尋找遺漏信息的時間,既降低遺漏重要信息風險,也節(jié)省其工作時間。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護士交接班問題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且平均交接班時間也較對照組短,這說明應用SBAR溝通方式后護士交接班效率提高,與陶怡[7]等學者部分研究結論相近。
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手術室護士的心理壓力源前三位分別是手術室工作特殊性、工作負荷過重和害怕發(fā)生差錯事故[8]。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護士對交接班滿意度更高,感知壓力水平更低。出現(xiàn)這種情況,考慮與SBAR溝通模式提高護士工作效率有關,并有利于減少額外工作量,提高團隊協(xié)作性。同時護士在應用SBAR溝通模式交接班時信息更全面、準確,使發(fā)生差錯事故的風險降低,間接減輕護士的心理負擔。另外,本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應用SBAR溝通模式后護士仍有一定比例的交接班問題??紤]與以下原因有關,一方面本研究評估交接班問題時采用的是抽檢,交接班時評估人員在場可能增加護士心理壓力,使其更容易出錯。
綜上所述,觀察組應用SBAR溝通模式能降低交接班問題發(fā)生風險、縮短交接班平均用時,有利于改善手術室護士心理狀況和交接班滿意度。
[1] 邱金花,林燕平,林寧,等. 基于SBAR溝通模式的標準化床邊交接班滿意度評價[J]. 護理學雜志,2015,30(2):58-61.
[2] 宋秀嬋,黃萍英,徐紅,等. 運用SBAR溝通模式降低ICU護士交接班缺陷率[J]. 護士進修雜志,2017,32(5):413-415.
[3] 吳越,李潔瓊,胡婷,等. SBAR溝通模式在手術室巡回交接班中的應用分析[J]. 中國醫(yī)學倫理學,2015,28(2):197-199.
[4] 王開秀,蔣維連,朱燕梅. 威廉姆斯生活技能訓練對手術室護士知覺壓力與壓力反應的影響[J]. 護理研究,2016,30(11):1374-1376.
[5] 榮曉旭,任國琴,周媛婷. 標準化溝通模式在外科手術患者轉運交接中的應用[J].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7,23(27):3457-3460.
[6] 俞萍,任國琴,張婧婧,等. 標準化溝通模式在術后轉入ICU患者交接中的應用[J].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7,23(27):3446-3449.
[7] 陶怡,蔣小平,程曉紅,等. SBAR溝通模式在兒科急診患者院內交接中的應用[J]. 中國護理管理,2015,15(9):1035-1038.
[8] 李晶,方承媛. 手術室護士心理壓力的形成因素分析及應對措施 [J]. 西部醫(yī)學,2015,27(1):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