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武
一所學校的辦學水平靠教師和學生這兩張名片彰顯,教師發(fā)展了,學生就會發(fā)展,學校自然也會得到發(fā)展。因此,教師不應成為學校管理者用來發(fā)展學校的工具,而應是學校發(fā)展的核心,教師隊伍必須得到最優(yōu)先的發(fā)展與建設。
(1)學校管理奉行以教師為本。學校有行政管理者、教師和學生三個群體,應該把誰放在第一位呢?有人認為:學生是第一位的,學生是上帝,教好每一個學生是教師的天職;只有不會教的教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等。其中我很贊同李希貴校長的觀點:從管理學的概念出發(fā),教師第一;從教育學的取向出發(fā),學生第一。著名的美國羅森帕斯旅游管理公司能取得巨大發(fā)展,也是得益于“員工第一,顧客第二”的管理理念,也是奉行“只有公司把員工當上帝,員工才能把顧客當上帝”的結果。這也給我啟示:學校管理以教師為本;教師第一,學生第二。只有學校把教師放在第一位,教師才會把學生放在第一位。學校很多工作決策時,我們都要先站在教師的角度進行思考,再做安排與落實。
(2)制度管理傾注人文關懷。“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一個學校管理沒有制度是不行的,但完全機械地執(zhí)行制度也是行不通的,一味嚴格的制度管理往往使教師在心理重壓下喘不過氣,他們可能會把不良情緒帶到工作中去,發(fā)泄到學生身上。只有在制度中傾注人文思想,在執(zhí)行中體現人文關懷,才能完美地落實管理。學校離退休教師的慰問制度規(guī)定只對年滿七十的老教師一年慰問一次,卻破例慰問了全心工作的金老師的重病在身的父親,在教師中有著較大的影響。人文關懷在時空、對象上恰當延伸,一根關懷的“線”,將會獲得一個對學校關愛的“面”。
一是校長要有平民思想。我回到湖南省安化縣梅城鎮(zhèn)中學(以下簡稱“我?!保r,把自己定位于普通的一員,記得在第一次全體教師會上,我真誠地和教師們說:“我會與同志們一道同甘共苦,做一個讓大家能放心的頭兒?!币院蟮娜兆永?,我一直圍繞這一句話努力。早上略早于大部分班主任到校,和教師學生一起跑操;就餐時圍坐一起與教師們扯扯家常,特殊時段值班我也會和值日同志一道查完寢再離校。放下架子,教師才會親近你,才會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是重視教師的參與和建議。讓教師成為學校的主人,其實質就是要重視教師的參與意識和創(chuàng)造意識,要體現出教師主人翁的地位,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參與學校的管理。一方面,可以激發(fā)教師主人翁意識和工作責任感;另一方面,也能激發(fā)其主動精神和創(chuàng)造意識,提高教師的自我價值感,增強工作效率。記得有次教師分工時,兩位老班主任教師提出與年輕教師搭檔的建議,學校積極采納,這既尊重了老教師,也解決了學校班主任青黃不接的重大難題。
三是多途徑成全教師提出的意見或建議,除了重視,我們還要注意多途徑成全教師?;蚪徽勚姓f一句“你的建議很好,值得學校好好思考”,或在教師會上說“這是某某老師給我的建議”等。記得在強化理化實驗訓練時,劉老師向我推薦218班采取的分組訓練與比拼的教學模式,年級組立即組織各班教師參觀取經,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同并推廣。如此,一方面,增強了學校管理的透明度與可信度,另一方面,也增強了教師對學校管理的認同感,使全體教職工對學校的管理更具信任感和歸屬感,使學校與教職工形成一個整體,提高教職工的自豪感、責任心和使命感。教師的成功就是管理者最大的成功;教師的平庸也就代表管理者的平庸。
古人云:“士為知己者死?!边@充分證明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的心理力量是何其強大。人的行為是以共識和情感為基礎的,學校營造一個平等、團結、尊重、信任的環(huán)境氛圍,這對主體意識突出的教師們將具有極大的感召力。對教師的尊重與信任是調動教師積極性的重要因素,“校長的生命在教師之中”,因此,學校管理者必須學會尊重,尊重教師的人格、尊重教師的工作、尊重教師的合理需要。
