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環(huán) 練小芬
【摘要】 目的 檢驗泌尿系統(tǒng)的微生物, 總結并分析其病原菌檢驗結果。方法 60例泌尿系統(tǒng)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回顧性分析其病原菌類型與藥敏試驗結果。結果 60例患者共培養(yǎng)出60株病原菌, 其中革蘭陰性菌35株(58.3%), 以大腸埃希菌最多;革蘭陽性菌13株(21.7%), 以鳥腸球菌最多;假絲酵母菌12株(20.0%), 以白假絲酵母菌最多。大腸埃希菌對阿米卡星、亞胺培南等具備較高的敏感性, 鳥腸球菌對舒巴坦、阿莫西林以及頭孢他啶具備較高的敏感性, 白假絲酵母菌對青霉素G、替考拉寧、頭孢呋辛具備較高的敏感性。結論 革蘭陽性菌與革蘭陰性菌為泌尿系統(tǒng)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故此在臨床診治中要求醫(yī)生對有泌尿系統(tǒng)感染癥狀患者的病原菌進行及時檢測, 參照藥敏試驗結果制訂治療計劃, 以使患者治療安全性與有效性均得到切實保障。
【關鍵詞】 泌尿系統(tǒng);微生物檢驗;致病菌;臨床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2.116
泌尿系統(tǒng)感染是臨床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感染, 在治療過程中其病原菌通常會產生耐藥性, 使臨床治療難度進一步增加[1]。為了明確某一時間段本院泌尿系統(tǒng)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與耐藥性情況, 以不斷提升抗生素應用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本次研究選用了2015年11月~2017年8月期間接受治療的60例泌尿系統(tǒng)感染患者, 對其進行細菌培養(yǎng), 現對患者病原菌檢驗結果等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1月~2017年8月期間進行治療的60例泌尿系統(tǒng)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患者均符合泌尿系統(tǒng)感染相關診斷標準, 對其進行細菌培養(yǎng), 檢驗病原微生物, 結果均顯示為陽性。所有患者中男24例, 女36例, 年齡31~74歲, 平均年齡(65.8±3.6)歲。
1. 2 方法
1. 2. 1 儀器及試劑 由天津賽凌科技服務公司供應血瓊脂平板、衣原體瓊脂平板等培養(yǎng)基;湛江中觀生物研究所供應支原體固體培養(yǎng)基;深圳晶美公司供應衣原體酶標盒、英國Oxoid公司供應藥敏試紙;江蘇省臨床檢驗中心供應大腸埃希菌ATCC26922、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白色念珠菌ATCC64548等;API系統(tǒng)(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供應);Microscan系統(tǒng)(德國Siemens公司供應)。
1. 2. 2 檢驗方法 收集采集患者中段尿液標本, 參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 選用最佳的鑒定方法分離病原菌進行檢驗, 同時應用紙片擴散法進行藥敏試驗。將60例泌尿系統(tǒng)感染患者尿液中病原菌檢驗結果及主要病原菌藥敏試驗結果信息錄入下來。參與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尿液病原菌檢驗及藥敏試驗都是由1~2名專業(yè)知識強以及臨床經驗豐富的實驗室檢驗醫(yī)師完成。
2 結果
2. 1 主要病原菌分布情況 60例患者共培養(yǎng)出60株病原菌, 其中革蘭陰性菌35株(58.3%), 以大腸埃希菌最多;革蘭陽性菌13株(21.7%), 以鳥腸球菌最多;假絲酵母菌12株(20.0%), 以白假絲酵母菌最多。見表1。
2. 2 主要病原菌對常用抗菌藥物敏感情況 大腸埃希菌對阿米卡星、亞胺培南等具備較高的敏感性, 鳥腸球菌對舒巴坦、阿莫西林以及頭孢他啶具備較高的敏感性, 白假絲酵母菌對青霉素G、替考拉寧、頭孢呋辛具備較高的敏感性。見表2。
3 討論
有研究資料顯示, 女性泌尿系統(tǒng)解剖結構特殊, 尿道短小且和肛門結構相距較近, 故此泌尿系統(tǒng)感染發(fā)生率顯著高于男性, 女性泌尿系統(tǒng)感染發(fā)生率在女性總數中所占比例約為15.0%[2]。尿痛、尿頻、尿急等為泌尿系統(tǒng)感染的主要臨床癥狀, 對性生活與身心健康均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近幾年, 伴隨著個體生活方式以及周邊環(huán)境的改變, 泌尿系統(tǒng)感染發(fā)生率逐年呈現上升的趨勢, 得到廣大醫(yī)務人員的高度重視, 對存有泌尿系統(tǒng)感染癥狀的患者進行及時、正確診斷, 是預后效果有所保障的關鍵。
很多研究結果表明, 泌尿系統(tǒng)感染致病菌的類型是多樣的, 但是絕大多數患者是由革蘭陰性菌感染導致的, 位居第二的是革蘭陽性菌, 只有很少的患者出現了支原體、衣原體及真菌感染, 還有極少數的患者是因為主客觀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引發(fā)了多種病原菌混合感染, 使臨床診療工作遇到了層層阻礙[3-10]。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60例患者共培養(yǎng)出60株病原菌, 其中革蘭陰性菌35株(58.3%), 以大腸埃希菌最多;革蘭陽性菌13株(21.7%), 以鳥腸球菌最多;假絲酵母菌12株(20.0%), 以白假絲酵母菌最多。大腸埃希菌對阿米卡星、亞胺培南等具備較高的敏感性, 鳥腸球菌對舒巴坦、阿莫西林以及頭孢他啶具備較高的敏感性, 白假絲酵母菌對青霉素G、替考拉寧、頭孢呋辛具備較高的敏感性。由此可見, 革蘭陽性菌與革蘭陰性菌為泌尿系統(tǒng)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故此在臨床診治中要求醫(yī)生對有泌尿系統(tǒng)感染癥狀患者的病原菌進行及時檢測, 參照藥敏試驗結果制訂治療計劃, 以使患者治療安全性與有效性均得到切實保障。
參考文獻
[1] 侯鈞, 羅媛, 張婧, 等.四川省某醫(yī)院精神科患者院內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四川精神衛(wèi)生, 2017, 30(4):352-355.
[2] 盛微翔, 史偉峰.泌尿系統(tǒng)感染常見病原菌結果分析.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 2017, 17(6):100-101.
[3] 李積偉.微生物檢驗泌尿系統(tǒng)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藥性分析.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6, 16(13):133, 135.
[4] 李霞. 微生物檢驗泌尿系統(tǒng)的病原菌結果分析. 中國醫(yī)學工程, 2016(8):118-119.
[5] 梁衛(wèi)橋, 李銀鳳, 林金麗, 等. 泌尿系統(tǒng)微生物檢驗病原菌結果分析. 當代醫(yī)學, 2014(4):88-89.
[6] 楊安芳. 微生物檢驗泌尿系統(tǒng)的病原菌結果研究. 中國醫(yī)藥導刊, 2014(2):325.
[7] 戚潤鵬, 劉旭華. 泌尿系統(tǒng)微生物檢驗及結果分析.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5, 10(2):167-168.
[8] 董德平. 微生物檢驗泌尿系統(tǒng)的病原菌結果探討. 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4, 21(27):100-102.
[9] 韓會敏. 微生物檢驗泌尿系統(tǒng)的病原菌結果探討. 中國傷殘醫(yī)學, 2015(1):142-143.
[10] 劉冬旸. 研究微生物檢驗泌尿系統(tǒng)病原菌結果. 中外健康文摘, 2013(51):122-123.
[收稿日期:2017-12-29]