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楠楠
【摘 要】歷史虛無主義是一種唯心主義的錯誤思潮,具有三種表現形式,同時它對大學生造成的危害是不容忽視的,不僅會導致大學生政治信仰混亂,而且會削弱對民族歷史的認同感,進而喪失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在新時期,抵制歷史虛無主義刻不容緩,需從大學生、教育工作者、相關管理部門三個方面建立抵御防線。
【關鍵詞】歷史虛無主義;大學生;影響;對策
歷史是一個民族最深刻的記憶,記錄了一個國家的發(fā)展歷程,見證了民族的興衰演變,承載著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積淀,是一個國家最寶貴的精神財富。青年大學生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者,要認真學習歷史,正確認識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不斷增強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
一、歷史虛無主義的特點
(一)鼓吹“告別革命”論
新時期,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否定革命。他們否定近代中國歷史上的農民運動,否定辛亥革命、五四運動,認為這些革命對社會發(fā)展造成了極大破壞。相反,他們只是一味地對清末的“新政”以及洋務運動等可以代表他們價值觀的歷史事件進行大肆宣傳。經過這樣的“重新審視”,歷史虛無主義從根本上否定了中國革命在歷史上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否定了近代以來革命黨人所取得的一切成就。
(二)以“學術研究”的名義重塑歷史
歷史虛無主義以“學術研究”的面目出現,在重讀歷史的名義下,設置理論陷阱,宣傳錯誤理念。他們通過預先設定研究“原則”,尋找和“制造”所謂的事實依據,以“理性分析”偽裝示人,以“還原歷史真相”掩人耳目。經過歷史虛無主義的改造,董存瑞炸碉堡的英勇行為成了手被雙面膠粘住后的被迫所為,黃繼光挺身堵槍眼的壯舉成了摔倒后的無奈之舉。網絡上出現的各種版本的“歷史真相”,沖擊著“正史教材”,造成大學生對歷史認知的混亂。
(三)具有明確的政治訴求
歷史虛無主義并非純粹的學術研究,而有著更深層次的政治訴求。這種政治訴求帶有鮮明的階級立場和政治傾向。歷史學家龔書鐸指出:“歷史虛無主義并不是對歷史完全虛無,而是有所虛無,有所不虛無?!盵1]其目的是將歷史進行歪曲和顛覆,宣傳西方的自由主義,力求在中國經濟、政治、思想領域都貫徹資本主義思想,以期改變中國的政治制度。
二、歷史虛無主義對大學生思想的影響
(一)導致大學生政治信仰混亂
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地揭示了人類社會與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1984年鄧小平曾指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一種精神動力?!盵2]然而,隨著歷史虛無主義的盛行,大學生的思想受到影響,導致政治信仰混亂。
歷史虛無主義和馬克思主義本質上是相背離的。馬克思主義是唯物主義歷史觀,強調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階級斗爭是社會發(fā)展的動力。而歷史虛無主義卻在人為的放大偉人的缺點,試圖為反面人物翻案,否定革命歷史進程,動搖大學生的政治信仰。
(二)削弱對民族歷史的認同感
歷史虛無主義對大學生的直接危害就是造成大學生歷史知識的混亂與錯位。歷史虛無主義不僅會造成當代青年大學生對自己民族文化的無知,而且會弱化大學生對優(yōu)秀歷史文化的認同,從而抹殺民族的主體意識,削弱青年大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與民族凝聚力,從思想上斬斷民族存續(xù)與發(fā)展的文化根基。
除此之外,歷史虛無主義者還會對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采取虛無與蔑視的態(tài)度,認為他們是“糟粕”,缺乏創(chuàng)造力,是近代中國衰敗與落后的精神種子,渲染民族失敗情緒,追捧資本主義文化價值觀念,頌揚西方藍色文明。歷史虛無主義的這些觀點極大地弱化了民族文化,削弱了大學生對民族歷史文化的認同。
(三)失去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
歷史虛無主義論者采取割斷歷史,夸大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中的失誤,美化資本主義制度等手法,借助網絡傳播各種歪理邪說,導致大學生喪失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
大學生在歷史虛無主義的各種錯誤言論包圍下,逐漸被“西化”思想腐蝕,懷疑歷史,喪失理想信念,甚至會質疑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動搖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阻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三、抵制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路徑
(一)大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提高自身的辨識力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深入了解社會現實的重要途徑。由于大學生對社會的認識不深入,導致歷史虛無主義有機可乘。通過參加社會實踐,了解社會現實,使大學生更容易相信自己所見所聞的實事,不輕易受錯誤輿論的引導。
一方面大學生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參加實踐活動,大學生可以與社會進行“零距離”接觸,,既可以看到我國社會發(fā)展所取得的成就,也可以了解到社會發(fā)展存在的一些問題,從而提高自身的判斷力。另一方面大學生要創(chuàng)造機會了解社會,比如:同鄉(xiāng)村民眾進行交流,了解不同職業(yè)的人的生活狀況;通過與老一輩的交流,了解以前的社會狀況等。通過這種方式能深化對社會的認識,了解社會現實,增強自身對錯誤思想的辨識力,提高抵御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能力。
(二)教育工作者:加強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的指導地位
歷史虛無主義具有明確的政治目標和資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訴求,教育工作者在對大學生進行教育時,必須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一方面教育工作者要繼續(xù)推進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研究。當前,高校應積極通過大眾化研究構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基本內容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并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傳播,形成大學生共同信仰的價值共識,使之成為大學生自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堅強思想堡壘。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批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敢于堅持理性批判,運用馬克思主義主動迎擊歷史虛無主義各種錯誤觀點,揭開歷史虛無主義虛假面紗,還原歷史事實,進而消解歷史虛無主義的消極影響。
(三)管理部門:占領網絡陣地,凈化網絡環(huán)境
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做強網上正面宣傳,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優(yōu)秀文明成果滋養(yǎng)人心、滋養(yǎng)社會,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盵3]相關管理部門必須占領網絡陣地,擠壓歷史虛無主義的生存空間,凈化網絡環(huán)境。
一方面管理部門要掌握網絡宣傳的特點,善于運用各種網絡平臺開展宣傳工作,有效利用網絡主導輿論方向,牢牢掌握網絡宣傳的主導權。采取更豐富的方式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以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使主流媒體發(fā)揮宣傳主渠道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強網絡信息的監(jiān)管,凈化網絡環(huán)境。從源頭控制歷史虛無主義的信息,抵制西方敵對分子進行網絡滲透,加強網絡漏洞的修補和維護。
當今國際正處于風云變幻的時期,各種政治勢力競爭日益激烈。在這種大背景下,由于大學生的思想不夠成熟,情緒變化明顯。相關教育部門和教育工作者應時刻關注學生的思想變化,不斷的和學生交流、溝通,提高學生自身的辨別能力,消除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對大學生思想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龔書鐸.歷史虛無主義二題[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5(5):49.
[2]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3頁.
[3]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在踐行新發(fā)展理念上先行一步,讓互聯網更好造福國家和人民[N].人民日報,2016-4-20(1).
[4]廖海花.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抵制歷史虛無主義思潮路徑探討[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5):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