首先,建立良好的師際關系,營造尊重信任的環(huán)境。良好的人際關系,使人與人之間感情融洽,心情舒暢,相互發(fā)生積極的影響。學校通過年級組開展郊游、登山、野炊等活動;通過教研組開展研討活動,加強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了解,增進友誼。其次,建立良好的上下級關系,營造政令通暢的環(huán)境。學校領導要主動與教師交往,做教師的知心朋友,讓教師了解領導的內心世界,彼此溝通理解,成為知音,使得學校更快、更好地發(fā)展。再次,建立良好的競爭關系,營造生長的環(huán)境。學校的每一點進步,都是教師創(chuàng)造的。因此,我們要想方設法找理由表揚、肯定、鼓勵、欣賞他們。一次聊天時,我認真地評價了一個樓層的三個班,“你們三位年輕后生帶領的三個班,兄弟般的合作與競爭,很有起色,樹起了八年級教學的六樓旗幟?!比艘蛸澝蓝?,事因鼓勵而圓滿。最后,建立良好的包容關系,營造資源利用的環(huán)境。學校管理中總會出現一些問題,教師工作也不例外,如何將問題變成資源?這需要管理者有顆包容的心,把問題當作最好的現實教材,在教師迷茫時點撥,在教師無力時給力。這樣,教師就可以懷著一份快樂的心情工作,每位教師都能做到自己管理自己。校長的胸懷有多大、氣量有多大,學校的名教師就會有多少。
著名心理學家亞伯拉軍·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中的自我實現是最高層次的需要。教師成功,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專業(yè)成長”的成功。對教師的最大人本回歸,就是喚醒和鼓舞其“自我成全”。學校管理者要使教師的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人性得到最完善的發(fā)展——即喚醒教師的“自我成長”意識,召喚他們走向“自我成長”的道路。
(1)搭建發(fā)展平臺。我校為教師提供了鍛煉、發(fā)展、提高專業(yè)的多種機遇,如組織“名師工程”“青年教師教學比武”“骨干教師、教學能手評選”等活動。引導和鼓勵廣大教師積極參與,大膽嘗試,勇于實踐,充分挖掘發(fā)揮他們的內在潛能與創(chuàng)造力。
(2)實行團隊“捆綁前行”。我校啟動了學科共同體建設工作,將優(yōu)秀教師與青年教師捆綁成一個個小團隊,充分發(fā)揮中老年教師的傳幫帶作用。
(3)指導潛力教師。我校出臺了青年教師培養(yǎng)規(guī)劃,明確培養(yǎng)目標、內容、方式、考核等,使青年教師培養(yǎng)工作有計劃地規(guī)范運行,加快了教師專業(yè)成長。
(4)養(yǎng)成良好心境。誘導教師遇事講究實事求是,保持適當的期望值;啟發(fā)教師能用辯證觀點看待不利于自己的事物,從困惑中解脫出來,尋求心理平衡,滿懷信心地做好工作。要讓每個學生都成功,首先要讓每位教師有成功感。如果教師對自己的職業(yè)有成功感和幸福感,他們就把教書育人作為一種人生價值的追求,而不僅是一種謀生的手段,他們自然會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學生身上。既給教師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平臺,又引導教師正確地自我定位,欣賞自己,這樣才能使廣大教師在成功的喜悅中不斷增進工作的積極性。
教師永遠是管理的核心,而非工具。善待、成全、尊重、發(fā)展教師,學校管理才會回歸人本。
[1]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郭思樂.教育激揚生命——再論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趙繼新.人本管理[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